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佛芳 苏飏
大数据即巨量资料,大数据技术的意义在于对庞大的、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是查询效率和分析能力的体现。现如今,大数据已经渗透到许多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尤其对原本就涉及大量数据的会计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因此,市场对财会人才的需求从传统核算会计人员逐渐转变为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科技信息技术融会贯通的会计智能化人才。
数商能力,指一个人的数据素养,包括对数据收集、认知、解读、挖掘、分析、预测与应用等整体方面的综合素养。而会计“数商”是指会计人员以会计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大数据信息为中心,以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为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展示、形成基于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预测、分析决策、业财融合、战略分析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大数据背景下数商培养的重要性
(一)国家对于会计行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财政“十四五”规划》和《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财政部在2021年最新制定了《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中强调,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信息时代下的新技术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需要财会实务工作者深入应用新技术,推动财会工作数字化转型;需要财会管理工作者加强会计数据相关标准建设,推动会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这就需要培养财会人才的数商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必须加快以“数商”为核心的新商科建设。
(二)市场对于传统基础会计人员的淘汰
大数据背景之下,数字经济发展迅猛,财会行业出现了财务机器人和财务共享, 传统会计人员面临就业危机,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挑战。在经济数字时代,财会人员的工作重点发生了转变,由简单的重复性的基础会计核算向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基础会计人员在未来很可能会被数字化技术替代。并且由于财务机器人的出现,逼迫更多的基础会计人员向中高端方向转型升级。财务共享中心的相继发展,将需要更高业务水平的财务人员,这无疑会加剧基础会计人员的淘汰危机。
(三)企业对于数字化人才的需要
在2022年企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研究报告中提到,企业对于数字化人才能力的需求强调了数据分析能力、数字化产品管理能力、数字化应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等。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通过招募数字化人才帮助其实现向数字经济企业顺利转型。
在近一个月对面向在校生或应届生的478个会计岗位的招聘中,通过数据抓取与筛选,笔者统计分析后发现,对于财会人员,企业对数据分析、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职业素养与人际沟通五大能力,均要求同时具备2~5项。其中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技能,剔除掉会计销售类似的岗位后,剩余 87.4%的岗位均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其次是管理能力,有此要求的企业达到了78.2%,像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有面向应届生招聘管培生的岗位,目的就是希望从具备管理能力的应届生中挑选培养出未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再者是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占比分别是68.2%及60.3%。最后是数据分析能力,占比43.9%,与前面四项基本通用能力比起来,比例虽不及前4者,但接近一半的比例足以说明,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应届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将逐渐成为面试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而高校对会计学生进行数字化培养,在数商塑造的同时,可以带动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职业素养与人际沟通方面的学习与进步。
二、数商财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人才数商培养机制不完善
面对新一轮数据经济的发展浪潮,人才数商培养受到了各高校的重点关注。虽然高校会随着市场的发展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但由于高校资源更新速度较慢,不能完全及时地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導致出现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这导致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阻碍了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数商能力培养意识不强
由于人才数商培养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目前某些高校仍以传统课程理论讲解为主,教学方法单一,理论学习与实训学习不匹配,实训课程设置比例过少。其次,高校对数商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强,缺乏相关课程的教授学习。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笔者对其包含一到三年级的380名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8.92%的在校生并没有听说过或者了解过“数商”一词,并且84.74%的学生认为在目前已学的专业课程中跟“数商”能力的培养没有关联。可见高校忽略了对学生数商能力的培养,相关课程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足够地训练数商思维。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师资力量不足
师生相长,数商能力不仅学生需要培养,教师本身也需要具备。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存在一部分的“学校-学校”型的青年教师,工作经验不足,难以教授学生最前沿的现代财会信息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迅猛,高校更需要的是专业的企业教师或骨干教师,虽然目前会安排一些教师下企业学习,但仍存在诸多阻碍。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团队的建设仍有待改进。
(四)软硬件的设施需要投入较大成本
围绕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等专业人才数商培养的目标,就得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的方法就是多元化学习,增加学生实训课程的同时,建设有利于学生数商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而软硬件设施的购买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及建设教师队伍团队等都需要耗费经费,而软硬件设施的购买更是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这无疑是高校考虑的重点。
(五)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缺乏校外实习基地
数商能力的学习与发展,最直接的反馈就是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仿真虚拟实训平台、实训中心、实训操作基地外,还应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企业合作从表面走向深层。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缺失校外实习基地,那学生的数商能力学习就难以得到发展。
三、高校培养财会数商人才的前提条件
基于数商财会人才培养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本质上是一个转型问题。增长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高校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向多元化培养模式转型,基础会计人才向数商人才转型。而转型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数商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初期,很多事项均处于摸索阶段,基于庞大的数商培养项目的实施路径,需做好以下前提准备。
(一)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引领新商科学科发展方向,建立多学科渗透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数商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重视企业用人需求,及时动态调整培训方案。优化实训课程设置比例,培养不同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及时获得企业反馈,并根据反馈建立合理的会计人员数商人才培养机制。
(二)教学资源
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资源以职业化为特点,在新商科背景之下,打造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支撑的新的商科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以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标志的,构建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新型智慧教育云平台。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以数商培养为导向,带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有效整合。通过校、企、政、研、用的多方协同作用,支持建设包含财务共享、大数据实验财务智能化在内的数商智慧学习工场。
(三)师资队伍
学生数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同时具备信息化、智能化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可通过以讲座、兼课的形式聘请专业的企业教师授课,打造财会专业的“双师”培育培训基地,加大对在校教师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培训,通过外派教师下企业学习、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等,达到提高会计教师专业实践水平的目的。
(四)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高校可打造因需而智的数商智慧学习工场、企业流动实践工作站,建设数商反馈机制。通过建设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校内工作场景式实训场所,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方面实现无缝结合。
(五)塑造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高校需加强培养学生数商能力的意识,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自身追求数商能力提高的意识。对某高校224名学生进行“数商塑造意识”的调查中,问及“能够有助于加强数商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哪些?”73.08%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最重要的因素,64.74%的学生则觉得“新增实训课程”是很重要的因素,同时62.18%的学生认为数商能力提升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密切联系。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是保有数商塑造意识的,对于高校而言,保持并加强学生的塑造意识很有必要性。
四、高校培养会计数商人才的能力目标
数商培养过程是一个体系问题,不仅牵扯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叠,不同教学方法的同时运用,培养的目标也不是单一拥有数商技能。伴随着数商能力的培养过程,通过“做中学”来让学生获得除数商技能之外的其他能力,这是数商培养的共同产物,也是资源转化的结果。
(一)专业知识
数商能力的培养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需要熟悉理论知识,并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数商能力的学习,而数商能力的学习又能扩展新知识,巩固已有知识,最终培养出同时具备高水平理论和数商能力的会计数字化人才。
(二)数据处理
数商培养最核心的目标便是数据处理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数据收集能力、数据认知与解读能力、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数据预测与应用能力,并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达到数据决策的能力。
(三)管理能力
在数商塑造过程中,通过教法改革,实施项目制、团队制、案例制作業教学,培养学生提前做好规划、统筹、协调团队的管理能力。做好管理手段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四)人际沟通
项目制、团队制、案例制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贯穿于数商能力培养作业的全过程,只有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工作成果才能有效显现。
(五)职业素养
通过企业实践教学,塑造良好的职场工作环境,加强学生财经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升财会职业人才素质。及时掌握大数据时代下最新会计政策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了解诚信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会计职业素养。
五、基于能力目标建设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
通过前提条件的五大资源投入,高校在大数据时代下可通过建设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来完成五大能力目标的培养。
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是智慧学习工场理念在新商科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应用,是一个全新开放的新型商科教育实验平台,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未来商科教育的新理念、新形态、新场景、新课程、新流程、新资源为架构,以能力为本位,是现场和虚拟教育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结合的商科教育内核平台。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不单纯是商科的智慧教育,而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为依托,通过会计基础、会计模拟、财务管理实训等因需而智的线上平台达到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提高,通过python大数据基础、会计信息化等线上平台达到数据采集、清洗、挖掘的数商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对接职业发展需要,开展“项目制教学”,线上线下结合,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职业素养等发展潜力。以五大目标为新商科人才能力成长线,为商科类学科专业科学化纵深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及技术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高校的财会人才转型已不可避免。本文对在大数据背景之下高校培养会计数商人才的重要性、培养问题、培养条件及最终能力目标进行了探讨。基于高校数商能力培养项目的五大基本前提,通过建设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让学生在“做中学”达到围绕数据能力为核心的五大能力的目标,以期帮助高校培养出符合国家及社会需求的会计数字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