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培,陈丽娟,金飞飞,陈 意,吴 澎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8年6月21日,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金课”的概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金课”即一流课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要具有挑战度、创新性和高阶性。打造“金课”,建设高水平一流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统计学”作为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认识客观现象数量规律性的课程[1],亟待顺应时代发展着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双一流”“双万计划”等本科教学工程的号召,安徽大学积极组织开展了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和申报工作。2020年11月,安徽大学“统计学”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传统的“统计学”课程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2]。首先,教学过度偏重理论传授,忽视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其次,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结合不够紧密;最后,教学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安徽大学“统计学”教学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其“统计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为本课程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同类型的专业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3]。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平台,而“统计学”作为众多高校经管类专业及部分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统计思维的实践创新型人才[4]。“统计学”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统计学基本方法和理论,而要鼓励学生运用新技术解决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统计学”课程中蕴含的创新元素,寓创新于“统计学”课堂之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创新意识。
“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5]。高阶性要求“统计学”教学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拓展延伸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新颖案例和统计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6],这对教师知识储备和学生自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挑战度不仅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进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性要求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方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7]。要充分利用MOOC、SPOC等教学平台和雨课堂等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教与学的流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包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三个方面,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尊重学生群体作为课堂主人翁的角色[8]。“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高校教育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学生目前的发展状态为基础,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一流课程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目前的发展状态及发展需求,进行教育教学设计和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对“统计学”课程内容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要求把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即由教师简单讲授知识的传统课堂转变为由学生课前主动思考、课中积极探讨、课后勤于练习的一流课堂。“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侧重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以衡量学生内化知识的效果,教师根据评价反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流的教学内容是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应具备新颖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征[9]。在安徽大学“统计学”一流课程建设中,课程团队丰富了大数据统计实践及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加强统计软件操作的实践教学,打破原有的以统计概念、方法和理论等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团队仍然以传统的统计学计量软件如SPSS、EViews等为主,同时引入Python、Matlab等大数据分析软件的基础教学,如缺失值、异常值等“脏数据”清洗方法的基本过程,以满足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统计软件处理不同数据的需求。此外,深入挖掘“统计学”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讲述统计学发展史及名人故事背后的是非曲直,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渗入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的习惯,始终坚守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统计基本职业道德,形成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纽带和桥梁,其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0]。安徽大学“统计学”教学团队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开展案例化教学和智慧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师生交流渠道。
开展案例化教学。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11]。安徽大学“统计学”教学团队通过开展课程案例教学和课后案例探究辅助统计理论运用教学。在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场合,内容相对简单;课后探究案例则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学生整合和运用多章节知识点对主题案例进行探索,把统计学理论运用到富有特色的案例中,通过案例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统计理论本质的把握。
开展智慧化教学。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促使教学内容重构与共享。基于雨课堂与优慕课等智慧教学平台,课前发布预习内容,根据学生线上预习状况决定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速度;课中利用弹幕与学生实时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点;课后通过发布拓展训练及讨论区交流,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推动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统计学”课程教学不能限于课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问题驱动的专业竞赛和科研项目,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助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以赛促学,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安徽大学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运用统计理论与方法进行竞赛选题、资料收集、模型构建等,把“统计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综合化、系统化地运用课程竞赛中,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统计实操能力。学生在积极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易产生浓厚的统计学学习兴趣并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另外,学生通过竞赛,有助于发现自身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上的短板,更加明确日后的学习方向。
以研促学,发挥科研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利用安徽大学本科生的导师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在教学过程中选拔和吸收具有浓厚科研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统计相关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定期参与导师学术例会的方式,鼓励有科研经验的硕博研究生与本科生结成对子,带领本科生尽早参加科研活动,改变科研与教学相脱节的现状,实现科教融合,打造科研教学连接体。
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路径。课程考核要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发展应用能力为评价主线,既考查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学生道德素质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
“统计学”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实践考核、道德考核、考试考核等多元考核结合的新方式。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程度和课下理论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考核主要包括案例探究和课外实践,其中课外实践考核主要针对以统计学内容为主的数学建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论文发表等实践情况给予加分奖励;道德考核则是对学生基本素质和统计职业道德的衡量;考试考核对考试试题类型及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除了加入针对实际问题给出研究思路和模型的创新型题型以外,还开展上机测试,进一步考查学生软件应用能力。
一流的教学团队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和保证。一流的教学团队不仅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对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深入研究统计理论、具备扎实的学科功底以外,对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也要有所涉猎,以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统计学”课程体系。
安徽大学“统计学”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力求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合理、科研水平超前的高水准队伍。首先,吸收计算机技术、数学等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加入教学团队,注重跨学科、跨专业协作教学;其次,鼓励团队的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及教学交流活动,学习统计学前沿知识和教学方法,把先进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再次,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教师走进对大数据有深入研究和成功应用的企业,如科大讯飞、百度等,与这些企业的交流合作既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新颖案例。与此同时,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成果奖励机制,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大数据信息化引领的时代背景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安徽大学“统计学”课程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两性一度”的教学标准,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统计学”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其他高校开展“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