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颖 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方面新准则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效率。首先,有助于增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意识,提高国有企业计划管理效率。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工作,从思想层面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部门员工的正确财务管理理念是国有企业以财务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若国有企业忽视资金预算管理,那么很有可能降低企业资金利用效率。而新准则对企业资金运行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制度与准则的角度对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了要求,这就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意识,引导企业重视资金管理问题,合理规避一些资金风险。其次,新准则有助于强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意识。我国不少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实际管理工作中的管理难度与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在企业资产管理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意识。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不仅会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还能影响国有企业整个内部管理工作,强化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资金管理意识以及效益理念。新准则下国有企业在创新财务管理体系的同时,也会基于现实需要构建与之相关的管理体系与机制,从而为新会计准则的实践提供管理制度保障。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一些要素的确认范围,以固定资产为例,新旧会计准则都有提出以一个确定的金额或使用年限来判断固定资产。比如,国有企业所适用的会计准则中规定1000元为判断某些资产是否属于固定资产。也就是说,一项资产的原值高于1000元时,判断该资产的使用时间是否大于12个月,若超过了12个月便可将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汇总。在实践操作中,这种资产确认方法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但这也使得部分1000元以下的可列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在实操过程中,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确认原则也存在不同。最终造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而在新准则要求下,不论是企业的负债范围还是资产确认范围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依然以资产为例,秉承着现代财务管理谨慎性、精细化的原则,还提出了某一项资产只要具有利润流入和计量的可能,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认为资产,纳入资产管理范围,提升管理效率[1]。
新会计准则下对国有企业计量准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加了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加强了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在信息时代,国有企业所持有的无形资产较多,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在以为会计制度下计量准确度较低,而新准则将对无形资产计量准确度要求较高。通过累计摊销与折旧来管理无形资产,能更直观地显示资产价值,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结合旧会计制度可知,对于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来说,折旧与摊销是资产月度管理的重要内容。旧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月末折旧时以“累计折旧”贷方表示折旧增加,而在资产处置阶段通过该科目的借方去表示折旧减少。无形资产的折旧则用同样的方式以“累计摊销”科目计量。而新准则下,根据资产折旧与摊销类型的不同也做了适当调整。
新会计准则下,需要构建完整清晰的会计科目体系。对于政府会计来说,新准则对会计科目的要求较之前来说更加清晰明确,例如净资产类科目转变为了“专业基金”“本期盈余分配”等,这些科目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相关科目相对应,夯实了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基础,并帮助国有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与理解企业财务报表中蕴含的财务状况与管理情况等信息。
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全面。信息时代必要信息的披露至关重要,尤其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平台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化成为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以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为例,在财务报表中不仅需要直观显示国有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还需要公开各项资产、收支成本等会计信息。除此之外,新准则结合新时期财务管理需求,指出了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会计信息。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论是法定的政府监督部门,还是人民群众,抑或是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都需要根据财务报告来分析、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新准则下政府会计推行双报表体系,即要求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来开展日常核算工作,出具财务会计报表;并针对净资产变动、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等内容编制预算报表。新会计准则下,预算报表和财务报表之间其实是存在重复叙述的现象,如可以利用“本期预算结余和盈余差异”来表现财务会计报表中年度盈余数量与预算报表中预算结余数量[2]。
新会计准则增加了一些新的核算科目,这对于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较大变革。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新准则增加了“合同履约成本”科目。 所谓合同履约成本,就是企业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 。这里需要注意是“为 履行合同发生”的,也就是为了一份当前的或预期可明确区分的合同而归集的成本,即“ 无合同、无履约成本”。此外,合同履约成本必须是预期能够收回的,由于成本预期不能收回,就不能通过合同履约成本核算。所以对于国企参与的一些公益性建设项目,如果成本预期不能收回,就不能通过合同履约成本核算。
由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弱,不少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形同虚设,制约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以内部审计为例,部分国有企业比较重视核算工作,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在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管理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忽视会导致违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新会计准则的行为不易被发现。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遵循新准则时,面临着内部财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财务人员的强制力弱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进程[3]。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颠覆了传统财务数据信息管理模式,无纸化办公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趋势。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财务数据与信息能够完整地保存于财务管理系统中,财务数据信息的查阅更加方便。但信息化在给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储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财务数据安全性问题。目前,一些国有企业财务数据管理存在漏洞,进而给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
近年来,财务流程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又一趋势,国有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由线下转向线上办公,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但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存在流程繁多、监管层次不明确等问题,如报销流程需要层层审批且审批人员众多,而对审批时间未做明确限制,一些流程从创立到结束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影响了财务数据入账的及时性,导致财务流程效率低下。
当前,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促进业财融合是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的利用开发能力不断提高,而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依托于真实的财务数据,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也有着较大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各部门间的配合差,对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财务人员获取信息困难,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无法得到保证,进而降低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仅违背了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还会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下降[4]。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读新会计准则,然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改革与创新内部财务管理体系,践行新会计准则。一方面,要明确财务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要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相联系,并且这一目标还会随着行业发展、市场变化而变化。在信息时代,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满足竞争市场的变化要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这要求国有企业管理者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推进财务目标向更高层次方向演化。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时刻关注行业发展情况、市场变化特征等内容,在遵循新准则的前提下,明确财务管理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降本增效,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目标相统一。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各项财务流程,促进财务管理标准化发展。国有企业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体系建设工作,由财务管理人员牵头,各部门配合共同搭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针对新准则的各项要求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填补财务管理漏洞,从而增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新会计准则指引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向,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还需要适应经济发展新环境以及财务管理新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引入新思想、新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搭建财务管理体系时,要重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国有企业财务数据更准确、真实,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财务数据支撑。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数据核算手段被财务信息化所取代,各种财务软件的应用显著地降低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核算难度,提升了财务核算效率。因此,国有企业也需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以此推动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发展。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以及财务管理需要搭建属于自己的财务系统,与财务软件开发公司共同开发ERP系统。在搭建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时,首先要收集各部门信息开发需求,然后由信息部统计信息开发需求并不断完善财务信息平台的软件功能,提高国有企业电算化水平。同时,要以财务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业财融合,将国有企业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相连接,提高企业经营数据管理的时效性,将财务管理工作贯穿到业务全过程。同时,要完善财务监督相关功能,降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5]。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国有企业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目标以及业务流程制定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执行力度。首先,要加强资金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标准,包括物资采购、领用、费用报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等内容。针对物资采购、领用以及费用报销等工作,要建立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提高财务人员的监督能力,避免非必要的支出以及成本损耗,及时堵住财务管理漏洞。要将资金审批与使用职能相分离,将责任明确到部门、个人,形成相互监督制衡的机制。对于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管理来说,要及时记录资产信息并准确计量资产价值,在财务系统中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以便能查看资产的原值、折旧等信息。其次,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财务分析意识,能科学运用财务分析方法以及技术建立财务内部监管机制,当某一项财务数据出现异常时,需要结合业务情况及时查找问题的原因,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最后,要推进新会计准则的落实,财务人员要正确认识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规定,在工作过程中遵循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遵守职业道德[6]。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国有企业还需要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新准则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路径创新需要将风险控制放在关键位置,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财务管理平台动态监控企业资金风险、经营风险等,以便及时规避企业风险。要重视对存货、应收账款等的管控,科学筹划存货、应收账款金额,避免企业因存货占用资金过大、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等问题出现现金流断裂现象。尤其是应收账款的清欠工作需要将职责具体到个人,由专人跟踪、落实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同时,国有企业要对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进行评估,选择有效的风险警示办法,结合新准则优化风险机制。
新准则的落实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强化内部控制。在时代发展洪流中,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也迎来了诸如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为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因此,国有企业要在遵循新准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提高团队综合素养,从而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投资人、政府等人员提高高质量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