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琳琪,李云飞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时方案中也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和发展方向[1]。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同时提出“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和“促进校企合作”等要求[2]。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和“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标志“三教”改革和实施1+X证书制度成为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3]。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建立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教师、教材和教法既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持续推进,行业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和流程发生了深刻变化,对财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1+X证书制度和“三教”改革的共同目标是持续提升、切实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提升学生1+X证书获取率、就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迫切需要高职财会类专业协同推进1+X证书制度与“三教”改革。
1+X证书制度是在学历证书基础上对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强化和职业能力、职业领域的拓展,反映学生职业活动和职业发展所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合称为“三教”改革,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高职院校新时代“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新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改革[4],既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1.时间节点相交
2019年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先后三次发文部署启动1+X证书制度和深化“三教”改革要求。1+X证书制度和“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重大举措,提出的时间节点相交,具备协同推进的时间要求。
2.逻辑起点相同
产教融合既是高职教育深化“三教”改革的基础和主线,为教师改革提供职业能力标准、发展平台和兼职教师来源,为教材改革提供依据,为教法改革提供企业场地、设施和教学资源,又是1+X证书制度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的起点和终点。产教融合作为实施1+X证书制度和深化“三教”改革的共同逻辑起点,融合教育资源要素与产业资源要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具备协同推进的起点要求。
3.价值取向相近
实施1+X证书制度首要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针对性[5]。开展“三教”改革是通过全方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材质量、全员参与教法创新,实现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6]。两项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相近,具备“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在改革方案、实施措施和取得成效方面相互协同的共同价值目标追求。
4.实现路径相通
有效推进1+X证书制度和“三教”改革的共同依托是凸显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载体是产教融合教材和企业场地、设施和教学资源,途径是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保障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关键是满足书证融通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综上所述,实施1+X证书制度和“三教”改革实现路径相通,具有协同推进的逻辑关系。
首先,对标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市场与企业实际需求、学生职业多元化选择和适度前瞻性布局,重新定位与大数据要求接轨的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准。其次,对比现有课程体系与X证书需求差别,采用保留、强化、融入、弱化现有课程和增设新课程,重构与1+X证书制度互融、互通的课程体系。再次,采用校企师资双向聘任、教研活动与课程建设、自主学习与参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设适应书证融通要求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开发并不断更新承载教学改革成果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下的“学”与“教”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法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校企共建与实施教学项目任务相匹配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最后,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对财会人才的动态需求,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为诊断与改进“三教”改革与实施1+X证书制度提供可靠依据。
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衔接和融通为目标,开发“课证融通”课程。根据原有课程内容与“X”证书、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及标准的涵盖程度,分别采用保留、植入、强化、弱化等融通措施,对原有课程未涵盖或涵盖少的财务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基础、云会计、数智化财务决策与管理等采用新增课程的形式(见图1)。对部分有跨专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需求学生,设置拓展课程,满足学生多“X”证书的需要。
图1 高职财会类专业“课证融通”课程开发路径示意图
以职业综合能力发展作为课程体系的建构主线,以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设计作为课程体系的建构方式,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顺序和专业课程教学形式和作用的不同,将专业教学活动划分为课程教学、项目教学和企业实践三大模块,通过整体设计、分段实施、递进培养,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场所和教学形式,实现各类教学活动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紧密融通,构建高职财会类专业书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
1.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实战场景
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和财会工作(岗位)流程为导向,按照专业典型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四个层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真实或仿真项目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校内化、教学做一体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操考核环境。
2.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向企业员工顺利转变提供有利环境
与企业合作共建会计工作室,与多个企业签订校企共建数智化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订单班”培养,完善校企行三方联动、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为学生搭建了企业体验实习、企业跟岗实习、企业主修课、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创业实践的平台。学生在真实企业财会工作岗位上学习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与价值观,感受行业企业文化,为学生向企业员工顺利转变提供有利环境。
1.校企共建适应书证融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共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高质量、高效率实施1+X证书制度的关键保障。一是按照书证融通要求完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引进、邀请行业企业中专业素养高、有较大影响力的财务人才和企业管理者为兼职教师和技能评判专家,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教师精准把握1+X证书制度理念,明确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要求,精准实施1+X证书制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三是针对专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参加校内外培训和入企挂职锻炼等方式,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专兼职教师专业教学及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力。四是通过参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和实施1+X证书等教学活动,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2.开发1+X书证融通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开发以职业逻辑为依据、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书证融通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既是培养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又是深化“三教”改革和实施1+X证书制度的有效途径。
第一,教材开发主体多元化。由行业专家提供财会行业准则、规范和技术新信息。企业专家提供财务岗位职业能力体系、财务工作知识与技能和财务工作相关资料。专职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和学徒制、1+X书证融通教学要求,兼顾学生的发展需求,编写符合学生需求的高质量教材。
第二,教材内容选择职业化。根据高职财会类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规定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要求,将企业财务岗位核心工作任务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教学化处理为教材编写内容,以满足新时代企业财务转型升级对财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第三,教材内容组织模块化。适应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在总结完成一个财务岗位所必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基础上,将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任务或职业能力合并,分为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内容模块,再将内容模块进行教学化处理,融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开发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特征的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成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培养相关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目标。
第四,教材编排顺序行动化。以财务岗位工作流程的“行动过程”为主线,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条件和过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职业技能等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螺旋式认知和实践过程序化教材内容,实现课程教学过程与财务处理过程的紧密对接,符合职业技能等级发展和职业素质提升的顺序,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落到实处。
第五,教材多样形态一体化。一是以纸质教材为主体,通过二维码链接的教学动画、微课、操作视频、文献资源、自测题以及电子教案、PPT课件、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开发配套丰富教学资源的融媒体教材。二是开发契合财务工作新任务、满足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对接“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实施、以“做中学”为特征的模块化工作手册式教材。三是内容可灵活更换或增减,以完成财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为基本教学单位,以“教、学、做、评”合一的任务工单为主要形式的活页式教材。
3.契合1+X证书制度思路的教法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提供了无限可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高职财会类专业有效达成1+X证书制度下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
首先,将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线下教学活动的必备过程。教师按照先学后教的设计思路,在了解学情、理清教学思路的基础上,通过钉钉直播、超星学习通、QQ群等线上教学平台提出学生需要完成的财务工作项目、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观看MOOC、在线课程或教师制作的PPT课件、教学案例、操作视频、教学动画、微课等相关教学资源。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性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感兴趣内容或难理解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教师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疑惑,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灵活选择线上学习时间、地点、内容、节奏和进度,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为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线上教学拓展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为重构线下教学方法带来有利契机。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师素养与教学条件,优化组合项目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模拟仿真和考察实习等线下教学方法。在学生线上学习财务项目任务或问题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先解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巩固学生线上所学知识,再对应相关项目或任务引入案例、创设情境,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展示总结、交流质疑、互相点评等方式,灵活应用线上所学知识,有效解决重点难点,找到完成项目任务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线下课堂不仅是完成项目任务或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并学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探究精神,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最后,课后巩固深化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一方面,学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学习资源进行复习,巩固和拓展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发布开放性、探究性任务或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发挥其巩固知识、拓展能力的作用,并作为改进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高职财会类专业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与1+X证书制度和“三教”改革不相适应、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并据此将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一是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行业、企业、培训机构、教师和学生依照各自对人才培养质量价值诉求的不同,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为满足各主体需求,持续改进“三教”改革和1+X证书实施提供依据。
二是依据培养目标与1+X证书需求的符合度评价,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并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评价培养目标与1+X证书需求的符合程度,结合有关规定和专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并作为基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依据培养规格达成度评价,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学年或期末评价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达成培养规格的评价,结合学生技能大赛获奖、1+X证书的获取情况和应届毕业生对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评价,作为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依据,以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是依据教学过程与“三教”改革和1+X证书考核过程适切度评价,作为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深化“三教”改革、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的依据。根据课程要素及实施过程的质量标准,评价并分析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课证融通教材及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支持条件建设、教学活动过程和行业企业参与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等评价结果,提出教学工作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1+X证书的获取率。
1+X证书制度核心是建立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三教”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两项教学改革的时间节点相交、逻辑起点相同、价值取向相近、实现路径相通。通过协同推进1+X证书制度和“三教”改革,两项教学改革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于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质量推进“三教”改革、高标准实施1+X证书制度,全面提升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的1+X证书获取率、就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