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之境:三塔三关锁珠江

2023-02-08 14:03小重山
城市地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羊城三塔莲花山

小重山

广州人说:“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这就是“云山珠水”,概括出广州的地理特点。广州城背靠白云山,位于东、西、北三江汇流处,山环水抱,的确是藏风聚气的好地方。

越秀山为白云山余脉,也叫越王山,因越王台而得名,有七岗三湖。它是广州的根基,老城制高点。明人于山顶建镇海楼,登临可望珠江。所谓三塔,指莲花、琶洲、赤岗,也叫“珠江三塔”。古人造塔“以束海口”“锁二江”,聚“扶舆之气”。三关即海珠、海印、浮丘,或称“羊城三石”。清《南海县志》云,三石“皆在水中央,类为地脉浮山”。琶洲、赤岗“二塔在东,三浮石在西,西以锁西北二江之上流,东以锁西北二江之下流”。

清乾隆《海珠志》曰:海珠石在广州城南大江中,平敷于水面,长二十余丈。宋末时有旧闻,有外来商人掉落一颗明珠于江心,后来化为石,因此被称作“海珠洲”。又有说法,广州人只知海不知江,凡江皆称为海,因石头圆润,矗立江心,故将其称作“海珠”。1931 年,当时的民国政府认为海珠石造成水流过急,危害航船,便炸毁海珠石,填江筑堤,得今沿江西路,以卖地所得钱建造“海珠桥”。

“浮丘石”是广州老城西门外珠江中浮露出水面的小山,相传为浮丘丈人所遗。宋时因丘下有井,人称“浮丘丹井”,为旧羊城八景之一。民国时修马路凿低丘石作为路基,即今中山七路一段。相传泉州修建洛阳桥时,有个桥墩无法打桩,工头便按菩萨所托,到广州寻找“浮丘叔”相助。结果所派亲信不听“浮丘叔”金玉良言,使得所赠桥墩留在广州,导致洛阳桥每年都要维修。但泉州洛阳桥由北宋蔡襄主持修建,不知何以和珠江“浮丘石”联系起来?

“海印石”为旧东濠口珠江河道中的巨型礁石,因形似印章而得名。清同治年间改建为东定炮台,其后附近淤积成为陆地,清末时海印石沉入地下。再后来这一带就成了现在的“海印电器城”,相应位置的珠江上也建起一座海印桥。

“羊城三石”或沉入江底,或化为路基,现在只留下传说。“珠江三塔”虽然几度兴废,但依然耸立,见证着羊城的历史变迁。三塔按珠江流向次第排开。最南边是位于番禺莲花山顶的莲花塔,往北约三十几公里到海珠区新港东路则有琶洲、赤岗二塔,时称珠江航道上的“三支桅杆”。昔年远洋而来的外国商舶,穿过虎门大关,进入珠江航道,看到这三座塔,便知已经抵达羊城。

“珠江三塔”最初的用意是“镇会城水口”,也就是“风水塔”。听起来有点虚妄,但也有“睇得明”的功能,那就是珠江水道上的航标,引领过往的归帆征棹出入广州。

莲花塔位于番禺莲花山顶,原名“文昌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山多砺石,又名“石砺塔”;又因山东坡有天然狮形岩石,故称“狮子塔”。莲花塔属楼阁式砖塔,八角九级,内部十一层。从西而来的珠江在莲花山下回转而南,奔流入海。所以造莲花塔“以束海口”,使山水“回顾有情,势力逾重”。

虽然海拔只有108 米,但莲花山是狮子洋西岸的制高点。早在西汉时,莲花山就是采石场,所得石料装船运到广州城,考证认为,南越王墓多以莲花山石材建成。采石场遗址如燕子岩、观音岩,如今是莲花山著名景点。

清康熙时,为禁海移民,于莲花山造“莲花城”,为兵家重地,称“府城捍山”。可惜高城固壁敌不过英国人的坚船利炮,1841 年,英军突袭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同时与清政府在莲花城谈判,口头达成《穿鼻草约》。

如今,登临莲花山,珠江水系奔来眼底,狮子洋烟波浩渺,莲花山港口船舶云集,一派繁忙。这就是今人所称“莲峰观海”,系新羊城八景之一。以前蕃舶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广州,所见第一座塔就是莲花塔,所以又称“省会华表”。如今虎门段珠江右岸大角山麓有座新建的“南岭塔”,莲花塔只能排在其次。

溯珠江往北,然后沿水道向西,有琶洲塔,再西行七八公里,是赤岗塔。琶洲旧称“琵琶洲”,曾是珠江航道中两座酷似琵琶的小沙洲,所以又称“会城水口”。从隋唐始,离琵琶洲不远的扶胥古港就是“通海夷道”的起点,满载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这里出发,直抵波斯湾;宋元时期,中国瓷器成为畅销货,甚至长沙铜官窑所出“釉下多彩”,都经扬州转运至广州再出洋远航外国,这一带江面上更是蕃舶林立,商旅云集;明清时期,广州外港迁到离琶洲塔更近的黄埔村,即今黄埔古港;“一口通商”时,琶洲塔下“夷舟蚁泊”,是为广州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十三行衰落,黄埔港也再度迁移。

明万历年间,当时南海知名绅士王学曾倡议附近乡亲捐资,由本地名匠龚坤主持建塔。王学曾进士出身,期盼岭南学子能蟾宫折桂、独占鳌头,所以将塔命名为“海鳌塔”,又因石塔建在琵琶洲上,故称其“琶洲塔”。

如今所见琶洲塔为20 世纪90年代重修,还保持着明清旧貌。八角形楼阁式,青砖砌筑,外观九级,内分十七层,高五十余米,称“琶州砥柱”,曾为羊城八景之一。登上塔顶,水风扑面,檐角悬挂的风铃摇曳,叮当声不绝于耳,但见珠江从眼底流过。琶洲塔西边是独具匠心的广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始于1957 年的“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如今都在这里举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广州仍然是“通海夷道”的起点。

琶洲塔西边的山岗,由红色砂岩沉积而成,所以叫赤岗。赤岗海拔仅二三十米,以前也是珠江航道上的小沙痕,后被泥沙冲击成农田和鱼塘,明清时周围聚落成村。

赤岗塔比琶洲塔晚二十年。从外观上看,二者相差无几,均为八角九级。塔基座转角位雕有托塔力士,明人服饰,异域容貌,显然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见证。清朝时,赤岗塔下有磨碟沙涌水流过,外商便称其为“磨碟沙涌塔”。赤岗塔北八百米即为广州塔,“塔”通“塌”,本地人忌讳,稱其“扭纹柴”“小蛮腰”,正对珠江“海心沙”。北岸为珠江新城,是广州最繁华的商业区。

因不对外开放,游人只能到赤岗塔前,听一阵塔檐铃声,看一眼古今双塔,以感怀岁月流逝,山河变换。

编辑+ 夏唯

猜你喜欢
羊城三塔莲花山
羊城颂
莲花山公园真美
羊城夜色
不同参数下三塔悬索桥动力特性敏感性分析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风起羊城
登莲花山
广马——用脚丈量羊城
桃花也“任性”
车流荷载作用下三塔悬索桥主梁动力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