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可儿,王静宇,徐先栋,王海华,马本贺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39)
2023年10月底至11月初,江西省鹰潭市某拉氏大吻鱥养殖池塘部分拉氏大吻鱥陆续发病。发病初期,除摄食减少、鱼体消瘦外,无明显的外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个别鱼尾柄上出现2~3毫米的橙黄色圆形突起,突起数量逐渐增加。随后发现病鱼体表以及尾鳍尖端发黑,并出现零星的死亡情况。
取拉氏大吻鱥发病个体观察,发现拉氏大吻鱥体表出现数量较多、大小相近的孢囊体,以尾柄部寄生密度最大,且肉眼可见。解剖孢囊,内含大量黄色蝇蛆样虫体。对寄生虫进行镜检,经查阅资料比对鉴定,确定该寄生虫为扁弯口吸虫[2]。扁弯口吸虫顶端有1个口吸盘,较小;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约位于虫体四分之一处;睾丸1对,分叶、纵列;卵巢原基位于两睾丸间。
图1 致病寄生虫在拉氏大吻鱥尾柄的寄生症状(左)与取出的寄生虫虫体(右)
图2 分离寄生虫在显微镜下(目镜10×、物镜4×)的形态
扁弯口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鱼类鳃部、鳃盖内侧和肌肉中的吸虫囊蚴引起的疾病[3]。它对鱼苗和鱼种造成一定的危害,一旦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损失。扁弯口吸虫通过水源中的感染性囊蚴进入鱼体内,随后在鳃部、鳃盖内侧和肌肉中寄生。当感染的囊蚴成熟变为成虫后,它们会造成鳃部的损伤和炎症,影响鱼类的呼吸和气体交换。经感染的鱼可能表现出呼吸困难、鳃部红肿和溃烂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4]。
在高密度池塘养殖中,病害防治非常重要。通过综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拉氏大吻鱥的养殖产量和效益。本文根据扁弯口吸虫的发病特征,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在引入新的鱼苗或鱼种之前,进行必要的检疫检查,确保其无寄生虫感染。水鸟与螺类是扁弯口吸虫传播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缺一不可[5]。应驱逐白鹭等水鸟,可在池塘周围设置障碍网,阻止水鸟进入;应彻底清塘,用杀螺产品杀灭螺类,消除中间宿主。
及时隔离和治疗病鱼,避免疾病传播。按每kg鱼体重用阿苯达唑粉(肠虫清)0.2 g拌料,每日用药1次,连用5~7 d。或者按每100 kg鱼体重每天用硫酸二氯酚(别丁)0.7~1.0 kg拌饵投喂,连喂3 d。内服药饵结束后,进行全池泼洒。鉴于扁弯口吸虫虫体外面有孢囊存在,因此可用晶体敌百虫进行泼洒,使用浓度为0.9 mg/kg。间隔1天,再用一次。
在加注清水时,使用高目数的筛绢网进行过滤,以防止第一中间宿主螺类随水带入,同时也可提高养殖环境的水质纯净度。定期清洗和更换筛绢网,以保持过滤效果。监测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指标,确保其浓度在安全范围内,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以增强鱼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