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文化意識培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和思考

2023-02-06 00:53:33李舒婷
东北亚外语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意識語言英語

李舒婷

雲南師範大學實驗中學昆明湖校區 昆明 650000 中國

關鍵字:初中英語;文化意識;實踐研究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培養學生文化意識,讓學生在認識和理解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語言學習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美國語言學家E·Sapir 在《語言論》(Language1921)中就指出語言的背後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學習語言的同時也是在學習一種文化。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

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版)》中對文化意識的界定是: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鑒賞,是學生在新時代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選擇。蔡蘭珍和田飛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創新文化意識的培養》中也指出外語教學只有通過不同文化的學習,才能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並具備一種新的文化意識。語言是文化的一種形式,可以使我們直觀地理解文化,表達文化和延續文化。歷史的過程是由語言記載的,文化是從其中沉澱下來被大眾接受的。所以瞭解和熟悉文化也是學習語言的一種途徑,可以通過“身臨其境”和“換位思考”讓我們能更加直觀地理解一種語言的構成和表達習慣。然而課堂教學中對於文化意識的培養卻更多集中在跨文化交際能力上,而忽略了文化知識和文化理解。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價值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語言背後的文化,英語教學就是語言教學,只有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才能讓學生在瞭解和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上說出地道的英語。其次,每種語言都有由其文化孕育而出的習語,而能自如地運用習語,明確知悉在不同情境下的語言運用是交際能力的體現之一,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而文化意識培養和語言學習的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最終達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實踐

韓克康在《初中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中提出,培養跨文化意識一方面要營造英語氛圍,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要挖掘教材內容,比較文化差異。錢美華(2016)提出中學英語教學要以文化旁白、文化增補、文化融入、文化比較等方式滲透文化知識,增進文化理解。同時文化意識的培養滲透在教材的各個板塊,在詞彙教學中,在導入環節、在聽說部分,在語法部分、在閱讀和寫作部分都可以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即時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以人教版《Go for it(新目標)》教材為例,每個單元的新授課課型結構主要包含聽說課、閱讀課和寫作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和涉及的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為學生跨文化交際積累素材,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學生通過學習文化而能更好地學習語言。

1、聽說課

以人教版《Go for it(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et to school為例。本單元的主要話題是談論“如何去某地”,主要學習了描述人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這與學生的日常說緊密聯繫。其中在Section A 的聽說板塊2a 和2b 中提到了shower schedule。我們可以借由“Shower”引出中西方文化中洗澡習慣比較:中國人大多在喜歡晚上沐浴,這樣可以助眠且對皮膚有好處;而美國和英國人則大多喜歡早上沐浴,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讓人快速清醒並且一整天都充滿活力。在理解文化差異的同時關聯日常生活,通過中西國家洗澡習慣的不同引發學生對於西方文化習俗的好奇,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再以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為例,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運用情態動詞談論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其中Section B 聽力1b 中要求學生根據聽到的樂器音來為樂器圖片排序,可以借此給學生補充更多常見的樂器詞彙,比如手風琴、薩克斯、手鼓等,同時也給學生科普一些中國常見的傳統樂器,如嗩呐、長笛、琵琶等,可以同樣採用聽音辨樂器的方式來進行詞彙擴充,同時複習彈奏樂器“play+the+樂器”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中西方樂器不同的音色和表達情感,實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閱讀課

以人教版《Go for it(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為例,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rules,主要語言功能是談論並制定規章制度,Section B 的2b 閱讀板塊主要是一個學生對於擁有太多校規、家規的抱怨,可以借此讓學生自主學習並發現中西方學校和家庭規則的相同不和不同,瞭解到作為學生,無論在哪兒都要先以學習未第一要義,引導學生重視學習,並學會自律;同時也可以設置讀後任務或家庭作業為給自己的父母設置一些家規,引導學生思考指制定規則的目的和出發點,明白規則的制定是為了讓生活更加有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與父母的更多交流,讓父母瞭解到學生內心的想法,拉近親子關係。再以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為例,本單元以食物為話題,教學生們學習用英語詢問他人喜歡的食物以及談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主要教學內容為點餐。其中Section B 2b 閱讀板塊主要介紹了各個國家在過生日時吃的不同食物,在文章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行適量的補充,為學生們介紹更多不同國家的生日習俗以及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可以通過學生課前預習查找資料,課上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從而讓學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礎上能更容易掌握閱讀文章中的詞彙、片語和句子意義等,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了詞句、知識的拓展,為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積累了詞句和素材,讓其能夠“有話可說”,且可以流利表達打擊觀點。

3、寫作課

以人教版《Go for it(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為例,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運用一些描敘性的詞語來描述一些動物,並說明自己喜歡或者討厭這些動物的原因。在Section B 的寫作板塊3a 和3b 中,要求學生寫一篇關於“我最喜歡的動物”的英文文章,在“寫前”活動中,可以針對動物詞彙進行文化拓展,給學生介紹各個國家的國寶動物、目前全球瀕危動物的生存現狀等,在進行了文化知識補充的同時也為學生之後的寫作提前大打下詞彙基礎,激發學生對於動物的關愛,以及培養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再以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為例,本單元主要是談論過去發生的事情,會用過去時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或活動。在Section B 3b 寫作部分中要求寫一篇英文文章描述你上個週末做了什麼。可以在學生寫前通過週末活動的交流,互相分享,瞭解更多有趣的活動;同時在寫後的互評的時候讓學生通過作文中縮寫活動來評價下生活是否健康,引導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學會選擇有益自己身心健康的活動,並且發散思維,豐富自己的課餘和週末生活。

總而言之,文化意識培養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英語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實現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前提。文化意識的養成是學生進一步提高英語學習水準的關鍵。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積極地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教學水準,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將文化意識培養落到實處。所以教師在注重語言結構、語法知識教授的同時,也要同時注意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將培養融入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而不是獨立存在。在教學中引入西方文化的介紹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比較,給學生創造情境體驗和感知他國文化,讓學生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包容不同文化的差異,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建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文化意識和價值觀。學習一門語言其實也就是在學習一種文化,引導學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學習和包容外國優秀文化,幫助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從而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猜你喜欢
意識語言英語
阅读理解专练(三)
A Misunderstanding
The wisdom of language 语言的智慧
生活中的“胡”语言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On the Sublime Beauty of Hemingway’s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inus’On the Sublime
别用拼音
不一样的平均数
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