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凡 卢晨阳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疫的成功实践,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健康的卫生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卫生治理能力,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实施健康中国的重要环节。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1]新时代新征程,探索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需要借鉴历史经验,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其卫生工作的展开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研究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场域。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为视角,回溯爱国卫生运动中社会动员的主要手段与成效,为当下加强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社会动员手段的选用事关动员的成败与绩效。北京市通过组织动员、宣传动员、示范动员等特色鲜明、切合实际的动员手段,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创造了卫生领域的历史奇迹。
组织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动员的重要方式。毛泽东在《组织起来》中强调:“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2]北京市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建立了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卫生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推动动员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健全卫生组织,坚持党对卫生工作的领导。1952年3月,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随后,各区、县、乡村等陆续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主持日常工作,“并抽调防疫、妇幼、医疗等相关卫生部门的干部组成工作小组指导全区的卫生工作。”[3]这种组织形式不仅保障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自上而下的有效部署,确保上下通畅,便于在较短时间内传递任务,还注重各领域各行业的配合,能发挥各方所长,形成强大合力。同时,基层卫生组织得到发展,北京各“城、郊街道办事处一级建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由办事处现有人员中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工作。”[4]这种基层卫生组织实现了将卫生运动与基层治理的融合,推动了清洁运动、疫苗接种、教育宣传等卫生工作在基层的有序开展,为人民群众参与卫生工作提供了平台。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爱国卫生运动中的引领作用。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5]在爱国卫生运动的各个环节,领导干部都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深入一线、以身作则。事实证明,领导干部深入卫生工作一线,不仅能够了解实际情况,给出切实有效的指导,还能转变部分干部忽视卫生工作的思想,使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同时,领导干部在卫生运动中表现出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感染着人民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卫生运动走向高潮。
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动员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一种有意识地控制社会心理的活动”和“一个社会改变或形成民众特殊态度、意见和舆论的重要工具。”[6]爱国卫生运动发起后,北京市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群众的卫生素养及参与热情。
爱国卫生运动中,北京市采用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灵活地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为一体。一是依托报刊、宣传册、黑板报等文字宣传工具,以书面形式展现宣传内容。爱国运动初始,北京市政府就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刊物上加强宣传,力图让人民群众了解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做法、经验教训。为使报纸上的宣传内容深入人心,还依托读报组为人民群众读报讲报,讨论重要内容。在读报组的宣传教育下,人民群众由之前对待卫生工作漠不关心的态度,转向积极参加防疫卫生运动,达到了政治宣传与卫生教育的双重目的。二是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广播等方式进行。卫生清洁运动中,“北京市召开了8000人的动员大会,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市转播了大会实况,农村地区也利用有线广播将卫生要求传播到村村户户”,这种方式适应了新中国文盲率较高的现实,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扩大了宣传的范围与实效。[7]此外,科普电影、宣传图画、艺术表演等方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情绪感染力,能潜移默化地达到卫生教育的目的,将科学的卫生素养与行为习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得以展现。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多次集中、大规模、有组织的宣传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卫生工作的热情不断提高,北京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等群众组织也主动参加到卫生宣传行列中来。同时,“1958年北京市增设了盲人卫生文艺宣传队,建立了两千多个红十字卫生站、家庭护理站、疫情报告站。”[8]这些群众性的卫生组织拓展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参与主体,在推动宣传工作朝着细致深入发展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利用先进典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在树立典型,引导人民群众模仿典型、追随典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9]全国卫生劳动模范时传祥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工作,带动同行争先创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其“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精神的影响,北京市清洁工人劳动热情提高,劳动模范不断涌现。据统计“1952年至1960年,北京市环卫系统共当选‘全国劳动模范’3人、‘北京市劳动模范’25人”,大大塑造了劳动工人的主人翁意识与职业认同感。[10]除宣扬全国劳动模范外,北京市还充分挖掘群众身边的模范,如“捕鼠运动中表现突出的范大娘、消灭蚊蝇工作中钻研出高效方法的十区三里屯教员李力耕、街道卫生工作中帮助群众清扫宅院的积极分子苏大妈。”[11]这些模范典型虽然身份普通,但具备讲卫生、热心肠、勤劳、甘于奉献等品质,且贴近群众,能更好地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此外,为鼓舞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北京市还制订了竞赛评比制度与奖惩条件。如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检查团对全市进行卫生检查时,对卫生工作出色的集体授予“卫生红旗单位”“卫生红旗办事处”,对先进个人给予“卫生模范”称号,同时对那些卫生工作差的单位也进行严肃的批评。通过这种精神激励的方式,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争创“文明之家”“文明单位”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集体行动中,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由此增强,典型示范的作用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无疑是成功的,在党的统一领导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爱国卫生运动顺利开展,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此外,人民群众在接受卫生规训的同时,其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也被成功唤醒,从而形塑了社会主义新人。
经过大规模突击性的清洁卫生运动,北京市的苍蝇、蚊子大大减少,城市水利系统、环卫设施也得到修缮,改善了人居环境,塑造了首都清洁卫生的形象。作为一场移风易俗的运动,人民群众的卫生素养也不断提升,逐渐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讲卫生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同时,传染病防治也取得很大进展,“1953年北京市麻疹病死亡率由1950年的19.78%降到0.91%,流脑的病死率由68.75%下降到10.97%。”[12]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疫病得到控制,保护了劳动力,配合了新中国生产建设事业的正常进行。
一个国家的卫生工作,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命权利,因此卫生不仅是医疗防疫问题,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的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不仅有效防治传染性疾病,还在改善工矿环境卫生、管控食品安全、规范学校卫生教育等综合治理方面取得重大成效。这些民生问题的落实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变化,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也由此加深。同时,工作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奋斗,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信任。
一方面,培育了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自信。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的感召下,人民群众认识到要保家就要卫国,投身爱国卫生工作就是支持抗美援朝的具体体现。在这种主人翁意识的推动下,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爱国卫生运动中,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另一方面,在卫生工作中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责任感与互助友爱精神得以彰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卫生运动大多是义务劳动,如1952年首都为迎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北京市动员全市开展卫生大扫除,北京市民还自发帮助无劳动能力的群众清扫卫生,为维护首都形象做出突出贡献。[13]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当时群众热情地参加义务劳动的社会责任感,感受到“公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精神风貌。
卫生工作不是孤立的任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依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方式。探索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有效动员形式,需要以史为鉴,也要依据现实情境开拓创新。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动员最重要的领导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绩效考核标准,将党的优势转化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效能。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工作协调联动,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推进本领域相关工作。同时,要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为此,要加快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鼓励领导干部下沉到社区,与基层干部一起实现齐抓共管的卫生协作模式;还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引导人民群众共同维护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助力爱国卫生运动在基层落地生根。
统一思想,凝聚认知是社会动员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今时代,人民健康之于国家有更加丰富的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4]因此要厚植爱国情怀,将个人健康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凝聚人人都是健康中国参与者的共识,使讲卫生的行为观念深入人心。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传播媒介,探索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的技术方法,全方位地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增加社会动员的吸引力。二要继承传统宣传媒介的优势,把握卫生工作的宣传阵地与舆论导向,针对不同情境,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与策略,发挥情感在提升个人道德感与责任感方面的作用,形成强大的卫生防疫力量。
健康问题归根到底是与每个个体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基本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主体性意识逐渐增强、社会结构日趋完善,政府不再是卫生工作中的唯一主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个体工商户等多元社会主体在爱国卫生运动中贡献了不容忽视的力量,拥有着巨大的动员潜力。202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支持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拓展了基层爱国卫生运动的参与力量,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15]因此,必须重视对多元主体的思想引领、技术指导与精细化管理,以精准发挥多元性主体的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将国家目标与个人利益的连接,依托国家调控体系进行资源分配,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层次需求,为提高动员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