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学的不解之缘

2023-02-07 07:31
今古传奇·当代文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浪漫朴素自然

杨秀武 苗族,湖北恩施人。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湖北文学奖、湖北屈原文艺奖得主。诗歌《嫁母亲》、散文《钟情紫玉兰》选入由中央民族大学主编的高校教材。

文学于您是怎样一种存在?

2016年9月,我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查出了恶性横结肠肠癌。9个小时的手术后,我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一周后,转入普通病房,疼痛难忍,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跳楼。儿子连续一周晚上值守,像他小时候我给他擦屎端尿一样地伺候着我,姑娘和老伴白天值守,姑娘最懂我,看见我情绪比较稳定就问,长篇叙事诗《东方战神陈连升》开始写了吗?听到这句话时我来神了。第二天,病床上吃饭的搁板,便成了“写字台”,一支笔,一叠打印纸,就让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癌症病人。按照医生最好的预测,9个月可以出院,但我只住了半年就达到了出院标准,因为我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五千多行的长篇叙事诗的第一稿。

一个真实的故事,就说明了文学于我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无需我再去高谈阔论,因为我的谈是肤浅的,我的论是苍白的,相信读者一定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厚重!

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从开始尝试写作的?

我的老家是湖北恩施市海拔最高,离市区最偏远的一个乡,现在叫红土乡。一个乡有3人斩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4人斩获湖北文学奖,2人斩获湖北屈原文艺奖,一个乡有5位作者是中国作协会员。上溯到民国时期,红土乡虽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氛围相当浓厚。人与人攀比的内容,不是看谁的家大业大,而是看谁的字写得好,谁的诗词歌赋做得好。一旦有红白喜事,坐上席者先是请诗作得好、字写得好的人,然后才轮得到辈分最高的人。这一点对于我来说,受到的影响太大了。

到了70年代中叶,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乡乡都有高中。读初中时,人人都爱写作文,而我就开始写打油诗了。到了高中,学校成立了一个文学兴趣小组,搞所谓的每周一诗或一文活动,发表园地是黑板报,壁报,用铁笔蜡纸刻写后油印成简报散发,从此我开始尝试写作,追赶与捕捉文学那束神秘的缪斯之光。

处女作是什么时候发表的?还记得当时的心情与故事吗?

1977年5月23日,我的五句子山歌《延安讲话是指南》,在《恩施报》副刊发表,1979年11月,诗歌《打镰刀》在《长江文艺》发表,1981年元月,《苗寨新闻》二首在《民族文学》发表。后来在写创作年表时,很多都遗忘了,唯独这三件叫所谓文学作品的东西一直铭心刻骨,第一件自定位叫州级发表处女作,第二件叫省级发表处女作,第三件叫国家级发表处女作。

这些年来,多次搬家,样刊样报丢失的不少,这一张报纸和这两期杂志,因为我经常拿出来看,而幸免丢失。那首小诗是在我就读师范时发表的,别看只有五句,当时在学校反响是很大的。那张《恩施报》我经常带在身上,有时上课都要偷偷瞄它一眼,睡觉前也要拿出来把那首诗摸摸,那个地方看多了,摸多了,就变了色,看上去像一个灰黑色的火柴盒。《长江文艺》发我诗歌的时候,我已分配到红土石窑中学任教,收到样刊后,我买了一小袋水果糖,先给同事们发一颗糖,然后拿着杂志给他们报喜,为了不影响传播消息的速度,把杂志发我诗歌的那一面为分界线卷成两个筒。(笑)

您的创作观?

五个关键词:自然,理性,情感,浪漫,朴素。

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你认为作為一个写作者,应该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如何正确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学艺术的根基与基因,每一位中国作家都必须义不容辞地重视、保护、传承、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传统文化是我汲取营养和安身立命的衣钵。不论今天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惯性遭遇着怎样的现代性冲击,但只要拿起笔,就得倚重于自己的记忆、经验和认知,不管你是对现实的描摹还是对科幻的想象,也不管你承认与否,都无一例外地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滋养。就连“实用与功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品,这也是西方文学关注“文学是什么”而中国文学更关注“文学为什么”“文学有何用”的缘由。具体到我个人的散文、诗歌,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杨秀武的文字”。不论是老街系列散文对边野老镇的风情记述,还是清江主题诗歌对恩施古今的歌赞颂吟,都得益于传统文化对我源源不断的血脉给养,也正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经验赋码与记忆繁殖,从而成就了杨秀武独特的诗歌与散文。然而,对于传统文化,仅仅只是拿来式地简单继承是绝对不够的,不仅“新瓶旧酒”难以观照当下语境的丰富,也将“老生常谈”而失去表达的活力。所以,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我们还必须要有超越性延展与陌生化审视,从而丰富文化意蕴的审美、完善文化新质的补充,进而成就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文学对于人生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三个关键词:丰赡,温慰,信仰。

故乡是许多作者绕不开的话题,您笔下的故乡是怎样的?

就像老舍绕不开北京城,孙犁绕不开白洋淀,沈从文绕不开湘西一样,我这个小作者也没有绕开过红土和流经红土的清江,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因此,我的业余写作从来就没离开过故乡。特别在老了之后,我从写作里一次次回故乡,从诗歌、散文回故乡。好像我只有回到故乡,才能理智,才能平静,才能鲜活,好像一离开故乡,我的灵魂就缺氧。

虽然故乡交通还很落后,物质文明还欠发达,但我就像一条狗,不弃不离地守着故乡,一心一意地爱着故乡。故乡的山脉像一个个磕长头的人,故乡人从来不缺信仰,那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故乡的山峰像一个个雷达站,故乡人从来不缺思想,那是一以贯之的观察和反思;故乡的女人从来不化妆,但她们艳若桃花,眼光勾得死人,酒窝醉得死人。故乡的男人,看别人很高,看自己很矮,爱琴棋书画,爱打抱不平,爱山水如命,激动了,与酒为敌,誓要分个高下。有时候我甚至怀疑,那些当代大师的水墨画像是从我的故乡抄走的,那些让人沉醉的轻音乐也是从我故乡录走的,那些走红的影视剧的真善美更是从我的故乡借走的。母亲走了,虽没有回的家了,但母亲长眠在那里,我的故乡仍存在着,美丽着!

文学对于人生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活着,那么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就是活着写着。

对于个体,文学能丰富完善自我,能总结激励自我,既是生命的一种延续,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

对于社会,文学能塑造社会价值观,反映社会生存状况,记录生活的记忆,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进步了,社会就进步,人提升了文明程度,社会也就提升了文明程度。

您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写作的关系?

在我眼里生活是美好的,是诗意的。

写作不是我的职业,但写作对我的职业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好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更是一种能力。将写作的读写习惯,思考习惯带入工作,做工作就会少出差错,循序渐进,工作就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写作的思维逻辑用在工作上,就会帮助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的创新能力。反过来,工作对写作的帮助就不展开说了。

总之,职业与写作的关系,摆正位置,分清主次即可。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似乎也是人人写作时代,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写作环境?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文学样式,比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出现白话文,有了新诗、散文,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先锋小说,今天甚至有人提出段子文學的概念,您是如何看待文学样式的发展?

自媒体时代好,人人都能写作且人人都能发表,是好事。标志着文学的神秘化走向了大众化,标志着文学百花齐放的时代真来了。

文学样式我理解为文学规律,比如小说要有人物和故事,格律诗要有韵律和平仄,现代诗要分行等等。文学的概念我理解为贴标签,换汤不换药罢了。

诗歌创作近些年出现很多这体那体的新标签,但诗歌的基本样式是不可能改变的,有诗人别出心裁地把现代诗用散文诗的形式排列,不用标点符号也不分行,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太正规,因为读小说,读散文,读诗歌事先是有目的有准备的。

提出段子文学的概念,我想应该是说的小说创作。众所周知,小说大概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五类,段子小说无非是对微型小说重新起个名字而已,像土豆,书面语叫马铃薯,我老家叫洋芋一样。

我相信文学样式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样式不重要,文学作品的深度和高度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浪漫朴素自然
隔离朴素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精神和内心的完美呈现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抒情、诗意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浪漫”的人开着“倔强”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