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调研

2023-02-04 09:03姜玲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古籍双一流图书馆

姜玲(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它是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对当代国人的性格、思维特点、处世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高校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指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立足馆藏文献和空间资源,以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为出发点,有主题、有规划、有层次地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作为学校重要的文献资源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高校馆理应承担起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这不仅是新时代文化事业的迫切需求,更是践行图书馆精神和职能的使命担当。为此,全面把握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现状,了解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迫在眉睫。

1 研究现状

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①在传统文化推广中的作用。唐维以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馆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的重要作用[3]。②传统文化推广现状实践调查。潘妙辉调研了25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创新实践,并提出发展策略[4]。③传统文化推广实践案例。陈婧总结了南京大学图书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特点,并提出建议[5]。④传统文化阅读空间建设。刘偲偲等介绍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典阅读空间的建设实践[6]。⑤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人素养。王丽娟等从阅读推广专业素养、传统文化素养两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团队素养的构成体系[7]。

综合来看,针对“双一流”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情况进行系统且深入研究的文章数量较少,现有研究结果无法全面反映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现状。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成效如何、存在共性哪些问题、下一步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进行明晰和细化。因此,本文从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现状出发,开展多重调研,总结高校馆传统文化推广经验,探索可行的优化路径,以期为相关服务的开展及专题研究提供参考。

2 调查设计

2.1 调查对象

“双一流”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办学能力、资金支持、人才素质等较为突出的一批学校,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有较好的资源保障,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因此,“双一流”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现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发展水平。本文选取42所“双一流”高校馆为研究对象,对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

2.2 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网络调研、访谈、文献调研等方法,获取42所“双一流”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现状的有关信息。网络调研方面,对2020年4月23日至2022年4月23日期间,42所“双一流”高校馆在图书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有关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访谈方面,与馆员、读者进行交流,了解“双一流”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成功经验与读者需求;文献调研方面,在中国知网中以“双一流”高校馆名称、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等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双一流”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最新实践及经典案例。调查时间为2022年3月1日至5月1日。

3 调查结果

3.1 服务对象

本校师生是“双一流”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主要服务对象,42所“双一流”高校馆均面向本校师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高校馆还特别针对留学生群体进行传统文化推广。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面向留学生开展的“京剧印象”体验活动、“多语共吟中国诗”诵读比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面向留学生开展了古琴体验活动、开设了书画课程。此外,高校馆还举办有面向教职工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希望借助教职工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如同济大学图书馆面向教职工开展“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花卉”讲座及体验活动。

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

3.2.1 推广形式

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形式主要包括资源推介、讲座、读书活动、展览、影音欣赏、文化体验、征集/比赛、课程等。

(1)资源推介。对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数据库、光盘等进行推介,所有被调研的高校馆均采取了此种形式。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在公众号设立了“古籍玉卷”专栏,对馆藏古籍珍品进行推介;清华大学图书馆对馆藏中华民族音乐系列光盘进行推介。

(2)讲座。由馆员、校内外传统文化领域专家或具备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学生读者作为主讲人,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讲解,调研得知有27所高校馆采取了此种形式。为了更好地将知识和现实世界相联结,很多高校馆在讲座活动中还穿插了实践体验环节。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的舞龙舞狮讲座活动,不仅使同学们了解到了舞龙舞狮的相关知识,现场同学还有机会亲身体验舞龙的全过程,真正感受到舞龙舞狮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趣和魅力。

(3)读书活动。包括经典导读、领读、共读、读书分享会等形式,有22所高校馆采取了此种形式,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唐诗与中国人性精神”读书分享会。

(4)展览。图书馆单独或者联合校内外机构对文物资源和藏品进行展出,分为线上展和线下展、常设展和临时展,有29所高校馆采取了此种形式。线上展如南开大学利用微信公众号举办的木版年画精品展,线下展如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南京大学古籍菁华展暨中国古代套色版画特展”。高校馆举办的展览一般为临时展,只有少数图书馆有常设展,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可爱的中国书——中国书史”常设展,把古代书籍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5)影音欣赏。利用图书馆影音欣赏室放映戏曲、民族音乐会、历史文化纪录片等,有4所高校馆采取了此种形式,如天津大学图书馆长期举办京剧昆曲“音配像”欣赏会。

(6)文化体验。对传统文化提供情境化的学习体验,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体验内容主要包括雕版印刷、古籍修复、制作线装书、手绘陶瓷等,有28所高校馆采取了此种形式,如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活字印刷体验与手工制书活动。

(7)征集、比赛。有32所高校馆采取了此种形式,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中华文明知识竞赛、吉林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传统经典朗读比赛。

(8)课程。图书馆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不同于其他通识课和专业课,更加注重情景化学习,是一种自由、活泼、清新的教育模式,有5所高校馆采取了此种形式。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开设的传统文化体验课,40分钟主讲,20分钟体验,在“国宝档案之《清明上河图》”课堂上,老师不仅会对《清明上河图》的点滴细节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还会指导同学们观画、手绘团扇。

(9)其他。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以手抄经典的形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形式、浙江大学图书馆通过对馆藏古籍珍品投票的形式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推广。

3.2.2 推广内容

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内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古代哲学、书法、绘画、戏剧曲艺、音乐舞蹈、饮食、服饰、节日节气、手工技艺、科学技术、建筑、地域文化等13个类别。

(1)古代文学。主要对先秦散文与诗经、楚辞汉赋、魏晋诗歌与南朝文论、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推广,所有被调查高校馆均涉及此类内容。如,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图书馆联合开展了“风雅颂·诗经”共读活动。

(2)古代哲学。有16所高校馆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两汉哲学、宋明理学等进行了推广,如四川大学图书馆开展了《道德经》名师导读活动。

(3)书法。有36所高校馆对汉字书体的历史演变、汉字书法的主要形式等进行了推广,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举办的金石书法展。

(4)绘画。有29所高校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类型、欣赏方法等进行推广,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中国花鸟画如何欣赏”讲座。

(5)戏剧曲艺。有13所高校馆对京剧、越剧、昆曲、评弹、沪书等进行了推广,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放映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6)音乐舞蹈。有13所高校馆对古琴、琵琶、笛、萧等中华传统乐器的特点、代表乐曲以及古代舞蹈鉴赏方法等进行了推广,如天津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古琴之美”讲座及体验活动。

(7)饮食。有11所高校馆对茶文化、古代糕点、唐代及宋元饮食文化等进行了推广,如南开大学图书馆举办了传统饮食文化图展。

(8)服饰。有4所高校馆对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以及穿着礼仪进行了推广,如中山大学图书馆以“汉服,美的沉思”为主题对不同朝代汉服的变化进行介绍。

(9)节日节气。有33所高校馆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民俗进行了推广,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围绕端午节举办汉礼、闻香、插花、品茶、赏味等浸入式文化体验活动。

(10)手工技术。有24所高校馆对古籍装订、古籍修复、拓印技艺、编织技艺等进行了推广,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开展拓印、编织技艺体验活动。

(11)科学技术。有11所高校馆对古代医学、数学、陶瓷技术、丝织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进行了推广,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推荐古代算学教科书《算经十书》。

(12)建筑。有12所高校馆对云冈石窟、敦煌石窟、古代桥梁、苏州园林等进行了推广,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举行云冈石窟艺术线上展。

(13)地域文化。有7所高校馆对黄河文化、岭南文化、山西文化、江南文化、徽文化等进行了推广,如中山大学图书馆对粤绣、凉茶、粤剧、广彩烧瓷等岭南文化进行介绍。

(14)其他。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对佛教、同济大学图书馆对武术太极、天津大学图书馆对棋文化、中山大学图书馆对华夏植物等进行了宣传推广。

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空间

3.3.1 线上学习空间

(1)专题数据库。多数高校馆已购买或正在使用传统文化专题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华石刻数据库”等。少数高校自建有传统文化专题数据库,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和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了“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学术数据库”;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自建有“中央民族大学古籍资源库”等。

(2)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指图书馆提供的传统文化视听资源与线上展览,包括讲座视频、公开课、VR展览等。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云览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古文献展”将馆藏实体展览做成VR形式;四川大学图书馆将每期“52经典名师同行”经典导读讲座进行录制,并上传至图书馆公众号上供读者观看。

3.3.2 线下学习空间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实物、空间等具象展示物,才能在读者与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现实关联。古籍阅览室(古籍馆)、地方文献专题阅览室、经典阅览室、国学馆等特色空间可以满足高校图书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需要。以古籍阅览室为例,经调研发现共有31所“双一流”高校馆设有古籍阅览室(特藏阅览室或历史文献阅览室内设有古籍区),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特别设有古籍馆(见表1)。古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对于古籍的推广应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工作。为了加强古籍阅览室对师生的吸引力,高校图书可以将其打造成集阅读、研究、教学、交流、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空间。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古籍阅览室内举行“手抄经典”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浸润滋养读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热爱。

表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古籍空间

3.4 内容策划与组织模式

经过图书馆多年的实践,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逐步规律化,开始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为了使活动拥有良好的连续性和条理性,不同的图书馆基于本馆特色,采用了各具风格的内容策划与组织模式。

(1)品牌模式。图书馆通过建立若干个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的品牌,对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分类组织,从而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如,东北大学图书馆于2018年建立了“国学小课堂”微信讲座品牌,以轻松有趣的图文形式对汉字、苏轼和欧阳修的文学造诣、古代的开学礼、古代饮食等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宣传推广。

(2)主题模式。对传统文化阅读推广进行主题策划,既能消除活动间的壁垒,将策划人的推广意图更加明确地传递给读者,又有利于读者系统地接受传统文化知识,如东南大学图书馆以“风雅颂·诗经”为主题开展共读活动。

(3)“品牌+系列”模式。“品牌+系列”模式是在“品牌架构”的一维模式基础上,增加“活动系列”为第二维度,形成嵌套组织架构。如,同济大学图书馆以“闻学堂”为品牌,开展了闻学展堂、闻学讲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等系列活动。

(4)“主题+系列”模式。“主题+系列”模式是在“主题架构”的一维模式基础上,增加“活动系列”为第二维度,形成嵌套组织架构。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共读《中华文明史》”为主题,开展了讲座、展览、影展、文化工作坊等系列活动。

(5)“品牌+主题”模式。“品牌+主题”模式是在“品牌架构”的一维模式基础上,增加“主题架构”为第二维度,形成嵌套组织架构。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国学工作坊”国学教育推广品牌,通过一个个主题将国学知识与技能串联起来,举办了《论语》、“在图书馆发现敦煌”“古典江南”等大型主题活动。

4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成功经验

4.1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8]。伦理道德是新时代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应该坚守并大力拓展的领域。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加剧了大学生群体的迷茫和焦虑,而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对人伦亲情的肯定、对集体主义的崇尚等对安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大有裨益,高校馆应充分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个体精神修养方面的内容。如,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展“孟子的思想解析”讲座,阐述心性论和仁政论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举办“胸怀天下范仲淹”讲座,教育学生要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高校馆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崇高人文精神等提炼、展示出来,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智慧成为提振大学生的精神力量。

4.2 优化推广方式,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推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采用读者听得懂的语言和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此才能有助于提升读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也才能有助于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入读者的生活中,而微博、微信、广播电视中寓教于乐的传统文化节目等形式都有其可取之处。郑州大学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2021年河南春晚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节目——《唐宫夜宴》,使读者跟随14名女舞蹈演员一起感受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其推文还将《唐宫夜宴》中所展示的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贾湖骨笛等珍贵文物以及《千里江山图》《簪花仕女图》等古画列出介绍,此外还科普了节目幕后用以还原盛唐画风的5G、AR技术,并号召读者亲身去河南博物院体验厚重的文化韵味。此文阅读1612次、获赞54次、在看17次,可见,通过对传统文化节目进行宣传,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读者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4.3 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活动进行多角度宣传

高校馆如果只是采取线下方式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读者难以及时获取信息,还会受到宣传地点、人流量等的限制,辐射面有限。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的兴起为高校馆传统文化推广提供了新契机。南京大学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扬子鉴藏直播平台对其承办的“南京大学古籍菁华展暨中国古代套色版画特展”进行了全程报道宣传。活动前后图书馆共发布了21篇微信推送,还采取了包括展讯预告、展览开幕、跟着教授看展、跟着策展团队看展、展品更换信息、互动体验活动、媒体报道、古籍展观后感、后台留言、影像回顾、策展布展撤展接待等多角度的宣传及幕后工作。如此密集式、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线上宣传推文在“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较为罕见。南京大学图书馆利用直播平台对“跟着教授看展览”专题导览活动进行直播,弥补了校外观众无法到场的缺憾,扩大了辐射面,增强了活动影响力。

4.4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结,创造情境化学习体验

优秀传统文化推广需要整体性思维,要将传统文化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结在一起,做到“知行合一”。个性化体验不仅能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阅读的兴趣,还有利于加深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产生内涵丰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成果。同济大学图书馆的闻学堂、文榷堂,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国学馆就是在创造一种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来促进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体验。闻学堂汇集了阅读、展示、研讨等功能,合展览、讲座、雅集、课程等多元活动为一体,相比传统的教室、报告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觉性,让学生对自我与周围的生活世界产生互动。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传承书香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了集阅读、学习和浸润式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场馆——国学馆,国学馆内陈列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山海经》等经典书籍,读者在这里可以尽情感受经典阅读的魅力,此外国学馆还不定期举办“博闻雅阅之雪芽品茗会”等各种文化活动。

4.5 减少束缚,探索新型灵活的组织模式

图书馆指导下的传统文化社团,一般需服从校团委社团管理部的管理,每学期有活动时间、活动次数、参加人数、活动形式等限制。为了减少社团管理规程对学生的束缚,聚集一批真正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高校馆正努力探索相对自由、灵活的新型组织模式,其优点在于灵活多变、适应创新、有利于保护学生积极性,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与武汉大学古琴文化研究所共同创立的歌诗研习坊。歌诗研习坊不同于常规社团,成员因有共同的文化趣味和人文情怀而相聚,可以时聚时散,不拘泥于过多的社团管理规程。歌诗研习坊不定期举办诗词吟诵、方言诵读、戏韵吟诵(念白)、弦歌等培训和交流研讨,并适时排演吟诵节目进行展示、演出,为感兴趣的读者搭建审美平台[9]。

4.6 通力合作,建立多元主体共存的推广模式

高校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活动中,为了避免欠缺专业性,进一步提升活动品质,正逐渐跳出单打独斗的思维惯式,向图书馆、专家、读者等多元主体共存的推广模式转变。一方面,高校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相关人才,以合作、嵌入等方式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如东南大学图书馆邀请著名文化学者、“百家讲坛”主持人李山教授讲解《诗经》的经典内涵;另一方面,高校馆邀请具备相应能力与素质的读者加入到传统文化推广工作中,如天津大学图书馆邀请2018级学生读者、校象棋队成员作为主讲人,开设“棋艺与棋文化”沙龙课程,由在校本科生讲授传统文化课程在高校馆中实属创新之举。此外,高校馆充分吸纳社会力量,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协同推广传统文化。如南开大学图书馆联合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和青岛出版集团,举办中国木版年画精品线上展。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 推广形式

资源推荐、征集/比赛、展览是目前高校馆采用最多的3种推广形式。访谈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形式为影音欣赏,选择人数为72%;文化体验排在第二位,选择人数为65%;读书分享会排在第三位,选择人数为58%。相比枯燥、参与要求高、缺乏互动的阅读推广形式,学生对于环境氛围轻松、体验感和互动交流强的活动形式更感兴趣。此结果与目前高校馆经常开展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类型存在差异,最受学生欢迎的影音欣赏最不受高校馆重视,只有10%的高校馆开展了此类活动,其原因在于高校馆没有充分认识到影像阅读的作用,同时也没有认识到当前的阅读推广工作正从传统时代的静态实体媒介模式向电子时代的动态交互模式转变[10]。

因此,高校馆可以打造集图书推荐、导读、视听欣赏、交流互动于一体的传统文化影像阅读推广活动,发挥图书馆的空间优势和阅读指导作用。高校馆可以甄选优质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影片进行放映,并在观影后组织现场学生对影片内容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讨论,再由专业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图书馆公众号也可以进行线上联动推广,刊登现场学生的观影体会,并鼓励其他读者在评论区撰写心得,还可以推荐相关馆藏书籍,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将电影赏析活动的效果最大化。此外,图书馆公众号可以设立有声专栏,如放映《朗读者》节目中的经典片段,或是播放中华传统民族乐器的经典曲目,达到陶冶情操、舒缓情绪、营造轻松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氛围的目的。

另外,高校馆应该增加文化体验、读书分享会等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类型。开展石刻传拓、线装书制作、端午节缝制香囊、春联书写义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体验活动有利于建立“活动学习”模式,加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文化自信。读书分享会的策划要注意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仅仅是观众,活动现场尽量给予每位学生分享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的平台。

5.2 推广内容

调研显示,大多数高校馆侧重对古代文学、书法、节日节气等内容的推广,推广内容的广度和全面性不足,尚未形成综合全面的有机体系,且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与学科服务的互动、融合程度不高。另外访谈发现,72%的学生对地域文化感兴趣,但只有17%的高校馆对地域文化进行了推广,且活动以讲座、课程为主,形式较为单调。

高校馆拓展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内容可通过以下3个途径实现。①丰富通识性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高校馆要注重推广内容的广度,积极宣传推广服饰、饮食、科学技术、建筑、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内容,并让推广内容形成内在逻辑联系。②增加学科性传统文化推广内容。目前,开展该项内容的高校馆较少,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做法比较有借鉴意义。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文学及相关学科服务团队主动与文学院合作,在文学院《文学古籍的欣赏、收藏与研究方法》等课程中嵌入学科性传统文化推广内容:参观图书馆特藏室,由特藏部老师讲解馆藏古籍珍品,了解版本鉴定的具体方法;由图书馆古籍修复老师讲解古籍修复的基本知识并指导研究生制作一册线装书等。高校馆要创造条件,面向教师、研究生等科研人员开展学科性传统文化阅读推广。③加强地域性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内容。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馆应该依托馆藏资源,对本地特色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增添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让本地读者对家乡的优秀文化更加了解,增强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对非本地读者起到文化普及的作用。

5.3 推广对象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面向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文化信息服务,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馆传统文化推广对象仅为本校师生,只有少数高校馆专门面向社会大众开展了推广工作。

首先,高校馆应该科学厘定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对象的范围,无论是基于高校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还是传统文化推广对于社会大众的重要性,高校馆传统文化推广对象均应该泛化,包括学生、老师、馆员、社会大众等。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学习能力的群体,高校馆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推广策略。其次,高校馆应该加大线上推广力度。丰富的开放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可以保障社会大众不受身份、时空限制地免费获取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如图书馆网站可以上传讲座视频、在线展览、慕课、电影等资源,使传统文化教育向更广范围、更多人群辐射。最后,高校馆可以和学校所属街道进行合作,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如为老年人开展京剧放映活动、为书法爱好者开展书法系列讲座活动等,使社会大众在“家门口”便可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4 推广机制

绝大部分高校馆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较为零散且缺乏体系,未形成阅读推广长效机制,一般只是为了配合世界读书日或者某个校园主题活动,不利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推广活动不应是应景、应时的短效性、节日型、运动型活动,必须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在人员、经费、资源等方面作长期规划和安排,积累经验,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建设性发展。一是要设置专门负责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岗位或工作小组,对传统文化推广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促进传统文化推广朝体系化方向发展;二是要将传统文化推广作为常规业务开展,以保证活动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三是牵头成立学校层面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指导委员会,以保证活动得到学校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同时动员校内其他部门和二级学院共同参与推广活动。

6 结语

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推广,既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重任,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然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双一流”高校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高质量推广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对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①在推广形式方面,增加影音欣赏、文化体验、读书分享会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②在推广内容方面,一是丰富通识性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内容,二是增加学科性传统文化推广内容,三是加强地域性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内容;③在推广对象方面,不局限于本校师生,还应向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服务;④在推广机制方面,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长效阅读推广机制。

猜你喜欢
古籍双一流图书馆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图书馆
我是古籍修复师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