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卢,梁朝远,石思伟,杨立群,邓雄威,盛望
1.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北京 100124;2.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 100190
有报道显示,2018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率约1 808 万例,死亡病例约956 万例,中国分别占约23.7%和30%[1]。美国癌症统计数据及中国肿瘤流行统计数据均表明,结肠直肠癌导致死亡的病例数列第三位[2⁃3]。目前,手术是治疗结肠直肠癌的首选途径,但存在术后复发的可能,虽然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肿瘤复发,但部分患者存在不适合及副反应大的情况[4⁃5],预后效果仍不理想。因此,亟需寻找预防和治疗结肠直肠癌的新方法。
有研究表明,肿瘤疫苗可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识别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TAAs),从而破坏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复发[6]。目前,多数肿瘤疫苗均是将TAAs和免疫辅助剂组合,免疫机体后激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产生信号,诱导CD8+T 细胞成熟,分化为TAAs 特异性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肿瘤疫苗主要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途径发挥作用,DCs识别肿瘤细胞抗原后,经其表面MHC提呈,使T细胞活化、增殖,活化的T 细胞从血管中迁移至肿瘤部位,浸润肿瘤,进行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多数TAAs 均在肿瘤细胞膜表面,裂解肿瘤细胞可获得含有多种特征和非特征的抗原,用其制备的肿瘤疫苗可针对患者体内多种TAAs[7]。这种肿瘤疫苗的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但其免疫原性较弱,抗原提呈细胞对其摄取效率较低。生物纳米颗粒可作为疫苗的佐剂及抗原的包装载体,增强细胞对肿瘤裂解物的吸收,促进激活抗原提呈细胞,包括壳聚糖纳米颗粒、磷酸钙纳米颗粒、纳米脂质体、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等[8⁃11]。CpG1826 为一段寡核苷酸,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一种DNA 佐剂[12]。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组装了纳米递送系统,构建β 葡聚糖⁃CpG 复合佐剂纳米颗粒,且具有良好的佐剂刺激效果[13⁃14],也可用于包装新抗原[15],表明纳米化的CpG 可作为载体和佐剂用于疫苗的制备。本研究采用纳米化的CpG 与结肠癌肿瘤细胞裂解液分别于体外刺激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成熟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肿瘤裂解物纳米疫苗,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评价该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
1.1 细胞 C57BL/6小鼠结肠癌细胞系MC38细胞购自北京协和细胞库,由北京工业大学环生学部保存。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CpG1826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CpG β⁃葡聚糖纳米颗粒(CpG β⁃glucan nanoparticles,CNP)由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按文献[14]方法制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均购自美国 Peprotech 公司;IL⁃6、IL⁃12p4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ELISA 检测试剂盒、anti⁃CD11c⁃FITC、anti⁃MHC⁃Ⅱ⁃PE、anti⁃CD80⁃APC、anti⁃CD86⁃Percpcy5.5、anti⁃CD3⁃FITC、anti⁃CD8⁃PE 及 TruStain FcXTMPLUS(anti⁃mouse16/32)抗体封闭液均购自美国 BioLegend 公司 ;RPMI1640 培养基、FBS 及 PBS(pH 7.4)均购自美国Gibco 公司;红细胞裂解液、PBS⁃EDTA、ELISA 终止液及小鼠淋巴分离液均购自北京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0 μm 筛网及FACS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型)购自美国BD公司。
1.3 实验动物 SPF 级C57BL/6J小鼠,雌性,30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购自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证号为:SCXK(京)2019⁃0010,饲养于北京神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房。本实验对小鼠的所有处理均以科研为目的进行养殖和使用,且按照动物伦理相关规定进行(文件号为:PONY⁃BG356⁃2018A)。
1.4 小鼠BMDCs 的分离 将2 只小鼠脱颈处死,浸泡于75%酒精中,进行表面消毒处理;随后无菌取小鼠的胫骨和股骨,置75%酒精中浸泡5 min;剔除骨头上残留肌肉,PBS 洗涤干净;用RPMI1640 培养液冲洗骨髓,收集培养液,经70 μm 筛网过滤,转移至10 cm 培养皿,室温静置30 min;收集未贴壁细胞,800 ×g离心 5 min,弃上清,用 RPMI1640 培养基重悬,计数。将获得的BMDCs 按4 × 106个/孔加至6孔板,再加入RPMI1640培养基(含10%FBS、1%PBS、20 ng/mL GM⁃CSF和10 ng/mL IL⁃4),4 mL/孔,于37 ℃,5%CO2培养箱培养3 d,更换新培养基;培养5 d时,半量更换新培养基;培养7 d,收集悬浮细胞,800×g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1 mL培养基重悬,计数。
1.5 BMDCs 的体外刺激试验 将BMDCs 细胞液浓度调整为1×106个/mL,加入24孔板,1 mL/孔,于37 ℃培养24 h。将BMDCs分为PBS组(2 μL/孔)、NP组(无CpG 纳米颗粒,2 μg/孔)、Lysate 组(MC38 细胞裂解物,2 μg/孔)、CpG 组(CpG1826,2 μg/孔)、CNP组(CNP,2 μg/孔),每组均设3个复孔,于37 ℃培养 24 h;收集细胞,用anti⁃CD11c⁃FITC、anti⁃MHC⁃Ⅱ⁃PE、anti⁃CD80⁃APC、anti⁃CD86⁃Percpcy5.5 混合液(等体积比混合)染色30 min,上流式细胞仪检测;收集培养上清,采用相应ELISA 试剂盒测定IL⁃6 及IL⁃12p40的含量。
1.6 肿瘤裂解物纳米疫苗的制备 用含10% FBS 和1%PS 的 RPMI1640 培养基,于 37 ℃,5%CO2培养箱中培养MC38 细胞,待长满单层后,用PBS 洗涤1 次,0.25%胰酶消化,800×g离心5 min;弃上清,用1 mL PBS 重悬,计数,调整密度为1× 107个/mL,置液氮冷冻5 min;迅速转移至37 ℃水浴5 min,反复冻融5次,4 ℃,2 000 ×g离心10 min;取上清,即肿瘤裂解物,BCA法检测蛋白浓度,于-20 ℃保存。将200 mg/mL CNP 和 50 mg/mL 肿瘤裂解物按 1∶1 的体积比混合,制备成肿瘤裂解物纳米疫苗。
1.7 动物分组及给药 将小鼠适应性饲养约5 d,随机分为4组:PBS组、CNP组、Lysate组、Vaccine 组,分别经小鼠皮下注射PBS(100 μL/只)、CNP[20 μg/(100μL·只)]、MC38细胞裂解物[50μg/(100μL·只)]、肿瘤裂解物纳米疫苗(100 μL/只),每组5 只。每周免疫1 次,连续给药3 次,末次免疫后1 h,经小鼠右下肢皮下接种MC38 细胞,2×105个/只,于接种后3、6、9 d 测量并记录各组小鼠体内肿瘤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并按下式计算肿瘤体积。以时间为横坐标,肿瘤体积为纵坐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肿瘤体积(cm3)=1/2×最大直径(cm)×最小直径(cm)2
1.8 各组小鼠血液中 IFNγ 和 TNF⁃α 含量的检测最后一次测量肿瘤体积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经眼眶采血,置EDTA抗凝管,800×g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采用相应ELISA 试剂盒测定其IFNγ 和TNF⁃α 含量;下层血浆于-80 ℃保存,用于后续试验。
1.9 各组小鼠血液中CD3+CD4+T 及CD3+CD8+T细胞比例的检测 取下层血液,加入1 mL PBS,用滴管将稀释血液沿试管壁缓慢加至含有2 mL 淋巴细胞分离液的离心管中,于4 ℃,1 500×g离心20 min;取中间白膜层,即外周血单核细胞,用PBS洗涤1次,加入 TruStain FcXTMPLUS(anti⁃mouse16/32)抗体封闭液,室温封闭5 min;分别加入anti⁃CD80⁃APC、anti⁃CD3⁃FITC、anti⁃CD8⁃PE,室温避光孵育 20 min;PBS洗涤1 次,制成单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FlowJo 10.0软件分析检测结果。
1.10 小鼠脾细胞中 IFNγ 和 TNF⁃α 含量的检测1.8项小鼠采血后,经脱颈处死,无菌取小鼠脾脏,置RPMI1640 培养基中,于 70 μm 筛网中研磨,用 PBS冲洗筛网,收集细胞,800 ×g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5 mL红细胞裂解液,于冰上裂解5 min;加入10 mL PBS⁃EDTA 终止反应,于室温,800 ×g离心 5 min;弃上清,用 2 mL 含 10% FBS 和 1% PS 的 RPMI1640培养基重悬,计数。将小鼠脾细胞加至96 孔板,1×106个/孔,加入MC38肿瘤裂解物,40 μg/孔,37 ℃刺激72 h;收集上清,用相应ELISA 试剂盒检测IFNγ和TNF⁃α含量。
1.11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GraphPad Prism 6.0 软件绘制图表,试验数据均以均值 ±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BMDCs 的体外刺激试验 CNP 组 BMDCs 表面标志物CD11c+CD80+、CD11c+CD86+、CD11c+MHC⁃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pG、PBS、NP 及Lysate 组(t=4.3 ~ 20.5,P均 < 0.05),见表 1。表明 CNP 可促进BMDCs 成熟。CNP 组 BMDCs 的培养上清中 IL⁃6 和IL12p40 含量明显高于CpG、PBS、NP 及Lysate 组(t=5.8 ~ 46.2,P均 < 0.01),见表 2。表明 CNP 可显著提高BMDCs分泌IL⁃6和IL12p40的水平。
表1 各组BMDCs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情况(%,,n=3)Tab.1 Expression of marker molecules on cell surface of BM⁃DCs in various groups(%,,n=3)
表1 各组BMDCs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情况(%,,n=3)Tab.1 Expression of marker molecules on cell surface of BM⁃DCs in various groups(%,,n=3)
注:与 CNP 组比较,a 表示 P < 0.05;aa 表示 P < 0.01;aaa 表示P<0.001。
组别CNP CpG PBS NP Lysate CD11c+CD80+30.0±1.5 22.0±2.0aa 12.0±0.2aaa 12.0±0.6aaa 14.7±0.1aaa CD11c+CD86+27.0±1.6 19.7±1.4aa 12.5±1.1aaa 13.3±2.7aa 12.7±2.7aaa CD11c+MHC⁃Ⅱ+24.7±1.3 19.4±1.7a 13.8±1.3aaa 12.9±0.4aaa 13.6±1.1aaa
表2 BMDCs培养上清中IL⁃6和IL12p40的含量(pg/mL,,n=3)Tab.2 Contents of IL⁃6 and IL⁃12p40 in the supernatant of BM⁃DCs(pg/mL,,n=3)
表2 BMDCs培养上清中IL⁃6和IL12p40的含量(pg/mL,,n=3)Tab.2 Contents of IL⁃6 and IL⁃12p40 in the supernatant of BM⁃DCs(pg/mL,,n=3)
注:与CNP组比较,aa表示P<0.01;aaa表示P<0.001。
IL⁃6 8 398.8±313.5 3 380.6±1 115.1aa 31.2±6.1aaa 34.6±3.2aaa 33.4±7.1aaa IL12p40 10 867.3±1 072.2 5 028.4±1 386.8aa 19.3±1.3aaa 23.0±2.9aaa 19.9±4.7aaa组别CNP CpG PBS NP Lysate
2.2 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曲线 Vaccine组小鼠体内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PBS、CNP、Lysate 组(t分别为3.4、2.7、2.6,P均 < 0.05);Lysate 组小鼠体内的肿瘤体积虽略小于PBS 组和CNP 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9和1.3,P均 <0.05)。见图1。
2.3 小鼠血液中IFNγ 和 TNF⁃α 的含量 Vaccine 组小鼠血液中的IFNγ 含量明显高于PBS、CNP、Lysate组(t分别为4.6、4.6、3.8,P均 < 0.05),TNF⁃α 含量与其他3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1.1、0.4,P均 >0.05)。见表3。
表3 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 和TNF⁃α 的含量(pg/mL,,n=5)Tab.3 Contents of IFN γ and TNF⁃α in serum of mice in various groups(pg/mL,,n=5)
表3 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 和TNF⁃α 的含量(pg/mL,,n=5)Tab.3 Contents of IFN γ and TNF⁃α in serum of mice in various groups(pg/mL,,n=5)
注:a表示与Vaccine组比较,P<0.05。
IFNγ 169.5±77.3 10.7±0.3a 11.2±0.8a 30.7±28.0a TNF⁃α 12.9±0.3 13.4±0.5 12.3±1.2 12.3±0.4组别Vaccine PBS CNP Lysate
2.4 小鼠血液中的 CD3+CD4+T 及 CD3+CD8+T 细胞比例 Vaccine 组小鼠血液中CD3+CD8+T 细胞比例与PBS、CNP、Lysate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0.6、0.7,P均 > 0.05);Vaccine 组小鼠血液中CD3+CD4+T 细胞比例略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 0.7、0.9、1.9,P均 >0.05)。见表4。
表4 各组小鼠血液中的CD3+CD4+ T 及CD3+CD8+ T 细胞比例(%,,n=5)Tab.4 Proportion of CD3+ CD4+ T and CD3+CD8+ T cells in blood of mice in various groups(%,,n=5)
表4 各组小鼠血液中的CD3+CD4+ T 及CD3+CD8+ T 细胞比例(%,,n=5)Tab.4 Proportion of CD3+ CD4+ T and CD3+CD8+ T cells in blood of mice in various groups(%,,n=5)
组别Vaccine PBS CNP Lysate CD3+CD8+T 13.6±1.9 12.6±2.1 14.1±0.6 13.2±1.2 CD3+CD4+T 13.3±3.5 12.1±1.2 11.6±2.2 10.1±1.1
2.5 小鼠脾脏中 IFNγ 和TNF⁃α 的含量 Vaccine 组小鼠脾脏中 IFNγ 和 TNF⁃α 含量均明显高于 PBS、CNP、Lysate 组(t分别为 6.3 ~ 13.0,P均 < 0.001),见表5。
表5 各组小鼠脾脏中IFNγ 和TNF⁃α 的含量(pg/mL,,n=5)Tab.5 Contents of IFN γ and TNF⁃α in spleen of mice in various groups(pg/mL,,n=5)
表5 各组小鼠脾脏中IFNγ 和TNF⁃α 的含量(pg/mL,,n=5)Tab.5 Contents of IFN γ and TNF⁃α in spleen of mice in various groups(pg/mL,,n=5)
注:aaa表示与Vaccine组比较,P<0.001。
组别Vaccine PBS CNP Lysate IFNγ 2 807.5±952.3 79.0±36.3aaa 76.1±20.5aaa 375.7±154.7aaa TNF⁃α 70.3±7.4 23.8±6.2aaa 21.8±4.0aaa 38.6±8.6aaa
目前,疫苗接种是癌症免疫预防的最佳途径,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疫苗接种具有安全性高、可产生长期记忆、成本低、供给方便等优势,不仅可单独使用,还可联合其他方法使用[16]。肿瘤裂解物疫苗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疫苗中含有大量免疫原性表位,可通过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途径发挥作用,达到预防或治疗的作用。肿瘤裂解物与佐剂的联合使用,尤其是纳米化的佐剂,可增强体内的免疫效果。CpG 寡核苷酸是通过 Toll 样受体 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发挥免疫激活作用[17⁃18],与其他TLR不同,TLR9存在于细胞内,CpG 寡核苷酸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后与TLR9 结合。肿瘤裂解物进入体内,被DCs 吞噬,经抗原递呈给T 细胞促进其分化为特异性CTL。佐剂CpG可增强该过程,从而促进免疫应答效果。DCs作为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关系中起重要作用。未成熟的DCs表现出强大的捕获抗原能力,但不能有效地处理抗原和刺激T 细胞。摄取抗原后,未成熟的DCs 分化为成熟的DCs,同时表型和功能也发生变化。成熟的DCs 表达高水平的表面标志物(如MHC⁃Ⅱ、CD80和CD86等),促进抗原呈递并分泌细胞因子[19]。在相同的剂量下,纳米化 CpG 可比非纳米化 CpG 激活更强的免疫应答[20]。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由于CpG 寡核苷酸能够启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激活,打破免疫抑制和治疗耐受,可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因此受到广泛关注[21]。
本研究用CNP 体外刺激BMDCs 成熟,结果显示,相同剂量CNP比CpG表现出了更好的刺激效果,明显促进了细胞因子IL⁃6和IL⁃12p40的表达(P均 <0.01),增强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效果。小鼠皮下接种疫苗后,MC38 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他组(P均< 0.05),表现出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CD3+CD8+T及CD3+CD8+T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血液中IFNγ 含量明显升高(P均 < 0.05),TNF⁃α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脾脏中IFNγ 及TNF⁃α 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01),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综上所述,构建的CNP 能够有效激活并促进DCs 成熟,增强 IL⁃6 和 IL⁃12p40 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与肿瘤裂解物联合制备成的疫苗,在结肠癌小鼠模型中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也促进了体内的抗肿瘤细胞因子的释放,为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另外,本研究中各组小鼠数量较少,难免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后续研究中将增加各组小鼠数量,以期获得更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