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的回忆性散文教学
——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

2023-02-08 23:58徐若昀
语文天地 2023年6期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文体

徐若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正向引导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美育,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回忆瘫痪初期的自己与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表达他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之情。作品中的语言、情感、意境都是重要的美学教育资源,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感知生活中存在于身边的亲情,认知到每一件小事、每一句话语中的丰富情感。因此,本文拟通过研究《秋天的怀念》的美学资源,提出回忆性散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实施策略,培育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心灵。

一、换位关照,感受文体之美

人各有不同的生命体验,文章的写作也是不同生命体验下的情感外泄,因此,在教学中要懂得换位观照,才能深入了解事物外表之下的真实情理。邵雍提出“以物观物” 和“以我观物”,主张换位观照,使获得的知识更客观、更科学。因此,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更容易走进作品深处。通过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换位观照,唤醒自己的情感经验,可使得学生突破人与人、事与事的阻隔,达到情感的共鸣,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散文教学必须注重文体意识,同时要采取与散文文类相匹配的解读方式。王荣生教授认为,“文体”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体指一种语言中的各种语言变体,狭义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就是指文学作品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教学之初,教师先指出《秋天的怀念》的文体是散文,又因两种叙述视角的形式特质是回忆性散文。从内容上看,回忆性散文是通过回忆过去的一个或者多个片段,表现作者情感。从形式上看,回忆性散文最突出的特征为双重叙述主体,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过去与现在的时间跨度,构成了两种主体的情感错位,时间跨度及情感错位幅度越大,审美价值及艺术感染力就越强。《秋天的怀念》内容取材真实,具有两重叙述视角的体式特点,表达作者对所回忆之人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关注“现在的我”对过去的人和事的态度,借助换位关照思维,通过史铁生同时期的其他散文作品还原出他对生命、生活的态度,深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首先可抓住题目,还原“现在的我”的态度。从题目“怀念”一词看出,本文蕴含着史铁生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作者在此运用了时间修饰词“秋天”,秋天一词不仅是北海菊花开放的季节,也是母亲去世的季节。秋自古以来都有一种悲伤的情调,更使作者的怀念显得悲情,在此教师可设置问题:“通过整体感知文章,说一说秋天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其次,教师展现史铁生同时期的其他散文,还原史铁生写作时的身心状态、生活状态等。结合写作背景来看,《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文章,他已经完全接受瘫痪事实,并走出这层残缺的阴霾,同时他想起生前与母亲在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小事,并表达出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如《合欢树》中写道:“拿奖以后,便想到母亲的去世,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又如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谈到对生死的认识以及对活着的思考,这正是史铁生经受过双腿瘫痪的重大打击后才形成的独有的生命感悟。

回忆性散文的双重叙述主体,构成两种视角在情感上的交织,侧重表现现在的“我”的情感态度。教学中抓住文体特点,还原作者创作背景及生活背景,学生通过引入自身的情感经验,在换位观照中获得深刻的体验,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增强审美理解力,感受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美。

二、朗读体悟,感受语言之美

本单元导语要求:“要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抓住重点段落或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在读中不断加深对作品的情感共鸣,体会语言的外在节奏美和内在韵味美。

对于朗读的内容,教师可结合“双重主体”特点,让学生找出两种叙事主体下各自的文本内容,从语气、句式等方面进行赏析,同时思考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去的我”因年轻突遭双腿瘫痪,不能自主控制和调节负面情绪,“脾气暴怒无常时突然砸碎面前的玻璃,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并冲母亲喊:‘我可活什么劲儿!’”这些是作者当时情绪激动、脾气不受控制的表现,因此,在朗读这一段内容时,与动作相关的字词如“砸”“摔”等要读得较重,同时读出史铁生痛苦无助的情感。

“现在的我”回忆当时的情景,看到了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看到了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悄悄地进来”“红红的眼边”,这一系列关于母亲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史铁生心中的歉疚。他当时并不知道母亲的病情已经严重到整宿都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夜晚拖着病苦的身体无法入睡,白天又时刻牵挂儿子的生活状态。所以,尽管母亲去世多年,史铁生对她的怀念却越来越深。因此,学生在朗读关于母亲的部分,要读得柔缓,读出母亲孱弱的身体状态,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期盼与牵挂。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真实情境,悄悄出去的母亲,又红着眼眶悄悄地进来,在门外独自听着儿子动作的母亲,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对美的感知力,是审美创造的基础。学生通过诵读感悟,不仅可以发展审美感知力,形成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还可以体会作者的语言运用风格,剖析作品的文采和情理,进而奠定对同类作家作品的认知基础。

三、反求诸己,感受情感之美

阅读教学最终指向学生道德情感修养的提升以及精神世界的升华。建立学生与这一篇文本的情感联系,更容易触动其进行心灵体验,从而多角度理解回忆性散文的情感内涵。当学生读懂作者的言语和心声后,要“反求诸己”,进行自我的反省思考。《秋天的怀念》有两条情感线索,一是母亲对儿子的爱,二是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之情,第二种情感的生成是作者对第一种情感的延迟理解,在反省中完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情感转变。

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愧疚与悔恨的情感价值;其次明确这种情感的教学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触发与积累类似的情感体验,形成审美自觉;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相应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与感受。

瘫痪之初的史铁生脾气暴怒无常,敏感脆弱,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信心,这时他无暇体会母亲深沉细腻的爱,甚至还用话语戳着母亲的心,如:“我可活什么劲儿!”时隔多年,在写作领域小有成就的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回忆母亲,表达他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母亲活着时,“我”多次拒绝母亲看花的提议,母亲离开后,“我”主动和妹妹一起去看花,从最开始“不懂母亲”到最后“终于懂了母亲”,心中认知的变化引起行为的变化,也引发了史铁生的情感生成。史铁生并不是母亲去世之后就立即产生了愧疚之情,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不断的自省中加深这两种情感的厚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过程性联想:课文末尾的史铁生终于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史铁生到底懂得了什么?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感体验,愿意的可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对此评析,引导学生积极理解与感受生活中的情感美。同时在此后的回忆性散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深入挖掘“现在的我”的情感生成。例如,杨绛《老王》中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实际上是人性的勇敢自省,体现人性的崇高,表现人性美。作品内容表面情感价值的背后,是作者对人性、生命的深度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情感的审美洞察,生发出对生命意义、人性善恶的自我体验。

四、由言及意,感受意境之美

“言、象、意”是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言”指的是作品外在的语言形式,“象”指的是语言表达构筑的形象世界,“意”即指作品在语言和形象背后的深刻意蕴,这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且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文字描写出散文中的生活图景,深入体会语言和形象就会得到散文的“思想情感”,而这三者相互交融则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秋天的怀念》的中心线索是看菊花,文中看了三次花,首先是母亲提议“我”去北海看菊,其次是母亲央求“我”去看菊,最后是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在史铁生笔下,母亲与菊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三次看花都和母亲相关,在文中形成了有关菊花与母亲的深厚意境。“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在史铁生的心中,母亲就像北海的花儿一样,高洁美丽,热烈深沉,她对生活充满希望与乐观。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史铁生看来母亲与菊花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又是一个秋天,和妹妹一起来到北海看菊花的史铁生,明白母亲生前对他的期盼,也明白母亲邀请他看花背后的原因。和妹妹一起看花的史铁生,想到了母亲憔悴的模样,想到了母亲去世的场景,可能也会想起与母亲发生的件件小事。此时,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试着以史铁生的角度,思考看花时的他还会想到什么。

除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菊花之外,文中两次出现的“好好儿活”也具有深刻的内涵。一次是母亲对儿子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一次是母亲去世后,“我”对妹妹说:“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亲口中的“好好儿活”,是朴素言语背后对儿子深深的关爱与期盼,希望他能好好儿活,活得幸福,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身患重病但仍默默关心儿子的母亲形象。儿子口中的“好好儿活”,是怀着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愧疚。教师在教学时以此为切入点设置课堂活动:史铁生在文章末尾写道:“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俩要好好儿活。”学生想象并分享母亲临终之际没说完的话是什么?母亲口中的“好好儿活”,你认为是怎样活?

中国传统审美意识是通过自然景象寄托情思,菊花代表着高洁、隐逸,这也是史铁生对母亲品性的赞扬。从“好好儿活”让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思考,从而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构筑属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载体。美育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也能培养学生具有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思维,从而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文体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秋天的怀念》语词运用背后的情感解码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意象创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碎思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