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代贡
摘 要:小学生的危险识别能力、自我控制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在校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各类安全问题,威胁小学生的人身安全。现阶段,建设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是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小学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促进学生安全生活、健康成长的责任主体,在小学校园全面落实教职工队伍的“一岗双责”责任,推动学科育人、安全管理两项工作协调开展。鉴于此,本文将在概念概述、意义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家校共育模式,重点探究小学安全管理强化路径,希望能引导教师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增强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和校园安全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關键词:家校共育;小学;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强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0-0068-03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小学生进行学习、游戏等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教育部牵头在全国各地、各级学校开展校园安全推广工作,并加强教职工队伍安全培训,及时发现并规避安全隐患,提升校园环境的安全性。小学学校要强化校园安全管理,除了从硬件条件等物质层面入手,还要从教师和学生主观层面入手,着力于对小学生的教育引导,促使其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识别并规避风险、自我保护的意识。除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意识启蒙、知识吸收和素质培养等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家校共育的角度入手,剖析强化小学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对小学校园环境、小学生以及其家庭环境等对象进行重点研究。
一、家校共育与学校安全管理概述
学校和家庭都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空间载体,学校与家庭共同构建家校共育模式,能从意识、行动等层面入手,给予学生潜在的影响,培养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辅助学校强化安全建设、管理。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家庭和学校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给予学生以引导和教育影响,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培养效果。
(一)家校共育模式概述
家校共育模式即由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构建的育人模式,相关主体能分别从学校、家庭两个角度入手,相互配合,加强学生教育,给予学生显在教育和潜在影响,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良好的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学校安全管理概述
学校安全管理以为学生创建安全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为目的,保障学生的人身健康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受侵犯,是一项清除隐患、保护为主的管理工作。学校安全管理涉及的工作内容众多,具体包括:学生生命安全管理、校园设备安全管理、学生思想安全管理等。
二、家校共育视域下小学安全管理的意义
以家校共育的模式加强小学安全管理,能从客观、主观多角度入手,创建健康、安全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适于其成长、探索的环境;同时,还能渗透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和生命责任意识,促使小学生从意识层面向自我保护行为层面过渡,逐步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强化其生命尊重意识,促进学生意识、思维、行为、能力全面发展。
(一)防范学校生活安全风险,创建安全校园环境
在校园生活中,类似学生踩踏事件一类因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的学生人身健康权被侵犯的惨剧时有发生,给学校教职工和教育界以警醒。一幕幕由于安全隐患、安全问题而引发的惨剧受到全社会的重点关注,让无数人扼腕喟叹,同时也让大家对学校安全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和思考。在小学阶段加强安全管理,以教职工为工作主体,落实育人和安全管理的双重责任,集合全体教职工人员的力量,及时发现校园环境和生活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排除,尽可能创建客观物质条件安全的校园环境[2]。如,教师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学校围栏松动、体育器材的螺丝松动等问题,教师联系学校维修人员,对存在隐患的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处理,从根源入手,防范安全风险、防止安全问题发生,创建安全的校园环境。同时,学校要接受家长监督,家长可利用开放日活动进入学生生活的校园和班级,从多角度对学校环境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将发现的安全问题反馈给教师。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能根据孩子的生活特点、行为习惯等更为具体地审查校园环境,从而扫描出更多安全隐患,给教师、学校以提示。
(二)全面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保障学生生命健康
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从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环境入手,以潜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与家长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协同配合的育人力量,建立育人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安全引导工作,促进学生安全意识启蒙,从学生主观视角出发,强化学生风险识别、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辅之以学校、家庭的安全保护,有效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
(三)渗透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倡导学生尊重生命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生命为核心,联合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在认识生命的过程中,树立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价值,培养其珍惜生命的素养。家长与教师联合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对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产生生命意识、敬畏之心,有效防止学生破坏生命的行为,并增强学生自我生命的保护意识。
三、家校共育视域下小学安全管理的问题
当前阶段,在国家对校园环境安全建设重视度的驱动下,各级学校均将校园安全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着力推进加强校园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小学阶段是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关键阶段,创建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小学教职工落实“一岗双责”的重要举措和必要工作。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在意识、物质和执行三个环节存在部分问题。
首先,家长与教师的安全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部分家长将安全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自己的安全意识较差,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学生容易在家长的影响下养成不良习惯。在农村等地方,留守儿童的数量较多,学生的监护人多为孩子的爷爷奶奶,监护人本身的安全教育意识薄弱,无法配合学校有效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3]。家庭安全教育的缺乏,直接影响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效果。
其次,虽然随着政府部门支持教育事业设立的专项财政资金日益增加,但是部分地区,如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小学学校建设水平仍旧较低。在这些地区小学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学校未能及时检修、更换设备设施。如体育运动设施定期检查落实不到位,或者超期限使用等问题均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最后,教师“一岗双责”责任未得到全面落实,加之小学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教师缺乏有效的工作依据,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顺利、有效进行,或者在工作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四、家校共育视域下小学安全管理强化路径
家校共育视域下推进加强小学安全管理,需要学校和家庭格外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以维护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为目的,二者加强教育联合、相互配合,共同强化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从主客观的角度入手,为小学学校加强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鉴于小学安全管理在意识、物质和执行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小学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从上述三方面入手,强化相关主体的安全意识,创建安全、良好的校园环境。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联合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主体,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氛围,以直接或间接、显在或潜在的形式全面、系统培养具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坚强后盾。
(一)加强培训引导,强化安全意识
首先,学校是小学安全管理的主阵地,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作为从事校园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等工作的主体,其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从而推动相关工作有序开展。鉴于教师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学校要持续加强教师队伍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日常培训让包括教师在内的教职工全面掌握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知识以及方法,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4]。例如,甘肃省和政县举办“甘肃省校园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使用培训会,加强对教职工信息化安全管理操作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教职工的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安全管理的能力,强调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布置下一阶段学校安全管理“作业”。小学学校内部也要以教职工为对象,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强化教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从意识层面为其具体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石。
其次,鉴于部分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安全引导方法这一现象,小学各班级班主任要扮演好安全教育宣传者的角色,通过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掌握在家庭教育环节渗透开展安全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例如,各班级班主任与家长通过微信等线上沟通途径,就孩子在校和在家期间的生活状态、安全问题进行交流,实现家校信息的有效沟通,二者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安全问题。对于缺乏安全教育知识的家长,班主任可在班级群内上传安全教育课件或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家长参加线上视频直播课,向家长传授安全教育的知识与方法。
最后,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是阻碍教师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大因素。鉴于这一情况,教师要联合学生家长,在沟通中制定系统化安全教育方案,联合开展安全教育等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并进一步强化其安全意识。
(二)定期检修设施,落实“一岗双责”
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检修维护、器材更新换代等工作的资金需求。各级政府部门作为教育事业支持主体,应调整财政支出资金比例,向教育事业发展、学校安全建设等方面进行资金倾斜,为学校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其环境安全建设[5]。
另一方面,在充足资金支持下,小学学校在校内要全面、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教职工落实权责分配制,明确各自在学校安全管理环节的具体责任。后勤管理人员要做好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对校舍、围栏、基础设施、水电系统、树木等进行记录并常态化检查,保证校舍照明设施、体育运动设施等安全运行。例如,定期檢查班级、宿舍以及办公楼等场所的消防器材、设施,加强楼道消防建设,统计消防器材的到期时间,及时更换到期消防器材。后勤部门的负责老师除了日常巡查学校环境,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问题,还要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地震演练等活动,通过活动,强化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安全管理是学科教师的另一大职责,在后勤教师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划分并落实学科教师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引导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负责好相应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如,班主任主要负责教室环境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发现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反馈给后勤人员。
此外,学校还可在负责校园安全建设的后勤部门的统一带领下,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各年级、各班级定期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绩效评估和竞赛活动,强化教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配合度、参与度,加强对学校环境内基础设施、物质条件等进行安全管理,推进学科教师在关注教书育人职责之外,还要重点落实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
(三)加强教育联合,系统进行安全教育
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安全教育并非学校一方的责任,家庭教育在促进安全管理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小学学校可运用“口袋学校”这一微信移动家校沟通服务平台,实现学校、家长以及教师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让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借助信息化服务平台,教师与家长可就学生的日常生活、危险行为、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家长与教师互相了解学生在不同环境内的自我保护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可在教育部的协助下,邀请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的宣讲员,到校宣传安全知识,进行安全教育,让小学生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在社会的支持下,学校周边的监控设施可相应增加,与校内监控探头相配合,建立无死角的监控体系,监控探头连接预警系统,系统能根据监控获取的画面,对其进行分析后,识别存在风险的安全行为,并将信息发送至相关区域负责教师的手机上,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
五、结语
家校联合强化小学安全教育,能为小学生安全生活、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教师建立有效沟通关系,从意识、物质和执行三个方面入手,强化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合理化的工作安排和制度制定,提高相关主体的安全管理能力,将安全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全过程,并在社会的配合下,构建系统化、全面化的安全教育闭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霍亚燕. 家校合作视域下乡村小学生安全教育实证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
[2]李春香.家校共育视域下强化小学安全管理的路径思考[J].品位·经典,2022(05).
[3]汪雪. 家校合作视域下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管理研究[D].阜阳师范大学,2021.
[4]金燕.依托安全教育平台 打造小学家校联动安全教育屏障[J].小学生(中旬刊),2021(06).
[5]纪胜辉.智慧校园在小学安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平安校园,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