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金桥,冯敏山,赵文龙,,杜戊寅,,韩昶晓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急性腰扭伤(acute lumbar sprain, ALS)是指腰部关节、肌肉、筋膜、韧带等急性损伤,与运动不当、负重过度、发力不当以及外伤等方面有关[1]。体育运动中,急性腰扭伤发生率较高[2]。急性腰扭伤可能会进展为顽固性腰痛,病程较长,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3]。中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属于“伤筋”范畴,指患者腰部受损,导致患者腰肌拘急,气血不通,不通则痛,以剧烈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制等为主要表现[4]。针刺是治疗急性腰痛的常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等优势[5]。研究[6]显示,针灸在改善急性腰痛症状、缓解疼痛方面比药物治疗更有优势。肌肉能量训练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MET)是针对肌肉骨骼功能障碍使用的一类操作技术[7]。本研究观察针刺结合肌肉能量训练技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5月急性腰扭伤患者病例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9例,女21例,年龄20~50岁,平均(36.5±9.0)岁;病程1~7 d,平均(2.7±0.9)d。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8~46岁,平均(37.1±8.6)岁;病程 1~7 d,平均(2.8±1.2)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8];2)年龄18~50 岁;3)本人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者;2)脊椎椎体或椎管内有肿瘤、结核、骨髓炎或者严重骨质疏松者;3)患有腰椎先天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者;4)妊娠、哺乳期妇女;5)精神疾病者;6)传染病患者;7)不配合治疗者。
对照组取俯卧位,取患者双侧后溪、委中、腰部夹脊和阿是穴。常规消毒后,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25 mm×40 mm,汉医牌)针刺以上穴位。针刺后溪、委中及腰部夹脊时均采用直刺,深度2~3 cm,提插、捻转泻法使之得气,以感觉酸麻胀痛为度;腰部阿是穴直刺后采用泻法;留针 20 min。早期每日 1 次,症状减轻后2~3日1次,5 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组采取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针刺穴位及方法同对照组。MET治疗方法:以左侧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嘱患者主动进行屈髋屈膝向心性等长收缩运动,术者两手分别放在患者髋部及髌骨上方进行抗阻,抗阻力度以患者舒适不引起疼痛为度,每次收缩抗阻时间为 20 s,对抗后嘱患者放松肌肉,放松时间 10 s。5次为 1 组,左右两侧各做 1 组。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1)采用VAS评分(VAS)[5]对患者腰痛程度进行观察。VAS分值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最痛。2)采用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9]对患者腰痛及腰部功能障碍状况进行评价。该量表由疼痛的程度、日常活动自理能力、提物、行走等 10个指标构成,各指标设置为0~5分,0 分表示正常,5分表示功能障碍最重,满分50分。3)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临床控制:症状体征消失,疗效改善率>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改善率>70%;有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疗效改善率>30%;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疗效改善率<30%。疗效改善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应用 SPSS 18.0 进行数据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轶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1个疗程后VAS 评分比较 (±s,n = 30) 分
表1 2组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1个疗程后VAS 评分比较 (±s,n = 30)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次后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 7.00±0.83 4.97±0.56# 1.23±0.63#对照组 7.03±0.81 5.97±0.67 1.97±0.70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1个疗程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n = 30) 分
表2 2组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1个疗程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n = 30)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次后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 35.23±4.37 28.27±4.08 8.73±2.98#对照组 35.83±5.03 29.77±4.67 10.63±3.79
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30) 例
急性腰扭伤是腰段脊柱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扭转后出现的软组织急性损伤,病理特点主要是关节之间滑膜嵌顿、充血、肿胀、肌肉痉挛等[6]。中医将该病称为“闪腰”“岔气”,归属于“伤筋”范畴[11-13],病机为筋脉受损,局部经络受阻,气滞血瘀,瘀于督脉。如《金匮翼》记载:“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筋络瘀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
临床上,大多数急性腰扭伤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均可痊愈,少数因治疗不及时而迁延为慢性腰痛。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腰扭伤主要为口服止痛药物、局部封闭、卧床休息、物理治疗,但也存在缺陷,如服用口服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局部封闭维持治疗效果时间短、易于复发,物理治疗起效较慢不适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等。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14-16]。临床上,急性腰扭伤的中医治法很多[17-19],其中针灸具有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中医药疗法,疗效确切。针灸凭借操作方便、副作用小等优势,受到了患者的欢迎[20-21]。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可通过抑制疼痛上行传导或促进下行抑制系统以快速镇痛[22]。根据文献分析,针刺选穴多取自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主要为腰背部及下肢的穴位;特定穴以五输穴、背俞穴为多,使用较为广泛[23]。本研究选取的后溪、委中、腰部夹脊穴和阿是穴属于现代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常用穴。阿是穴的具体位置与腰部扭伤的病位密切相关。腰部肌肉韧带撕裂者,痛处固定,故以局部压痛点为阿是穴。腰椎关节的关节囊损伤或小关节紊乱,临床表现腰痛范围广,界限不清,具有深部痛的特性,主诉区可为腰椎棘旁,或臀部、大腿根部后内侧、腰部竖脊肌外部位疼痛,符合腰部脊神经后外侧支受刺激特征,则选取腰椎关节突关节外侧缘为阿是穴。阿是穴针法均采用泻法,针刺深度需达损伤部位,以取“直达病所,实则泻之”目的。
MET技术可以增强肌肉力量,维持身体稳定性,增强肌肉的柔韧性[24-26]。MET技术主要针对于软组织或者是肌肉骨骼系统紊乱而言[27-28]。MET技术的治疗原则为无痛,需要由施术的医师精准地控制好力的方向与大小,并使患者主动参与其中,进而使有问题的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或等张收缩来抵抗阻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同时还可以减轻痛苦。研究[29]表明,将MET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时,不仅能够有效减轻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程度,还可以增大腰椎的活动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肌肉能量技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慢性腰痛患者疼痛程度和腰部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针刺治疗后采用MET技术对髂腰肌进行治疗可进一步减轻腰痛,改善腰部屈伸活动功能障碍。研究[30]显示,急性腰痛时存在腰部姿势不稳定,尤其是前/后方向的不稳定。急性腰扭伤患者常因腰背部肌肉、韧带急性损伤而引起矢状位的力学失衡,导致腰部活动障碍。髂腰肌具有维持脊柱活动及其稳定性的作用[31]。进行核心肌的稳定性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肌肉力量传递,且能增强对肌肉的控制能力。针对髂腰肌进行力量练习,能够提高腰-髋部活动度,加快腰痛的损伤愈合周期[32]。因此,本研究采用MET技术对髂腰肌进行治疗,通过调节髂腰肌的肌张力,提高肌力,促进脊柱矢状位力学平衡恢复,改善腰椎活动范围。本治疗方法避免了对腰背部受损软组织的刺激,治疗过程不会增加患者疼痛,具有无痛干预的优点,患者接受度高,且该治疗方法操作规范,易实施与重复,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针刺结合肌肉能量训练技术可有效缓解急性腰扭伤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短期治疗效果显著,能止痛,且能提高腰椎活动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