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扬 孙荣瑾 王 楠 仲如凤 蒋银春
(1.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江苏 淮安,223001;2.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江苏 淮安,223001)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妇科肿瘤之一,国内外的发病人数也逐年增加,特别是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较多,年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了一种公共卫生性疾病[1]。早期诊断能有效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报道显示,Ⅱ期、Ⅲ期、Ⅳ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左右、45%左右与15%左右[2]。手术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很多患者术后存在复发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3]。化疗为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死亡危险下降40%左右,生存率提高20%左右[4]。但是化疗的治疗效果有待提高,且长期使用也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很多患者的依从性不佳。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放射性粒子以独特的剂量学优势已被推荐用于局部复发腹腔肿瘤的治疗,具有邻近正常组织剂量低、局部剂量高、安全性高等优势[5]。不过,长期的放化疗伴随有比较多的毒副反应,生命质量比较低,且多具有饮食行为不佳等问题[6]。合理饮食有利于减轻胰岛负担、控制血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调整饮食结构[7]。饮食结构调整护理的原则是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改善患者饮食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8]。本研究具体探讨了饮食结构调整护理对降低宫颈癌放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以明确饮食结构调整护理的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8 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调整组和对照组,每组44 例。调整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块最大直径、体质量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n(%)]
组别例数年龄(岁)病理类型(鳞癌/腺癌) 临床分期(Ⅱb 期/Ⅲ期) 肿块最大直径(cm) 体质量指数(kg/m2)调整组4464.15±10.4534/1028/165.10±0.1422.81±2.14对照组4465.10±10.3333/1129/155.09±0.2222.19±1.74 t/χ20.4290.0630.0500.2541.491 P 0.6690.8020.8230.8000.140
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或影像学确诊的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Ⅱb~Ⅲ期;②年龄20~75 岁,具有放化疗的指征;③治疗前Karmofsky 评分≥70 分;④≥1 个可测量病灶(直径≥1 cm);⑤生命体征稳定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②拒绝执行治疗计划者;③临床资料缺乏者;④既往有严重内科疾病者;⑤遵医嘱需禁食或不能正常饮食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入院患者给予相应指导,并告知其各项注意事项,按照要求完成基础护理,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开展饮食健康咨询活动,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和要求制订总体饮食计划。每日需要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并调节室内温湿度,对于出院患者要给予出院指导,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等形式落实护理策略,1 次/周,15~30 min/次。
调整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结构调整护理。①建立多学科团队饮食结构调整护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营养科、康复科、医护组、心理咨询师等,其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②依据食物结构标准分级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0~3 级为可以给予流体,4 级以上的流体需通过勺子完成。发放食物交换份表和厨房秤,教会患者常见食物重量的判断;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计算每日总热卡值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分配比例[8],推荐早中晚三餐的具体食物名称,对不满意的食物,可按照食物交换份法进行等值交换。③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强调饮食正确控制的重要性,保障患者出院后进行合理饮食,依据患者每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患者营养食谱避免出现食物摄入不足或过剩情况发生。④建立“食物营养、卫生与安全”微信公众号,上传相关饮食管理的内容并耐心进行讲解,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以通俗易懂、方便记忆为原则,也可通过微信群对掌握知识有困难的患者给予解答和强化。帮助建立医务人员-患者-家属三级支持系统,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两组均在出院后护理3 个月。
①比较饮食态度与行为评分。在护理前(放化疗出院时)与护理后3 个月后(出院后)采用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进行评估,RABQ 量表包括25个条目,RAAQ 量表包括34 个条目,每个条目用Likert 5 级(1~5 分)评分法,评分越高,依从态度和行为越好。②比较两组营养状况。护理前后对比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两组护理前及护理3 个月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试剂盒均购买于上海荣创生物公司)检测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试剂盒均购买于美国sigma 公司)检测血红蛋白的水平。判断标准:总蛋白60~85 g/L 为正常,<60 g/L 为不足:血清白蛋白30~35 g/L 为轻度营养不良,25~30 g/L 为中度营养不良,<25 g/L 为重度营养不良;血红蛋白≥120 g/L为正常,<120 g/L 为不足。③比较两组护理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毒副反应包括直肠反应、骨髓抑制、膀胱损伤等,毒副反应发生率=(直肠反应+骨髓抑制+膀胱损伤)例数/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生命质量。在护理后3 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分为4 个领域,每个领域评分分值为0~100 分,分数越高,生命质量越好。
护理前,两组饮食态度与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饮食态度与行为评分都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整组的饮食态度与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饮食态度与行为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饮食态度与行为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饮食态度饮食行为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调整组 4471.84±6.66 81.76±4.51* 72.65±5.02 82.77±7.20*对照组 4471.38±4.89 77.29±5.04* 72.11±4.52 77.87±6.10*t 0.3694.3840.5303.444 P 0.713<0.0010.5970.001
护理前,两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都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整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s,g/L)
表3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s,g/L)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调整组4445.24±5.2769.63±5.35*26.46±3.6333.61±6.13*95.36±11.35120.35±13.46*对照组4445.17±4.5353.52±5.24*26.57±3.5329.32±4.58*94.83±11.14108.46±11.68*t 0.06714.2700.1443.7190.2214.426 P 0.947<0.0010.886<0.0010.826<0.001
护理期间,调整组直肠反应、骨髓抑制、膀胱损伤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为6.82%,稍低于对照组的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期间放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护理后,调整组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等领域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调整组4466.31±2.28 67.74±3.52 63.29±2.32 58.84±2.46对照组4459.17±2.54 55.62±2.06 57.76±1.93 52.43±2.59 t 12.89518.31911.29611.062 P<0.001<0.001<0.001<0.001
当前,宫颈癌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早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宫颈癌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多伴随有免疫功能下降,尤其很多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营养状况比较差,为此需要加强饮食干预。本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整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调整组直肠反应、骨髓抑制、膀胱损伤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为6.82%,稍低于对照组的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机制上分析,经过饮食结构调整的护理模式是最可靠的摄取营养方式之一,并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饮食结构调整护理团队,共同制订相关制度、流程,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稍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9-10]。
局部宫颈癌术后复发率为30%,特别是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放化疗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对于护理的依从性要求比较高[11]。特别是很多局部宫颈癌患者在结束放化疗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但由于患者已出院,这些毒副反应未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可提高再次住院率,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同时很多长期进行放化疗的局部宫颈癌患者伴随有各种基础疾病,疾病与治疗对于患者都是一个重大的应激事件,对于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饮食结构调整护理作为临床护理的一种新模式,保障了护理服务水平与质量,可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护理服务,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促进改善患者预后[8]。依据患者不同程度的病情变化来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营养吸收,保持机体健康营养状况[12]。本研究显示,调整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饮食态度与行为评分都高于护理前,调整组的饮食态度与行为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饮食结构调整护理在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的应用能改善饮食态度与行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进,护理服务模式也不断发生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13-14]。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可靠、安全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也是临床上关注的重点[15-16]。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调整组的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等领域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机制上分析,饮食结构调整护理模式能够通过纠正、消除患者的不合理饮食认知,使其坚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7-18]。特别是很多长期进行放化疗的局部宫颈癌患者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护理,可能会使患者需要再次住院治疗,可降低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19]。特别是在宫颈癌患者行同期放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会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但住院期间的综合护理并不能降低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但是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20]。
综上所述,饮食结构调整护理能降低宫颈癌放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饮食态度与行为,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本研究由于人力资源的影响,调查人数比较少,且分析指标多为主观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增加客观指标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