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全 洛锋 李国栋 李盟
1 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 河北邯郸 056038 2 河北省煤炭矿井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河北邯郸 056038 3 邯郸市深部巷道围岩控制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河北邯郸 056038
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高质量培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中强调,高校需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1-2],在专业教学中加入思政教育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愈发重视,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同时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思政工作成为高校工作的生命线,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显性、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课程和教学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实现三全育人。2020年的教育部发文[3]更是进一步明确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该任务的实现离不开课程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是培养学生健全思想的非凡举措,坚持将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贯穿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4],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情怀、社会责任、行业规范等,最终培养出爱国情深、使命感强、专业娴熟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是当前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同时是高校培根铸魂育英才,立德树人守初心的具体体现[5]。
河北工程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于2021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是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历史悠久,为国家煤矿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众所周知,采矿工程是人类迈向深部的先行专业,随着“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战略的实施推进,采矿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对高校采矿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6]。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国家采矿智能发展需求和学术前沿科技,给采矿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
本文通过采矿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爱国教育、社会责任、专业品质、创新思维教育贯穿课堂,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专业讲授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担当,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言献策,开展课程思政,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度揭示采矿专业知识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促使立德与求知产生紧密联系,为思政教育进一步深化奠定坚实基础,对达成“传授知识、提升能力与引领价值”的课程目标尤其重要。
采矿工程导论是面向本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接触的首门专业课。煤炭是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体能源和工业之母,涉及国家战略资源安全问题,但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煤炭是夕阳产业、高危行业、工资待遇差、学啥也不能学采矿”的错误观念,这些现象亟待澄清和调解,才能使学生在思想层面、政治觉悟、道德素养等方面取得全面升华,使学生沉下心来踏实学习,精专业善创新,最终成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大一新生从紧张的高考环境中解放出来,极易出现放松娱乐的心态,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实际上他们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养,学好一门专业,首要从思想上认同并热爱专业,才能在学习行动中积极主动展开学习,因此采矿工程导论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授学生采矿工程专业是什么,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是什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思政的主渠道作用,扭转学生抵触反感采矿专业的不良情绪,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将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扭转是课程授课老师担负的重要职责,在专业与思政相结合的授课中,使学生摒弃“采矿工程工作环境艰苦的错误认识”、在专业发展中找准定位,专业创新、立德树人,致力于为我国煤矿可持续安全高效开采贡献力量。
思政元素是专业人才培养和思政育人之间的桥梁,是课程思政重中之重,并且专业课程与传统的思政课程有明显差异,在专业课程教授中融入课程思政,不能泛泛而谈,随意选取,而是要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尊重学生学习知识与现场实践的需求,进而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避免出现机械化的生搬硬套和简单嫁接,需要任课教师真正理解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专业内涵,要通过各种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将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融入专业授课中,实现潜移默化、溶盐于水的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采矿工程专业是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笔者基于OBE教学理念,结合自身授课经验,在采矿工程导论课程中挖掘的思政元素如下。
煤炭类高校是党和国家采矿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场所,必须履行固本强基的立德树人使命。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多元文化冲击的挑战,部分学生淡化了爱国意识、弱化了爱国情感。在专业授课中要引入爱国情怀的思政元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强国志、精专业、报国恩。在开篇介绍采矿工程专业时,介绍煤炭的重要性,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基础能源,同时是现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储量现状,决定了煤炭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学习采矿工程专业,对促进采矿事业的发展及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多数人认为采矿工程专业艰苦、鲜有人愿意从事煤炭工作的现状,讲述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教授“不忘初心,践行煤炭报国志”的事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深深的爱国情怀和煤炭报国的志向,领悟钱院士辛勤耕耘七十载,铸就无悔煤炭人生的大境界。将爱国情怀教育融入课堂,增强学生对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传递给学生,实现专业教育向专业思政教育的升华。
我国采矿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经由初始阶段的人采马拉、炮采、普通机械化开采,转变为现阶段综合机械化开采、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开采,并逐步迈向智能化、无人化采矿方向,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精益求精、技术革新的科学家。在采矿技术发展历程授课中,引入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实用矿压理论学派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煤石奔流千骐骏,一生倾情不言悔”的事迹为例,讲述宋振骐教授50余年深入煤矿一线,将矿压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描述,将对煤矿安全因素影响较大的顶板控制从原有经验决策提高到针对具体煤层条件定量控制,将煤矿粗老笨重的工作推向科学化、理论化,并致力于推进煤矿决策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工匠精神。讲解宋院士的事迹,使学生感悟采矿专业知识蕴含的科学内涵,激发学生锐意进取、兢兢业业、汲取知识力量,励志成为采矿精益求精的工匠巨人,进而适应煤矿智能化开采前景的需要。
笔者所在学校采矿工程专业被全国煤炭行业广泛认可,优秀毕业生深受国家能源、开滦、峰峰、山能、淮北等集团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信赖,究其根源是在一代代煤炭人奋斗的过程中,孕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踏实合作、严守纪律”的采矿精神,在课堂授课中以开滦集团和冀中能源发展史为例,引出老一辈采矿人为国家开采光明的无私忘我奉献精神,在精神感染下帮助大一新生扣好专业“第一粒扣子”,夯实专业自信第一台阶,使学生能热爱专业,从心底认同采矿精神,使学生在传承采矿精神的同时,做新时代采矿人,在专业学习中有所作为,在未来工作中大有可为,为国家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采矿技术已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阶段。对采矿工程专业而言,重在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素质过硬,同时具备先进科学理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在课程授课中穿插讲解神华集团建成世界首个千万吨级矿井群,建成世界最大采高千万吨级综采工作面,建成国内唯一采用吊斗铲工艺的现代化特大型露天煤矿,创造了建井速度、井工矿产能等多项世界第一,在讲述的过程中,突出自我研发,创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大纲是采矿工程导论教学内容的纲领,在OBE教学理念支撑下,依据工程教育认证相关要求,在专业学习基础上,需能够基于采矿专业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和评价复杂采矿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对社会、健康、法律等的影响,因此,采矿工程导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传统教学大纲基础上,融合主要知识点、思政元素以及育人目标等元素,同时把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思政内涵的可行性方案,进一步使课程思政落地生根。
在采矿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提高专业兴趣的同时,获得专业学习感悟,引导学生多思、多学,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体会感,在专业学习中了解国家能源方针政策,提升专业就职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每次授课前以群公告形式将授课侧重点下达,便于学生进行课堂预习,明确课程目标,时刻与学生保持联系,为学生授业解惑,同时通过章节回顾、课堂交流互通提问等形式强化知识点记忆,关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培养目标的实施环节,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式、现场案例讲解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渠道除课堂教学外,融入实践教学,以进一步启发、扩展和深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在学生参与讨论学习过程中,根据课程进度,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理解和接收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基于以上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思政元素于无声处融入专业教授中,将专业知识、情怀、思想、价值融入互动教学中,使采矿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更具吸引力、亲和力,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就业的自豪感。
新时代背景下采矿工程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坚持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三全育人”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在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设计中,专业课教师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点,切实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并融入专业知识讲解中,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推进,逐步探索并形成思政建设育人合力。本文结合课程特点,紧扣专业内容挖掘思政元素,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并提升学生爱国爱专业、创新重实践、工匠育人才的品质,引学生进入科学采矿、智能采矿大门,运用新技术、新理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贯穿课程全过程,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新时代担当意识,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