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第四中学 马晓琳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育手段的独特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互联网+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教育发展趋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着重思考如何对教学策略做出有效调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由此可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初中物理课程相结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举措。为此,教师应明确物理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基本应用方法,不断分析两者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互联网+”视域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逐步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以信息化教学技术为载体,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更加灵活和自由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再一味接受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与灌输,而是在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与探究,经历更为完整的学习过程。在由浅入深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逐步对所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比较明显的缺陷之一是过于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缺少对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层挖掘。在“互联网+”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整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延伸学习深度,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树立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进而推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信息化教学手段最突出的功能之一是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拓展。“互联网+”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活动中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同时,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资源的收集与分享,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实际效果表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的目的、方法、过程等各项内容进行改进。从长远来看,这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无论利用任何方法组织初中物理教学,最主要的目标都是帮助学生实现物理素养的发展。在“互联网+”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教师要将落实初中物理育人目标作为主要内容,信息化教学手段则是一种次要内容。为了协调两者的关系,教师要避免过于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应把握恰当的时机,适时、适度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免使信息化教学手段喧宾夺主,影响正常育人目标的落实。
如今临近2019年,卖方机构又开始提“牛市”这个观点了,关于明年的策略,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会详细阐述。
“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向的是学生的发展,其作用对象也是学生,因此,教师在“互联网+”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以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组织各项教学活动。只有注意这些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现脱节,以免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互联网+”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立足于整体视角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分析以及系统性设计,逐步构建更加流畅的教学流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参与到物理学习当中。
教师应该明白,运用“互联网+”理念组织教学活动并非指完全依托互联网实施教学,而是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为常规教学方法的补充。因此,教师应明确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常规教学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两者实现优势互补,进而逐步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
为了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课前学习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基于这一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微课”的方式构建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将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置于课前时间,并利用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加自然地过渡到后续的学习中,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并在基础知识的建构中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比如,在“汽化和液化”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相关内容设计微课导学案,让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对知识产生初步了解。教师还要针对导学案学习任务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设计相应的微课材料,从而在课上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具体的导学案任务如下:
(1)对蒸发的现象、特点及其用途进行概括。
(2)对水沸腾现象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条件进行观察与猜想。
(3)对汽化概念进行概述,并对沸腾与蒸发两种现象进行对比。
(4)对液化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5)总结气体液化以及液化放热的方法。
学习体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时,其学习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并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使学习活动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进而增强学习活动的吸引力。
比如,在“摩擦力”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有效方法。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视频化的学习情境,并在视频资料中展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鼓励学生分析这些现象是如何改变摩擦力大小的。这种方式以趣味性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熟悉的现象产生一些认知冲突,从而增强其探究意识。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是有效的方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自身能动性。基于这一要求,在“互联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直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应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思考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驱动问题的设计,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比如,在“液体的压强”教学时,为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具体问题如下:
(1)液体压强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2)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是什么?
(3)哪些生活现象中可以体现出液体压强的存在?
(4)液体压强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讨论。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初步理解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引发学生的猜想,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在物理这门自然学科中,部分具有抽象性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存在理解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初中物理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直观教学,使相关的物理知识实现化抽象为具体的转变,从而帮助学生产生更加准确、深入的理解。
比如,在“两种电荷”教学时,该内容是从微观角度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研究,具有抽象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电子结构,了解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认识自由电子与电荷的移动。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使全部学生都产生准确认识,并且实验探究只能引导学生了解宏观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动画模拟,将原子结构以动态化的动画模拟呈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进行直观化理解。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理解的效率,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是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频繁应用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加高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尝试发挥虚拟仿真技术的作用。从实际效果来看,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常规物理学习设备不足的缺陷,并增强物理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发散,使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互联网+”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合作学习要更加重视对课堂内外时间的充分利用。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内基础知识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求、步骤、注意事项等各项内容,并根据学生各自的优缺点指导其进行分组,帮助学生在小组内合理安排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发言人等各种角色分工(后期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角色轮换)。其次,教师要将合作学习的任务以及相关的辅助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各小组的学生需要根据现有条件选择不同的互联网学习终端进行仿真模拟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要依托互联网平台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在班级公共网络平台分享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从而相互指出合作学习中需要改进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总结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及时进行总结,学生才能从整体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实现查漏补缺。在“互联网+”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思维导图,并将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汇总。借助清晰直观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比如,在“电流和电路”教学时,学生可以将“电流和电路”作为思维导图中心,引出“电流”与“电路”两个分支。其中,“电流”可以继续细分出“电流形成”“电流方向”“持续电流”三项内容,“电路”可以细分为“电路构成”“电路图”“通路、短路、断路”。学生需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节内容继续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后,学生可以向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以此交流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框架。除了针对某一节的内容设计思维导图,学生还需要对某一章、某一板块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梳理,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课后学习是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进行直接指导,使得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被弱化。为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过程进行直接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课后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便捷,除了给学生布置统一的课后学习任务之外,教师还应在课后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不定期发布一些物理问题案例、物理史料等内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逐渐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措施。为此,教师应准确把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法,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选择具体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从而在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推动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