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优化策略

2023-01-25 09:06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实验小学钟积锋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微课信息设计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实验小学 钟积锋

现阶段,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教学领域也应该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手段,挖掘线上课程教学资源,推动智慧课堂全面发展。因此,小学信息科技课应该以微课为基础,积极探索微课教学的新模式。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课概念

微课是一种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载体是视频,反映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的所有教学素材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微课是在线教学视频,但是“微课程”和“微视频”有本质的不同。微课需要具备完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微课开发利用的核心是选题、设计、讲解、表现和效果,微课设计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中的“微课”具体指的是以视频为依托、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标准、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微课特点

现阶段,微课已经与教育教学领域充分融合,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短小精悍。微课核心特点是“微”,一方面微课时间较短,承载内容精简,便于传输,也便于实时共享;另一方面微课内容指向性明显,一则简短的视频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汇总在一起,满足学习者学习目标诉求。二是交互性。微课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道具。微课交互性特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传统教学中,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固定,师生交流相对封闭;微课支持下,教师可以将网络信息资源融入教学过程,拓展课外交流渠道。而且,面对疫情等突发状况,微课的介入可以保障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三是重复利用。微课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展开设计的,在复习阶段或者后续教学需要运用既有知识点时,教师不需要二次设计,直接重复使用微课视频即可。四是灵活性。微课操作简单,运用灵活,不仅能在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运用,也能在课后作业环节运用。在课后,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复习所学内容。而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开发新的微课视频。

二、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设计原则

小学信息科技微课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吸引力原则。微课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满足网络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微课设计应该积极吸纳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快、信息交互性强、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精彩、新鲜的学习内容,例如动画、人物故事等,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是整体性原则。微课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视频录制不能局限于某一片段的内容,而是应该融合整体教学目标,将微课设计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三是交互性原则。微课与传统线下教学不同,视频录制与学生学习是分开的,所以微课具有跨时空性特点。微课交互设计具体表现为“显性交互”和“隐性交互”,前者是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例如运用信息技术添加多功能按钮,“暂停”“跳转”“播放”等,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学习进度;后者是在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向学生隔空提问、设置习题练习、布置思考题等。微课设计交互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有助于实现个性化互动学习。四是精准性原则。微课设计主要针对学科知识点或者课程教学环节进行,所以微课教学应该坚持精准性原则。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每一册教材内容都是不同的,对应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也存在差异,教师设计微课时应该立足教材内容,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可行性,提炼出适合制作微课的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类型制作对应的微课视频。五是个性化原则。微课针对性和指向性较强,语言表达时呈现出“一对一”特点。教师录制微课视频时不适合用“你们好”“大家好”等语言,而是使用“你好”等语言,通过亲切化问候语拉近师生距离。而且,微课视频无法看到学生的反应,所以眼神交流、互动的时间可以减少。教师适当加快语速,利用饱满的情绪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设计流程

信息科技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活动应该重点强调科学原理、科学规律、科学方法(过程)、科学应用、科学评价。因此,为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小学信息科技微课教学应该在设计原则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流程。以闽教版(2020)六年级信息技术第八课“绘制基本几何图形”为例,具体微课教学设计流程如下所示。

(一)前期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活动主要参与者,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既有知识水平,有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设计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该阶段学生对于计算机word文档学习、Scratch程序有一定理论经验和操作基础。在“趣味编程”系列教学活动中,学生也逐渐掌握各种基本运算指令和指令控制程序。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应该重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分层项目驱动任务。

2.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会贯穿到微课教学各环节中。微课的价值在于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大限度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所以微课设计前,教师应该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整理,确保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指导思想,学生需要掌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三层目标。因此,教师将“绘制基本几何图形”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是学会设置画笔、画直线,掌握利用重复执行指令画有规律图形的技巧,熟练运用画多边形的方法;能力目标是整合所学知识设计班级logo;情感目标是通过“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编程思想与绘图经验融合到一起,感受信息技术在图形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微课视频时间简短,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明确适合开发微课的知识点。“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的教学重点是利用重复执行指令画有规律的图形,教学活动围绕“怎么做”展开,所以微课内容应该是使用Scratch程序中的“画笔”指令创作基本几何图形。

(二)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主要是对教案和任务学习单进行梳理,教师提前计划微课录制内容和录制方式,填写微课制作信息表,表格内容审核通过后,教师会按照设计思路开发制作微课视频。任务学习单如表1所示,微课制作方式如表2所示。

表1 微课任务学习单设计

表2 微课制作方式

(三)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是按照微课设计的思路进行内容填充的环节。首先,教师运用iPad中的educreation工具对基本几何图形进行讲解,向学生一一展示柱体、锥体、旋转体、截面体、圆形、多边形、弓形、多弧形的特点和性质。用红色记号笔将多边形标注出来,文本框中输入:“多边形指的是三条或者三条以上线段组成的平面图形。多边形各线段之间需要按照顺序连接,常见的多边形有凸、凹多边形和正多边形。”其次,教师打开Scratch程序,引导学生认识“画笔”模块中的指令。“画笔”模块主要有动作和设置两大类指令,具体的指令内容是清除舞台上所有绘图痕迹;把角色当成印章,随意“印”出印章中的造型;绘图开始和停止;自由移动鼠标,选择对应颜色块,单击鼠标后画笔颜色得到调整,还可以利用“墨水”图标吸取其他颜色;变化量和初始值的设定。利用Scratch程序画直线。先添加“铅笔”角色,再设置铅笔笔尖,确定造型中心,最后运用编写程序画出线段。需要放大处理的是线段长度和粗细的选择,前者依靠移动步数实现,后者需要画笔粗细决定。接下来利用编写程序绘制几何图形。画三角形时,先画出任意一条边,向左转120°;画出第二条边,再左转120°;直到第三条边制作完成。此时加入重点探索环节:在末尾处增加一次120°左转,可以改变三角形制图步骤,反复执行画边+转向即可(三次)。由此可以看出,改变三角形程序循环次数和转向角度的参数,可以画出其他正多边形。因此,教师录制完三角形制图流程后,增加空白页,用紫色标注正多边形边数与转向角度的计算公式:转向角度=360°÷边数。再次,专业知识细化到位后,教师将动画作品插入赏析环节。动画背景是动画片中的经典形象,例如辛普森、小猪佩奇、蜡笔小新、孙悟空、哪吒、光头强等,每一个深刻的动画形象都能解构成平面几何图形。此部分内容是加深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情感价值观的理解。最后,教师插入作业页面。学生点击链接,直接跳转到作业测试环节。作业环节可以放在预习阶段,发挥检验预习效果的作用。教师根据检测结果设计课上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知识,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学习。作业环节也可以放在课后巩固阶段,发挥查缺补漏的作用。

(四)微课应用

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采取循序渐进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课堂导入。学生认知水平、理解水平、操作水平有显著差异,为最大化提高信息科技微课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先将学生分成6个讨论小组,每组5名学生。小组划分遵循“异质化”原则,搭配学困生和优等生,小组内部自选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学习任务。分组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每组选派一人到讲台前手绘一个正三角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大家认为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得到否定答案后教师继续引导:“手工画图确实做不到统一和规范,那么Scratch程序能做到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二,探索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微课视频,讲解Scratch程序制作几何图形的步骤,展示计算公式前,教师先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为此,教师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向学生公布活动规则和内容,每组自由活动15分钟。自由活动期间,小组成员共同探索其他多边形制作方法,大家可以自主研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但要确保小组间的内容不一样。15分钟后,小组间展开比赛活动。第一组展示自己探索的几何图形;第二组重复第一组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个不同的展示内容;第三组重复前两组的内容,再创造一个新的内容。以此类推,直到后面的小组无法演示新的内容,视为淘汰。小组竞赛期间,教师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把握活动节奏,确保正多边形的正确性;二是引导学生思考编程画直线与多边形的区别,同时总结正多边形边数与转向角度的计算公式。

第三,总结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微课中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罗列下来。A组学生将“Scratch程序”作为核心关键词列在中心位置,分支结构列出“画笔”模块中的动作和设置指令,指令下方继续填补三级结构内容;B组学生以“绘制基本几何图形”为关键词,通过设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方法梳理微课内容。组员相互点拨,记录小组成员难以解决的问题,书写汇报意见,为下一步全班交流奠定基础。随后,组内派出代表上讲台汇报学习成果,阐述小组对微课视频的归纳总结,再根据讨论结果,说出自己对信息科技的态度和建议,同时分析原因,表明未解决问题。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台上代表进行回答,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共同解答问题,双方展开深入讨论,彼此交流意见。小组间进行自评和互评,根据讲解水平、认知水平,选出最佳小组。

第四,布置作业。为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设计信息科技分层作业。作业形式主要有知识拓展类和实践探索类两种。针对硬件条件有限、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设计知识拓展类作业,作业内容以信息收集、汇总、整理为主,例如查找祖冲之是如何测量圆周率的;针对硬件条件优渥、信息科技学习欲望较强的学生设计项目驱动任务,如“设计班级logo”主题项目,学生需要利用基础几何图形设计一款logo,教师展示作业结果,选择最优设计方案。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五)微课评价

微课评价有两种形式。一是过程性评价。教师和学生需要对微课视频是否清晰、画面布局是否合理、教学流程是否精简、讲解内容是否明了进行评价。二是效果评价。教师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微课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信息总结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四、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优化策略

(一)完善配套设施

微课教学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是也面临负荷过重的问题。如果教学设备出现卡顿、掉线、网络崩溃等现象,会严重弱化教学效果,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保障微课教学效果,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学校应该积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例如,调整宏观策略,与网络公司展开合作,加强学校校园网建设,为微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学校立足实际发展需要,选择多样化的线上教学平台,如超星泛雅在线教学平台,将其作为微课教学第二课堂,进一步优化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效果。综上,通过调整宏观策略,教师在实施微课教学时会更加流畅自然,线上线下教学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体验感增强,对教学质量和效率充满信心。

(二)建立监督模式

微课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即缺少监督机制。为此,学校应该根据实际发展现状,建立线上教学模式监督机制。第一,课前检查导学案。教师应该提前上传微课资源,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同时进行课堂模拟演练,预设学生看完视频后会提出的问题,避免出现流程不畅、案例卡顿等现象。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抽查教师导学案,确保课前准备工作有序进行。第二,课中实时监测。学校领导小组对教师课前提交的微课制作信息表进行评估,对比学生课上反馈情况,总结小学信息科技课教学指标。如果遇到异常数据信息,需要及时反馈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第三,课后评估教学质量。评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后台管理,根据前期提交的数据反馈信息,分析教师行为。对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分析同一时期不同教师教学状态和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教学状态,形成分析报告,为后续考核、测评、教师诊改提供参考价值。二是教务平台,学校根据教师当日教学日志掌握教师教学情况和心理发展动态。三是学生问卷调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微课学习存在的困难,听取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建议,从学生角度入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全国各类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微课教学在建设现代化教学课堂中的优势也逐渐呈现出来。因此,小学信息科技课应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通过前期分析、微课设计、微课制作、微课应用、微课评价完善微课教学流程,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建立监督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最终推动信息科技课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微课信息设计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