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介效应和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

2023-02-05 12:13任健华雷宏振
湖北社会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价值链市场化

任健华,雷宏振

一、引言

融入全球价值链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然而,受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农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增速放缓,全球农产品供应链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劳动力市场、投入品市场、农业生产、食品加工、运输和物流以及农产品需求都遭遇突变,粮食安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2020年上半年,多国基于粮食安全以及维持国家通货水平考虑,出台了农产品出口限制措施,增加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将视角从全球价值链转向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优化农业资源的国内配置和发挥各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 年10 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农业农村部2020 年1 号文件《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0 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2]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园和集聚地,成为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推力。[3](p209-271)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内部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依靠自身力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探索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迫切需要厘清且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关于价值链嵌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测度及价值链嵌入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等方面。[4](p178-189)[5](p527-543)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与本文主题最为接近,但该类研究没有统一结论:多数人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助于经济增长,但也有学者认为全球价值链嵌入会造成低端锁定从而不利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6](p11-19)近些年,部分学者已意识到国内价值链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借鉴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框架展开对国内价值链定量分析,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展开,较少涉足农业产业国内价值链嵌入的测算及分析。

目前,关于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的切入点包括要素禀赋、技术、基础设施、政策和金融等。在鲜有的与农业价值链相关的研究中,戴孝悌(2016)从上、中、下游分析了农业价值链的特点,认为农业产业仍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价值环节;[7](p6-8)程华(2020)等对农业产业链的价值网络进行解构,从价值创造与传导和价值认同与分配这两方面对农业产业链的增值体系进行系统分析;[8](p126-134)杨杰(2017)对43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全球价值链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得出农业产业上游嵌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呈“倒U 型”关系、且价值链长度负向影响农业产业增值能力的结论。[9](p39-47)以上研究多从理论层面解读农业价值链,或是从某个单一维度分析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缺乏从国内价值链嵌入视角进行分析。

进一步来看,嵌入国内价值链使得与农业相关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由于各区域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参与的价值活动存在差异,从而形成某一环节在具有优势的地区集中,产业集群由此形成。[10](p100-115)根据契约不完全理论,国内价值链嵌入作为一种组织分工模式,也存在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地的市场化程度,[11](p15-29)即嵌入本身及嵌入效应的发挥受市场化程度的制约。因此,只关注国内价值链这一单一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很难得出具有充分解释力的结论,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共同作用。据此,本研究引入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中介变量、市场化程度作为调节变量,通过构建带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讨论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重点分析市场化程度对产业集群及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上研究有助于厘清农业产业国内价值链嵌入、产业集群、市场化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背景下的农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综上,已有文献大都集中探讨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农业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分析较为单一,且没有以国内价值链嵌入为视角的研究,更没有将产业集群和市场化程度同时纳入分析框架。与前述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与前述文献以全球价值链为视角探讨价值链嵌入对工业或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同,本研究以国内价值链嵌入为切入点、以农业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丰富了研究视角。第二,与以往研究仅从产业集群或要素投入角度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不同,本文将国内价值链嵌入、产业集群和市场化程度纳入分析框架,考察了多重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共同作用,拓宽了研究思路。

二、理论假说

(一)国内价值链嵌入与农业经济增长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且各地区具有较大的资源禀赋差异,这为农业产业的国内价值链嵌入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内价值链嵌入的重要特征是本地的农业生产需要省外中间产品投入,同时本地也为区域外提供生产所需的农林牧渔中间消耗。价值链嵌入会产生如下效果:1.促进要素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某一地区在农业价值链上所需的中间投入以及提供的中间消耗取决于该地区在农业产业链条上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由于嵌入带来的中间投入共享不仅有助于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还能实现要素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主体间的流动所带来的学习效应;[12](p67-75)2.专注现有环节,产生规模经济。嵌入国内价值链为本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中间品市场和购销渠道,为了维护已建立的供应链网络和提升在现有价值链环节的优势,本地更倾向于进行专业化生产,为实现规模经济提供可能。[13](p71-80)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1:

H1:国内价值链嵌入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二)国内价值链嵌入与农业产业集群

马歇尔的集群理论认为,资源禀赋是产业集群的主要动因。农业产业的国内价值链嵌入本质上是农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全国范围内的上下游安排。而嵌入国内价值链则有助于农业生产要素、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实现区域间的空间转移。由于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每个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参与不同的生产环节,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14](p231-239)无论从价值链上游还是下游嵌入农业生产体系,都将加强本地和其他地区在农业中间投入品供需层次上的联系。随着嵌入程度的提升,本地农业生产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日趋紧密,而对本地农业生产体系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内价值链嵌入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而过度嵌入则会降低农业价值链活动与本地农业生产体系的空间互动,从而削弱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假说2:

H2:国内价值链嵌入有利于充分发挥本地要素禀赋条件,强化农业产业集群优势,但过度嵌入则会削弱产业集群。即嵌入国内价值链对农业产业集群有非线性影响。

(三)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业经济增长

根据集群理论,产业集群通过知识溢出、劳动力和中间投入品共享促进经济增长。相关价值链环节在某地聚集后,会降低生产要素的搜寻成本、节约交易费用并分散风险,同时吸引与该环节相关的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资源聚集,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竞争活力增强,生产效率提高并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农业产业集群会吸引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提升产业规模并形成专业化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与原料采购、中间投入、市场销售和技术培训相关的要素供应部门和生产性服务部门在该区域的集中,为区域专业化生产提供支撑和服务。[15](p19-32)集群的外部性使得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农业资源禀赋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相互学习技术,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因此,本文提出假说3:

H3:农业产业集群的外部效应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四)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产业集群通过其外部效应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由于生产中存在难以监督的部分,契约的不完全性和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了契约的预期效果;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此类行为。高效的市场有利于集聚区内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更快地促进交易,产生新的联结。即市场化可以有效保障中间产品供应、劳动力和技术共享畅通无阻,发挥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这有助于农业生产要素和最终产品在市场上公平竞争,提高交易效率、减少投机行为,为专业化生产和农业外包提供可能。在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基础上,学者们发现市场化程度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16](p83-95)作为一种与GVC类似的组织形式,国内价值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也会受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假说4:

H4:随着市场化程度提升,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效应趋于增强。即市场化程度对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见图1):一是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二是产业集群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即产业集群在国内价值链嵌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三是市场化程度在这一中介作用上的调节作用。

图1 国内价值链嵌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三、变量选取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主要用到三类数据。一是2010 年、2012 年和2015 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用于计算农业产业的国内价值链嵌入程度、农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二是省际层面数据,包括各省(市)对应年份的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用以计算各地区农业产业集群水平以及控制变量中涉及的地区层面数据;三是樊纲等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用以衡量30地区的市场化程度。

(二)变量选取(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AEG):农业经济增长。该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产出水平的增加。本文用各地区农业增加值的对数来衡量农业经济增长水平。

2.解释变量:国内价值链嵌入(pos)。本研究涉及的农业产业价值链嵌入立足于国内循环系统,不包括进出口引致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分析。借鉴苏庆义[17](p84-98)对中国省级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思路及黎峰[18](p25-43)对国家价值链参与度的计算方法,测算农业产业的价值链嵌入程度。具体为:Ⅳ表示t 时期本地i作为产品流出地为其他地区产出提供的增加值;本地用其他地区提供的中间产品再次加工实现的增加值用FV 表示,Xit为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则i 地区t 时期的前向嵌入度后向嵌入度国内价值链嵌入用posit表示,有

该值越大,则说明i地区越靠近产业链的上游,在价值链中属于资源提供者;反之则靠近产业链下游,属于资源加工和消耗方。

3.中介变量:农业产业集群(agg)。产业集群的测度方法较多,具体包含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和E-G 指数等,且各指标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行业集中度和赫芬达尔指数从市场空间集聚的角度考察地区产业集群水平,主要运用于工业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和E-G 指数则是以产业为对象,从产业地理空间集聚的角度来衡量集群水平。本文选用区位熵对农业产业集群进行测度,由于尚无公开的农业细分行业从业人数的统计数据,因此将农业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即用本地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ei)与该区域全部行业从业人数(Ei)之比和全国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所有行业从业人数之比相除所得的商来衡量。其具体表达式为:

4.调节变量:市场化程度(md)。该指标衡量了一地市场化水平的高低。樊纲等编制的市场化指数综合反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市场化程度,以及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治环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代表性,故本文以樊纲等构建的中国市场化指数来衡量市场化程度。该指标的值越大,说明市场化程度越高。

5.控制变量(Control):

本文借鉴肖会敏和朱向琳的研究,[19](p313-320)选取地区层面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ser)、农用机械总动力(mac)、农用化肥施用折纯(fer)、农业固定资产投资(fix)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计

为检验本文所提假设,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上式中,式(3)反映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式(4)和式(5)反映了价值链嵌入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以及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式(6)体现了市场化的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其中,AEG为i 地区t 年农业增加值的对数;posit为i 地区t 年的农业产业国内价值链嵌入位置;aggit为i 地区t年的农业产业集群度。μi为地区固定效应,ρt为时间固定效应,ϵ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利用可获得的2010年、2012年、2015年中国30省市30 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省市农业产业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各省市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农业产业集群水平及控制变量。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如表2 所示。可见,农业经济增长与价值链嵌入和产业集群以及市场化程度均显著相关,符合研究假设;相关系数值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进一步做回归检验。

表2 描述性统计及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检验

(二)回归结果分析

1.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运用Stata 软件估计了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估计结果见表3。回归1 是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总体影响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嵌入国内价值链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随着国内价值链嵌入水平的提升,农业经济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因此,就总体影响而言,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首先,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已有研究一致,均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化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为负,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说明粗放型施肥方法不利于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从而会降低农业经济效益,负向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表3 变量回归结果

2.产业集群的中介作用

为了检验价值链嵌入是否会通过产业集群间接作用于农业经济增长,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2 反映了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回归3 是控制了国内价值链嵌入的直接效应后,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结果。从估计结果看,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回归2 价值链嵌入的一次项显著为正,而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符合假设2 提出的非线性影响假设。借鉴畅倩等(2020)[20](p76-93)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根据回归1 的结果,可以看出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2中的核心自变量价值链嵌入对产业集群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2.8694),说明中介效应存在;回归3的核心自变量价值链嵌入的系数(3.1410)及产业集群的系数(0.5689)均通过检验,说明间接效应显著。对比分析以上结果,可知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系数α1与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间接影响系数β1、γ2的符号均为正,说明嵌入国内价值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方向相同,即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3.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表3 的回归4 报告了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回归中加入市场化程度以及市场化程度与产业集群的交互项。其中,市场化程度的回归系数为0.3838,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产业集群与市场化程度的交互项系数δ4为0.2723,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市场化程度增强了产业集群在价值链嵌入和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中介作用。该结果验证了假设4 关于市场化程度调节农业经济增长的假设。

(三)稳健性检验

通过指标替换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首先,以农业总产值的对数替换农业增加值的对数;其次,使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的集群指标替换以从业人口计算的集群程度;最后,用各地区的农业专利申请数替代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农业生产耗电量代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从表4 可以看出,指标替换后的回归结果与表3 基本一致,结论具有稳健性。

表4 稳健性检验

五、差异性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集群的中介作用是否会因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根据市场化水平对样本进行分组。首先,计算30 个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均值,然后,将样本以平均值为依据进行分组。如果市场化程度高于均值,则进入第一组,低于均值的进入第二组。

分组回归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无论高市场化程度组还是低市场化程度组,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影响,并通过产业集群发挥间接效应;且市场化程度均对农业经济增长有调节作用。对比(1)和(5)的回归结果,发现嵌入国内价值链在高市场化程度地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更大且更显著;对比(2)、(3)列和(6)、(7)列,可知产业集群在高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中介效应更强,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中介效应的绝对值虽低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但由于其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偏低,因此间接效用占比较高。以上分析说明,价值链嵌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而产业集群的中介作用低市场化地区更为重要。对比(4)、(8)列,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均在10%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在低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0.4478 >0.2677),说明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更大的作用空间。

表5 差异性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国内价值链嵌入是实现内循环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走规模化、专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而市场化则是价值链嵌入和集群效应得以发挥的前提。本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契约不完全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厘清农业产业国内价值链嵌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最后通过30 个地区2010 年、2012 年、2015 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和樊纲测算的市场化指数,实证检验了所提假设。得出如下结论:1.嵌入国内价值链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其还通过影响农业产业集群间接作用于农业经济增长;2.市场化程度对产业集群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在低市场化程度地区,该效应更为明显,间接说明低市场化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改善能带来更大的边际贡献,更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3.国内价值链嵌入与农业产业集群存在非线性关系。一定范围内,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农业产业集群有促进作用,而随着嵌入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过度嵌入会降低价值链活动与本地农业生产的联系,从而阻碍本地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

1.延伸农业价值链,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农业价值链在地区间的延伸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强农业产业与上下游的衔接。上游环节重视研发和育种,下游环节重视深加工和市场需求,推进研发、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积极采纳新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模式,促进生产要素在农业产业内部集合;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注重质量提升和新品种开发,增强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化生产格局。

2.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增强农业竞争力

根据资源禀赋,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一是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措施,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并推动人才、技术在相关产业的聚集;二是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三是发展农业服务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储存、加工、销售、培训、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是农业产业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3.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扩大开放水平、提升各地区市场化程度,有利于激发农业产业各环节参与者的活力,强化市场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实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和监管制度,实现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在不同区域间的正常流通,营造公平透明的农业交易环境;另一方面要重视区域分工与协作,各自发挥竞争优势,又互补互促,促进区域间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价值链市场化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