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群,许金坨,林登坛,张子怡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医院 (福建泉州 362500)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等特征,随着病程的迁移,患者可出现便血、腹胀等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主要根据结肠癌分期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故早期明确患者的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纤维镜与肠钡餐是临床评估结肠癌分期的常用手段,但其仅能反映肠道本身的改变情况,不能检出是否发生肿瘤转移、侵染等情况。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评估手段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逐渐发展,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逐渐被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中,不仅可反映病灶本身的形态学信息,还可对毗邻组织的浸润程度进行评估。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临床分期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0~87岁,平均(66.14±7.52)岁;病程5~20个月,平均(13.33±5.46)个月;临床表现:大便带血22例,腹部疼痛50例,大便性状变化24例,梗阻12例,其他4例。患者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结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写作组诊疗模式专家共识》[2]中结肠癌的相关标准;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初次发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器官功能障碍;存在出血性倾向;非原发性结肠癌;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于外院转入我院继续治疗;存在消化道手术史或外伤史。
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前,给予患者常规健康宣教,包括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检查前2 d,嘱患者尽量减少粗纤维食物摄入;检查前1 d,尽量服用流质食物;检查前,保持12 h空腹,并进行肠道清洁;使用美国GE公司航卫通用电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提供的64排螺旋CT机[型号GE Optima CT 660CT680,国食药监械(进)字2011第3301715号]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设定管电压为120 kV,螺距为0.8,层厚为0.5 mm,矩阵为512×512,转速为0.33 s/r;然后行增强扫描,扫描前,经肘静脉注入碘克沙醇注射液[杨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 50 ml︰13.5 g(Ⅰ),国药准字H20143310],注射速度为3~5 ml/s,剂量为1.0~1.2 ml/kg;选择CTA模式,进行腹主动脉自动检测,触发阈值为100 HU;动脉期触发延迟时间为25~30 s,静脉期触发延迟时间为60~80 s,平衡期触发延迟时间为150 s;之后将扫描所得资料传入工作站中,获得二维平扫图片,在此基础上,参照原始数据进行容积重建,设定层厚为0.5 mm,间隔为0.3 mm;最后,使用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后续处理。
检查所得影像学资料均由3名工作年限≥5年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分析。如出现3名医生评价不一致,则需请主任医师独立阅片,以其结果为准。
影像学分期[3]:T分期标准,T1期可见肠壁局限性增厚,厚度≥5 mm,肠腔内未有明显狭窄;T2期可见肠道外壁光滑,脂肪及毗邻组织清晰可见;T3期可见肠壁增厚、外壁粗糙,但未见侵染周围毗邻组织;T4期可见肠道内径明显变窄,周围脂肪密度异常增高;N分期标准:(1)淋巴结短径长度>6 mm;(2)淋巴结短径及长径比>0.6;(3)淋巴结增强静脉期CT值>70 HU;(4)可见清晰的环形淋巴结,且其呈现强化状态;(5)可见串珠状、群集或聚集成团的淋巴结;若影像学提示(1)~(3)中任意2项,或提示(4)、(5)中任意1项,视为发生转移;N0提示无淋巴结转移;N1提示淋巴结转移但距离≤3 cm;N2提示淋巴结转移,且距离>3 cm。
手术病理TNM分期[4]:T分期,T1期提示肿瘤侵染至黏膜下层;T2期提示肿瘤侵染固有肌层;T3期提示肿瘤已穿透固有肌层;T4期提示肿瘤已穿透浆膜或已累及周围毗邻组织;N0提示无淋巴结转移;N1提示有淋巴结转移,数量为1~3个;N2提示有淋巴结转移,数量≥4个。
7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检查检出T1期21例,T2期17例,T3期22例,T4期10例;N0期33例,N1期22例,N2期15例;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T1期18例,T2期19例,T3期21例,T4期12例;N0期31例,N1期24例,N2期15例;64排螺旋CT增强诊断结肠癌T、N分期的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具有强一致性(Kappa=0.884,0.910;P<0.05),见表1~2。
表1 64排螺旋CT增强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T分期的结果(例)
表2 64排螺旋CT增强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N分期的结果(例)
由于结肠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导致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且,随着病程迁移,癌细胞会逐渐侵染毗邻组织,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威胁其生命安全[5-6]。针对不同分期的结肠癌患者,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故明确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结肠镜是临床评估结肠癌较为常用的手段,但结肠癌患者常有肠梗阻,导致结肠镜探路受阻,无法明确低位肿瘤的病变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结肠镜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在耐受性较低的患者中的应用受限。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扫描范围广、图像清晰等优点,可清晰反映病灶及毗邻组织的变化情况,进而明确疾病的分期。
本研究结果显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肠癌T、N分期的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具有强一致性(Kappa=0.884,0.910;P<0.05)。其原因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的方式,提升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进而明确病变范围[7]。病变组织的血流速度相对较慢,注入造影剂后停留时间相对较长,进而可引起病变组织密度的改变[8];CT扫描可清晰反映两者密度的差异;同时,64排螺旋CT增强的扫描速度较快、分辨力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血液流动造成的运动伪影,更为清晰地反映病灶信息,进而帮助临床医师判断病灶的性状;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范围较广,可覆盖多个毗邻组织,故可全面反映周围器官及淋巴结的病变情况,进而帮助医师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完成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后,采用曲面重建技术对影像信息进行再处理,可通过多平面重建管壁曲面技术,清晰显影管壁浸润情况、管腔内径变化,同时还可体现浆膜的光滑程度,进而可判断肿瘤对毗邻肌层的浸润程度[9]。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晰反映病灶性状、肌层侵染情况以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等,对结肠癌TNM临床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