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建设路径研究

2023-01-26 10:09赵小锋易亚军高荣发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办教师队伍办学

赵小锋,易亚军,高荣发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经历20多年的发展,现有民办普通高校近800所,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达800多万人,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1]。这些民办本科院校大多是在1997年国家实行“并轨扩招”之后迅速建立的,在短期内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几乎都成了万人大学。但同时也出现了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与运行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办学治校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建设质量文化的新时代,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如何实现追赶超越,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就其几个重要问题予以探讨。

一、顶天立地办大学

(一)正确认识自己

无论是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开疆拓土者还是后来加盟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认识自己,进一步深化对学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职责使命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为实现民办院校办学目标的认同与凝聚力,坚定顶天立地办大学的信心与勇气。

在对学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职责使命的认识上,科学研判短板和弱项所在,进一步明确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增强思想认同,凝聚共识;进一步明确和回答“我们从哪儿来?在哪儿?要到哪里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不断引领学校沿着科学路径持续发展,以追赶超越的精神,奋力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进一步明晰和优化办学定位及对学校发展路径的选择。民办本科院校多数是新建应用型院校,与办学历史较长、文化积淀深厚的公办院校相比,面临着提升办学层次和内涵发展的双重任务,在追求质量发展不掉队的同时还要不断“补课”,把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强。

(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发展路径选择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我国高等教育在过去20多年里经过了并轨、扩招、内涵引领的发展阶段后,迎来了普及化新时代,各学校纷纷把质量发展作为原动力,正在向建设质量文化的方向前进。教育部高等学校发展的分类指导原则的确立,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发展提供了道路选择,使高校间竞争变得有序而科学。从全国高校发展来看,办学历史较长、办学水平较高的院校,基本实现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多轮运行审核修正,在学校内涵发展上已经走过很长一段路程,对学校质量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竞争最终是质量的竞争,而这正是新建民办院校需要做强的。因此,民办院校当前最重要的是选好全面构建质量保障体系这一坐标,确定好关键变量,为学校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新建民办本科学校虽然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资源建设、过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还滞留在“生存竞争”层面。普遍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制度不完整性比较突出,已有制度的贯通性、协调性不强,实施起来往往是彼此不印证,越是到基层就越是应接不暇,行政运行效率不高,运行成本较大。加快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优化规则运行机制也是当务之急。

(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从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历程看,当前的发展环境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国家政策支持更加有力,社会认同不断提高,但是学校的发展质量还有很多不足,很不全面。首先,教学质量还没有内化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品质,标志性成果还不能有效支撑起“质量大厦”,与学校发展需要有距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还有许多不能满足人才培养过程需要的地方,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还不够强。其次,向管理服务要质量、向管理服务要效益是新建民办院校的追求。然而由于办学历程较短,新建本科院校的校、院两级管理契合度不高,运行中有不适应、不平衡、不协调的地方,既有指挥不灵或政策空转的问题,也有无章可循的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办学质量的耗散力。构建责权利相统一、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是当前管理服务运行面临的重要任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实施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以打通制度屏障“最后一公里”为抓手,强化思想引领,促进行动自觉,在全校上下形成“我要干”的干事创业氛围,从制度设计和评价机制上解决问题。

二、服务兴校、人才强校需要速度,更需要加速度

(一)“服务兴校”需要跑步前进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2],对学校而言,是最核心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本质就是办学兴校以学生为中心。学校设立的初衷就是使受教育者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为学生而兴办,为学生而兴旺,一所没有学生的学校肯定没有存在的价值。基于OBE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正在成为学校办学兴校宗旨[3],学校工作的一切就是服务学生,通过“三全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4],实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就目前民办本科院校执行层面来看,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还没有强有力的变为全员的行动指南。以作者所在单位的督导评估和学生评教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学生评教靠后的教师中,相当数量的教师不仅课堂教学引起学生不满,而且在试卷评阅、毕业论文指导方面也普遍存在差错和质量不高的情况。这说明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的服务意识不强,没有切实把“为学生服务”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而在点对点反馈所涉及的人和事后,下一次督导检查时同样的错误还在出现,不得已还要“回头看”。这充分说明除了教师的问题以外,学校的“三全育人”工作还没有建立起配套的、行之有效的评价约束机制。这是众多民办本科院校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背离了学校办学兴校的初心使命,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民办本科院校服务兴校迫切需要加速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快速换挡,跑步前进,保证学校办学兴校的目标能执行、不走偏。

(二)人才强校战略实施要有加速度

学校发展最本质的原动力是教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对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民办本科院校尤为重要。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政策具有决策机制灵活的优势,制定好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纳更多人才,为学校质量发展带来有力的人才支撑。但是,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稳定和发展问题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民办本科院校强校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于:在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师队伍发展上,加快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设步伐;在保证数量梯队的前提下,使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在加快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和科研政策驱动两方面持续发力,在这方面只能做加法,很可能还要做乘法。

工作还要加以拓展,高学历、高职称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要做到从数量扩张到数量结构同步优化,从改善待遇到创造科研条件到搭建科研平台同步推进,更加注重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基础上做好事业发展人。而且这个进程要加快速度,甚至要加速度,因为科研产出需要时间,人才成长需要时间。

制定并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方案,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走进企业,走进机关,走进科研院所,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解决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难题,又使教师自身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实现了“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和横向项目拓展双突破、双提升,较好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办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

当前,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两种用人机制。一是聘请部分公办院校退休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二是学校自有教师。退休返聘人员在学校发展初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效弥补了自有教师的不足,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长远看,要逐步过渡到以自有教师队伍为主体上面来,目前民办本科院校自有教师队伍无论数量还是结构都还比较弱,不足以完全承担起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所以,应有切实可行的举措,加速推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转变,两个提高”。即在教师结构上实现教师队伍由现有的“退休返聘+自有”向以自有教师为主体的转变,在人才使用上由“用人”向“发展人”转变,实现自有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提高。

三、脚踏实地抓质量

(一)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要能落地见效

这里说的质量,专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品质,是在学校管理服务、文化和科学知识传承创新、能力与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过程中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群体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一个集合概念。本质特征是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得到有效满足。

对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而言,如前所述,质量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运行管理,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构建起科学合理、有效管用的闭环的育人质量保障机制及其运行模式,在措施上既能与各类评估、专业认证等国家质量标准无缝对接,又能成为立足校情脚踏实地提高质量的抓手。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建立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能够系统地揭示学校在立足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机制、经验,构建全面的质量控制系统和检测修正系统,从而实现学校目标,能够全面反映质量建设的本质内涵、基本性质和基本目的。

(二)准确把握质量标准内涵

如何在弘扬学校质量价值取向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构建起既不失先进性前瞻性,又脚踏实地的质量保障运行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有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指标体系。通过对生成过程的分析,找到影响质量的关键要素,从而设置关键控制点,用制度、程序、规范、文化影响等实施检测与控制,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5]。二是把各个子系统的逻辑关系摆正,把每个子系统内若干个关键控制点的内在相关性做到有机融合,找到抓手,建立一个责任主体明晰体,每个一级指标明确谁主管,每个二级指标明确谁执行,每个关键控制点明确谁实施、谁监控、谁评价。这样才是科学管用、切实可行的。

(三)为制度立威,为制度执岗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历程较短,管理服务和教学运行中经常会遇到“旧病复发、顽疾难除”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制度不完善或制度不能落地,当然更多的是执行不力或走样所致。再加上日积月累逐步建立起来的制度,不衔接不贯通,甚至还有制度对冲的问题,制度耗能问题是民办本科院校的突出问题之一。学校要定期对各个部门运行的制度开展修订工作,保持动态优化,发挥制度的提质赋能作用。

比如,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发现,有的院部在审核教学计划时把关不严,教师的教学安排脱离大纲任务要求,用旧教材、旧教案,没有做到备大纲、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脱离学生实际;在试卷专项评估检查中发现,有的试卷分析只是说学生基础差,学习不努力,没有从教的角度找原因;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专项评估检查中发现答辩小组给出不予通过的结论而论文却过关通过,这样的结果何谈质量。所以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各教学单位和广大教职工都要切实行动,为制度立威,为制度执岗,按制度办事,让制度成为质量的守护神。

(四)脚踏实地抓质量,细微之处见精神

脚踏实地抓质量在于实实在在抓细节、抓小事,从一点一滴抓起,以务实的精神常抓不懈。日常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是制度还是校园设施、教学设备、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无论是教学领域还是管理服务领域,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看起来不顺眼、听起来不顺耳、用起来不顺手”的情况,那么这些地方都有改进的必要。

日常检查中发现,一些小的问题不及时处理,久而久之会形成大问题。比如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灯泡老化,投屏昏暗,影响教学效果;教室的扩音设施老师上课都在用,但是开门教学,有的音量很大,教室之间相互干扰。还有,很多新建民办本科院校都达到了万人规模,校园道路人行道不能满足行人需要,道路上人车混行,每逢上下课非常拥挤,很容易形成事故,课间疏导管理和运输条件跟不上,师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再有,要进一步把立德树人和校园文化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形成特色。大力提倡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优质化,从我做起,脚踏实地地提升学校内在品质。

四、结语

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有义务对它改进改善,立足脚踏实地抓质量,细微之处见精神,确保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都能正常发挥作用,树立起民办本科院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民办教师队伍办学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