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3-02-04 09:34常颖春
中国民商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现状

常颖春

摘 要: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发展,就需要做好其内部控制工作。而财务内控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为事业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完整性提供保障,还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效率,以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加以重视,对当前财务内控有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而实现优化相关问题的目标。对此,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内控的意义展开分析,探究内控现状,比如: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不足、预算编制合理性待提升、风险评估应对机制落后、监督管理体系尚需优化等,最后提出相应的内控创新策略,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提供可参考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在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变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进步,事业单位需要将内控管理工作做好,在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助力事业单位服务于社会;并且发挥服务群众的优势作用,成为民众满意的领导服务单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依然存在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不足、预算编制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事业单位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寻找其财务内控的创新对策,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以助力事业单位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唯有加强形成制度的深度改革,为制度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制度框架更加合理,才可以更好地营造廉政勤政的从政氛围,构建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构。从事业单位角度来说,唯有落实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工作,才能更好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同时,唯有加强内部管控机制构建的完整性,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还给人民群众相应的权责,才可以带动事业单位廉洁办公,从而真正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标。因此,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控,是实现廉洁办公的有效方式,可以促进其廉洁办公的实现。

事业单位不仅是为公共服务的机构,还是对社会各方面事务进行有效监督的“监督者”,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好帮手。事业单位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才可以为每项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保障。且通过一些实践证明,事业单位唯有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的建设,才可以不断提升其管控质量,从而提高发展效果。因此,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也是实现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可以促进实现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在进行深化改革的同時,事业单位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让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以充分控制各项工作节点,从而推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落实各项财务管理的工作。在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借助现代化管理技术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加强系统内预算、资金等的融入,提升对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的针对性和力度,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保驾护航,从而达到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因此,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控,是实现财务经济化管理的有效方式,可以促进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不少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存在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单位的有效发展。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内控并不重视,片面地认为财务内控只是进行单位管理的一种形式,只用于应付上级的突击检查,而没有切切实实地实行财务内控管理中的相关工作和制度中的相关条例,也没有在有关财务工作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存在财务内控脱离单位实际情况的问题,在实际落实这项工作时也存在有许多问题,从而造成一些任务无法被落实或无法执行下去,导致半途而废的情况频频发生。尤为关键的是事业单位领导层对财务内控的建设和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重视,只是将重心集中放在单位职能和业务方面。且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不足,通常出现反对财务部门作出相关决定的情况,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严重不足,进而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二)预算编制合理性待提升

事业单位在发展中,需要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奠定财务内控的工作基础,以实现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可以帮助单位及时防止财务内控工作出现问题,增强工作的透明性和科学性。但是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预算编制合理性有待提升的问题。在我国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预算控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不少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依然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方面,预算编制相对粗糙。当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中,通常对当年财政状况进行分析,还会对上年收支实绩进行分析,核定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相关业务,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虽然这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大部分工作都未能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不能符合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另一方面,缺少预算刚性。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中,缺少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在调整追加预算方面比较频繁,进而导致相关工作受到不利影响。并且其在使用相关资金的过程中存在预见性不足的问题,直接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从而约束了预算编制合理性的提高。

(三)风险评估应对机制落后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应对机制还相对落后。大部分事业单位因为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比较晚,所以缺少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应对机制也落后。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缺少统一标准的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过程中,未能充分结合财务部门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要求,也没有结合风险评估的相关要求,还是沿用以往的工作机制,进而导致风险评估应对机制落后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与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有关的内容仍然存在空缺问题。另一方面,风险评估应对机制比较薄弱。因为事业单位存在人员编制方面的限制,所以长时间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比如,一些单位缺乏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还缺少纪检监察部门和风险评估应对部门,且一些审计方面的工作通常由财务人员负责,因此审计和风险评估的工作通常局限在财务领域,不能评估内部控制建立和具体实施的情况,从而导致相应的风险评估应对机制落后,影响相关工作的发展。

(四)监督管理体系尚需优化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实地跟踪、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而才能提高实际工作水平。然而因为具体管理方式和模式的问题,导致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依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相关岗位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而且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不足,同时也缺乏相互监督。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各自为政,在检查和实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等方面过于表面化,缺少形式表现方面的执行力。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权力比较有限,在实际工作中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不足,而且在缺少考核或者控制的情况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无法将实际的功效发挥出来;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一些监督管理工作也不能有效落实到位,进而导致监督管理效果不佳,事前、事后监督的相关工作都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将其拥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创新策略

(一)强化财务内控理念

为有效应对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内控意识有待提升的问题,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增强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方法如下:一方面,单位领导需要充分体现自身领导的作用,主动学习比较关键的财务内控理论;在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单位长远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内控工作实际作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例如,事业单位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需要面向单位整体,还需知道内控工作开展中需要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财务内控工作时效性。另一方面,单位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坚持和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为科学划分财务部门权责范围提供坚实保障,以推动高校管理工作的实现。此外,事业单位需要做好财务内控意识的宣教工作,尤其是针对单位全体职工的宣教工作。单位可在具体工作期间采用开展专题会议的方式,将一些内容更好地向全体职员传达;比如,内部控制工作的内涵和作用等,进而让相关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内控工作的真正意义。事业单位在实际执行宣教工作期间,也需要严格遵循有关规范、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提高预算编制效果

预算编制的复杂性比较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工作。在预算编制中,相关人员需要做好科学统筹规划各个项目的工作,还要对其实施论证,加大全面考察和综合测评的力度,才可以保障预算方案的合理性。零基预算法是当前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的编制方法也比较合理有效。事业单位在对成本费用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将相关预算支出项目的出发点当作零,对过往会计过程中呈现出的费用项目和数额不予考虑,将实际需要和可能出现的支出当作所有预算支出的基础;并且对预算的实际影响要素进行全面分析,逐个审核预算期内的各种支出,对标准是否存在不足和问题进行判断,通过综合平衡的原则开展预算编制。运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对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的优化,让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以外,还可以提高财务内控效果。除此之外,事业单位需要详细、严谨地进行预算编制,充分分析预算编制的时间,还要对相关时间进行考证,如此才可以为方案的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三)创建风险管理机制

在财务内控工作中,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强风险管控的力度,充分约束好每个方面的管控工作,并根据实际制定的机制做好各项细节处理工作。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发展状况展开分析,紧密结合其自身状况和现有的法律法规,以推动预算执行约束效果的不断提升,进而让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相关要求都可以有效落实。事业单位可以构建岗位职责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各个岗位相互制衡的基础上,避免岗位分离等问题的发生。在设置纵向岗位过程中,单位需要构成自上到下的分级岗位责任管理机制,让管理机制具有自上到下的特征。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对资金审批流程进行创新和优化,将岗位轮换工作落实,以推动流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现。事业单位需要对现代化社会信息技术展开使用,通过相关技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例如,事业单位加强公务支付方式的运用,在减少现金支付成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点支出的力度,以及业务防范和监控的力度,从而不断提高电子审批工作水平。

事业单位在创建风险管理机制时,需要让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统一标准,结合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根据风險评估的相关要求展开工作,同时还要充分解决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有关内容缺失的问题,完善这两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而促进风险管理工作持续展开。事业单位需要解决风险评估应对机制薄弱的问题,优化现有的机制,减少一人多岗的情况,增加专门内部审计部门和风险评估应对部门。单位通过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进而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效率。

(四)注重内部监督管理

在财务内部控制创新发展中,事业单位需要注重内部监督管理。首先,完善内部监督工作机制。为了促使事业单位各项内控制度的完美落实,单位需要具备更为健全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内控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提高财务内控制度功效。其次,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特性。事业单位在推动监督机制不断强化的基础上,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自主性,才可以将监督机制应有的监督效力不断发挥出来,以带动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价值持续提升,从而达到威慑示警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目标,打消部门和人员心存侥幸的心理,促进财务内控管理的规范执行。最后,运用各种监督机构的检查结果反馈,提高实际内部监督管理效果。比如,内部审计、财政局等机构的检查结果反馈,事业单位在相关结果反馈的基础上对财务内控工作展开优化,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事业单位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评价每季末的绩效管理预算,公开评价项目的支出内容和具体的执行率,并有效问责绩效比较低的项目责任,表彰绩效高的项目,将其结果在单位内部网站上公示,进而在一系列的内部监督管理下,提高其实际工作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较大作用。事业单位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财务内控已经成为重要手段。目前,财务内控方面的问题对事业单位全面高效地展开财务内控产生不利影响。对此,事业单位需要对其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发展需要,强化财务内控理念,使得内控理念更加完整和创新。事业单位还需提高预算编制效果,以推动编制工作发展,同时创建风险管理机制,增强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效果。除此之外,单位还要注重内部监督管理,通过监督管理的形式,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增强实际的发展实力,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合理实施。

参考文献:

[1]谭新艳.管理会计视觉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内部控制[J].财经界,2020(26):173-174.

[2]周艳.浅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02):118-119.

[3]刘莉.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9(20):228-230.

[4]王安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浅析之我见[J].财会学习,2018(27):236+238.

[5]王宇.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中国市场,2018(26):145-146.

[6]姚会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改革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1):44-45.

猜你喜欢
财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现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综述
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