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吴翔燕,王 秀,邹宗连
(上犹县人民医院, 江西 上犹 341200)
锁骨连接上肢与躯干,易在外力撞击下出现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病变,在全身骨折中的占比约为5%,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运动员较为多发,骨折后可有压痛、肿胀和瘀斑症状[1,2]。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感强烈,严重者可并发气胸,导致胸痛和呼吸困难症状,或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影响预后[3]。锁骨骨折移位明显,通过保守治疗闭合复位不能满足解剖对位,恢复慢。目前临床多用手术治疗,但术后仍有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对肩关节功能恢复不利,需重视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4]。护理路径为新型护理模式,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制定,予以特定疾病或患者具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医疗服务,可提高护理工作可行性[5]。路径化康复护理以临床治疗为基础,遵照患者个体差异,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以保障护理服务有序开展。为此,本研究予以锁骨骨折手术患者路径化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纳入2021-01~2022-04共68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均就诊于江西省上犹县人民医院,按照护理方法平均分组。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2~65岁,平均(44.16±2.18)岁,受教育年限8~20年,平均(14.78±1.16)年,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摔伤10例,其他8例;观察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20~64岁,平均(43.72±2.56)岁,受教育年限10~18年,平均(14.54±1.32)年,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摔伤9例,其他6例。纳入标准:(1)符合锁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7],均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2)年龄20~65岁;(3)非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者;(4)术前可自理生活者;(5)资料完善,数据真实可靠。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者;(2)恶性肿瘤患者;(3)上肢血液循环障碍者;(4)严重感染者;(5)认知障碍、沟通障碍者。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遵照医嘱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患者病情稳定时,进行宣传教育,告知患者骨折与手术相关知识,对存在负面情绪者予以疏导。
观察组用路径化康复护理,具体操作为:
1.2.1 组建护理小组
组长由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锁骨骨折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丰富,组员为6~8名工龄>5年的护理人员,统一接受路径化康复护理培训和锁骨骨折食宿知识培训,每日培训60~90min,7d后统一考核,通过者方可参与护理,小组成员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路径式康复护理表,根据表格内容落实护理措施。
1.2.2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应重视术前访视工作,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合理运用口头说明、制作与发放宣传手册、PPT展示和播放多媒体视频等形式落实健康宣教工作,以锁骨骨折和内固定术为主要宣传内容,叮嘱患者根据自身认知能力和需求提问,主动解疑答惑;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既要耐心倾听患者表达的内容,也要关注患者动作、神态,全面分析心理状态,根据患者个性特征,合理运用暗示、移情、激励和系统脱敏疗法等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疏导负面情绪,允许病友交流,分享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途径,强调家属和亲友的作用,予以患者社会支持;予以静脉采血和心电图检查等操作前,告知患者目的和必要性,提高患者配合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麻醉方式确定术前禁食禁水时间,一般禁食10~12h,禁水4~6h。
1.2.3 术中护理
病房护理人员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后,应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完成交接工作,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确认无误后,询问患者感受,适当调整室内温湿度(温度:22~26℃,湿度:40%~60%),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皮温变化,做好非术区保温护理。
1.2.4 术后护理
(1)基础护理:手术完成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待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正常,送至普通病房,调整体位为去枕平卧位,以免压迫患侧,平放患肢,适当调整三角巾长度和宽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佳;患肢应高出心脏30°,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制定饮食方案:早期予以稀饭、新鲜果蔬等口味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予以黑木耳、山楂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中期予以热量丰富、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奶类、蛋类和豆制品等,促进骨痂生长;后期多摄入瘦肉、鱼和动物内脏等可强筋健骨的食物,加快骨折愈合速度。(3)疼痛护理: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止痛措施:无明显疼痛感者,可用肌肉放松、深呼吸、听音乐、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疼痛明显者,可遵照医嘱口服止痛药,或使用自控镇痛泵;给药后,既要关注镇痛效果,也要注意药物所致不良反应。(4)切口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伤口变化,定时更换敷料,松紧度适宜,适当予以局部照射促进伤口愈合,术后隔日换药,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观察切口处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情况,遵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监测体温,观察切口处和周围皮肤有无炎性反应,尽早发现切口感染,及时处理。(5)运动指导:术后3d内,护理人员应严格限制患者活动,可适当进行握手和屈肘等活动缓解肢体肿胀感,第4~7天可按照由易至难、由被动到主动的原则活动肩关节;术后1~2周,患者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0~15min,上下午各1次,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和运动耐力增加运动强度。
1.3.1 护理效果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1.3.2 疼痛程度
参照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判定护理前、护理1、2、4周后的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0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分为记为1~3分、4~6分和7~10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感越强烈。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患者护理前,疼痛程度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经护理,疼痛评分下降,低于各组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1、2、4周后疼痛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分)
近些年来,交通事故不断增加,高处作用因素增多,使得锁骨骨折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以往临床多用保守方案治疗此病,恢复良好,但仍有患者存在肩关节功能丧失和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预后不良。外科手术是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式,锁骨骨折内固定术较为常用,它是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等连接并固定断骨的手术方式,可保持骨折解剖复位,利于术后功能锻炼;但内固定物为异物,可有松动、脱落等情况,一旦感染,可影响伤口和骨折愈合;此外,按照内固定需剥离软组织,可影响血运,导致愈合延迟[6]。因此,予以锁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的同时,也要重视围术期护理工作的开展,以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
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遵照医嘱落实护理措施,未能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效果一般。临床路径是一种高效且科学的医疗服务,路径化康复护理的实施,需要将患者围术期康复护理措施制成表格,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落实表格中的具体内容,可克服传统护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7]。文中对比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原因在于路径式康复护理实施前,由专业人员组成护理小组,综合分析患者基本情况,制定路径式康复护理表格,根据表格落实护理措施,术前予以针对性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与术者密切配合,维持患者良好状态,术后根据患者需要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8]。
锁骨骨折本身和内固定术均可导致患者产生疼痛感,影响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因此应重视术后疼痛护理,以缓解疼痛感,促使患者主动参与运动锻炼,改善肩关节功能。文中对比显示: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可见路径化康复护理可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应对内固定术,护理人员和术中紧密配合,使得手术治疗顺利开展,术后在落实基础护理的前提下,从饮食、疼痛、切口和运动锻炼四个方面予以护理干预,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合理选择镇痛措施,注意观察切口处皮肤状态,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及时更换药物,可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开展运动锻炼,疼痛程度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路径化康复护理可缩短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可缓解疼痛感,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