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2023-02-06 05:31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杨佳敏
天津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法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杨佳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具体落实与深刻体现。教育理念的革新意味着教育策略的创新,不少具有科学性与实践价值的教学方略应运而生,在实践过程中达到了理想化的效果,其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甚广、效果颇为理想。初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这门学科跨度广、信息丰富、知识点繁多,且兼具文科与理科的特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情境教学法通过有目的的场景创设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教学效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打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刻板印象。基于此,作为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者,需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法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意义与优势,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原则,探索具有实践成果的科学探究之路。

一、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意义与作用

(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帮助学生吸收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只是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教师还要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难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形成“习惯”思维,很难打破框架,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灵活应用。基于此,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一教学策略能够打破应试教育的思想桎梏,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新鲜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与练习的感情体验,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加深情感体验。情境教学策略强调“情趣”与“意向”两个方面,让地理学习在围绕教材的同时摆脱一定的局限性,为学生开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发,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容易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最终导致学生会做题却不会应用的局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对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教学更应当体现时代特征,培养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因此,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各学科关注的重点。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

(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往往与学生的学习表现有着紧密联系。初中阶段,学生处于系统化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期,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理解能力、记忆水平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成为很多学生眼中的难点,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低下、效率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具体情境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的记忆更加轻松。不仅如此,时效性强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态度转变。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应当遵循的具体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致力于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只是为了做对题、考高分,最终目标是能够应用,然而如果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那么所学知识便很难转化为能力。基于此,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贯穿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加强课堂模拟实践,增设以应用为目的的地理学科能力训练,让学生立足于具体的实践情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投入实践中,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思的状态,实现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学生应用能力的显著发展。

(二)启发性原则

《学记》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应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能够举一反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地理教师更应该在实践过程中践行这一理念。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使用情境引导学生“身历其境”地“走近”知识,在思考、探究与领悟中加深认识与理解,因此需要时刻将启发性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搭建起可供攀登的学习支架,让教学情境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的思考、分析与理解助力,最终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地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延展。

(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又被称为系统性原则,顾名思义,是将教学内容归纳为一个整体,在教学设计中强调整体性的均衡,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从而平均优化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情境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并以此作为标准,协调各个知识要点,使之充分统一,突破教材的阻碍,使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也让知识学习更具有系统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的思维网络。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实践路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走入各行各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当前,信息技术已然在教育行业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中,一些具有抽象性的知识要点给学生的理解与吸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搜集和整理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切实提高。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地球的运动,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并清楚认识到昼夜更替这种自然现象的成因。仅仅依靠课本与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对这部分内容形成深刻认识,还有可能对地理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与抵触心理,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现象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展现,既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状态相联系,加强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立足于具体的情境,在观察中提问、分析、思考,推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切实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具体需求出发,让信息技术的应用“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

(二)立足认知实践,创设生活情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接知如接枝”。作为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以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实现灵活且精准的应用。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构建地理情境时需要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只有当学生沉浸于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时,才能产生共鸣,从而更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与具体实践的密切关联,增强地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首先,为学生出示《西游记》剧照,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故事学生耳熟能详,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唐僧师徒四人要去哪里取得真经呢?”不少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前往天竺!”教师继续发问:“那么你们知道天竺在哪里吗?”很多学生都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解释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成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其次,有了课前导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孙悟空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孙悟空在印度穿虎皮裙穿对衣服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孙悟空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学生的意见不一,教师便可以出示世界气候图,引发学生探究与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很快得出结论——孙悟空并没有穿对衣服,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炎热,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孙悟空应该穿夏装并准备雨具,以防万一。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成功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引导学生意识到地理生活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让其在学习活动中有感而发、有话可讲,推动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三)把握教学要点,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与思维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设计往往较为程式化且偏离实践,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又难以优化课堂教学成果。基于此,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从学生当前的思维模式、理解情况、学习难点出发,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最终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中,哈密瓜产自新疆,但在一些季节里我们会买到海南产的哈密瓜,请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的创设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时更注重全面性并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思考与讨论,加上教师的补充材料,学生很快便能从新疆与海南种植哈密瓜的有利条件入手展开分析,延伸到对中国农业发展、居民对水果的需求以及交通发展等内容的思考上,帮助学生在消化知识的同时灵活应用知识,促进其综合思维的全面发展。再如,在教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时,教师往往将问题设计的重点放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上,学生虽然能够流畅地回答,但是记忆存在很强的机械性。基于此,教师不妨设计问题链条,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层层递进地展开思考: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其他地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怎样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还有没有其他发展困境?又该如何解决?一连串的问题由一个实际情况牵引出很多分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地理思维能力,改善机械性记忆学习方法,为未来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动手能力,创设操作情境

美国教育专家埃德加·戴尔认为:“做中学”或者进行“实际演练”,两周后能记住的学习内容可以高达75%。然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理论性的输出占据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实际演练与操作少之又少。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操作情境,让操作活动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操作氛围,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这是学生接触自然地理的初级阶段,需要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线、运动等抽象概念。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活动后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亲手制作地球仪,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遵循实践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以及整体性原则,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操作情境,让情境教学法真正发挥奇效,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法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