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诗雨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的重点。但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对劳动的认知模糊,难以体会劳动创造价值时带来的积极情绪。本文结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大班幼儿的特殊性以及制约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因素,深入研究思考家、园、社三方如何协同合作制订有效的劳动教育策略,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技能和独立性,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9-0155-03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当前幼儿园具有针对性的幼儿劳动教育似乎还远远不够。在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现象:幼儿对于劳动的认知存在偏差,简单地认为劳动等同于体力支出,或是值日生工作;提及劳动时,幼儿存在消极抵触情绪,对于劳动的第一反应是“累”、“辛苦”,鲜有人能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时带来的积极情绪。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班幼儿因为年龄、认知发展和情感特点等方面的特殊性,给劳动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大班幼儿的特殊性及劳动教育的制约因素、针对大班幼儿的劳动教育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劳动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并且被纳入了课程体系。根据相关研究,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等。在大班幼儿的劳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许多幼儿园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活动,如清洁卫生、植物养护、废物利用制作等,旨在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此外,一些教师还尝试将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如将数学知识融入劳动活动中,使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以我园为例,为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能力水平,创设具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内容与形式,由自我服务提升到为他人、為集体创造价值。比如,在大班阶段,围绕“自主午餐”、“我会整理小书包”等主题,将幼小衔接内容引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更加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周围环境,更有主人翁意识,潜移默化中为幼儿的下一学段夯实基础。在开展“我身边的人”、“劳动最光荣”这类主题活动时,教师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以父母以及周围的人作为切入点,引导大班幼儿自主完成探索、形成认知,拓宽幼儿对劳动内容的了解。另外,教师还曾邀请一些职业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家长入园,帮助幼儿了解劳动的多样性,使幼儿对劳动产生兴趣。
大班幼儿劳动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师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程度不一,导致教学方法和效果差异较大;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仍然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二、大班幼儿特点分析
大班幼儿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在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需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设计合理的教育策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针对心理发展方面:
1.此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表现出对环境和任务的主动探索和参与。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大班幼儿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劳动活动。
(二)针对认知发展方面:
1.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和空间概念。因此,教师在设计劳动教育活动时,应当注意提高任务的难度和挑战性,帮助幼儿发展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三)针对情感发展方面:
1.此阶段的幼儿情感表达和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但仍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挫折和失败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四)针对社会适应方面:
1.大班幼儿开始展现出更强的社交意愿,喜欢与同伴互动,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协作任务,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幼儿园教育中隐性的包办代替
从幼儿入园起,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教师需要传达的理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没有形成教育合力,保育员的某些行为会让幼儿错失了劳动的机会。譬如在大班学习生活场景中,午睡结束后小朋友Y由于动手能力较差,起床、叠被子速度慢。当大家准备出发活动时,保育员为了保证班级活动的推进,会帮助Y穿鞋子、叠被子。这样的行为看似使其跟上班集体的步伐,实际却让Y失去了锻炼劳动技能的机会,让幼儿变得更为拖沓、依赖他人。又如,教师计划让孩子自己动手将废弃饲养池里的泥土刷干净时,保育员从“保”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建议取消该活动,担心幼儿会把衣服弄脏、弄湿,担心幼儿的力气小,无法达到洁净饲养池的目的。如此一来,保育员虽然将“保”的方面考虑周全,却没有和教育结合起来,发挥“育”的价值。
(二)家庭教育中对劳动教育的不理解与不配合
部分家长可能过于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认为幼儿园应该主要教授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劳动教育在培养幼儿品德、习惯和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爷爷奶奶等祖辈的身上,甚至还会出现过度爱护孩子的情况,不理解、不允许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此外,即使有些家长虽然愿意配合幼儿园工作,给予孩子尝试自主劳动的机会,但由于缺乏耐心、怕麻烦,最终还是选择包办代替。在缺乏家庭、家长支持和理解的情况下,即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建立自主劳动的意识,由于缺乏持续的锻炼和巩固,最终难以养成长久的习惯。
(三)日常生活中幼儿劳动的局限性与被动性
幼儿通常依靠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来形成认知、获取经验、养成习惯,幼儿的劳动体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不论是在园内或是在家中,幼儿接触较多的是打扫教室、整理玩具、清洁桌面、照顾花草等劳动,受场域、资源、机会等因素的制约,缺乏与家庭、社会结合的其他形式的劳动体验。很多时候,幼儿在劳动中缺乏话语权,常常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参加劳动的。这与“自发”的劳动相违背,更难让幼儿形成对劳动的积极态度以及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四、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人员培训,树立正确的保教观念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教师、保健、后勤等全园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应该重视保育员、后勤等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教师和保育员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劳动教育计划和方法,引导幼儿在劳动中感受成功、快乐和成就。各项相关的《指南》《规程》《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也应该成为保育员的学习内容。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晰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地重视幼儿劳动教育,并将它落到实处。保教双方只有教育观念一致、行动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让劳动教育取得实效。
(二)深挖内容,激发幼儿的内驱力
1.开发并拓宽劳动教育课程形式和内容
除了常见的劳动教育外,教师应该拓宽思路,深入挖掘创新幼儿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譬如,清明草长的时节,教授孩子揉揉艾草汁、捏捏青团子;万物成熟的秋季,农民忙着打稻、筛谷,教师可以将这些场景搬进课堂,让幼儿切身认知一粒米诞生的不易;又或是真正地走进农田里,当一回小农民;周边环境的一方小菜园、一亩小田地,都可以成为孩子农耕体验的场所……劳动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室,更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社区、公园、社会教育基地等场所都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大课堂。当教师有意识地去发掘、整合身边的劳动教育资源时,会发现处处都是资源,时时都可以劳育。
2.尊重幼儿话语权,激发幼儿内驱力
幼儿园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选择和决策。通过引导幼儿自主地安排和参与劳动活动,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和热爱。劳动教育不仅关注个体的劳动技能和习惯培养,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责任意识。教师组织集体劳动活动,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对幼儿的劳动表现和成果進行全面、客观、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并且肯定幼儿的劳动成果,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3.开展个别化的“跟岗”体验活动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设劳动教育的场景和环境。幼儿园是幼儿接触最为密切、最为熟悉的场所,幼儿园里的劳动类型涵盖甚广,包括保健、保育、烹饪、保安、教育、行政等,劳动内容与形式各不相同。例如,如果幼儿选择跟岗保育员的工作,那么他需要与保育员同一时间入园,这远比幼儿日常到校时间早得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幼儿需要跟随保育员一同完成教室的清洁、消毒、整理等工作,甚至在放学后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认知劳动对自己、对集体、对幼儿园的重要意义,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进而认可自己的劳动能力,萌发想要参与劳动的意识,内部动机就这样逐渐被激发、增强。
如此的“跟岗”体验,相比听教师口头介绍、采访旁观,能让幼儿收获更丰富,体验更深刻。当然,“跟岗”体验的场域也可以由幼儿园拓展至社区,拓展至社会面,例如环卫工人、记者、快递员等。引导幼儿切身体会每一份劳动的深刻意义,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积极情绪,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劳动的能动性。
4.设置特别化的“全园劳动日”
目前,我园现有的劳动教育已经渗透幼儿的一日生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下一步,我园计划让劳动教育更具“仪式感”,设置“全园劳动日”活动。劳动日的内容可以通过师幼谈话,结合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而迸发灵感。譬如整理专用室、厨房帮厨、清洗积塑玩具、清扫落叶等等。幼儿可以认领自己感兴趣的劳动任务,在特定的时间段里,全园齐动手。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在“大显身手”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更能通过“校园因我而更美丽”这样的情感激发出更深层次的劳动愿望。
(三)三方联动,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1.家庭方面
家园合作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经,家长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和不可取代的地位。首先,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理念和实践,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幼儿园应向家长传递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们转变固有观念,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培养幼儿品德、习惯和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劳动教育活动,指导家长在家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如分配适当的家务任务、鼓励幼儿参与烹饪等。通过优秀案例的分享,推动更多家庭的参与。
2.社会方面
家庭、幼儿园、社会应将劳动教育贯穿始终,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方能取得劳动教育的成效。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让幼儿接触到更广泛的劳动形式,拓宽他们的劳动经验。社区里的公益性专题活动,如环境保护、垃圾清理等,也可以作为劳动教育的校外实践形式之一。此外,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共同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如组织参观工厂、农场等,让幼儿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过程。社会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都能成为劳动教育的场所。我市有许多的校园实践基地,更有着许多非遗文化,如木刻、苏绣等技艺,加之思考后定能成为适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内容。这不仅是劳动教育,更是传统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双赢。
五、总结
笔者主要针对大班幼儿的劳动教育进行探讨,并且从幼儿园、家庭、社会等角度提出策略,如创设情境式劳动教育活动、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等方式。通过执行这些策略,更好地开展大班幼儿的劳动教育,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推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莉.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J].江苏:早期教育,2023(01)
[2]徐扣琴.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开展路径及评价策略[J].东方娃娃 保育与教育,2022(10)
[3]曹冬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与实践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