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路径

2023-02-03 16:35刘蓓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5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学课程体系

□刘蓓

提升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培养高质量、综合性、复合型法学人才是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法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在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中,要从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学科的交叉性等方面出发,构建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与学生多元化需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明确现阶段高校法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手段。

一、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高校法学人才培养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大,法学人才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相比之下,法学专业的严谨性高,对法学人才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职业素养要求较高。结合我国各地区高校法学专业教育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对高校法学就业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干扰,降低了社会对高校法学人才的利用率。根据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现阶段,随着综合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入学门槛相对降低,招收学生数量增多,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张,但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法学是实践性、实操性比较强的专业,有些高校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未能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法学专业应用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法学专业知识的教学未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热点事件建立有效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制约了法学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我国法律教育质量标准不完善,无法为法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全面的指导,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缺乏特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质性的进展,教师的综合能力欠缺,部分高校教师未能结合社会发展、法律体系的更新逐渐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导致法学专业的教学缺乏创新性,上述问题的存在对高校法学专业教学质量、教学进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交叉性对原有法律专业知识融入兼容问题

法学专业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变化存在紧密的联系,有些情况下,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要根据社会各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制定,以刑法学为例,法学专业知识的教授首先要与刑事法律的变化相一致,在实际教学和课程体系构建中,要融入最新刑法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体系,传统老旧教材中呈现出的知识点与最新的刑法条例会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其次,刑法学的教学要从刑法学理论前沿视角引入刑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民法典为例,民法典是人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自2021 年1 月1 日起开始实行,在相关法律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民法典的具体内容对教学知识框架和课程体系进行更新,增加最新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法学专业往往包含其他学科的交叉知识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也是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科学素养对教师授课质量催化提高问题

高校法学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教学技能,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育人能力,在做好法学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思想品德。具备科学素养也是法学专业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根据法学专业特征、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社会环境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应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体系。以中国大学MOOC 为例,700 多所高校与之合作,法学课程将近200 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资源,法学专业与工业、农业、医学等专业学科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的科学素质成为职业要求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导向,以市场环境的需求为基准,才能使高校毕业生在投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提高岗位的适应能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各个行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职业需求、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都处在动态变化的局面中,如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以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创新、改革,仍然沿用老旧、传统的育人模式,必然会导致高校教育与时代发展脱节,导致人才所具备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社会职业需求不符,降低高校育人价值。为此,探究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根据学校综合教育水平,以市场用人环境为导向,以相关领域的行业发展为基础,深入分析法学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综合教育水平。人才是实现发展的关键和主体,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任重道远。法律是应用于社会的强制性规范,法律、制度的主要作用是规范社会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平、公正。高校法学专业是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专业核心在于研究社会秩序与社会公正。结合目前情况来看,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所从事的领域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单位、律政机构、金融领域以及企业顾问等,法学领域的人才承担着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由此可见,探究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使高校教育活动与社会事业发展、企业发展相接轨,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先进文化的融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夯实人才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三、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教育者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意识,在意识层面进行改革,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对于法学专业的教学来说,教师要明确该专业的特殊性,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对法学专业的教学过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为此,教育者要深入分析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将生本教育思想融入日常教学中,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受到教育环境、个人性格、职业规划、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职业规划方向、专业发展能力存在诸多个体差异性。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要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创设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在新型教学模式创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国家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更新趋向,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更新相一致。

(二)实现法学专业课程最佳优化组合

结合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所开设的法学专业课程来看,其中包含法理学、刑法总论、刑法各论、民法总论、民法分论、知识产权法以及三大诉讼程序法等专业知识。在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中,要对法学各专业课程进行最优组合,学生掌握法学基本原理、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运用法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由此来看,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根据社会市场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构建“法学+”课程体系,实现法学与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等专业学科课程的全面组合,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效交叉。我国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就开始交叉学科教学研究,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得以实践。有些高校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搭建了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相结合的学科交叉平台,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受到法学专业特殊性的影响,法律领域的交叉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对法学专业交叉平台的构建多以传统法学的挖潜改造为主,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将重点放在了法学专业的提升发展中。针对上述情况,法学专业交叉融合的方式已然成为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方向。在具体实践中,政府部门和高校研究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为交叉学科教学平台的搭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特色化法学专业交叉融合人才培训方案的制订要通过多方论证,举行多学校、多学院、多专业的专项研讨会,在此过程中可以邀请行业专家组成委员会,对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多方位、全面性的评估。

(三)探究高校法学实践性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法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会包含法律制度的更新,涉及各行各业、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体系也在随着时代的浪潮不断发展和更新,高校法学专业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结合法学专业的特色,开拓和创新引领时代潮流的法学实践性教学内容。高校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新课程体系要注重学生司法实践综合素养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学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进入的领域比较广泛,在构建实践法学教学内容时,可以将社会热点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法学专业课程的趣味性、时效性和实践性,也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社会调研、义务咨询等方式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模拟法庭为例,教师可以选用经典社会事件司法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具体案情,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对案例的具体情况展开探讨,让学生充当当事人、司法人员的角色,将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四)采用多种方式优化师资力量

随着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电子设备、网络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高校教育的现代化、创新发展,促进了法律服务和行业活动的智能化发展进程。在高校法学专业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创新中,学校要结合时代特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在法学专业课堂中引入慕课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补足自身专业的短板。利用慕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使学习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激发学习潜力。其次,为优化师资力量,学校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针对现阶段高校“双师型 ”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可以派遣优秀教师到公、检、法、司等部门挂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与检察院、公安局、法院等部门建立合作,鼓励教师到上述部门担任一定的职务,参与到司法实践中,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中,有助于教师掌握法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际案例,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起到优化高校师资力量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法学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的工程,学校要立足现状,明确现阶段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学生将理论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构建多元化、与实际相联系、多学科交叉的教学体系提高法学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学课程体系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