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璋与琉球问题*

2023-02-07 09:05:03
关键词:近代史琉球外交部

冯 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2488)

研究近代以来中琉关系的历史,蔡璋(原名喜友名嗣正)是个避不开的人物。相关研究集中在蔡璋与琉球革命同志会的关系、中国对琉球的政策两个角度。①如褚静涛:《蔡璋与琉球革命同志会》,《安徽史学》2019年第3期;尤淑君:《战后台湾当局对琉球归属的外交策略》,《江海学刊》2013年第4期;黄俊凌:《冷战时期国民党当局琉球政策的执行及其困境——以国民党当局驻琉机构设置为中心》,《台湾研究集刊》2020年第5期;许育铭:《冷战时期东亚局势下的琉球与台湾关系——以1966年中华民国琉球友好访问团为中心——》,『社会システム研究』(第29号)2014年9月;赤嶺,守:《戦後中華民国における対琉球政策-1945年~1972年の琉球帰属問題を中心に-》,日本東洋文化論集(19)等。关于美国对琉球主权与地位的态度演变及日本“窃占”琉球的步骤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蔡璋对琉球主权与地位的相关言论为线索,揭示其历史背景及发展脉络。

一、蔡璋其人及1948年的请愿活动

蔡璋,琉球政治家,生于檀香山。蔡氏一族祖籍中国福建泉州府的南安县(今福建省泉州南安市)。1943年,蔡璋任台湾总督府琉球疏散居民辅导员。1945年,任美国夏威夷“实业之夏威夷”新闻社编辑。日本战败后,琉球被美国占领。蔡璋借助琉球青年同志会以及后来改组而成琉球革命同志会,①关于琉球青年同志会的成立时间,以及该会何时改组为琉球革命同志会,说法不一。在1948年1月13日,郭治平呈给蒋中正的琉球革命同志会历年工作概况及现状情形文件中介绍:1941年5月,琉球革命同志会在台、琉两地秘密成立,前身为琉球青年同志会。1947年1月,前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柯远芬建议该会更名为“琉球革命同志会”。在吴铁城呈给蒋介石的蔡璋简历中写的是:1945年5月,蔡璋组织琉球青年同志会。8月,将琉球青年同志会改组为琉球革命同志会。(原文写的是,1946年5月,蔡璋组织琉球青年同志会,结合上下文看,应为笔误。)见“一般数据——民国三十七年(五)”,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80200-00328-002;“国是意见(八)”,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1-010020-00009-001。从事民族解放运动。1948年7月,蔡璋任“台湾省琉球人民协会”理事长。②《国是意见(八)》,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1-010020-00009-001。此后,蔡璋以琉侨领袖身份活跃于政坛。蔡璋坚决反对琉球“复归日本”,主张琉球归属中国或实现独立。1958年11月,琉球国民党成立,蔡璋被推举为副党首兼琉球国民党涉外部部长。1961年,蔡璋发表声明,反对美国将琉球移交日本,主张琉球独立。1971 年,美国将琉球施政权让给日本,蔡璋仍主张琉球独立,但影响力愈发有限。1989 年6月逝世。

战后大约20年的时间里,蔡璋是琉球与国民党政权联系的一个纽带。早期的联络是借助琉球革命同志会进行的。

1940年代,琉球革命同志会在台、琉两地秘密成立,起初仅有20人,前身为琉球青年同志会。该会宗旨在“鼓吹革命解放琉球,归属中国,并启发琉胞之民族思想,击破日本之侵略政策”。因刺探日本军情,事机不密,领导人赤岭亲助等被捕。日本以“外患预备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 年,并以武力解散该会。战后,赤岭亲助被释放出狱,琉球青年同志会恢复组织,成员600余人。1947年5月,琉球革命同志会向国民政府呼吁在商议对日和约时将琉球问题列入议程。8月,向美国特使魏德迈(Albert Coady Wedemeyer)呼吁合理解决琉球问题,并通过外交部转交建议书。琉球革命同志会欲借助签订战后和约时机解决琉球地位问题,几年间发展迅速,1948年时,在琉球有6 000余人,在台湾30人。③《一般数据——民国三十七年(五)》,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80200-00328-002。

1947 年日本有意争取更多领土的不甘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察觉。5 月29 日,前锋论坛报东京通讯称,日本外务省拟具计划,将于谈判和约时向盟国要求保留千岛群岛及琉球诸岛屿,如不获许可,则拟将上述各岛请求联合国托管,并有意将上述各岛租借给某一强国,期满后由日本收回。消息称美国已同意日本此项计划。外交部刘锴为此致电外交部,认为“我国对琉球问题已至采取行动时机”。④《刘锴自纽约电外交部》(1947年5月30日收),“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4。一些琉球人民也在向中国政府表达着诉求。1947年8月,琉球与那国岛⑤位于琉球列岛八重山群岛最西端,距离台湾宜兰县苏澳镇乌石鼻仅108公里。13人至台联络,报告该岛6千琉胞一致要求归属中国。⑥《一般数据——民国三十七年(五)》,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80200-00328-002。

1948年6月,蒋介石授意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运用琉球革命同志会人员秘密组织、掌握政权,吴铁城很快与蔡璋取得联系,七、八月间,吴、蔡二人多次商谈琉球地位问题。8月3日,蔡璋与外交部长王世杰面谈。蔡璋介绍称:“琉球为中国之属国者,达千余年,光绪五年,始终为日所吞并,故战后琉人莫不内向中国。”惟革命同志会之运动为“片面运动”,与中国政府缺乏联络,故希望外交部予以指导。蔡璋言琉球革命同志会主张琉球归属中国,退而求其次,也可在“中美琉一体”中寻求解决,“惟绝对反对归属日本,且誓死反对”。①《琉球革命同志会会长喜友名嗣正谒王部长谈话纪要》(1948年8月3日),“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4。

8月9日,蒋介石在中央党部接见了蔡璋。同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召集相关部门密议收回琉球方略,达成五点初步意见。②五点意见为:“1.由台湾省党部秘密与琉球内向团体联络,并商同台湾省政府及警备司令部,协助各该团体或个人从事回归祖国运动;2.各地政府对留居当地琉胞之管理应特予放宽,俾增加其内向情绪;3.请台湾省政府修正雇佣琉籍技术人员登记规则第五条,对船只雇佣琉籍技术人员不作比例限制,并准许该项被雇佣人员及其家眷在雇佣市镇辖区内居住;4.请台湾省政府及台湾警备司令部对被雇用琉籍技术人员之有家眷在琉者,准其自行设法以用品送返其家中,勿予留难;5.由台湾省方面选派小学教员分赴琉球各小岛施教,以争取第二代并藉以从事宣传。”(《运用琉球革命同志会人员冀收回琉球事经集议决定办法五点函达查照由》(1948年8月10日),外交部档,419/0005,第53-54页。)国民党高层纷纷接见蔡璋,迅速做出响应,足见对琉球问题的重视程度。“琉球在地理上为我东方海上之前卫,在历史上曾与我有遣使入贡、奉正朔、受册封之关系”,③《我对琉球政策之研究》(作者不详),“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4。因而,当时中国举国上下十分关注琉球未来去向,主张接管收回者颇多。

但是,当时也有意见认为,中国政府已声明不愿为自身扩张疆土,④1943年8月4日,宋子文外长接见报界,论及中国对外关系时称:“中国但求收复失土、而决无领土野心”。(秦孝仪主编,张瑞成编辑:《抗战时期收复台湾之重要言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0年6月初版,第10-11页。)琉球在历史上与中国仅限于朝贡关系。琉球归中国的提议,“既难获国际间之支持,复有引起面盟邦疑忌之虞,似亦无提出之必要”。⑤《我对琉球政策之研究》(作者不详),“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4。中国不宜在开罗宣言规定外,再提出领土要求。⑥张廷铮:《关于解决琉球问题之意见》,“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4。关于琉球地位,中国政府的底线是“反对以全部或一部归还日本。防止日本再以琉球为侵略台湾南洋之跳板,及威胁我东方海防”。⑦《外交部亚东司一科致蒋介石签呈》(1947年4月22日),“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4。不能归日本所有这一底线在当时看来是确定不会被触及的。时人认为,日本领土已经规定限于九州岛、四国、本州岛、北海道及其附近小岛屿,⑧其实中美英三国首脑在1945年7月26日发布的波茨坦宣言第八条原文是“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岛、北海道、九州岛、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英美中三领袖公告迫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央日报》1945年7月28日,第2版)。“附近小岛屿”的印象在当时乃至现在都为不少人所有,原因是当时在讨论日本的受降及战后处置时常有“附近小岛屿”的表述,如1945年8月5日“杜鲁门总统对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指令”。(Directive by President Truman to the Supreme Commander for the Allied Powers in Japan (MacArthur),August 15,1945,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Diplomatic Papers,1945,The Far East,China,Volume VII,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9,p.531.)琉球自不能划归日本。在外交部亚东司看来,中美共同托管似为当时最佳选择。当然,托管“应有一确定而短速之时限,如以五年或十年为期,以完成其关于自治及独立之各项准备”。⑨《外交部亚东司一科致蒋介石签呈》(1947年4月22日),“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4。托管琉球政策虽非蒋介石本意,但当时国民党政府已在走向衰微与失败,国际上亦缺乏足够实力与发言权,中国在琉球问题上能做的并不多。

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蔡璋密切关注着琉球问题的异动,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些见解不乏启发意义。

二、“剩余主权说”是“帝国主义的回光返照”

二战结束后,按照国际惯例,盟军在完成对日军事占领后,应早日订立媾和条约,结束军事占领。根据《波茨坦公告》和1945年12月莫斯科外长会议关于设立远东委员会及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的决议,对日媾和应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共同讨论,并遵循大国一致原则。可是随着冷战拉开序幕,在对日媾和问题上,美国却利用单独占领日本的优势条件,排除苏联、中国等主要战胜国。日本处心积虑重占琉球,不断向美国提出索取要求。

美国占领琉球是基于战略需要,目的是利用其军事基地价值,并不想对琉球表现出领土野心。1950年9月7日,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在联合备忘录中提出,美国应以确保在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南鸟岛及孀妇岩以南的南方群岛具有排他性战略统治权,并以此为原则,着手与日本开始和平条约谈判。①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Sept.7,1950,FRUS,1950,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Volume VI,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6,p.1263.只要美国独享上述地区的战略价值,就可以对日让步。

1951年6月27日,国务卿顾问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指出,如果日本被强制放弃主权后,没有对任何国家有利的倾向,特别是如果联合国不同意美国的托管提案,国际环境将产生混乱。美国在托管琉球时可对在这些岛屿的土地、领水和居民行使行政、立法、司法之权,已得到日方承诺。倘若日本完全放弃对这些岛屿的主权,则它许诺给美国的上述权利也将随之受到损害。杜勒斯提出“剩余主权(residual sovereignty)”的说法,既满足美国在某些区域的“排他性战略统治”原则,又便于与日本进行利益交换。②Memorandum by the Consultant to the Secretary(Dulles),Jun.27,1951,FRUS,1951,Asia and the Pacific(in two parts),Volume VI,Part 1,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7,pp.1152-1153.

对“剩余主权”概念的强化与推广,是在1951年9月的对日和约谈判中。8日签订的《旧金山和约》虽然没有将“剩余主权”一词写入,③第三条:“日本国同意北纬二十九度以南之西南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孀妇岩以南之南方群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及火山列岛),冲之鸟岛及南鸟岛,置于以合众国为唯一施政权者之委任统治制度下,以及合众国对联合国之任何提案。在此提案未提出,并通过以前,合众国对包括领海在内之此等岛屿之领域及居民,有行使行政、立法、及司法上权力之全部及一部之权利”。见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with two declarations).Signed at San Francisco,on 8 September 1951,https://treaties.un.org/doc/publication/unts/volume%20136/volume-136-i-1832-english.pdf,2021年10月12日。但在5日的会议纪要中,出现了这一概念。9月5日,在对日媾和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杜勒斯对和约第三条解释说:“自投降以来,这些岛屿(琉球与日本南方及东南方其他群岛)一直由美国单独管理。一些盟国强烈要求日本应当在和约中放弃这些岛屿的主权并同意美国的主权,另外一些则建议这些岛屿应完全归还日本。面对这些不同意见,美国感到最好的方案是允许日本保留剩余主权,而将这些岛屿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下,以美国为管理当局。”④Japan,San.Francisco,California,Sept.4-8,1951,Record of Proceeding(Department of State publication 4392,1951),pp.73、77-79、84-86.转见罗欢欣《琉球问题所涉“剩余主权”论的历史与法律考察》,《日本学刊》2014年第4期,第68—69页。也就是说,美国认为日本对琉球拥有“剩余主权”。借主导对日媾和之便,美国将这一看法灌输给盟国。

由杜勒斯起草的和约草案不再对日本领土范围作出明确定义,也不再列出日本放弃琉球的条款,只是保留了将琉球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以美国为管理当局的内容,同时在这前面又加入美国暂时行使施政权的文字。含糊的条约文本,为美国提出“剩余主权”论埋下了伏笔,并最终成为美国进行政治利用的工具。同时,模糊的表述也为日本的发挥留出余地,日本官方认为,琉球等《旧金山和约》第三条所举领域仅系同意由美国暂为统治,并得向联合国提议交由美国作委任统治,与该约第二条明文规定“放弃一切请求权”的性质不同,故“潜在主权仍属日本”,⑤即便在美国的盟国当中,“剩余主权”一词的含义其实并不明确。在开始的几年,美、日在用词的问题上还有犹豫不决与摇摆表现。1951年,日方曾认为“剩余主权”一词在日语中没有确切的对等词,它的英文含义是模棱两可的、令人质疑的。(The United States Political Adviser to SCAP (Sebald)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January 17,1952,FRUS,1952–1954,China and Japan,Volume XIV,Part 2,p.1090.)1957年,美国最高层在“最终”(“ultimate”)与“剩余”(“residual”)之间进行比较,并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使用了“最终”一词,这一新提法曾引起日本的兴趣。(Memorandum of a Conversation,Secretary Dulles’ Office,Department of State,Washington,June 21,1957,9 a.m.,FRUS,1955–1957,Japan,Volume XXIII,Part 1,pp.408-409.)“潜在主权”也是当时的一种说法。日本尚留有“请求恢复主权之余地”。⑥《(台湾当局)驻横滨总领事馆报告》(1956年6月26日),“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

1957年初,美国合众社有消息披露:“当美国准备放弃冲绳及其他琉球地区时,美国打算把他们归还日本”。美国的意图引起蔡璋的关注。3 月,蔡璋发表《当前之琉球问题》一文,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将其作为第二十四号时事参考资料编印刊发。其中指出,“在美国政府今日的意念中。琉球最后是要交归日本的,但因其为一重要战略基地,在世局未缓和时,不愿放弃。因其如此,美国既没有依照和约规定正式向联合国建议由其托管,也没有扶植琉球人民自治独立的计划,而只是拖着看”。①《当前之琉球问题》,“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

针对1951年以来关于“剩余主权”的议论以及美日异动,蔡璋指出,“剩余主权”是“帝国主义的回光返照的见解”。他发出质问:“琉球人民对琉球群岛有完全主权,与美国在北美大陆,英国在不列颠群岛之有完全主权是一样的,美国曾承认菲律宾人对菲律宾群岛有完全主权而许其独立自主,何以对琉球群岛独异呢?”蔡璋认为,美国即使要对日本宽大,也不能宽大到放任日本再成“东亚和平的威胁者”的地步。美国欲将琉球私自赠予日本,“是讨好日本,是姑息日本,是承认日本过去的侵略,是鼓励日本空间扩展和要索其他土地的贪欲”。②《当前之琉球问题》,“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

1958年10月8日至12日,《汉城新闻》连刊蔡璋所撰有关琉球独立的文章。针对美国政府承认日本对琉球有所谓“剩余主权”的论调,蔡璋指出,琉球人民反对美国“过分讨好日本的强权政策”,因为美国采取的态度侵害了琉球人民的利益。琉球原本不是日本领土,也不是赔偿战争之割让领土,“琉球应该成立独立之国土”,不应一直被作为“战略地区”。不然这种“战略体制”将来可能变成一种“殖民地制度”。美国政府对琉球托管之初就已犯了很多错误:仅考虑琉球的战略价值,并不考虑合理的政治前途;在琉球不但未实行与美国国内同一之政治制度,亦未对实施同一政治制度做出任何许诺。从美国托管琉球以来的表现看,美国没有理会琉球人民的自治要求,且“对促进琉球自治问题毫无考虑”。就1957年以来美国历次声明加以观察,美国对琉球托管“并未达成其使命与责任”,从中很容易窥知美国对日本的怀柔政策及让日本再度占领琉球之态度。美国此种政策“徒眩惑世人耳目,自招‘美帝国主义’之恶宣传而已”。③“驻韩大使馆”电“外交部”(1958 年12 月30 日),“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

三、琉球应该且必须是东方的瑞士、太平洋上的冰岛

关于琉球归属,蔡璋原本寄希望于国民党政府,使琉球归属中国或在“中美琉一体”框架下解决。为扩大对琉球的影响力,国民党当局曾尝试在琉球设立官方机构,以便在国际社会体现琉球独立自主的形象。然而,在美国刻意阻挠下,国民党当局无力推动,只能在1957年以台湾省商业联合会以及“中信局”驻琉机构的名义,设立非官方的驻琉机构。此后,国民党当局又曾设想以“外交专员办事处”的形式设立驻琉机构,在美、日等各方阻力下,依旧无法实现。④黄俊凌:《冷战时期国民党当局琉球政策的执行及其困境》,《台湾研究集刊》2020年第5期。国民党当局驻琉机构设置就已经面临巨大困难,要推行其琉球政策更是难上加难。战后风云变幻,国民党当局自顾不暇,美国又炮制出所谓“剩余主权”说,将其运用于琉球,蔡璋只能一再降低对于琉球地位的期望,转而主张琉球中立化。

瑞士曾为法国附庸国,于1815年重获独立,并确认为永久中立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皆未受战火波及。冰岛曾是挪威的殖民地、丹麦的附属国,后来脱离丹麦控制而独立,为政治中立之地。瑞士与冰岛都不大,都曾从附庸状态中独立,并保持中立,远离战火。在一段时期,两地成为琉球人心向往之的政治模板。1957年2月15日,沙学浚在《新生报》撰文指出,冰岛自10世纪以来属于丹麦,1940年脱离丹麦成为独立国,而其人口只有14万。琉球现有人口70多万,比冰岛大五倍,且被日本侵占时间只有70多年,当日本已经正式承认“放弃”之后,自亦可建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⑤《当前之琉球问题》,“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走向独立,并保持中立,也成为蔡璋对琉球未来政治地位的一种理想。然而,现实的走向并不如蔡璋所设想。

琉球位于台湾与日本的中途,为美国在远东的防卫要地。在战后琉球处置问题上,美国不将琉球交联合国托管,有“防苏”的考虑,琉球一直是太平洋岛屿托管领土的“例外性处理”。因为其战略价值,美国希望保有琉球作为军事基地,而日本一边允诺美国在军事上利用琉球的同时,一步步换取美国政府在琉球行政权方面对日本的让步;一边利用琉球人民的反美情绪,煽动“复归”,培养亲日倾向。

1953年4月1日,“复归日本运动”的核心组织“冲绳教职员会”成立,以屋良朝苗为会长,该协会提出了恢复因战争破坏的校舍、“复归日本”两大行动目标。1954年1月,该会与“冲绳县青年团协议会”等23个团体组成“冲绳诸岛祖国复归期成会”。该协会曾在琉球广泛传播,后来在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的压力下被迫停止活动并解散。

1950年代中期,美国有意使琉球长期成为其军事基地。6月13日,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价格小组委员会(the Price Subcommittee of United States 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发表报告,建议美国长期收购琉球的土地并一次性支付。①Memorandum From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ar Eastern Affairs (Robert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June 25,1956,FRUS,1955–1957,Japan,Volume XXIII,Part 1,p.182.将农民与土地分离,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作物损失及失去土地所有权的风险引发琉民的激烈情绪。琉球人民对美情绪高涨,反对扩大征用土地。日本趁势大搞“复归”运动,日本社会党公开以小笠原、琉球之“复归”为竞选口号。

整体而言,1950年代的前期及中期,日本所煽动的琉球“复归”运动,还不成气候,处于被美压制的状态。1957年2月,日本首相石桥湛山因病辞职,岸信介以外务大臣身份署理总理大臣,成为自民党最具权势的政治人物。岸信介在参众两院先后答复自民党众议员野田卯一及共产党参议员川上贯一关于琉球问题的质询,声称:收回琉球施政权,向系日本国民“一致之希望”,故曾多次与美方交涉,但目前美方由于战略关系难以交还。今后遇有机会,政府当赓续努力。②《“驻日大使馆”电“外交部”》(1957年2月11日收),“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

琉球为东亚花彩列岛的中段,从日本西南延长到台湾之东,似一道长堤,一方面联系东亚和东南亚,一方面隔开东海和太平洋。“在海权和空权运用上,都是西太平洋的衢地和枢纽区域。”蔡璋看到,此群岛如被日本控制,对于中国、菲律宾均十分不利。日本欲再侵略占据这一重要群岛,“动机绝不是经济的,显然是军事的、国防的——与日本恢复帝国主义的阴谋,息息相关”。③《当前之琉球问题》,“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

《联合国宪章》第七十六条④“(子)促进国际和平及安全。(丑)增进托管领土居民之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之进展;并以适合各领土及其人民之特殊情形及关系人民自由表示之愿望为原则,且按照各托管协议之条款,增进其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见https://www.un.org/zh/about-us/un-charter/full-text,2021年10月12日。是包括蔡璋在内的倡导琉球独立者所依托的国际法依据。既然托管目的是要被托管地逐步走向自治或独立,托管国家不存在对被托管地的主权享有,更无权将其移交或赠送。美国自知其主张不符合国际法常规,因而未曾在和约或其它文件中明确写入,但又通过模糊措辞,在旧金山和会上征求盟友认可,以减少将来实施行动时的阻力。

当然最为直接的原因还是国民党当局态度的变化。如果说战后初期,国民党还能奉行“外宣托管,内行收复”⑤侯中军:《困中求变:1940年代国民政府围绕琉球问题的论争与实践》,《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6期。的琉球政策的话,到1950年代后期,面对美日压力,加之自身实力有限,已经无力维持对琉球“内行收复”的初衷。1957年,国民党当局公开表达对琉球的基本态度:“(一)防阻琉球落入共产势力范围,(二)愿见琉球人民自治独立之愿望得以逐渐实现。”⑥1957年1月25日,台湾当局“外交部”发言人江易生在记者招待会上对琉球问题的表态。《当前之琉球问题》,“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自1940年代后期,蔡璋就期望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实现自己对琉球未来地位的目标。在国民党公开表态之后,蔡璋也随之调整自己对琉球问题的主张。

蔡璋指出,为了实现托管的目的,以保障东亚的和平,美国应于琉球托管结束时,将其“归还”联合国或琉球人民;再根据宪章规定,在琉球成立独立自主政府,由中、美、日、韩、菲等国共同保障其独立和中立。“琉球应该而且必须是东方的瑞士,太平洋上的冰岛。”①《当前之琉球问题》,“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这代表了一部分琉球人民的心声。然而,美国在琉球问题上对日本的包容空间却在进一步扩大,日本对琉球渗透活动频仍。

四、琉球不能成为美国远东政策的牺牲品

1950年代末,美国外交政策在多地面临困难,外交姿态较以前更富弹性。远东事务方面,美国需要逐渐强大的日本的配合,改变对日本居高临下姿态,而改持平等盟友态度。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扩大对琉球技术援助及行政事务指导、加强对琉球教育援助,以谋求日本与琉球间之“民族团结及行政之一体化”,这些是得到美国默许的。

1958年春,“日本复归琉球期成会”代表神山政良等人质疑琉球在“亚盟”②蒋介石联合菲律宾总统季里诺及韩国总统李承晚一同倡议筹组反共联盟。1954 年6 月15 日,“亚洲人民反共联盟”(Asian Peoples'Anti-Communist League)在韩国镇海成立,并召开第一届会议,除台湾当局外,有韩国、菲律宾、泰国、越南、琉球等国家与地区共八个成员参加。的会员资格及琉球地位,蔡璋作为琉球独立协会代表兼“亚盟”琉球总会理事,发表声明称:“琉球原非日本的领土,更不属于任何国家的殖民地,琉球自有其自治独立的固有主权”,“日本野心份子们历年来绞尽脑汁,用尽方法,想重新夺取琉球的嘴脸,我们早已看穿了”。③《琉球革命同志会存档》(1958年2月10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

6月,日本社会党琉球委员会决定制作20万面日本国旗,将其送交琉球社会党、社会大众党、学校教员及工会,并向琉球人家庭散发。该会还决定与执政党磋商,让一名琉球代表以“某种形式”参加日本众院。④《中央通讯社参考消息》(1958年6月19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

在美国国防部审查修正在琉球军用土地租借办法之际,琉球政府行政主席及立法议员6人于6月上旬飞往华盛顿,与美国国防部首长举行会谈。蔡璋在报纸发文,呼吁提高警觉,指出“由于美国从无有效抵制日本对琉球的殖民统治意欲,致今日琉球内部酿成混乱与动摇”。⑤《剪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

7月,由琉球返回的自由民主党考察团向岸信介首相报告琉球近况,岸信介决定采取积极措施,协助琉球工业发展。新政策要求就一个宽泛范围给予各种协助,包括财政技术、工业发展、教育交换访问等。具体措施包括:派遣首相府总务局长松野赖三以岸信介的特使身份,前往琉球;在本会计年度补加预算项下,拨款2 000万日元,赔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政府征用的琉球船舶;在内阁中设立一个冲绳岛问题研究委员会。⑥《中央通讯社参考消息》(1958年7月30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

1959年9月,日本政府拟对琉球进行行政事务指导的消息刊登在《读卖新闻》上。这项计划预算了技术援助费总额8 000 万日元,自1960 年会计年度开始实施。日本政府将对琉球的产业、行政之所有部门(涉及农林、渔业、商工、社会福祉、医疗、邮政、地方行政、警察、税务、调查、户籍等),派遣指导员,并训练琉球来日实习人员。如此大范围之技术援助由日本总理府统一进行,尚属首次。日本官方称,此举目的为:“根据琉球政府之愿望,透过行政指导方式,由琉球政府实行日本式之行政,以谋求日本、琉球间之民族团结及行政之一体化。”⑦《“驻日大使馆”电“外交部”》(1959 年9 月8 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

1960年,日本文部省将对琉球的教育援助金增加至每年7亿日元。日本政府准备自1961年度起每年资助100名(比原来多一倍)琉球学生赴日本就学。这些学生留学所需一切费用由日本政府承担。日、琉交换教授。在政府主持之下,为教师开办特别课程。日本将在每年暑假派教师30位前往琉球,训练琉球教师。①《中央通讯社参考消息》(1960 年9 月6 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

1960年,有东京报纸透露,日本防卫厅有意在琉球招募新兵,已有琉球人民离开琉球前往日本参加考试,以期在日本军中服务。日本政府办理国势调查,通知日本在海外的使领馆自1960年9月中旬起调查海外居留之日本侨民,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日本及琉球、小笠原等前日本属地侨民,概需向日本大使馆登记以作为日本全国人口调查之一部分。蔡璋观察到日本这些试探性举动,向国民党当局呈文说明,并表示琉球革命同志会“决将尽一切可能之方法以公开斗争方式,粉碎日本的殖民主义之嘴脸”。②《中央通讯社参考消息》(1960年9月22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

日本政府及日本左翼政党为争取琉球人民之好感,并曾以资金支持琉球亲日政党参加竞选,对琉球展开“银弹”攻势。③《“外交部”电“驻日大使馆”》(1961 年4 月5 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当时琉球政党有自由民主党、社会大众党、人民党、社会党、国民党等。自由民主党与社会大众党之纲领,均主张与美国合作,推进社会及经济改善。人民党与社会党被称为革新政党,倡导撤废美军占领、复归日本。1960年11月选举时,琉球国民党主张“琉球独立论”,但其两名候选人均落选,国民党获票比率仅为1.2%。人民党与社会党分别获得14.4%与2.6%的选票。④《琉球问题之说帖》,“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当时琉球最有影响力的政党是自由民主党,在1960 年琉球立法院选举中该党获得29 席中的22 席。其党首大田政作于1960年7月赴日访问,主张通过日、美、琉合作,洽商解决在琉球发生的相关问题,亦属脚踏实地以渐进方式促成琉球在实质上“复归”日本之意。是年,琉球政府行政主席改为以“第一党方式”产生,大田政作出任第3 任琉球政府行政主席。在其任内,推行经济复苏,强化了与日本政府以及日本自由民主党的关系,积极提倡设立“日美琉恳谈会”“日琉微波通信”等联络手段。可见,当时依附美国的心理仍占主导,但日本对琉球的种种活动业已展开,琉球人民亲日心理在增长之中。

此种环境下,依托国民党力量的蔡璋的声音是微弱的。蔡璋以“琉球国民党涉外部部长”的名义对外反对美国将琉球移交日本,主张琉球独立,没有产生多少共鸣与回应。1967年,因与袭击台湾省商会联合会驻那霸办事处的9名琉球大学中文俱乐部学生来往密切,蔡璋渐遭国民党冷遇,台湾当局转而起用方治⑤1958年春,由方治、张希哲、陈建中、徐晴岚、何墨林、陈尚文、张仁滔、王惕吾、曾虚白等人发起筹组“中琉文化经济协会”。3月10日,“中琉文化经济协会”在台北举行成立大会,推选方治担任第一届理事长。该协会作为台湾当局的外围团体,透过国民外交,促进台琉的经贸、文化交流。主导对琉球政策。蔡璋离开台湾回到琉球,坚持琉球独立论,然其声音更趋微小,无人关注。但他仍在作最后的努力。

1968年7月,蔡璋向台“行政院”发出一份长电显示出其判断上的重要转变。他在电文中表示,“琉球未来政治地位之前途,已临到如此严重阶段”,自己不得不提出意见。蔡璋不再如以前那样在话语间充满对美国的期望,而是看透了美国在远东的阴谋。他认为,“美国以承认日本对琉球保有殖民主权之代价,换取日本对美国的忠诚合作”。并指出,“中琉之命运息息相关,我们之命运,绝不能寄托于它们(美国)错误的远东政策上”!⑥《琉球革命同志会电台“行政院”》(1968年7月11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此时,日本对琉球的重占步骤,便是重点采取所谓“西欧合理主义”,最终达到强占琉球目的。日本采用的所谓“事实积成方式”,是以“奄美群岛”的授受为第一阶段;承认“剩余主权”为第二阶段;准许日本国旗在琉球悬挂为第三阶段。藉以这些既成事实为根据,“最后将强词夺理,企图吞并琉球群岛”。①《琉球革命同志会电台“行政院”》(1968年7月11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

上述电文是笔者所目及蔡璋写给台湾当局的最后一封电文。1971年6月,美国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给日本。蔡璋的判断被后来事实所证明。

五、余 论

中琉关系源远流长,琉球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藩属国,中国对琉球、琉球对中国均有特殊的感情。由于种种原因,琉球归属问题未能在二战后期形成定论。战后局势的发展,使中国政府只能面对托管琉球一种选择。在国民政府对琉球处置问题缺乏良方之际,蔡璋的出现曾带来一丝转机。1947年,琉球革命同志会向行政院请愿,要求国民政府“收回琉球”。国民党中央与该会会长蔡璋建立联系,有策划接管琉球意向。中华民国政府自二战结束后,透过蔡璋在琉球组织民间团体,搜集琉球资料、宣传中琉关系渊源、进行政治性活动。虽然单靠一个民间组织之力在当时东亚局势下,有痴人说梦之感,但是不可否认,此时的蔡璋不仅是中琉关系的一个沟通管道,还承载了中国保持对琉球影响力的希望。

琉球地位重要,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力谋为己利用。日本则以“剩余主权”或“潜在主权”为由,最终将琉球据为己有,而美国也有意“归还”。此种态势在1971年6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之前,持续了多年。蔡璋反对将琉球“归还”日本,借各种机会揭露日本的野心及美国的纵容,驳斥“剩余主权”说,认为其是“帝国主义的回光返照”,主张琉球为中立之地,最终应走向独立。

蔡璋对于琉球的政治前途曾有不同的期望。1948年前后,蔡璋主张琉球归属中国,退而求其次,企求“中美琉一体”。1950年代蔡璋接受了美国托管的现实,但盼美国给琉球独立自治的希望。1960年代后半期,蔡璋逐渐放弃对美国的幻想,认为琉球的命运绝不能寄托在美国错误的远东政策上。由不同局势下务实的主张,转为看清美国帝国主义本质后清醒的认识。目睹美日在琉球问题上的不断勾连,从在国际法上埋下伏笔、创造新词,到美国默许日本以实际行动向琉球渗透,蔡璋的认识由警醒而深刻。1961年前后,蔡璋看到,今日琉民绝不是当年日人眼目中的所谓冲绳县下之被奴“皇民”。面对“自琉球始而至琉球终”的日人南进政策,死灰复燃,“自应时时提高警觉,将予以严重的打击”。②《抗议日本大使馆对琉民发给日人护照的非法行为》(1961年11月19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1968年,蔡璋意识到,日本将“以事实的集成为根据”,最后将强词夺理、强占琉球。③《琉球革命同志会电台“行政院”》(1968年7月11日),“日本对琉各政治性活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1-02-13-01-017。

作为弱小民族的一员,在时代的洪流之下,蔡璋将琉球人梦寐以求的独立自治寄托在国民党当局与美国的身上。他看到了美国对日本的姑息与纵容,却又不得不依赖美国。他希望美国从速确立琉球政策,坚定立场,不要向日本一再让步。他支持琉球独立自治,却又认为在中国未能统一之前,美军必须留驻。④《当前之琉球问题》,“琉球问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11-07-02-11-06-006。这使他的主张矛盾而无力,并不能发挥实质的作用。

1949年国民党集团败退台湾后,因实力所限,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且因需要站在资本主义阵营,需要美、日支持,对两国不敢过于强硬。“台湾当局”将对琉球工作的重点放在防止“赤化”方面,具有很大局限性。1960年代后期以后,国民党在琉球的影响更显衰落。在此种背景下,依托于国民党的蔡璋在琉球政坛自难有所作为。

猜你喜欢
近代史琉球外交部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英语知识(2016年1期)2016-11-11 07:08:02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中国钱币(2015年6期)2015-11-18 02:28:14
悲愤琉球
全国新书目(2015年4期)2015-05-11 13:35:05
破译《琉球国书》碑
大众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08: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