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探讨

2023-01-30 07:03曾国华范志刚
长江技术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项目法人监理标准化

曾国华,范志刚,严 谨,胡 超

(1. 湖北省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筹),武汉 430062;2.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武汉 430064;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 430010)

水利工程具有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种类多、对自然环境影响大、施工工艺和技术应用复杂以及参与工种、机具和人员多等特点,其建设质量不仅关系到基础设施安全和工程效益发挥,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结合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实际,以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为目标,在对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规范性文件等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十分必要。

1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目的

质量第一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出发点,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是工程各个参与方的首要任务[1]。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都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实施的,每项工程在建设内容和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各不相同,必须抓好工程实施的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工程进度按照原计划进行。这就要求工程建设各参与方既要有合理的机构设置,又要配备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历丰富、能够处理复杂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既要有健全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又要有清晰规范的工作和管理流程。

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管理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标准化有利于在行业内总结归纳质量管理的优秀实践经验,提升工程质量管理行业整体水平,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转型方向[2]。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厘清质量管理的基本脉络,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模块化、程序化、清单化梳理,理顺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晰质量管理主要工作流程,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体系,制定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管控清单,使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内容,促使参与各方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以最优的成本投入和最快的时间交付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技术标准的优质工程。

2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核心内容是质量管理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质量管理行为标准化应按照“体系健全、制度完备、责任明确、流程清晰”的原则,从体系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过程管控、资料管理、验收管理等方面,明确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形成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具体化、定量化的管理标准。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应按照“施工质量样板化、操作过程规范化、现场管控程序化”的原则,从材料设备进场、施工资源配置、施工组织、首件和样板示范、工序和工艺控制、成品保护、质量缺陷和问题排查处理等方面形成对实体质量的规范化、精细化管控。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2.1 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职责

做好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需厘清水利水电工程参建各方的关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项目负责人、质量(技术)负责人及参建各方质量管理职责。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负首要责任,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负主体责任,监理、检测等其他参建单位依据有关规定和合同负相应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及其他技术服务单位应配合项目法人的质量管理工作,其驻现场机构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接受建设单位管理。参建各方在质量管理中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参建各方在质量管理中的相互关系

2.1.1 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主要职责

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负责工程项目的总体实施,协调各个工程参与方的质量行为,及时对工程的工期、成本、合同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对工程进行中发生的不可抗力、索赔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3]。

在前期及施工准备阶段开展招标、合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办理相关必要手续等工作;在施工阶段开展标准化建设管理、质量检查、质量抽检、设计变更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缺陷处理等工作;在验收管理阶段开展法人验收、政府验收等工作。

2.1.2 勘察、设计单位主要职责

勘察、设计单位主要负责工程前期的地质勘察、方案设计等,并对所编制的勘察、设计报告向建设单位负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变更情况,按照一般变更或者重大变更处理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履行相应的核准报备手续,需要紧急处置时,要及时记录并保存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4]。

在工程前期及施工准备阶段,勘察设计成果中对不良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写明具体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并在开工前完成设计交底;在施工阶段做好设计服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变更,参与质量问题分析处理;在验收管理阶段参与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

2.1.3 施工单位主要职责

施工单位要制定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对施工过程进行全局监督管理并对质量关键点进行重点监督管理,尤其是对隐蔽工程的施工、检查、验收要符合规定[5]。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设立现场试验室,开展岗前培训与技术交底;在施工阶段,开展班前交底、组织首件(样板)工程及后续工程实施,进行试验检测、质量检验、质量问题处理及技术档案整理;在验收管理阶段参与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

2.1.4 监理单位主要职责

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事项的监督管理,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对已完成的工程按时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计划完成,协助建设单位完成隐蔽工程检查,发现隐蔽工程施工单位私自覆盖时,及时制止并上报项目法人。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设立监理机构,编制监理规划,审查施工单位施工准备情况,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施工图审查;在施工阶段,开展人员、材料、设备核查,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开展方案审查,质量管控,质量问题处理,质量缺陷处理,建立监理台账;在验收管理阶段参与配合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

2.1.5 检测及其它技术服务单位主要职责

检测及其他技术服务单位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接业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设立驻场机构的,应根据合同约定条件和相关规范等的要求进行场地建设,并取得母公司授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合同条件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2.2 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及其他技术服务单位等有关参建单位是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其组织机构和相应的管理人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履责主体。

项目法人的管理机构设置应该与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一般设置工程技术、计划合同、质量安全、财务、综合等部门;管理人员数量符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管理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具有相应职称的人数一般不少于总人数的50%且结构合理,应包括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技术、管理、财务、合同等专业技术人员。

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及其他技术服务单位的管理机构设置应符合合同约定,驻现场机构应设置合理的质量管理岗位。在实施阶段,派驻现场的管理人员数量应满足合同约定,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实时调整,主要负责人应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技术及质量负责人应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

2.3 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效推进的基础。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各参与方在实施不同工程的过程中,均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和工程建设需要的质量管理制度,但不同单位之间、不同项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一些经验和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复制,且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受操作人员的专业、经验和业务技术能力影响较大。因此,应按照项目法人、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等不同的参与类型,根据各自承担的工作职责对必要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以主要管理制度清单的方式进行罗列,形成标准化的、可复制的制度体系框架。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以标准化的制度体系框架为主干,按照工程具体类型、规模、内容和参与方式,细化、深化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从实际管理中吸取经验教训,形成“主干”清晰、“枝叶”丰满、“扎根”实际的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2.4 实施阶段管理的关键环节及流程

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准备、初步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6]。施工准备和建设实施阶段参与主体多、工作任务繁杂、程序管控和配合协调要求高,是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应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化的作用,明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工作,以流程图表的方式明确参建各方在相应环节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施工准备阶段应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审核、施工图审查及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报批、监理规划报批、合同工程开工、工地试验室报批、项目划分等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和工作的流程。

实施阶段应明确专项施工方案报批、监理实施细则报批、分部工程开工、首件(样板)工程管理、生产性工艺试验、设计变更、单元(工序)质量评定、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联合验收、单位(分部)工程验收、质量检查及缺陷整改等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和工作的流程。

2.5 监督检查和清单化考核评价

为保障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应建立相应的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根据现场施工进度,结合日常和专项检查、工程验收等,定期对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开展检查评价。

质量管理标准化考核评价应依照工程项目具体内容和建管模式,结合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稽察常见问题清单》、《水利工程建设与质量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法(试行)》问题清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常见问题清单》等,以质量管理责任主体和建设工序为基础单元,细化质量管理行为和实体质量控制的要点和要求,梳理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形成结构清晰、责任明确、操作性强、易于落实的管理和考核评价清单。

3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为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水平,需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严格控制。以下以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为例,探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位于汉江中下游干流,开发任务为发电、航运、灌溉、供水等,包含土坝、混凝土重力坝、泄水闸、电站、船闸、鱼道等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为促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实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完善体系、细化标准。组织制定《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标准化手册》,要求工程建设所有参与方参照执行。以组织结构图的形式明确了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的机构设置,并对质量管控关键岗位(部门)的人员提出具体要求;以流程图的形式对关键环节和阶段的质量管理程序进行了细化,对各参建单位在相应工作实施中的职责进行界定;分单位制定质量管理主要制度参考清单,并对制度名称和主要内容等做出了具体说明;制定了常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工程质量管理行为、工程工序及实体质量控制等清单。

(2)打造样板、示范引领。制定了《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首件(样板)工程认可制度》,在某一类型工程实施前,尤其是针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主要结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要求执行首件(样板)工程认可,形成参建各方及作业队伍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体系,以该类型工程的一段或一部分工程作为首件或样板工程,试验资源配置、操作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安全可靠性,并将通过认可的工艺流程固定化,指导和引领后续同类工程实施。

(3)严格监管、整改提升。制定了《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模拟稽察(飞检)工作办法》,参照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稽察、飞检的工作模式,以标准化手册及相应清单为主要依据,结合日常和专项质量检查定期开展模拟稽察或模拟飞检,坚持“检查、整改、提高”的原则,形成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机制。

(4)多措并举、长效推进。通过组织开展培训及劳动竞赛、鼓励施工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进信息化管理等举措,力争形成制度上不断完善、程序上不断优化、执行上不断细化的持续性提升和长效推进机制。

4 结语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系统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愈加明显,对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各自实际特点,明确参建各单位的职责,制定质量管控和法规标准清单,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系统、完备的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以规范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现行为规范化、实施程序化和管理标准化,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项目法人监理标准化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浅析
基于融合代理及管家理论的重大工程项目顶层治理机制优化
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分析和探讨
标准化简述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关于深化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项目法人责任制改革的思考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