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哥本哈根与北海的温暖不期而遇

2023-02-08 14:03:59Chalffy
城市地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哥本哈根市集北欧

Chalffy

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城市,哥本哈根自然成了展示北欧古典特质的橱窗:冷静与克制的优雅、对虚伪造作的反对。因为缺少南方的温暖,哥本哈根在性格上没有地中海地区的自然亲和力与热情,但它在自律和高效的城市运转中,对抗着冰冷的气候,酝酿着高速的创新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望。

我们永远无法只用一种情绪去描述一座城市,居住于此的人们也永远在找寻幸福的空间。在一座没有如帝国大厦或埃菲尔铁塔般地标建筑的北欧城市,哥本哈根一直在通过创意和视觉艺术,探寻如何更好地让人们生活在一起。

会飞翔的丹麦人

在自行车王国遨游

厚重的历史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骄傲,也容易变成一个地区的负担。如果世界上的每个地区能互相对话,欧洲的城市听上去大概像一个耄耋老人,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却是年轻的、具有活力的。这种印象或许来自于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的街道上隨处奔跑的自行车,快速移动的单车让市民成了“会飞翔的人”。

作为自行车王国的荷兰和丹麦,拥有对骑手友好的交通环境,穿行的自行车犹如穿梭在海中的沙丁鱼一样热闹、自由。即使是最初对自行车比较冷漠的哥本哈根人,在当地自行车道将公共空间合理地连通起来后,也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加入骑行一族。

夏日的哥本哈根有蓬勃的朝气,冬日的哥本哈根则多了份舒适的分寸感。冬日小雨,整个城市笼罩在水汽之中,随意漫步街头,骑车擦肩而过的哥本哈根人就像从迷雾中飞出的精灵,他们通常形单影只地出现在运河边、街巷的十字路口、咖啡馆门口……如果阿姆斯特丹的骑行队伍是一部交响乐,那么哥本哈根的骑行者就如深夜爵士酒吧独自吹着小号的乐手,城市给了他们足够美丽的舞台,乐手只需潇洒尽兴地表演,观者就能在北欧领略到与北海不期而遇的温暖。

冬季微雨的圣诞

沉醉北欧的“Hygge”

酒店紧挨着市政厅,下午三点的哥本哈根已经没有白日的亮光。入住后,我沿着运河往北走,远远就看见霍伊布罗广场上闪着光芒的阿布萨隆骑马雕像。雕像并没有发光,是广场上齐高的一棵圣诞树,在蓝紫色的冬日午后,正闪着橙红色的光芒。

欧洲的圣诞市集对于游客而言,是超越了圣诞节本身的存在。市集作为人类最古老和最纯粹的社交形式之一,只需身在其中感受人与人的交流便可满足。

哥本哈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圣诞市集,他们分布在不同的街区小广场,在哥本哈根的城市体量下,这些圣诞市集的相互连接,倒像是把整个城市也变成了一个大市集。清冽的空气中,更能体会圣诞市集应该有的温馨。

人类的精神世界没有地域的边界,但是语言会有,尤其是一些在自己的语言文化中都无法说清道明意义的词汇。对于丹麦而言,“Hygge”(舒适惬意)这个词就像北海周围的迷雾一般,即使身处其中,也没法真正领会它的本意。

这个诞生于丹麦,作为丹麦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后扩展到整个北欧,又流行于全世界都市时尚生活中的词汇,几乎是丹麦幸福的关键。但是对于丹麦人而言,Hygge似乎非常难被直接翻译成其他语言,尽管它有舒适、温暖的意思,也通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家和快乐的感觉,但是人在舒适环境中的身心状态似乎总是有种朦胧的美感,这种接近于“微醺”的舒适感觉因人而异,每个人都能有不同的Hygge 途径。

它可以是圣诞节里的蜡烛和美酒,可以是一杯热巧克力和超大号的毛衣,可以是和爱人偎依在壁炉前……仅仅用舒适这样简单的形容词,并不能准确描述我们复杂的心理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朦胧的Hygge 一词,形大于意,它本身就代表了万千的状态。

小雨绵绵,走出咖啡馆迎面飘来一阵微风,打了个寒颤,低头看了看刚才坐过的位置,一缕橙红色的灯光透过冒着雾气的玻璃窗,有一种我们所憧憬的深夜归家时的浪漫。

在冬季的北海,我从未如此温暖。

哥本哈根的餐桌

不可错过的瓦埃勒市集

在丹麦,自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即使是在最需要赞美之词的广告和食物上。嘉士伯啤酒曾经对自己的表述就是:这不是丹麦最差的啤酒。丹麦人允许自己去美化的,往往是生活中最常见和最基础的事物:面包、黄油、土豆。

在如今的国际餐饮界,丹麦出品几乎就是质量和潮流的代表,这里诞生过世界第一餐厅——Noma,此后还会有不计其数的Noma 2, Noma 3……这里也有在白日也需要秉烛而食的家庭餐厅。无论是何种餐厅,丹麦美食所代表的北欧潮流,都是当下年轻厨师们的“新圣经”。如果你来自国内的北上广,看一眼新晋高级餐厅的厨师简介,他们可能会自豪地写上:“我曾在Noma 实习”。国际胃口的无尽推崇让哥本哈根获益,但是对于丹麦人而言,他们依旧面对着自己的一颗土豆垂涎三尺。这种对于民间饮食的极度推崇,便是瓦埃勒市集最显著的特点。

早在1889 年,瓦埃勒市集就已经在哥本哈根初具雏形,但真正让它在国际上大显声望的是在2011 年市政府斥巨资改造之后。两座外观类似北欧种植园的玻璃房子,将农场到餐桌的理念融合到了建筑当中。整个市集有一百多个私营小店,从海鲜到香料,从奶酪到巧克力,北欧日常厨房中能吃到用到的,这里几乎都有。

一个市集可以是游客观察当地人生活的放大镜,也可以是一个地区展示文化融合与自信的窗口。在餐饮区,法餐、西班牙美食、丹麦咖啡等不同档口,满足着丹麦人饮食的各方面需求。如果哥本哈根是个餐厅,那么瓦埃勒市集就是这个餐厅的一道私房菜。北欧饮食的健康和简洁,南欧饮食的热烈与浓厚,聚在一处,这里不是为了满足游客而诞生的地方,这里就是哥本哈根人自己的餐桌。餐桌永远靠气氛和味道来说话,而哥本哈根在这两者上都是绝对的强者。

在丹麦的饮食中,也有其自身的矛盾——简单又昂贵的食物,这是丹麦文化中的根深蒂固、小心翼翼和沉迷。丹麦人爱吃的开放三明治,在一块现烤的面包上加上土豆、撒上配料和鸡蛋,价格并不比餐厅的一道主食便宜,很多哥本哈根人都喜欢把这种午餐便食当成他们的灵魂食物,这也是北欧社交中难得的分享机会。在瓦埃勒市集中,排队队伍最长的也是售卖开放三明治的档口,丹麦人对自己的烘焙水平极为骄傲,每片精心切好的面包被放上各式各样的食材,每个三明治都像是精心打扮好要去参加舞会的女孩,但那些食材无一例外都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原料。

卡尔的私人藏品

嘉士伯美术馆的展与陈

谈起北欧,艺术和设计是无法避开的话题。从当代艺术到家居,从产品到时尚,以丹麦、瑞典、荷兰为代表的北欧风就如一股飓风横扫全球人的生活。简约、冷静、厚重的品质、人性关怀,这些北欧艺术背后的特点,迎合了当代男女的生活喜好,在一个急躁的世界里,北欧设计为我们带来了一股自省的清风。

收纳这些艺术作品的画廊和博物馆,也自然需要秉承相似的风格。离市政厅不远处,就是我最爱的嘉士伯美术馆。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嘉士伯美术馆和嘉士伯啤酒有着深刻的淵源,这是嘉士伯啤酒创始人的儿子卡尔的私人藏品馆,作为艺术爱好者,卡尔从1878 年购买了法国雕塑家欧仁·德拉普兰切的第一件雕塑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大量购入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和19 世纪的众多雕塑作品,私人收藏超过了一万多件。

在1882 年,卡尔将藏品从私人别墅转移至嘉士伯啤酒厂旁边的一座建筑,建立了私人博物馆,这个以模仿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览馆而诞生的美术馆扩张速度惊人,仅仅在六年后,美术馆就因为没有空间收纳新藏品而搬迁至如今的场所内。这座红砖外墙的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在哥本哈根的建筑中并没有很突出,和丹麦的性格一样,低调而生。

雕塑是嘉士伯美术馆的绝对主角,无论是在哪个空间,不经意间的偶遇就是和人类艺术文明巅峰的对话。和绝大多数美术馆将艺术品束之高阁的做法不同,嘉士伯美术馆的藏品看似无意却精心地分布在观者的周围,艺术本无骄傲,本应走入人的生活,这种看似随意的布局方式能让人更好地放下戒心,更能融入艺术本身的陈述之中。

除了藏品和陈列,美术馆中色彩的搭配更是一大亮眼。和印象中的北欧阴霾不同,嘉士伯美术馆似乎决意要将生活中最常见的颜色和最不常见的艺术品糅合在一起。不同于普通美术馆以展品为中心的理念,卡尔希望新嘉士伯美术馆的建筑和色彩能够吸引观者同样多的注意力,设计师在馆内大胆地使用了众多夺人眼球的色彩碰撞,使得美术馆本身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雕塑展品。

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回答“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

建筑是丹麦的国家符号。在近几十年中,哥本哈根人辛勤工作,为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在不断地优化着城市。时隔几年再次踏访此地,我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丹麦人在生活中持续的改善轨迹。可持续发展、公共空间的优化、餐饮的创新等,丹麦都走在了世界的前端,无论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丹麦人所倾注的人文关怀和对传统与现代的平衡都能令人惊喜。

和北欧给人高冷拘谨的印象不同,哥本哈根的建筑是开朗的,这或许源自丹麦人骨子里对于Hygge的追求。由于历史上众多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目前在哥本哈根城内所能见到的建筑大部分建造于17 世纪之后,建筑的新旧倒也给人们带来了极佳的审美体验,它们没有长久历史带来的负重感,也没有新建筑的轻浮。在靠近克里斯蒂安港的运河两岸,留有众多历史建筑,低饱和度的外墙色彩带来极为闲适的舒缓。这些老建筑都有自己的庭院,庭院入口敞向街道,可以随意走入。庭院中保留着自行车架,褪色的老家具,生于墙面的玫瑰丛……在哥本哈根大兴当代建筑的时候,这些遗留的庭院就像哥本哈根的一本老相册,也像在飘着小雨的冬日,穿着红色夹克骑行在石子路的邮差给大家送来的一本老画册。

丹麦的建筑低调不张扬,也正是这份冷静的克制成就了北欧建筑的独树一帜。

在缺少高楼的哥本哈根,步行于整齐低矮的联排房屋之间,总会觉得自己像是乐高里的小人,感慨于冰冷的建筑能被人安排得如此可爱,这般简洁。威尼斯双年展曾经有过“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的主题,我想哥本哈根给了全世界一个不错的答案,重新焕发活力的老建筑,设计精美的住房综合体,把城市空间重新归还给居民,这种趋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流行。

无论是日常的生活,还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潮流先锋,哥本哈根都会是未来全球城市发展和人文关怀的典范。每个普通人都能自如地隐身于社会,也能舒适地融入自己的社区,没有张扬,没有卑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的主角,这或许就是哥本哈根源源不断的活力来源。飞翔在雨中的丹麦人,他们微笑着,冷静又礼貌地挥着手,而后消失在城市的水雾中……

编辑+ 冯艺馨

猜你喜欢
哥本哈根市集北欧
逛创意市集
古味市集
哥本哈根缘何争当首座碳中和城市
英语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 07:25:54
市集
北欧有个“军火库”
简约的北欧风格
流行色(2018年3期)2018-07-16 03:17:24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中华手工(2017年6期)2017-07-06 08:20:36
2016 REFORM 双年设计展于哥本哈根 KINFOLK GALLERY盛大开幕
工业设计(2016年7期)2016-05-04 04:00:54
触感哥本哈根
情迷北欧
品位(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