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文旅资源的耦合机制研究

2023-02-07 12:22苏姗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苏姗(1981-),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设计、区域经济与规划。

摘要:作为饱含着中国共产党革命时代浴血奋战史的文化记忆,红色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源。福建省永安市吉山村作为全国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乡”和东南抗战文化中心,围绕抗战文化遗址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但目前在红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文化赋能、红色文化产品产业链的开发以及红色文化引领的村庄整体性发展实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鉴于此,文章主要通过对永安吉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调研,探讨乡村振兴与文旅资源的耦合机制,解析红色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切入点,为吉山村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文旅资源;活化利用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2-0147-04       中国图书分类号:K878;G127        文章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1]。但也要深刻认识到,农村地区仍然是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还有着艰巨繁重的任务待解决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在文旅资源的活化利用、文化赋能引领村庄整体性发展实践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而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根基,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农耕文明,构建了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因,脱胎于此基础上的现代文明,也无法脱离其母体的根脉而存在,我们的根脉就在广袤的乡村地区[2]。因此,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强化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一池春水”才能被更好激活。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其中,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历史记忆,也是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力量,但其在当今时代的历史价值还没有被真正焕发出来,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我们当前乡村振兴应该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当前,从文化视域来研究乡村振兴的文献较为多见,但从红色文化遗址活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的方面来探究的文献较少。为此,文章以吉山村红色文化遗址活化保护与利用为例,探讨乡村振兴与文旅资源的耦合机制,解析红色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吉山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区西南,距永安市区仅5km,村庄总面积2.8km2。地形北高南低,依山傍水,北陵风景区在其西北5km处,域内主要河流文川溪呈“几”字型在村前盘桓奔流东去。吉山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明末以来,这里经济发展起来,文化繁荣。清朝康乾时期更是盛极一时,当时书斋林立,文人辈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建筑遗产。永安吉山也是全国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乡”和东南抗战文化中心。2015年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共有萃园、材排厝、上新厝、刘氏宗祠、渡头宅等1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丰厚的历史积淀使得永安吉山成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创作的天然沃土,这种独特的场所精神,具有吸引文创资源进入并发展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的优势。

1   永安市文化遗址资源概况

1.1   红色记忆与遗址

1938年8月—1945年5月,永安市曾作为福建省的战时省会。当时,随省政府内迁永安的政府机关、军警机构、金融单位、大中专学校以及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多达一百多个[3]。一批共产党人、爱国进步文化人士也相继汇聚永安,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他们以笔为武器,通过各类出版社、报纸、书店、期刊等(见表1)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宣传与抗日救亡运动,也让永安成为东南地区推动全面抗战胜利的重要力量,为红色文化在福建地区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保留的抗战遗迹旧址也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遗存地,承载着独特的政治意义和文化价值 。

当年的抗战旧址以及省政府办公地(现永安文庙)、省主席陈仪、刘建绪公馆(吉山春谷斋、现春谷山庄)、省教育厅(吉山“刘氏宗祠”)、省立音乐专科学校(现吉山酒厂)、省立永安中学(吉山“东方月”)等20余处遗址均较完整的留存下来,且大部分集中在吉山村,其中的几处红色记忆旧址介绍如下:

定和宅位于吉山村前街口。宅的大门口矮墙面上有省教育厅刷写的“抗战到底”四个大字,抗战期间作为司法重地和福建省高等法院职员居住地。

萃园位于燕西街道下吉山村河对岸南侧,清顺治四年(1647年)建,具有苏州园林风格。抗战期间,省防疫大队设于此处,屋后还存有防空洞。2000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淇园位于吉山村中心地带的文川溪边,是当时最高法院闽浙赣分庭所在地,庭长翁敬棠曾在此居住。如今只剩围墙,墙内房屋均已坍塌,现为永安市级文物保护点。

图南山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 100m2,抗战期间是当时福建省高等法院办公室,现为永安市级文物保护点。

永安复兴堡始建于清代初期,其它著名的抗战机关旧址,如刘氏祖屋、上新厝、上厝、奇訏公屋、团和厝、东方月、渡头宅、锡朋屋、燃藜堂、大夫第、春谷山房等,也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与历史研究基地[4]。

1.2   吉山村重要历史建筑与文脉传承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吉山村遗存的历史建筑贯穿了其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红色文化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极其重要的价值。

吉山村现存丰富的古民居、古建筑等各类文物古迹,历史年代过渡明晰,成为明代中末与清代中晚期的重要分界线。其在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都代表着该地区特有的历史沉淀与风格,是研究其历史文脉发展的重要依据。该村古建民居造型独特、风格各异,既有明代矮巧玲珑的民宅,又有清代气势恢宏的大厝。尤其是正堂前抱厦(俗称“春亭”)的设置,在闽西北地区较为少见,在吉山村却随处可见。该村现存的古民居体量大小不一,有建筑年代较早的矮小之屋,也有高大恢宏的三大厝,成为各时期历史的实证与缩影[5]。

1.3   吉山村红色文旅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吉山村对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省立农专、国立音专等一批抗战遗址群加大投入进行修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吉山、上吉山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有2个行政村被纳入“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1 000万元,是2022年永安市重点打造的“桃源古韵、文旅休闲”乡村振兴示范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按照“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理念,以唤醒乡村记忆、传承抗战文化、打造A级景区为出发点,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上吉山国立福建音专、沿河栈道、土堡和吉山村东方月、团和厝、渡头宅、萃园等重要节点进行“串点连线成片”改造提升,以此带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   吉山村红色文化遗址活化保护利用现状

2.1   永安吉山文旅资源使用状况调研

曾作为省政府机关所在地的永安吉山,至今仍保存丰富的抗战文化遗存,为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见表2)。

表2 永安红色资源调研结果统计

通过走访调研吉山当地居民,了解到吉山作为一个红色旅游知名景点、抗战文化中心,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红色文化的传承推广与活化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并未很好地发挥出红色文旅资源的助力作用(见表3)。

2.2   发挥现有村庄文脉资源,推动村庄整体发展

文化旅游对传统乡村活化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又是宣传推广当地文化的重要渠道和窗口,是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目前,面对乡村在国家治理体系下的振兴发展,如何发挥现有村庄文脉资源推动村庄整体发展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吉山目前还存在旅游资源单一、产业融合发展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以红色文化衍生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而言还远远不够。此外,考察过程中发现,吉山原土居民在现代生活与观念的冲击下,陆续搬离原居住地,导致村落凝聚力下降,村落的历史记忆逐渐消失,使得吉山和全国很多村庄一样,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文化特有氛围与深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对于有着深厚红色资源的吉山村来说,这样的现状显然不符合其承载的历史价值,面对古建遗址与红色资源空置浪费严重、人力资源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来推动乡村振兴等制约乡村发展的基本问题,怎样通过激发历史文化资源活力带动产业发展,从而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回流创业也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需要重点考虑与解决的方面[6]。因此,吉山乡村振兴应该在保护自然与传统文脉资源的同时,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品质、加强民俗风情的宣传推广、提供多样化红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体验水平、融入红色文化与创新理念等,而不单只是满足游客同质化的基本物欲与出行便捷需求。对重要红色遗址空间,要进一步集中资源,推广示范性的项目,制定参与体验式红色旅游项目,推进更精细化的红色文化产品开发。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一定要基于村庄感受者出发,关注人们的感知体验,在提高村庄整体形象风貌的同时,建设体验型的文化村庄、旅游村庄,让更多的村民留驻,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进驻,让更多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让吉山独特的人文地理资源被开发利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3   吉山村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对策

3.1   追寻革命遗迹,赓续红色血脉

随着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革命遗址成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平台。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深厚的地方,通过不同方式将革命遗址活化利用起来,成为振兴乡村的助力点。结合吉山的红色资源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建设红色文化学习与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人员开展红色文化参观学习与体验等活动。走进吉山抗战文化遗址,传承红色精神,涵养奋进力量,更好地发挥红色革命遗址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等方面的作用,重新激发红色革命遗址活力。

3.2   深挖地方特色文化,擦亮红色旅游名片

注重“一村一韵”,深入挖掘吉山抗战文化、佛教文化、老酒文化等特色文化符号,把民俗民间文化融入乡村建设,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依托上吉山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现有的吉山国立音专旧址及抗战遗址,打造永安红色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红色文化纪念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以吉山红色文化、生态环境功能、特色酿酒氛围为铺垫,推动音乐文化、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展现吉山村的文化、风貌与历史底蕴,将吉山打造成休闲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3   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激发保护红色遗产的道德风尚

在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当地的红色故事,并且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发进行宣传与演绎,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让人们对文化遗址充满敬畏并发自内心地形成文物保护意识。同时,政府要做好主流价值取向引导,定期举办红色文化宣讲,推行志愿者服务,嘉奖年度文化推广优秀村民,并推选为当地红色文化推广大使。此外,在发挥村规民约的良性引导、合理约束机能基础上,推动居民形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道德风尚和行为觉悟,提高村民保护红色遗产的参与度。让当地人真正把红色文化作为令人自豪的资源优势与地区名片进行宣传与推广,形成“保護文化遗产,人人有责”道德风尚。

3.4   链接文旅资源,增加就业岗位,融入乡村整体发展

吉山拥有独特的自然、文化、历史资源,这也是吉山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优势,在文化振兴的引领推动下,当地政府应以文艺创作为媒介,更好地链接文旅资源,并制定积极的人才引进与落户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艺术文化工作者来此工作生活,并依托吉山原有的自然与建筑空间资源,更新与转型功能空间,提供居住、办公、交流、创作、娱乐、物流等各类型现代空间模式,促使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原始村庄向新型多功能现代社区转型与重构,从而活化历史文脉资源,形成具有活力的文化创作与交流的社区模式,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共赢。同时,还需要引入与提升相关配套服务功能,为广大留守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充分保障当地居民参与活力村庄构建,从而实现吉山整体跨越式发展。

4   结束语

文章主要以吉山村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为研究基础和背景,从文化振兴乡村出发,探讨乡村振兴与文旅资源的耦合机制,希望可以从更深广的维度探寻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从而激发当地产业活力,实现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推动吉山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与渠道,也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启发。

参考文献:

[1]央视网.「央视快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EB/OL]. (2022-10-29)[2022-10-2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997723900317808&wfr=spider&for=pc.

[2]宋娜.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研究[J].农业经济,2022(08):67-68.

[3]刘思衡.永安抗战历史文化概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

[4]赵连英,张承忠.永安市抗战文化旧址调查报告[J].福建文博,2011(02):87-92.

[5]赵连英.解析永安市吉山历史文化名村[J].福建文博,2011(03):73-78.

[6]张虹.福建永安吉山村历史空间格局营建智慧浅析[J].福建建筑,2016(04):1-4.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