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懿 王春赟 王建国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是古今中外的共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视“诗”和“乐”的教育,提出“兴于礼,成于乐”的观点,主张“六艺”并重;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学是一门艺术”;《2000 年美国教育法》第一次将艺术和数学、历史、语文、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学科;进入新时代,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1-3],政策支持持续强化,我国高校美育教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总体而言,高校美育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亟须改善[4]。高校美育教育的现状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不相适应,与教育现代化对美育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满足大学生对美育的期盼不相适应[5]。因此,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视域下,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的医学院校美育教育,是否满足健康中国战略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是一个迫切且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医学院校实施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医学院校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对当前医学院校美育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依据。
美育是通过以审美和艺术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手段,以改善人生态度和提升人生境界为目的的综合教育形式[6]。对美育意义的认识,可以看作是人类精神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美育教育肩负重要使命,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不仅具有独特的内容,而且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7]。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2]。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3]。世界许多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都将美育教育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8-9]。
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纯自然科学,它与社会、文化、艺术紧密相连,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统一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医学始终以人体组织结构完美、生理机能健全、心理平衡、社会适应与人际关系和谐等为目标,与美不可分离,医学充满了艺术性。医学和美学是同源的,两者相互渗透[10]。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美育不仅仅是一堂课、一次活动,而是对医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的全面培养,是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营养剂。
长期以来,功利化的教育及就业导向使一些医学院校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整体建设规划,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美育教学资源短缺,美育课程不足,美育对医学生的整体培养效果不够显著[11-12],成了医学人文教育的短板,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3]。部分医学院校没有美育教学机构,没有开设美育课程;美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缺乏有效衔接,美育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处于无序状态,随意性强,存在着内容、学时安排上的矛盾,而且医学生对于这种无序的课程设置也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医学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14]。
医学院校美育课程中少见美育与医学相交叉的课程,如医学美学、行为医学、康复医学美学、医学环境美学等[15],难以融入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等《中国医师宣言》的六条核心精神要素,影响了美育教育教学效果。另外,作为实施美育必不可少的环节,美育课程实践教学时数普遍不足,国内39 所院校美育课程实践学时数仅占美育课程总学时数的7.7%,平均每校3.7 学时,明显偏低[14]。美育教学主要限于对具体作品的欣赏,教学方法单一,虽然为医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美育实践活动,但是多数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忽视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并不关注美育实践,觉得美育用处不大,导致学生缺少深层次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医学院校学科设置总体比较单一,医学生学业繁重,不关注、不关心包括美育课程在内的人文课程选修,医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远远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多[15]。部分学生是为完成规定的学分选修美育课程或“跟风”,选课被动盲目,学生的愿望与实际可选课程差距明显;美育教学资源(实训室、教学设施等)不足,导致学生选修书法类课程比例最高,美育课程选课率仍然较低,与国家有关规定有所差距。目前的美育课程教学模式仍以讲授理论、传授知识为主,忽略情境体验、忽略医学生情感的激发,没有深入地将美育本质精神传递到医学生心中,医学生对美育课程教学满意度仅为37.81%[16]。
医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体系包括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评定模式各有利弊。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均实行学分制,均有取得选修课程学分的数量规定,但多数院校未规定学生须选修美育课程的学分数量。学校对学生美育课程学习的考核内容以理论考核为主,疏于考核美育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考核方式多为笔试,部分课程采用开卷考试、答辩、论文,部分院校采用实践性方法对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沟通技能中的人文技能(如着装、仪表等)进行评估。由于美育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很难直接体现出育人效果,使得医学生、学校、社会对美育教育工作不够充分重视,较少关注美育教育的实际效果,美育评价机制较为滞后或缺失。
医学生的培养应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既要重视培养医学生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学技能,也要注意培养医学生厚重的人文情怀[17-18]。新发展阶段需要医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加强医文的结合。医学院校应深刻认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高校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系统推进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有效开展美育教育。对美育教育教学的机构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考核评价等要有长远规划,更加重视;把美育教育教学工作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美育教育教学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学分制管理;加大资源投入,切实改善美育教育教学的软硬件条件;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教学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营造医学院校独有的美育氛围和增强人文底蕴,真正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直接体现着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医学院校应深刻理解美育的重要意义,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美育课程体系。规范美育课程设置,突出医学特色,提升美育课程质量。医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较大,不可能过多选修学时长、名目繁多的美育类课程,可以整合和精简美育课程内容,形成如《医学人文艺术鉴赏》为代表的整合性课程,既能体现美育的核心内容,符合美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又不会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美育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注重各类医学专业课程中丰富美育资源的挖掘,如临床带教老师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形象美,避免如不修边幅、言语粗俗等,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注重美育教学教育实践的开展[19],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参加与医学相关的美育技能实践,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力争在实践中更好地体验美育所传达的真正内涵,如雕塑、色彩与素描等训练,练习肢体的稳定性,达到医学操作中的美学要求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提升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
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核心的隐性课程在学生的情感等发展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比课堂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要善于将美育浸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注意发挥学生社团的功能,举办各种文学、艺术、演讲比赛等人文艺术活动,不断陶冶情趣,提高美育素养。可在学生常去之处镶贴体现美育主题的雕塑、名人画像等校园景点建设等,为医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美育体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充分发挥以情动人、以景养人、以美育人的功能。医学美育教学还要勇于改革,更加重视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相结合、角色扮演、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手段,避免枯燥的单纯知识讲授,加强师生互动,强化美育与医学结合;要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美育育人功能,善于在课堂中融入美育元素,将音乐、影视、绘画、舞蹈、书法等美育教学元素贯穿于专业教学中,如音乐治疗、舞蹈治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医学的高雅和圣洁,让学生认识到美育课程与医学专业紧密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育课程的选课率和教学满意度。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主题,全民健康问题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医学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必须改进医学生美育课程学业评定考核方式,逐步加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定体系的构建[20],探索建立美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多元评价制度;除了传统的书面答题和论文外,还可将医学生在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和文艺社团等所取得的成绩作为选修美育课程考核的重要评价依据[21-22]。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美育评价改革,积极探索构建客观、科学、全面的美育评价体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将美育课程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支持开展美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将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健全综合评价,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美育最大的功能和任务是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医学院校美育教育一定要与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一定要有医学特色。在新发展阶段,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美育教育,把新一代的医学生培养成为兼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医生”,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健康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医学院校必须认真研究和落实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