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安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練笔教学显得更合时宜。写作对于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对日常生活事物的观察总结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阶段和个性水平是习作教学的奠基阶段,而写作教学一定程度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习作的训练的态度仍然很被动,甚至有些排斥。基于此种现状,笔者认为教育者们有必要在习作教学中创造不一样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写作教学的海洋中任意驰骋。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先后现状
衔接不当
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既包括知识的过渡,也包括心理的过渡,因此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导和引导,也需要家庭的教导和强化。学生升学没有任何人告诉学生关于知识的种种变化,学生是在学习的过程才知道的,事先没有心理准备,因此难以很快适应,加上一个暑假的时间,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一些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和强化,往往会出现遗忘,因此更高级别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正常衔接过渡,导致知识的错位和脱节。
缺乏积累
学生在进行习作练习时往往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是因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时间积累不够,所以对很多内容不够了解,只能就头脑中存在的知识进行叙述,一旦学生经历得多了,懂得多了,对于一个话题往往就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想象。学生对于事件的叙述缺乏流畅性,并且对于作文的中心没有理解到位,以至于教师在通读整篇文章后,都看不出学生要表达的主题,为了作文而作文,没有达到练习的最终目的。
硬式思维
记流水账的硬式思维被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和实践于他们的行动中了,所以学生总是习惯于东拉西扯话家常,全然没有区分写作、看图说话和日记的区别,所以文章总是游离于主旨之外或者根本无法突出主旨。虽然小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较少,语言相对匮乏,但是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完全可以运用拼音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然而,在学生们的习作中明显看到了模板和摘抄的痕迹,并且甚至每次的内容模式都很相似。内容不仅空洞而且非常的死板,毫无生气。
习惯较差
由于一二年级时拼音的学习和汉字的练习没有认真听讲和努力坚持练习,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才会在文中不断地病句层出,逻辑牵强。小学生本应该具有一定的书写习惯和规范用字,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的字迹潦草以至于影响了作文的通篇阅读,语言病句较多,一般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逻辑性。
随文练笔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深化学生写作体验
作文的灵感不会自动出现,灵感的迸发需要积累作为前提条件。随笔练习是随时随地的,能够让学生的体验和习作更加的真实。而随文练笔是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某一篇文本的写作手法之后马上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加深刻的写作体验。
以笔写我心
练习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好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作文练习能反映学生语文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把握程度。例如,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情节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外化形式,要做好读后续写这个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谋篇布局,就像我们在写语文作文时尤其是记叙文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方面,他们要考虑主人公,随后就应该有情境推进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而情节是串联人物的线索。“写”是一个不断输出自己思想和逻辑思维的过程,“写”可以分为仿写和创写,在初期学生们对自己不熟悉的文体往往都是仿写,因为仿写可以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向,而仿写是走向创写的必经之路。总而言之,随文练笔能够及时地把学生对文本的想法写下来,以笔写我心。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形式的运用
有效随文练笔,首先要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方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随文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具体方法有很多。相信大多数老师常用的一种策略是模仿式练笔。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内容,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揣摩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就单项训练来说,句式仿写应该是个好方法。片段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正确的谋篇布局能防止作文时结构松散、条理混乱。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材中具有明显结构特征的精彩片段或篇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其构思布局以及段与段之间起承转合的方法,找出规律,仿其形,写己心,进行形式多样的模仿训练,日积月累,自能“守得云开见日出”。
阅读积累,奠基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的前提是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围绕文本的写作手打和好词好句进行模仿和在创造。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其实,这是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一遍一遍地反复,获得了一种思维能力和语言感觉,就是我们通常所学的直觉思维,通过日常反复的训练获得的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如果在早自习的时候有早读的习惯,所以我们在平常说一句古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后,学生能够顺口、自然地说出下半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因为这是他们在日常积累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语感,基本上,阅读、朗读、大声读、精读、略读等形式能够解决一大半学生们学科学习上的问题。而写作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一种形式,只有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我们才知道学生能力是什么水平,学生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通常一篇作文,需要学生经历身体、立意、构思、写作几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作文能够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在一次一次地修改和写作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杜甫也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不断地阅读、积累,我们才能在写作的时候顺畅且思维流畅,因为我们的阅读量和积累的素材足够丰富,在写某一篇议论文的时候就能够有很多的事例和素材作为论证支撑论点。除此之外,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能够通过略读获得主旨大意,通过精读积累好词好句和精美片段,学习习作的写作方法,获得更多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同时为自己的习作奠定基础。只有读才能够形成语感,才能在交流中流畅表达,而写作是为了更好地厘清我们所学习的文章和实际写作的联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曾经多次提及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的重要性。
模拟结构,助力随文练笔
学生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衔接不当造成的。因为知识跟不上,衔接不了,所以一步错步步错。既然是脱节了,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将其连接起来。在开始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回忆知识,愉悦心情,为接下来要进行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语文课本上册语文园地与“猜猜他是谁”这一个习作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用10分钟做一个小游戏。让大家选出3位学生,用布蒙住他们的眼睛,通过学生们的描述来判断这位同学是谁。游戏结束后让学生们根据刚刚这个游戏写出自己的经历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个让学生们根据提示说出人的特征不正是看图说话的特点吗,通过这个游戏进行衔接,并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熟悉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迸发出写作的内容和情感,一步步引导接下来的写作,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模拟作文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学生在模仿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实现自成风格。
第一,模仿课文语句训练。任何好的文章都离不开优美华丽的语句,因此,学生必须要对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句子进行摘录和背诵,并在后续的个人练笔中对其进行运用,从而不断在脑海中积累大量的连接词汇,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语言表达能力与表达欲望。
第二,模仿课文结构训练。写作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倘若只是闭门造车,不同外界交流,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会有实质性提高。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學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知识的互通,实现知识的共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被选入教材中的文章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不同的文章,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如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和递进式等。不同结构的文章运用能够有效地厘清写作思路,对学生的写作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发散思维,培养随文续写能力。一方面,续写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需要想象能力。现在学生受学业压力影响,其阅读范围非常的狭窄,因为没有多元化知识的摄入,所以在读后续写中下,学生总是会感到没有什么可写。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和信息最好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大多数的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学课本,但是语言的学习不能只是依靠课本中的对话,而是应该通过理论知识延伸到课外,所谓续写就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合理、有逻辑地将知识补充完整,但是显然目前学生仍然欠缺这方面的能力,没有课外语文名著经典书籍的补充,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训练和培养。
其实在语文教学的随文练笔中,有一种形式叫作“续写练笔”,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些节选或者留有悬念、开放式结局的文本进行续写,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读后续写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题型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服务,所有的教学都是应该以人为本。写作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被重视,因为交流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读后续写题型的设计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在以前注重逻辑的选填语段转换为现在的续写是体现了教育对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要求的提高,希望学生在教学中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很多课文中的结尾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可能。对于这样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自己的作品了。
读后续写兼有读写,是阅读与表达的高度综合运用,只有两者能力并重才能够获得高分。所以,在读后续写方面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时,笔者着重从日常教学中学生读后续写上出现的问题出发,进行其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且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作文教学不同于任何其他的语文教学可以死记硬背,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它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自己的知识素材,进行组织加工并运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所以,针对学生当前作文教学现状,教学不能使用蛮力,而应该以柔克刚,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的时间、身边的榜样入手,让这些因素逐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要达到以上的目标,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