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3-02-04 02:37王雪辉万凯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期
关键词:婚姻状况乳房年龄

王 君,王雪辉,万凯弋,程 红

江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一病区,江西南昌 330029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女性肿瘤之首,并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1]。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手段,可切除肿瘤病灶,提高患者生存率[2]。但乳腺癌手术治疗需要部分切除或全切乳房,而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不仅发挥特殊的生理作用,还是女性形象及性感维系的重要载体,乳房一旦切除,使患者外在形象严重受损,增加其心理创伤,致使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形象紊乱情况,可导致患者消极应对疾病,不利于术后康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4]。因此,临床应尽早了解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的相关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尤为必要。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8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入院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患者;(2)有正常交流沟通及阅读能力的患者;(3)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2)有精神病史或抑郁药物服用史的患者;(3)乳腺癌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4)住院期间并发严重躯体性疾病的患者;(5)治疗期间转院或未完成本研究的患者。本研究方案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0年(审006号)]。

1.2方法

1.2.1自我形象紊乱评估 于乳腺癌患者术后3~7 d采用Nancy编制的乳腺癌自我形象量表[5](BIBCQ)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情况,BIBCQ包括身体羞耻(16条)、疾病易感(12条)、功能受限(8条)、透视(6条)、身体关注(6条)、患臂关注(5条)共5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分别记1~5分,总分53~265分,评分越高表明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越严重。

1.2.2基线资料收集 采用医院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量表,详细记录患者年龄(24~45岁、>45~60岁,>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婚姻状况(有配偶、未婚、离异/丧偶)、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手术方式(保乳术、非保乳术)、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量表[6]评估,共包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1~4分)评分,总分40分,<30分表明社会支持度一般,≥30分表明社会支持度高]、月收入(≥3 500元、<3 500元)、治疗费用来源(公费、医疗保险、自费)。

1.2.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要求调查员能够掌握相关问卷内容及填写方法,问卷发放后耐心向患者讲解问卷内容及填写方法,并指导患者自己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待患者完成填写后检查员详细检查是否填写完整,若有遗漏项目及时提醒患者完善,以保证问卷调查内容的完整性。本研究共发放81份问卷,成功回收有效问卷81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2 结 果

2.1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现状 本研究81例乳腺癌患者BIBCQ评分72~165分,平均(105.64±12.64)分。

2.2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BIBCQ评分比较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手术方式、社会支持的乳腺癌患者BIBC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水平、肿瘤分期、治疗费用来源、月收入的乳腺癌患者BIBC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BIBCQ评分比较分)

2.3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情况作为因变量,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主要自变量赋值见表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45岁)、婚姻状况(有配偶)、手术方式(非保乳术)及社会支持(支持度一般)是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象形紊乱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主要自变量赋值

表3 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3.1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现状 自我形象紊乱是指一种对自身的负性评价,感知自身形象发生改变而出现的无法面对、焦虑、恐惧情绪[7]。本研究结果显示,81例乳腺癌患者平均BIBCQ评分(105.64±12.64)分,说明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自我形象紊乱情况,影响术后康复进程。考虑原因是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切除乳房后可能使其感知自身哺乳功能及自身体态美将失去,可能影响自己的婚姻及性生活和谐,致使患者术后出现情绪低落、孤独及无助感,使其无法面对疾病造成形象改变的现实,继而出现自我形象紊乱状况[8]。

3.2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危险因素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45岁)、婚姻状况(有配偶)、手术方式(非保乳术)及社会支持(支持度一般)是乳腺癌患者自我象形紊乱的危险因素。

3.2.1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年轻患者,且年龄越小的患者对自我形象要求更高,术后自我形象紊乱越严重,可能是因为年轻患者因生活及工作等因素影响,导致手术切除乳房后担忧日后生育、疤痕影响夫妻生活及形态变差等,使患者术后出现悲观、情感焦虑及自卑情绪,导致自我形象紊乱情况更严重[9-10]。

3.2.2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与患者自我象形紊乱密切相关,而配偶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有配偶的患者术后常担忧手术部位疤痕及乳房缺失可能使自己的配偶表现出讨厌、害怕情绪,影响与配偶之间的感情,使夫妻关系敏感,逐渐出现自卑、焦虑情绪,导致自我形象紊乱发生[11]。

3.2.3手术方式 非保乳术是将乳房全部切除,但乳房作为女性的重要生理器官,切除后患者常因自身形象改变而出现自卑、厌恶感,担心术后失去吸引力,自尊心受损,承受较大的情感及精神压力,导致自我形象紊乱情况严重[12]。

3.2.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家人、朋友及同事为个体提供的各种帮助及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缓解个体的应激反应[13]。社会支持度高的乳腺癌患者能够感受到更多来自家人、朋友及社会癌症康复机构等爱心团体的理解、支持及尊重,帮助患者纠正对自我形象的错误观念,帮助患者接受自我形象改变的事实,消除其焦虑、担忧情绪,帮助患者重塑自我形象的信心。而社会支持度低的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得不到家人、朋友的鼓励、支持与理解,加之自身形象的改变,机体应激反应较大,导致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情况严重。

3.3护理对策 临床针对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应及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担忧情绪,并告知年轻女性在疾病控制后可通过假乳配制方式弥补手术造成的形象缺陷,帮助患者重塑自我形象的信心;护理人员可与患者配偶沟通,引导配偶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理解与尊重,告知其不管任何形象改变均不会影响两人之间的情感,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状况;临床手术方案制订时可依据患者意愿及实际病情进展情况,尽可能选择保乳术治疗,减少手术对患者形象的影响;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及时帮助患者答疑解惑,并引导患者家属及朋友给予其更多的关爱、鼓励、支持及理解,帮助患者重塑自我形象的信心。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自我形象紊乱情况,可能受年龄、婚姻状况、手术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危险因素的影响。

猜你喜欢
婚姻状况乳房年龄
变小的年龄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年龄歧视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算年龄
农牧区哈萨克族老年人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婚姻状况关系的调查研究
长着乳房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