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优玄
广西警察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2021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3]。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部署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对农民增收致富、乡村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新时代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广西聚焦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以“乡村振兴+行动学习”为依托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深度融合[4]。本文通过对广西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行动学习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启示,以期为各地的乡村振兴提供广西智慧和实践参考。
行动学习由英国物理学家、管理学家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1938 年提出并将其用于煤矿业的组织培训,是管理人员与组织成员尝试通过小组活动一起解决组织及个人发展问题而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瑞文斯认为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AL)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Programmed knowledge,P)及行动中的质疑、探索(Questioning Insight,Q),即AL=P+Q。区别于一般知识接纳性学习,瑞文斯特别强调通过行动中的探索(Q)来进行学习的重要性。随着行动学习影响力扩大,不同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其中,美国学者马奎尔提出AL=P+Q+R+I,R 为反思,I 为执行,认为行动学习是习得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5]。在不同学者的阐释中,行动学习蕴含下列特征:一是行动学习参与者需处理没有现成答案的组织存在的真实问题;二是参与者需创建一个稳定的学习小组;三是小组成员在质疑、探索、反思中改善自己心智模式,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四是形成相互支持、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五是解决方案需执行加以检验[6]。
行动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其核心是“经验—反思—行动”,即通过经验积累和反思来指导行动,进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组织水平。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也是乡村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在现代经济背景下,规模较为分散、结构较为单一、效益较为低下的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需要。因此,各地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合作创新、提升现代组织管理、提高农业人才素质等手段,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农业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鉴于行动学习在破解难题、凝聚人才、汇聚智慧方面的优势,“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的融合模式不失为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难点、痛点和堵点的“金钥匙”。
1. 行动学习要坚持问题导向
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我们所处的此岸与要到达的彼岸之间的差距,即现实与目标的距离。缩小差距的过程就是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农村该发展什么产业?已有产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如何解决?特色农产品没品牌、质量良莠不齐、销售难如何处理?网红村如何能保持热度不减?新路又该如何走?资源贫瘠型乡村如何能“无中生有”做好乡村旅游?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农村乡村产业振兴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乡村产业发展问题不一,各村各有难题和瓶颈,行动学习需深入调查分析现有乡村产业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和依托乡村自身优势创新产业发展。
2. 行动学习倡导学习社区的创建
学习社区是行动学习小组开展理论学习、问题研讨、交流思想的线下或线上平台。学习社区需要创设一种平等、开放、信任、包容的氛围,倡导学习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分享,共享资源,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互助。每个参与解决问题的团队成员能平等表达观点,个体和个体之间能相互看见、倾听对方,彼此尊重,相互影响,激励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在研讨中看见自己,看清自己,改善心智模式。团队成员在共商共建共享、开放包容创新、互相支持的氛围中激发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增强命运共同体的担当意识。乡村产业振兴仅靠个人难以成功,应聚集各行各业人才智慧,充分激活团队协作意识并发挥集体作用。而团队各个成员的经验、背景、能力又各不相同,但又能优势互补,因此,需要彼此充分尊重,发挥行动学习“集智、集策、集力”的效果。
3. 行动学习重视实践与反思提高
行动学习是基于实践的学习,这也是行动的应有之义。行动就是要起而行之,杜绝“坐等要看”思想,要在实践中触碰真知,反思不足,深入探究并改进提升,这也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农村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面临的新难题,只能边学边干,坚持学干融合,在行动与反思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改善提高。
广西地处中国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了发展乡村经济,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乡村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各方努力下,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广西乡村产业形成了以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休闲观光、特色农产品和农学研学等为辅助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不断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广西农业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业态不断涌现,并逐渐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特点,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农业提升显著。三是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广西要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当地政府应积极引导旅游投资,创新旅游发展融资模式,积极发展农家乐、生态游、节庆游、红色研学、骑行赛等形式各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四是特色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广西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要求,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模式,建立了一大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示范县(区)。通过科技手段和标准化生产等措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7]。大力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打造了一大批全国地理标志和地方特色产业品牌。2022 年,广西有12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了2022 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截至2022 年12 月,广西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产品获证总数达2549 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99 个,绿色食品1121 个,有机产品164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65 个。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位居全国第六,年生产总值超2000 亿元[8]。五是当地政府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扶持,不断优化整合农业资源,创新推广营销模式,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能更好地“走出去”,实现农村农民增产又增收。
广西各级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及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各项举措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取得喜人成效,但部分乡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场渠道较为单一、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缺乏等问题。行动学习作为基于实践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不失为解决乡村产业振兴实践难题的有效工具。
行动学习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倡导知行合一,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自行动学习提出以来,它便受到西方企业管理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组织部培训中心于20 世纪90 年代关注到了该理论及组织研究,并将其运用于干部培训。2000 年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始应用行动学习法。经国家行政学院改良创新后,该方法推广到甘肃、四川和广西,在广西大约有15 年的应用历史。鉴于行动学习的“问题、团队、学习、行动”的核心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聚焦问题、群策群力、学干融合等不谋而合。从2021 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农业农村厅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实施重大农业项目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行动学习为抓手,组织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学习”三年计划,按照2021 年开展试点、2022 年复制推广、2023 年全面铺开的方案分步推进。该计划2021 年在广西层面规划了3 个主题,分别为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示范县(简称特优区)、广西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简称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点(县),共计13 个实施项目,涉及广西9 个设区市、13 个县(市、区)[9]。在总结2021 年项目示范性实施经验和成果基础上,2022 年再新增20 个项目,共计33 个自治区级项目。其中,贺州市八步区的设施蔬菜作为特优区示范典型在广西2022 年“乡村振兴+行动学习”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进行经验分享。贺州蔬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团队建设、问题剖析、精准施策、人才培养等系列措施,有效推动蔬菜“高产、提质、增效”目标实现。
1.“行动学习+团队建设”模式增强特优区创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特别是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10]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设施蔬菜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实行高位配备干部队伍,成立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贺州市八步区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组织部部长和分管农业副区长任副组长;核心团队抽调农业农村、财政、乡村振兴等业务部门精通市场经济、产业发展、市场营销的精干力量组成,同时选配贺州市区两级专业促进师对试点项目进行全程促进指导。试点工作团队采取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多方共建的机制,构建了一支既精又专、优势互补的队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力、财力、物力保证。
2.“行动学习+专题研讨”模式增添了优特区创建动力
贺州市八步区设施蔬菜项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视实地调研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明确核心业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项目实施小组运用行动学习法首先对优先重点发展哪些蔬菜品类进行了研讨,立足实际采用SWOT 分析法优选出香芋、淮山、菜心三个主导产品。为提升蔬菜产品的竞争力,项目小组对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绿色生产仓储、品牌建设、主体培育、新业务推广等重要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等形式就项目现有做法、存在不足、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集群智提出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与第三方及帮扶企业合作创建自主品牌等可行性、创新性解决措施,制定实施计划并形成任务工期表,确保各任务的有序推进。2021 年,销往大湾区的新优质蔬菜达60 万吨,占八步区蔬菜总量的70%以上。
3.“行动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了优特区创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10]“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的项目实施,实现了项目推进、干部培养考察、人才队伍建设的同促共进。据不完全统计,在实施的33 个试点项目中,已有200 多名团队成员因表现突出获得提拔重用,其中17 人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35 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9]。贺州市八步区设施蔬菜项目启动以来,7 人获得县(区)级以上“两优一先”表彰,18 人年度考核为优秀等级,7 人获得重用、提拔或职务晋升,战训一体的人才培养、选拔模式真正实现了“做成一个项目、成长一批干部”的目标①数据来自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在广西2022 年“乡村振兴+行动学习”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的发言材料。。
通过两年多的“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的实践,广西围绕特优区、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33 个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好进展,带动投入项目资金5.79 亿元,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136 个[11],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可复制的经验模板。在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参与项目建设的广大干部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大量干部获得提拔、晋升或重用,达到了“建团队即储后备、攻项目即练队伍、出成果即出干部”的预期,真正实现了“项目高质量发展和干部成长双向赋能、双向促进”的目标。与此同时,为助力乡村振兴,广西举办了多期形式多样和主题突出的行动学习训练班,培养行动促进师超过1000 名,开发行动学习线下核心课程47门,线上微课程35 门[11]。在取得系列成绩时,广西“乡村振兴+行动学习”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1.“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的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
乡村振兴是中共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影响深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但广西目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一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广西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需要一支既懂现代农业生产加工、产品营销、项目运营、景观规划、产业融合、策划宣传的专业队伍,同时也需要配备深谙行动学习理论的专家团队,项目团队需集农学、经济学、规划学、市场营销、消费心理等多种知识为一体。而现有的人才队伍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完备的农业产业知识体系,特别是现代营销和项目运营能力比较差,满足不了乡村产业振兴多学科融合的人才需要。二是人才队伍数量不够。“乡村振兴+行动学习”项目已培训了一批既懂一定农业农学知识又懂行动学习理论和实操的“双专”人才。由于该项目启动时间比较晚,虽然经过多期多轮的“行动学习+”培训,但面对高达7000 多个行政村的巨大需求,目前培训的“双专”人才还远远不够,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还存在较大缺口。
2.“乡村振兴+行动学习”中涉及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较少
2021 年开展的特优区、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13 个试点项目中,作为典型代表的贵港港北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出了“智慧农业+稻虾种养”模式,开创了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村民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五方研讨机制”,高标准农田更多是侧重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主产品的品质提升、量产、品牌建设、产品深加工、产业深度融合等问题涉及较少。合浦休闲农场项目占地面积大,辐射793.33 公顷,涉及产品业态丰富,但其核心产品是什么?核心产品线上线下如何融合?如何实现通过核心产品带动三产的融合发展?占地面积这么大,如何实现服务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如何做到园区、景区、社区一体化发展?如何让周围村民共享园区发展成果?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行动学习团队群策群力、学习取经,否则很难在研讨促进过程中真正解决乡村振兴的实际问题。
3.“乡村振兴+行动学习”实践模式的宣传营销能力比较差
广西“乡村振兴+行动学习”取得一系列成就,初步探索出了乡村振兴和干部培养融合发展的地方实践新模式,但是广西以外重点媒体、新媒体对于该创新模式报道宣传比较少,特别是广大网民热衷的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鲜见其宣传,创新模式没能给广西乡村振兴带来应有的人气流量及融资效果,流量经济红利还没被充分发掘。
广西的“乡村振兴+行动学习”项目的实施工作成效凸显,解决了一批项目的难点痛点问题,一大批干部在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创新了“赛场选马”的干部选拔机制。为深化“乡村振兴+行动学习”工作,促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发力。
1. 要谋定快动,明确行动计划和高效执行。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广西“乡村振兴+行动学习”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根据各地实际开展一批实践项目,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运用行动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实施方案等,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和目标实现。
2. 要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解决团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障碍。广西“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农业农村厅组织领导,采取“核心团队+实施团队”的工作机制,核心团队通常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牵头抓总工作,对行动学习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统筹、决策和指导。实施团队由农业农村各级业务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负责具体项目执行工作。由于项目团队多为临时组建且多由跨层级、跨部门组成,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双重领导、协调难度大等情况,上级部门要考虑授权统筹解决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 要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在推进过程中,广西应该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通过考核、奖惩等方式来激励和促进各地开展“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表、对标、对照”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点多面广,覆盖范围大,需要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打造完善的“乡村振兴+行动学习”体系,一是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积极整合广西内外科研院所农学专家、农业集团(公司)行业精英、政府农业农村职能部门骨干、项目运营产品营销达人、新媒体运营人士、行动学习促进师等涉及乡村产业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师资队伍,着力打造“行动学习专家+农业行业专家”跨领域联合专家团队,特别是补齐现有乡村产业队伍项目运营、产品营销、三产融合能力人才不足的短板。二是要扩大培训对象范围。现有“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的培训主要是农业农村行业促进师培训,其主要培训对象为项目试点的市县党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干部和业务骨干、部分脱贫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骨干、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及村委工作人员、部分驻村第一书记,现有培训人数还远远满足不了乡村振兴实践中实际的人才需求,难以做到农业农村干部的全覆盖。另外,新型经营主体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扶贫车间等主体,广西还应把基层干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乡贤人才也囊括其中,共同组成一支掌握行动学习理念与方法的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要推进分专业、分领域、分层次的培训。乡村振兴范围广,包括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不同领域的振兴涉及的培训内容和要求侧重点各有不同,相关机构分领域、分层次进行培训有助于进行深度研讨,且能更精准更专业地解决现实问题。
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各地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做法百花齐放、亮点纷呈,一个地方要想出圈,不仅要高度重视宣传,更要善于宣传,营造支持和推动“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一是多管齐下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机构要充分利用新旧媒体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利用广播电视、报刊、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平台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图文并茂或短视频的方式将“乡村振兴+行动学习”推向更广泛的大众群体。传统媒体还应充分利用其信息权威性、舆论引导性、内容制作专业性等有利属性,进一步提高公众的认可度,发挥新媒体特别是短视频的强大引流能力。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各级机构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短、平、快”、突出个性、表现形式丰富、方便互动等特点,增加受众对“乡村振兴+行动学习”主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传统媒体也可以创新做法,如通过网络平台账号加强与公众互动,线上直播、线下讲座多采用一些创新互动形式。三是加强社群建设。社群是新媒体运营的重要场域,社群是流量池,通过建立专门的社群,让受众在其中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提出建议,通过相互影响、分享及推荐转发,达到受众裂变的目标,增强受众的归属感,创造更多的黏性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