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 艳,李文钊,李晓琪
1.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030001;2.山西中医药大学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心病科住院病人逐渐呈现出高龄、病程长、潜在风险高等特点,随之带来的是更多的护理安全问题[1]。护理安全管理是集合护理教育、护理制度、护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管理,其目的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护之间的和谐关系,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就诊环境。由于心病科病人所罹患疾病的特点,外出检查的陪护工作成了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着重注意的环节[2]。我科在分析病人外出检查的风险因素后,通过设计1种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特殊标识,优化了病人外出检查的护理安全管理,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心病科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问题多与病人对检查项目、时间、流程的认知密切相关[3],因此确定本研究主题为提高病人对检查项目、时间、流程的认知。
2019年3月,围绕加强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开展品管圈活动,总结影响病人外出检查的护理安全因素,拟定解决方案。在科室内成立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团队,由护士长任团队负责人,抽取10名护士作为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准入标准:①本科及以上学历;②从事护理临床工作5年及以上;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团队成立后对全体成员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团队经过文献检索及专家咨询法,收集病人外出检查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并进行分析,结合心病科病人的实际情况梳理了影响病人外出检查的安全因素如下。①外出检查前的风险评估:心病科的病人在外出检查时发生心绞痛、低血糖、跌倒等特殊情况的概率同其他科室病人相比较高,因此,外出检查前的标准化评估尤其重要[4]。②外出检查流程的宣教工作: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医院里,各检查科室的分布和流程的复杂性较高,因此,护士在病人外出检查前1 d必须告知病人检查的时间、流程、注意事项和各科室在医院的分布情况,但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烦杂,护士在上述告知中常出现遗漏的问题[5]。③外出检查的陪同人培训工作:由于护理团队的人员不足,心病科病人在外出检查时得不到专业人员的陪同,往往是病人家属承担了陪同人的角色,但部分病人家属对病人病情的不了解可能导致病人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难以及时处理,造成不良事件,因此,护士需对病人外出检查的陪同人进行临时培训,确保陪同人能够促使病人更快地完成检查流程和对发生意外予以及时处理[6]。最终,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团队在一项有关特殊标识的研究中得到启发,确认将视觉信号作为基本手段,以拓展病人的信息获取途径为目标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7]。
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团队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近年我科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制定护理标识。护理标识的设计要合理搭配图案与文字,确保其规范、美观、统一;确保护理标识醒目,能切实发挥出提醒的作用,同时使病人感受到温馨[8];可在护理标识上添加一些健康知识宣传语,具体落实健康宣教工作,充分体现护理管理的人性化,强化护理安全管理[9]。标识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龄、住院号、检查内容、注意事项、检查日期。如病人行腹部彩超检查时的标识提示:您于某月某日某点空腹检查,请您于前一晚22:00后禁饮食,并在约定时间段前往检查科室;病人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时的标识提示:您于某月某日某点行冠脉血管造影,请您于前一晚22:00后禁饮食,晨起空腹,准备好2瓶温矿泉水,护士给病人发放药物碘海醇注射液100 mL(35 g)[10],护士监测心率,如心率高于70/min,护士和医生沟通给予需服药物,后再测心率,低于70/min时方可带病人前往CT室检查。
以2019年4月—2020年3月我科收治的1 036例病人作为本研究的应用对象,其中男466例,女570例,年龄17~94(62.75±12.65)岁。
①人员培训。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团队通过会议线下学习、微信线上学习等方式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安全相关专业知识、医院各检查科室分布情况、特殊标识使用细则、护患沟通办法等,每日1次,共12次。培训结束后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进行考核,确保所有护理人员能够达到考核标准。②质量控制。在科室内成立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监督特殊标识的实施应用情况,包括在医生下医嘱后,由主班护士与责任护士完成双人核对,之后由责任护士制作特殊标识并负责发放和口头宣教。
回顾性比较特殊标识应用前后的病人外出检查遗漏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特殊标识应用前病人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科收治的病人1 018例,男458例,女560例,年龄21~92(63.65±13.72)岁。特殊标识在应用时应注意:①特殊标识的制作是否符合既定标准;②特殊标识的发放和使用率是否在95%以上。病人外出检查遗漏事件包括病人未检查应检查项目、病人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病人在检查前未注意应注意事项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医院统一标准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表,评分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表1 干预前后病人外出检查遗漏情况比较
表2 干预前后病人的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本研究通过设计1种特殊标识优化了病人外出检查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病人外出检查遗漏率得到了显著降低,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极少数病人存在遗漏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护理人员在执行优化方案时执行不彻底、病人或陪同人对特殊标识的部分内容不理解、病人对需注意事项的不重视有关。国外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心内科病人的主要人群中,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占大多数,此类病人不仅在病情上难以控制,且入院后对自身情况的接受程度较差,难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11]。虽然本研究应用特殊标识强化了病人对检查的理解,但对部分抗拒治疗的病人仍然起不到有效作用。此外,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强度和压力过大,有时难以贯彻执行优化方案,对本研究的质量控制造成了阻碍[12]。因此,为解决上述难题,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团队提出,一方面要建立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出发,提高病人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13],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排班和绩效管理制度,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14]。
有证据表明,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各项检查的等待时间与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直接关系[15]。病人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检查科室人员拥挤、等待时间长等问题,由此产生的劳累和焦虑情绪会引发病人生理上的不适,继而将这种不适归咎于护理人员的工作[16]。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繁杂且多,若遇科室内集中检查,护士难以一一将注意事项通知到位。在本研究中特殊标识的应用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向病人传达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并间接缩短病人接受检查的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但同时特殊标识的应用也存在许多缺陷,在病人及其家属的反馈中可知,有些检查的安排并不合理,当多项需要空腹的检查安排在一起时,病人需要长时间禁食导致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在为病人预约检查及发放特殊标识时,需要重新对病人所需检查项目进行核对,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极强的责任心和细致的观察力。
医患护之间的和谐关系一直以来是各医疗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医患护之间的信息屏障逐渐模糊,病人通过网络可以及时查询到与自己病情相关的信息,在这其中,有些信息可能会起到积极作用,而有些信息则会误导病人[17]。在护理人员同病人沟通交流时,病人错误的认知会成为信任关系建立的隔阂,当质疑成为常态,病人会对医护人员提供的治疗产生不信任[18]。虽然特殊标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病人理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方法,但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在本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特殊标识在多数研究对象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有部分病人由于检查应急预案的不完善发生了不良事件。因此,在未来广泛应用特殊标识时,科室需对特殊病人单独建立更为完善的检查应急预案,并将预案的设计同特殊标识的设计有机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特殊标识的积极作用[19]。
心病科病人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多次外出检查,但在陌生的环境下加之对一些检查的认知不足,病人在检查时难免遗漏,影响医学诊断,并引发医患纠纷[20]。护理标识是一种通过各类标识对病人及其家属起到提示的护理管理方式,既往研究表明,通过引入护理标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的安全性,并且对于提高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改善护患关系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科护理特殊标识的广泛使用,外出检查的遗漏率明显降低,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护理标识不只是给予病人简单的提醒,更多地彰显了医护人员对于病人人性化的关怀。使用护理标识能够增强病人安全感,帮助护理人员理顺流程,规范行为,对安全意识进行强化,促进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由此看来,护理标识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护理文化的一种进步。护理标识在心病科病人外出检查中可以有效优化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