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斌 王滋健
严明的党纪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最鲜明的特征。党的纪律建设的成功保证了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得到有效地贯彻和执行。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党的纪律建设大体经历了开始探索、曲折前进、巩固完善和创新发展四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密不可分。总结党的纪律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进行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党成长发展的历史,培养了革命的队伍。关于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成立之初就认识到了,并在建党之初就开始了探索。
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明确指出,“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①有了严明的纪律,党才能真正地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才能真正领导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党的纪律建设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力量保障,这对于当时还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在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上起着建章立制的重要作用。在这篇历史性文献中的第四章专门介绍了党的纪律。其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机关,党员必须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议,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党内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此部《党章》规定了党的领导体系是由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区域地方执行委员会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党代表大会休会期内党的一切工作,是党的中枢领导机构。区域执行委员会是党的地方性领导机构,负责地方性党务工作和党的政策在地方的宣传工作,区域执行委员会要绝对服从中央执行委员会,无条件执行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议和命令。其还规定了党员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不得随意脱离党组织,要反对松散的无纪律的组织原则,对于开除党籍的“六项原则”也做了明确的规定。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个修正案,对党的纪律要做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并增设了监察委员会一章,目的是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并对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的产生方式、职权范围、运作机制、权利义务等都做了规定,首开中国纪检监察之先河,为之后纪检监察体制的建设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党的六大明确规定,“严格的遵守党纪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②强调了在革命困难时期遵守党纪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六大还提出设立审查委员会,中央或省县市审查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省县市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各级党委财政、会计和机关工作。党的七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依靠纪律组织起来的战斗队伍,要求党员时刻按照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行动,严禁有破坏党纪的小圈子活动和阳奉阴违的行为。
党的五大深化了对党的纪律建设的认识,特别强调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不应将党的纪律在日常生活中机械的应用。”③如此强调政治纪律的重要性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革命形势是分不开的。在党的五大召开前夕,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内的部分同志对革命的前途感到失望,政治立场变得不坚定。强调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对于在革命遇到挫折和低潮时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严守党的秘密至关重要。党的五大不仅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而且还选举产生了中央检察委员会。这是党内纪律检查机构设立的开端。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工作重心被迫从城市转向敌人势力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坚信共产主义信仰,严守党的政治秘密成为大革命失败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中之重。
1928年4月,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成为革命时期红军的“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内容简明扼要、便于执行,保证了党员干部在革命艰难时期也能时刻牢记党的纪律,为红军战士和广大党员所广泛接受,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战完全胜利的纪律保障。“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能被广泛接受并在革命工作中顺利实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阐明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军事纪律,使文化程度有限的普通党员和红军战士也能理解,对于树立我党我军在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充分发扬了人民军队作风优良的历史传统。1930年,毛泽东同志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将“六项注意”扩充为“八项注意”,从而形成以后广为传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革命时期人民军队的行动准则。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最有力的武器。通过对这一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当时党的纪律建设以党章为主线,以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为重点,以为革命服务为现实落脚点,不断根据革命的形势对党的纪律建设进行完善和补充,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前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纪律建设做了很好的探索。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④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进京赶考”。如何在全面夺取政权后实现长期执政,是摆在党面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党的纪律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关系到党能否长期执政。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党的纪律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数量不断扩大,到1951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已经达到580万人,基层党组织也达到25万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扩大,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在为党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使部分投机分子混入了党内,甚至成为领导干部,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威望。为了维护党的纯洁和保持党肌体的健康,提升党的威信,祛除影响党健康成长的毒瘤,克服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1950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其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问题。整风运动的主要方式是阅读指定的文件,领会思想,总结实践经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到1950年冬天,整风运动基本结束。这次整风运动是党全面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整风运动,肃清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的各种歪风邪气。
古今中外许多政党在夺取政权过程中能保持纪律严明,但在执政后,变得贪污腐化、消极堕落,导致最终丧失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在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下,许多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堕落变质,党内也出现了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动摇了党的执政基础,这为党的纪律建设敲响了警钟。1951年底党中央要求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目的是严厉打击资本家的投机取巧、违法乱纪的行为,清除混入党内的坏分子,巩固工人阶级在新生无产阶级政权中的领导地位。195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其成为打击贪污腐败的有力法律武器。
1956年,党的八大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并提出重建党的检察机关,对检察机关的产生程序、相应责任等作了规定。此后,由于对执政党自身建设的艰难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党的纪律建设进入曲折前进阶段,党的八大确立的纪检监察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1966年至1976年期间,各级党组织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党的纪律建设处于停滞阶段,党内的纪律松弛,纪检监察机构形同虚设。
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历程,不难发现,党的纪律建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无产阶级政权的顺利执政保驾护航。但此后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足、经验缺乏等原因,党在全面执政的过程中,党的纪律建设经历了一些挫折。从整体上来看,这段时期内党的纪律建设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探索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党的纪律建设翻开了新篇章,党的纪律建设重新步入正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被认为是贯彻党内政治路线,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纪国法,整顿党风党纪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党的纪律检查建设的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党的纪律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严厉打击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保证了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的《准则》的颁布和施行,很好地承担了这一历史责任,对党内政治生活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准则》虽字数不多,但内涵丰富。其主要分为十二条,要求党员提高纪律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尊重不同的意见,要提高党员的党性和保护党员的权利,领导干部要时刻接受党内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准则》既总结了党内几十年政治生活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又对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提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党章通过之前,《准则》很好地做到了维护党的纪律的作用。
1982年,党的十二大重新确立《党章》在党的纪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并在党史上首次将入党誓词写进《党章》,其也成为日后《党章》的蓝本。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西方的各种奢靡腐朽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纪律观念和纪律意识都产生了影响,致使部分领导干部和党员纪律意识淡薄,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党的十二大审议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对于规范党规党纪,维护党的权威,保持党的纯洁和党肌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破除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纠正了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带来的各种不正之风,严肃了党的纪律,对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党员的权利也作了明确地界定。其分别从个人和组织的角度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活中应该遵循的纪律做了详细地阐述,表明党的纪律建设在朝着系统化、具体化方面迈进。1994年,党的十四大对《党章》做了修改和补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着重强调了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地位,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性;二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坚决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如何预防贪污腐败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难题,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也一直是党长期执政过程中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国际合作,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的腐败治理的经验,切实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我国成立了国家预防腐败局,这也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前身。国家预防腐败局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制度建设、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反腐败国际合作等。总体来说,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的这段时间,党的纪律建设在巩固中向前发展,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的纪律建设的新发展新实践奠定了理论现实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朝着系统化、具体化、制度化的方面阔步迈进,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为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指明了方向,开创了新局面,党的纪律建设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纪律建设提到战略的高度,颁布施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党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明显加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纪律建设作为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在新时代有了全方位、各领域、多层次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的纪律建设的一个创新就是在党中央层面要求全党加强纪律教育工作,在思想层面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纪律意识,将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党在纪律建设方面的被动局面,化被动为主动。
1.加强纪律教育,要加强对党章的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章学习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日常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章。”⑤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是治党的“总章程”,体现着党的整体意志,规范着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是最权威的党内法规,是全党必须始终遵循的总规矩。学习党章的一个重要实践就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党中央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教育对象由“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向全体党员转变,由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转变,目的是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做合格党员。
2.加强纪律教育,涵养清廉的官场文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和人民性政党,清廉的官场文化就是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后形成的。涵养清廉文化,是实现党的纪律建设长效化的根本途径。具体措施就是教育领导干部转变为官不为民的思想,引导其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问题,始终将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作为为官的第一准则。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有法可依是纪律建设的前提,只有把规矩以法律的形式立起来,才能真正地使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违法乱纪行为无处遁形,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使纪律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多部有关纪律建设的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了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核心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对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遵循的纪律作了明确规定,这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很好地保持了党内法规的延续性,《条例》以党章作为新时代纪律建设的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纪律处分坚持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和纪律处分运用规则等都作了明确规定。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廉洁自律准则》),这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新发展,从根本上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的原则。《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做到“四个坚持”和“四个廉洁”,充分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对于新时期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党内监督的方式和党内监督的重要性都作了明确规定。全会还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主要从十二个方面对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强化党内监督、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明确规定。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时代主题,结合新时期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要求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巡视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次十分成功的实践创新。中共中央于2009年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对巡视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巡视机构的设置、工作程序,巡视工作组的纪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党的巡视工作步入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完善了党内监督体系。经过两次修订,最新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于2017年7月起施行,有效地加强了党中央对全国工作的统一领导,贯彻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强化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成为惩处贪污腐败、净化党内生态的一把利剑。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巡视监督,发挥从严治党利器作用”,巡视工作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
加强纪律建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执政面临着的挑战,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
“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的核心是要求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听从党中央指挥,从根源上杜绝两面派和阳奉阴违的行为。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刚性约束。加强政治纪律教育能使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抓手,是塑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具体来讲,加强政治纪律建设,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政治觉悟。
第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政治自觉,坚定政治自信。严守政治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严明的政治纪律,不仅能起到团结全体党员的作用,而且能增强政治感染力,使党员群体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场效应”,使得加入党组织的成员能自主自觉地肩负起自己应有的使命和任务,将坚定的理想信念投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党员要坚定政治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切不可丧失理想信念,被敌对势力利用,做出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事。
第二,要不忘初心、牢记职责使命。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人,都应当肩负起检举揭发的责任和义务,决不能因为私情、私交而对违反政治纪律的人充耳不闻。
第三,要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政治纪律作为一种外在的、强制的纪律约束,可以对党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但在思想上要靠党员的政治自觉。如果一个党员缺乏政治自觉,没有政治信仰,就会有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心口不一的情况,成为政治上的“两面人”。强化党员的政治纪律,可以提高政治素养,净化党内生态,使党内每个人都形成纯洁的同志关系,为每个党员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党章,充分说明了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管党、治党到边、到底,推动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严到细处,为实现“标本兼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四种形态”就如同四道防线,每道防线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形成了严密的监督体系。要运用好“四种形态”,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于这些片面地看问题的人,应该进行批评,当然要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去批评,要帮助他们。”⑦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两极对立的状况,对于犯错误的同志,“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这也是保持党内正常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对于“已病”的同志,要坚决做到“刮骨疗毒”,对于“未病”的同志,要“打好预防针”,从而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根本目的,帮助其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这也充分显示了我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需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消除思想上的误区。部分人对“四种形态”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四种形态”是对贪污腐败问题的妥协,放慢了党的反腐败工作。对于这部分人,加强思想教育是关键,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使其深刻地认识到“四种形态”对于提高监督执纪水平的重要作用。
第二,转变思维方式,做到“大案”“小案”一起抓。当前某些纪检干部只执着于抓大案要案,而忽略了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殊不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小案”更能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损害党在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暴露在外面的“大老虎”令人感到气愤,而隐藏在基层的“苍蝇”更令人感到作呕,要做到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拍。
第三,要锤炼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卫士,是党纪国法的忠诚守卫者和坚定维护者,是一直立场坚定、敢于亮剑的队伍,要将纪检监察队伍放到实践中去锻炼,放在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成为惩治贪污腐败这颗毒瘤的利剑。
中国共产党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关键在于能够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于手中的权力能有效地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鲜明特征,也是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建立健全巡视监督体系可以使广大党员保持政治定力,做到严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
第一,健全的监督体系是善治的前提条件,权力正常运行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高质量的监督依赖于高质量的监督体系,对少数人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确保国家各项制度措施准确落地执行,推动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健全监督体系,一是要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监督体系的核心要素。二是要做到同级监督,上级监督下级,下级监督上级三者相结合,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党内监督离不开上级监督下级的组织监督,也离不开同级之间、下级监督上级的民主监督。离开组织监督,党内监督就是一纸空谈,离开民主监督,党就失去生命力。三是要做到专项监督和全面监督相统一。坚持党委的全面监督和纪委的专项监督相结合,一手抓党委监督、一手抓纪委监督,两者相向而行,同时发力。党内监督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党内监督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第二,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巡视制度单独作为一条,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重视。党在全面执政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巡视制度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破解了党的自我监督的难题,是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把政治巡视作为巡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巡视工作紧紧围绕“四个着力”,紧扣“六大纪律”,将巡视工作常态化进行下去。二是要创新巡视工作的方式方法。巡视工作不能只浮于表面,也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巡视工作的组长、对象、时间不固定,巡视方式机动灵活。三是强化巡视反馈机制,做到巡视结果当场反馈,责任主体当场明确,责任当场落实。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狠抓作风建设,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向贪污腐败做坚决的斗争,坚持腐败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⑧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全面从严治党,转变干部思想作风,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让群众对党和政府放心满意。
进行反腐败斗争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让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能得到巩固和提升,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彻底地杜绝贪污腐败现象,一是要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贪污腐败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领导干部的思想上出现了问题,抵抗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成为甘愿被围猎的对象。要想彻底杜绝贪污腐败现象,必须让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牢牢守住底线,牢牢树立不能腐的意识。思想一旦出现滑坡,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贪污腐败问题。因此需要在思想上给领导干部带上“紧箍咒”,补足“思想上的钙”,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对贪污腐败现象说不,挖掉思想深处贪污腐败的根源。二是要扎紧制度的笼子。系统、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是预防腐败的基础,将“制度防腐”作为预防腐败问题的主要抓手。惩治贪污腐败首先要有法可依,制度体系建设需从顶层设计入手,对党纪国法进行系统设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规矩立起来,使其符合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了健全的制度而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会严重损害制度的威严性。因此在反腐败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将执行措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执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执行的过程中要狠抓责任主体和责任落实,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带头守法。三是要加大惩处力度。对贪污腐败现象零容忍,坚决做到露头就打,采取“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结合的原则,对领导干部形成震慑作用,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不想腐。
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纪律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党的纪律建设经历了开始探索、曲折前进、巩固完善、创新发展四个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着纪律建设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纪律建设的成功经验,如把政治建设摆在纪律建设的首要位置、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完善纪律监督体系、反腐败斗争一直在路上等,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纪律保障。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党的纪律建设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梳理党的纪律建设的历程,总结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党的纪律建设提供有益的价值遵循。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复杂严峻现实条件下,加强纪律建设更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党的纪律建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越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越要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建设要从严而且必须从严,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对影响党的纪律建设的顽疾开刀。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在人民的支持下打赢纪律建设这场攻坚战,实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注 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6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8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0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12页。
⑤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第1版。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55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27页。
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