蒋升飞,陆炜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1)
我国的大型湖泊、水库自20世纪70年代相继出现富营养化[1]。水库水质污染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2-3]。据1989—1993年调查的131个主要湖泊和50个大中型水库调查表明[4]: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受污染的湖泊在数量上占67.9%,在面积上占62.3%,严重污染的湖泊(超V类水)占调查湖泊的21.4%。水库的污染程度稍好于湖泊,在数量上占被调查水库的34.0%。
经多年研究和治理,在控制技术方面已有不少经验。不少湖泊都进行了截污分流工作[5],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农业农村部、国家环保局已相继批准和注册推出越来越多的“有效微生物”制剂和“生物菌肥”产品[6],作为化肥的代替性产品,减少氮、磷的流失。
美国东部的175个湖泊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149个已加速富营养化;瑞士的日内瓦湖20年来氮的含量增加了1倍,水质变差使鱼产量严重下降;日本大量工业废水流入溻户内海,使赤潮不断发生,鱼类大量死亡。
河道湖泊污染事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日本全水域的氮、磷比率分别为50%和73%。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曾将国内生产总值的6%用于治理污染,美国目前仍将国内生产总值的2%治理污染。
田北荡(30°56′33″N,120°43′13″E)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面积约1.06 hm2,属于长江区。主要养殖品种为青鱼、草鱼、鲢、鳙等四大家鱼。
2021年3—12月,野外实地采样共4次,分别为2021年3月(春季)、6月(夏季)、9月(秋季)和12月(冬季)。
本次调查在嘉兴田北荡共设置4个采样点,采样点分布如图1所示。
2.4.1 渔业水域样品采集、保存、运输
按《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 494—2009)、《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HJ/T 52—1999)、《水质 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 493—2009)、《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SC/T 9102.1—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3部分:淡水》 (SC/T 9102.3—2007)等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4.2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及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检测项目表
2.4.3 监测数据评判方法
2.4.3.1 评价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适用于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水产增养殖区等海水、淡水的渔业水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第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适用于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第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适用于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
渔业水域水质评价标准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为主,渔业水质标准中未包括的指标,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2.4.3.2 水质指数法
监测区域的综合环境质量评判水质采取水质指数法(WQI法)。
优:95≤WQI≤100,水体保护良好,水体环境未受到威胁或损伤,环境质量状况非常接近天然或原始水平。所有的测定结果均一直满足环境质量目标,WQI才能达到此范围。
良:80≤WQI<95,水体保护良好,水体环境受到的威胁或损伤程度很小,环境质量状况很少偏离天然或理想水平。
中:65≤WQI<80,水质得到保护,水体环境有时会受到威胁或损伤,环境质量状况有时偏离天然或理想水平。
及格:45≤WQI<65,水体环境质量经常受到威胁或损伤,环境质量状况经常偏离天然或理想水平。
差:0≤WQI<45,水体环境质量几乎总是受到威胁或损伤,环境质量状况通常偏离天然或理想水平。
2021年对田北荡水域的4个监测点进行4个季度的水质监测,对比《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1989),得出4个采样断面水质基本满足渔业用水要求。综合水质指数(WQI)评价结果显示,春季水质评价优(WQI=96.3),夏季水质评价良(WQI=89.7),秋季水质评价优(WQI=100),冬季水质评价良(WQI=92.6)。总体水体保护良好,水体环境受到的威胁或损伤程度很小,环境质量状况很少偏离天然或理想水平。
3.1.1 物理及化学性状
3.1.1.1 透明度
从调查结果看,田北荡透明度平均为0.52 m,全年最大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12月,为0.80 m和0.35 m,透明度趋势3月逐渐升高,至6月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至12月透明度值近似3月,且6月和9月数值明显大于3月和12月。四个站点TBD-2、TBD-4、TBD-1和TBD-3全年平均值分别为0.48、0.55、0.55和0.51 m(图2)。
图2 田北荡透明度
3.1.1.2 温度
从调查结果看,田北荡温度平均为23 ℃,其变化范围为7.4~29 ℃。从各个测点看,TBD-2、TBD-4、TBD-1和TBD-3全年平均值分别为22.7、23.15、23.18和23.35 ℃,依次升高。从时间上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6月和12月,分别为29 ℃和16.4 ℃。
3.1.1.3 溶解氧
田北荡全年溶解氧含量平均为9.74 mg·L-1,最高含量出现在6月,为14.70 mg·L-1,最低值出现在9月为7.20 mg·L-1,全年除9月和12月外,其余时间均在8.00 mg·L-1以上。4个测点中,溶氧最高的是TBD-1(平均值10.18 mg·L-1),其次为TBD-4(平均值10.15 mg·L-1),TBD-3和TBD-2较低,分别为10.02 mg·L-1和8.60 mg·L-1。由图3可见,同季度中各测点之间差异较小。
图3 田北荡溶解氧含量
3.1.1.4 pH值
田北荡pH值全年平均值为8.17,呈弱碱性。全年变化不大,最高在3月(8.52),最低在12月(7.56),其余时间均在7.7~8.4。4个测点的pH值相差不大,分别为TBD-2(平均值8.07),TBD-4(平均值8.05),TBD-1(平均值8.29)和TBD-3(平均值8.29)。TBD-4稍低于其他各测点(图4)。
图4 田北荡pH值
3.1.2 主要营养物质及叶绿素a
富营养化是渔业水域污染的主要现象。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中氮、磷营养物质是主要成因。
3.1.2.1 氨氮
氨氮全年含量平均为0.215 mg·L-1,全年变化较大,其变化范围为0.105~0.361 mg·L-1,实测最小值为0.066 mg·L-1(12月TBD-4),实测最高值为0.838 mg·L-1(12月TBD-2)。全年变化情况如图,从3月到12月氨氮平均含量依次为0.189、0.205、0.105、0.361 mg·L-1,其中9月含量最低,12月含量最高。从空间上看4个测站,从TBD-1至TBD-4,分别为0.205、0.330、0.170、0.155 mg·L-1,TBD-2最高,TBD-4最低(图5)。
图5 田北荡氨氮含量
3.1.2.2 总磷
总磷全年平均含量为0.084 mg·L-1,实测最小值为0.043 mg·L-1(12月TBD-4),实测最高值为0.238 mg·L-1(12月TBD-1)。全年变化较大,从TBD-1至TBD-4,分别为0.121、0.084、0.072、0.060 mg·L-1,TBD-1最高,TBD-4最低。全年变化情况如图,大体上表现为冬季含量高,春秋季含量低,其中12月含量最高(0.108 mg·L-1),9月最低(0.07 mg·L-1)。不同测站间总磷含量有差异,12月最为明显(图6)。
图6 田北荡总磷含量
3.1.2.3 叶绿素a
叶绿素a全年平均含量为28.89 mg·L-1,全年变化较大,其月变化情况如图,其中9月份含量最高(75.31 mg·L-1),实测最高值为89.60 mg·L-1(TBD-1和TBD-2),其次为12月(25.33 mg·L-1),3月(11.20 mg·L-1),而6月含量最低(3.72 mg·L-1),实测最低值为1.18 mg·L-1(TBD-2)。从6月到9月,叶绿素a含量逐渐增大,9月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少。从空间上看4个测站,从TBD-1至TBD-4,分别为31.20、29.52、36.09、18.76 mg·L-1,TBD-1最高,TBD-4最低(图7)。
图7 田北荡叶绿素a含量
4个监测点的水样检测结果见表2,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进行评价,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偏高)、总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其余基本符合Ⅱ类水标准。水质总体指标符合第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适用于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
表2(续)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评价结果(表3)。总体可见,春季水质评价优(WQI=96.40),夏季水质评价良(WQI=89.79),秋季水质评价优(WQI=100.00),冬季水质评价良(WQI=92.62)。水质评价优的占50%,良占50%,全年平均水质评价良(WQI=94.70)。说明水体保护良好,水体环境受到的威胁或损伤程度很小,环境质量状况很少偏离天然或理想水平。
表3 田北荡水域各监测点综合水质指数评价
嘉兴市田北荡,全年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第Ⅲ类标准,满足水产养殖水质需求。采样站点底质主要以泥沙、淤泥为主,多数为静止状态,岸坡为石砌或水泥砌岸坡。水面漂浮有凤眼莲、槐叶萍、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
从3月至12月,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田北荡水质3月为Ⅱ类,6月为Ⅲ类,9月为Ⅱ类,12月为Ⅲ类。
在调查过程中,通过村镇的河湖堤岸,以石砌堤岸较为普遍。石砌堤岸的主要优点是:防洪,丰富水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人水亲近的范围。但是在平原河网地区,石砌堤岸的存在,隔断了(或缩小)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其次,因为是垂直面,导致近岸水深增加,不利于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建议今后将石砌堤岸改成缓坡,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形成生态护坡。生态护坡设计优先考虑与河、湖、荡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有利于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