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2-08 08:14何继盛
华东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吉利工学

文/何继盛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由校企共同参与的办学模式,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育人的现状,并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1+1+N”校企合作模式为例,介绍了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以期为同类型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顶层设计之一,许多职业院校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各种尝试与实践,并在制度文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等文件的发布,确定了职教发展要以质量为先,并要不断深化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办学。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让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让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一、高职教育校企育人的现状

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形式比较单一,多元主体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产教双方权责利界定不到位,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一)参与主体动机各异

(1)企业。企业的参与动机表现为储备人才、推广品牌、塑造企业形象、获得科研成果等。然而,企业在参与校企育人的过程中面临着缺乏政策依据、所获取的利益与投入的成本不成正比、短期投资回报率低等潜在风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辅助性地位,参与协同育人的话语权普遍不足。同时,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的逐利性也存在天然的矛盾。

(2)学校。学校的参与动机主要体现在:为了满足社会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克服传统办学模式过分依赖政府投入的弊端,形成资源互补,提高育人质量;提高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等等。

(3)学生。学生作为校企共同育人的服务对象,其参与动机主要表现在了解职业发展机会、提高实践技能和增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益、建立人脉、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二)各主体参与校企育人所面临的阻碍不同

(1)企业。企业在参与校企育人过程中面临的阻碍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招聘优秀学生(人才)困难、项目制的合作进程管理比较困难、企业投入成本回收慢等。政府部门需要制定政策保障机制,以分担和降低企业的投入风险,化解校企之间的利益冲突。

(2)学校。学校面临的阻碍主要有师资队伍能力不强、课程设置与校企合作要求不对应、服务企业能力不足等。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长期稳定、深度合作的企业。

(3)学生。学生面临的阻碍主要包括选择多元(学历提升、暂缓就业等)、岗位或企业名额有限、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预期薪资待遇与工作内容存在差异、难以快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任务等。

(三)校企合作过程沟通不畅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认为签订协议就是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合作内容主要以接受学生实习为主,而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缺乏关注。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和课程时,重点关注的是职业岗位标准、典型生产任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方面内容,其人才培养路径往往偏离行业产业需求,教学内容与区域内产业结合得不够紧密。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是一种公益性的活动,而企业是逐利性的,校企合作本质上属于一种跨界合作,企业与学校都需要跨越二者的组织边界来开展信息、资源、物质、人员等要素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双方在共同育人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对方的关切点,缺少有效沟通,将难以达成共识,进而影响合作的进展和效果。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稳定的人才供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高职院校的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衔接,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及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实践

(一)构建“1+1+N”校企合作模式

为了给汽车行业培育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技术学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构建了“1+1+N”校企合作模式。在“1+1+N”校企合作模式中,技术学院作为第一育人主体,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第二育人主体。同时,技术学院联合业内N 家企业开展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共享师资团队和资源,共建品牌特色产业学院,共同提高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共建吉利汽车产业学院

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吉利汽车产业学院,旨在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共同提升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吉利汽车产业学院通过校企理事会实现共建共管,即校企定期召开理事会工作会议,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三)构建“五融”人才培养体系

技术学院遵循“共建、共担、共享、共赢”的原则,依托“校中厂”和“厂中校”模式对学生开展“工学结合”培养,即学生于前两年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应课程学习,从第三年开始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开展实习。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学院构建了“五融”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共同培育面向新兴产业生态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1)教学融合。校企双方共担教学任务,开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2)师资融合。校企双方组建“混编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校依据企业需求,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职工培训、技术研发和其他生产培训活动等;同时邀请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改革、技能大赛指导等工作。

(3)课程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体系优化,通过调研和多轮的行业、企业专家论证,重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最终形成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汽车元素、吉利元素等,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并融入后续岗位实习环境。

(4)教材融合。技术学院根据汽车行业各岗位的技能要求,参考职业资格标准,引入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吉时学”、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网联汽车检修与运维“1+X”等教学资源,开发以吉利汽车为载体的新形态教材,以促进教材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5)文化融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技术学院利用课堂教学、大国工匠进校园、企业名人故事、技能大师讲堂等多种途径,以期实现思政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同时,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宣传、品牌塑造等活动,旨在扩大校企双方的社会影响力。

(四)创新学生实习管理体系

为了推动校、企、家三方联动,技术学院构建了“12345”岗位实习管理体系(见图1)。该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签订一份协议,约定三方责任;明确两个主体,保障实习质量;实行三全管理,确保实习顺利;实施四方协同,打造管理团队;开展五元思政,落实思政育人;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实习过程进行高效管理。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

技术学院通过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建设质量,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和体系,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一)带动了汽车产业学院建设

校企双方依托吉利汽车产业学院,共建了“校中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向汽车产业学院捐赠了多辆新型汽车,价值共计约150 万元。北京百通科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助汽车产业学院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建设以领克01、博瑞等吉利品牌汽车为载体的、以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实训平台,旨在为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奠定良好基础。

(二)助推了专业和教师的发展

技术学院聘请企业大师工匠、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4 人,组建专兼结合的“混编教学团队”,全程参与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工学交替岗位指导书制订、教学流程重建等工作。同时,技术学院每年派出10 余名专业教师驻厂进行工学交替指导和岗位实践锻炼,参与企业工艺改进,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近年来,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吉利汽车集团的各项竞赛和评比,共获得吉利汽车集团第三届、第四届“技能新星”大赛中一等奖1 项、二等奖3 项、三等奖3 项,另获得车间技能竞赛奖项10 余项;同时,1人被评为“吉利汽车集团技能新星能手”,1 人获得极氪工厂“极氪达人”称号。总体来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四)提升了学生和企业满意度

技术学院通过推动企业、学生协同共建“12345”管理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对学生进行了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管理,有效保证了实习岗位工作的高效完成。近年来,有300 余名汽车专业学生前往吉利汽车集团进行岗位实习,学生和企业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五、结语

技术学院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改革等,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其形成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1+1+N”模式协同育人》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被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报道,并入选2022 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同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吉利汽车集团和其他院校开展岗位实习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也为江苏省打造“全国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和“全国校企命运共同体深度合作标杆”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吉利工学
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
盐工学人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吉利4A军团出战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