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路径

2023-02-05 23:03邹霞何攀文张晓洪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受众价值政治

邹霞,何攀文,张晓洪

(1.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2.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新时代新征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也要善用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2]。文化类综艺节目既以其深厚的文化内蕴、精彩的视听感受以及独特的议程设置吸引大批观众,又以其强大的传播力、感染力及亲和力,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着重要价值。因此,探讨文化类综艺节目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形态、实现路径等相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本质要求,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时代意蕴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时代出场

近年来,《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舞千年》等一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综艺节目陆续推出,在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中持续收获口碑与热度。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崛起,是多重因素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蓬勃发展受益于政策与市场的合力引导。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2015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以及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性意见,鼓励创造更多具有公益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电视节目,并增加文化类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数量与频次,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此为契机,收视市场积极适应政策要求,主动调整,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涌现营造了优质的市场环境。其次,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爆红根源于文化与综艺的深度融合。相较于传统文化类节目只是比较生硬地传达历史文化的价值和知识,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则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将一些成熟的综艺制作手法创新性、多元化地运用在节目中,力图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赋予传统文化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让其焕发活力。“文化+综艺”的融合表现形式消解了传统节目的高冷感,提升了节目的体验感与亲和力,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盛行的根本所在。最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圈”得益于受众与网络的推荐联动。丰富的文化意蕴、趣味的综艺呈现、开放的话题讨论、多元的媒体推送,给受众带来了舒适的观感体验,增强了受众的文化认同。与此同时,广大受众在抖音、知乎等社交媒体分享相关节目信息,将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讨论,如此又形成了一种自发的宣传效应。这些因素的叠加,推动着文化类综艺节目成功“出圈”。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鲜明特征

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与综艺外在呈现形式有机结合的优秀成果,是文化类节目与综艺类节目相互交融、持续发展的新型节目样态,既克服了传统文化类节目曲高和寡、热度不高的尴尬境地,又避免了综艺类节目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的不良风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文化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文化类综艺节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宝库,深入挖掘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资源,借助灯光、舞台、剧情、明星等综艺呈现形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3],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涵,又不乏娱乐趣味元素,实现了文化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其次,情感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充分发挥视听语言和大众文艺的优势,“实现了从宣传话语到传播话语,从理性话语到感性话语,从精英话语到大众话语的转化,触发了广大受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4]。如《典籍里的中国》将书的思想“人格化”,把典籍变成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文化类综艺节目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多元的娱乐元素能够极大地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鲜明的价值属性,由此实现了情感性与价值性的协调统一。最后,启发性与导向性相协调。文化类综艺节目主题鲜明、内涵深厚,精心设计的节目内容承载着历史记忆,表演者生动演绎着历史故事,引导受众回首往昔,追忆历史,进而引人深思,给人启发。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推的节目类型,文化类综艺节目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

文化类综艺节目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对社会个体施加影响并促进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满足个体全面发展需要的功能。

一是激发个人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个体成员基于最初的血缘和地缘形成的对家庭、宗族、国家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5]。文化类综艺节目蕴含了大量富含家国文化、彰显家国情怀的人物故事,对于激发受众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价值。如《见字如面》(第五季)选取的革命年代英雄人物的家国故事,通过观众切实感受到的英雄人物所承载的家国情怀,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共鸣,进一步升华个人情感。二是增强个人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体现着人们在国家、民族、地域等范围上从心理、情感对文化共同体的归宿和依赖,是群体集结的内聚力,文化认同还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6]以国家文物和博物馆为主要题材的文博类综艺节目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重要分支,文博类综艺节目的根本目的是借助现代技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再生产,促使受众形成“文化共同体”意识,发挥价值凝聚功能。文博类综艺节目促使受众生成文化认同的路径为:首先,诠释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其次,赞颂文物创造者与守护者的卓越贡献。如《上新了·故宫》突出人文关怀,由对物的赞美转而对人的讴歌的叙事逻辑,使文物“活”了起来,增强了受众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产生了文化认同。三是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一个极其宽泛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学习活动、精神生产活动、精神交往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四个方面的内容。文化类综艺节目将受众、文化生产者、节目表演者三重主体相融合,实现了文学欣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首先,拓宽文化学习方式。文化类综艺节目将文字、诗词、文物等搬上大荧幕,以嘉宾演绎的形式,将抽象的文化具象化,使文化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受众自然也乐于接受,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其次,丰富精神生产途径。文化类综艺节目始终牢牢把握“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力发扬时代精神”的工作主线,如《朗读者》每一期所选的节目主题,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有共通之处。再次,延展精神交往形式。节目从制作、播出到后期反馈都十分注重与受众的交流。如在节目制作之前,开展广泛调研,根据大众的喜爱偏好,制作优质节目;在节目播出之时,开放评论区与弹幕,促进受众交流互动等,使受众产生了情感交流,形成了价值认同。最后,创新文化娱乐载体。文化类综艺节目兼具文化属性与娱乐属性,既为观众提供视听享受,又为观众带来满足感和正能量,实现了文化与娱乐的高度融合,创新了文化娱乐的载体。四是提升个人的审美修养。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艺术的一种存在形态,自然也有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其对于受众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意境之美、人物之美、文化之美三个方面。首先,体验意境之美。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表达内容与方式上力求创新,从题材选取,到议题设置、环节设置,再到场景布置,充分运用各种视听手段,以展现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十分关注的意境之美、形式之美,符合受众的审美情感。其次,感悟人物之美。文化类综艺节目归根结底是以人为中心的,是要通过对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人以及群体故事的演绎,展现人的美德,讴歌人性之美。最后,欣赏文化之美。如《中国诗词大会》以中国民众的诗词文化情结为突破口,将古诗词独特的审美意趣以视听冲击感强烈的电视节目呈现给观众,通过现代传媒,以“会诗”的形式让观众与选手对话、与前人对话,使其在交流过程中增长文化知识,提高审美品位,深切感受历史之美、文化之美。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

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客观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社会现象发生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形态。

一是政治价值。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马克思指出:“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7]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大量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相继推出,就是我们党以调节精神生产的方式,引导公众政治舆论方向,净化社会的精神领域,使精神生产朝着有利于服务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制度的方向发展。此外,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蕴含爱国、民主、法治、集体主义的元素,对于启发受众的政治意识、塑造政治文化大有裨益。二是经济价值。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一项精神文明生产活动,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能力素质提升呈正相关的关系,一般来说,人的素质越高,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就越大。文化类综艺节目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文化知识、历史传统有助于受众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提升,激发受众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三是文化价值。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8]。文化是衡量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来源。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文化类综艺节目汇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创造的灿烂民族文化,并凭借强大的传播能力和新颖灵活的传播形式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受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文化与历史密不可分,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定要从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入手。文化类综艺节目利用现代技术,生动还原了文化背后的历史史实,有助于受众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四是生态价值。“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挑战。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人类认识的问题。长期以来,“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一直干扰着人类的认知,认为人类是一切事物的主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地方卫视相继推出的《绿水青山看中国》《中国森林歌会》《超级新农人》等以地理生态文明为题材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以中华大地的自然景观、山川河流、乡村田野为叙事对象,展现了绿水青山之美,彰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价值观念,能够引导观众在欣赏自然之美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增强生态责任感。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决定了其从根本上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价值内在一致。

一是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必须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塑造与重构,必须有相应的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宣传活动。文艺类综艺节目从“清流”并逐渐成为荧幕上的“潮流”,表面上看是节目形式改革创新带来的“红利”,实际上是节目内容品质提升产生的“效果”,根本上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建设重要方式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概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对传播话语、传播模式转换,实现了精深理论与大众的认知相适配、传播要素与大众的需求相契合,从而化解普通民众原著读不懂、原文学不通、原理悟不透的“尴尬”境遇。二是传播贯彻国家意志,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文化艺术等精神生产活动,使文艺创作和文艺作品彰显一定的国家意志,使国家意志融入文化艺术活动中,从而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如2017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首次将博物馆搬上了综艺舞台,节目融合了演播、传记、戏剧等多种艺术表达形态,唤起了大众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增强了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再如,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主持人用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中国态度、传递国家意志、传播社会正能量。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利用文化艺术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无疑承载着宣传和贯彻国家意志的使命任务,而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势必影响和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的发展取向,使社会成员发自内心地理解、接受和认同国家意志,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三是推进实施国家治理,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10]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式。显然,文化类综艺节目构建和传播的是主流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播主流思想文化来增强社会成员对国家制度规范的认同,从而为国家治理提供强大思想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文艺类综艺节目通过其特有的功能属性和运行模式,积极整合和引领不同阶层、群体和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为国家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价值体系保障。概言之,文艺类综艺节目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价值,集中体现在其对自身的“新”的理解,即通过这种主动求变、积极适变,激发全体社会成员从事精神文化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国家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资源和精神价值支撑。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路径

文化类综艺节目受众的广泛性、多元性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其特殊规律,但根本前提在于受众群体持续关注、收看节目,如果一档节目很少人关注、收视惨淡,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便难以实现。因此,要立足文化类综艺节目(价值客体)与受众(价值主体)两个维度,统筹谋划、精准发力,不断扩大文化类综艺节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一)以节目高质量发展增强价值感染力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高质量发展是提升节目审美品位、提高受众价值认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感染力的关键。首先,应明确节目主题,增强价值输出。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是凸显文化类综艺节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的关键。文化类综艺节目当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立身之本,主动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精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又符合当代中国人审美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主题,既要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引导受众体验中华文化之美,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其次,提升节目内容,增强价值内核。不论时代如何更迭,节目如何更新,内容始终是一个好节目的核心所在。“一系列‘现象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无疑是在节目内容上突出了文化属性。”[11]一方面,节目内容要聚焦受众多元化的精神需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受众群体的偏好,精细化打造用户愿意接受、自主传播的内容,保证内容和题材的多元性与新颖性,实现内容呈现的差异化。另一方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中找寻创作切口并加以放大,并在时代价值的演绎中赋予现实观照,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最后,创新节目形式,增强价值表达。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要求节目既能“吸引来”观众,又能“留得住”观众。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呈现形式,保证节目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充分运用VR、AR、全息投影、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现代技术,增强节目的新颖性,保证其能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此外,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坚持差异化发展理念,避免同质化倾向,探索“文化+技术”“文化+竞技”“文化+表演+纪录”等表达形式,力争培养一大批忠实的观众。

(二)以多元宣传教育增强价值传播力

宣传教育是否有效、是否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效果,构建多元宣传教育格局是有效实现文化类综艺节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运用融合化宣传策略。随着信息、数字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简称“融媒时代”)。当前,社交互动化、内容碎片化、台网一体化是融媒时代信息传播的显著特征。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方面要看重网络社交优势,借助网络话题引发讨论,“保证节目在网络上二次传播,实现口碑发酵”[12]。另一方面可借助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对节目内容进行碎片化宣传,保证节目热度,并坚持台网融合联动,加强线上线下联系,实现宣传效益最大化。其次,运用垂直化宣传策略。融媒时代,受众的分众化、垂直化现象已然形成,只有做好小众化、精细化的宣传和服务,才能不断增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力。具体而言,文化类综艺节目要精准定位目标受众,主动适应关注者的观看偏好,制作符合大众传播的节目内容,增强用户黏性。最后,可开展多样化学校教育。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借助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扩大价值影响范围。在课程设置层面,学校可以开设文化类综艺节目鉴赏选修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教学内容层面,教育者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典型案例、内容资源吸收到教学内容之中。在教学方法层面,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者可以选择性地将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育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三)以主体自觉自为增强价值影响力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否有效实现,不在于表面上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而在于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人是否自觉主动将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个体真正主动将节目传递的思想、政治、道德、价值等观念转化为自身的认知与品质,并按照这种要求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真正实现。首先,要增强价值主体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是主体对自身‘是什么’的认识,即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质的规定性,把自己与他者区分开来。”[13]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人要增强主动学习意识,自觉观看文化类综艺节目,主动吸收、弘扬贯穿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道德精华,实现好文化的传承性与发展性。一方面,个人要从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汲取智慧,吸收养分,汇聚力量;另一方面,要在实践运用中结合现实问题,以内化的观念指导行动,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为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自觉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其次,要增强价值主体的行动自为。个人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肩负推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是行动自为的突出表现。个人要主动利用话题讨论、评论区、微博超话、线下活动等互动平台参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综合创造,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在参与、互动过程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塑造理想人格,涵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觉能动性、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充分发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影响力。

猜你喜欢
受众价值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