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程
(江苏海洋大学 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现代信息化社会极具生命力和市场普适性的一门新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培养的人才在诸多行业和部门都有着广泛的需求[1-2]。1998年,教育部首次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又将其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下简称GIS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190所高校开设GIS本科专业,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多元化、层次化和规模化的GIS教育格局[3-4]。伴随着我国GIS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一些综合性和研究性大学的GIS专业教育往往成为各级各类高校创建GIS专业参照的蓝本,甚至被视为GIS专业建设的基本规范。然而,这种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高校GIS教育出现趋同现象,导致人才培养的同质化。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是GIS专业增设最集中的群体,也是人才培养同质化的易发群体。如何破解GIS人才的同质化,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GIS人才,是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特色教育是实现人才差异化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人才同质化的有效措施[5-6]。江苏海洋大学GIS专业人才培养的海洋特色不足,专业教育的模仿痕迹明显。因此,加强GIS专业的海洋特色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海洋科学素养的复合型GIS人才,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GIS专业,是江苏海洋大学对GIS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江苏海洋大学GIS专业的现状出发,探讨地方涉海高校GIS专业海洋特色教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和应对策略,以期能为地方高校GIS专业人才的差异化培养提供借鉴。
当前我国正处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向海发展已成为沿海地区各级政府的共同选择。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高等教育的支持,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建设始终是地方涉海高校人才培养立足的基点[7-8]。在地方海洋经济活动中,无论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还是海洋产业规划与布局等,均涉及大量海洋专业知识和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9],客观上需要既懂海洋又懂地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地方涉海高校以培养适应地方海洋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为己任,而作为涉海高校的GIS专业,强化其专业教育的海洋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海洋意识,是地方海洋经济建设对地方涉海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高等学校的特色定位是高校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特色代表着质量和竞争力[5]。海洋特色是海洋类高校的底色,深刻地影响着海洋类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8]。江苏海洋大学是一所年轻的海洋类高校,创建“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是学校发展的既定目标,打造“海洋主线、理工主体、人文基础,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是学校规划的蓝图,重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强化人才培养的海洋特色是学校正在推出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GIS专业作为江苏海洋大学已开办十多年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直比较宽泛且缺乏特色。在学校创建海洋特色大学的关键时期,开展GIS专业的海洋特色教育,培养具有较强海洋科学素养的复合型GIS人才,既是GIS专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学校办学海洋特色定位的需要。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学职平台统计,GIS专业每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规模已接近万人,加之每年还有数千名与GIS相关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GIS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巨大。江苏海洋大学GIS专业主要依托于测绘学科而建立,其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内具有相同学科背景GIS专业的其他高校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与其他高校学生存在趋同现象,这使得学生缺乏就业竞争优势。实践表明,培养特色人才、实现错位竞争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5-6]。开展具有海洋特色的GIS人才教育,走“陆海兼顾”的差异化GIS人才培养道路,对提升江苏海洋大学GIS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海洋知识的储备决定了GIS专业教学内容的海洋特色化塑造。只有当学生对海洋学科的相关概念、知识和原理有一定了解时,GIS教学内容和海洋学科知识的“跨界”融合才有可能结出硕果。江苏海洋大学GIS专业现有的涉海教育是不足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涉海课程少且多以通俗性的海洋知识介绍为主,学生对涉海知识的把握是有限的、肤浅的和碎片化的,这不利于GIS专业教学内容与海洋多领域知识的广泛融合,因而也难以在更广泛的涉海领域开展GIS专业教学内容的海洋特色化塑造。因此,学生涉海知识的不足是培养既懂GIS又懂海洋的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制约因素。
教师是GIS专业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GIS海洋特色化教育的设计者和重要参与者。教师的教育背景决定了其在GIS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涉海知识的深度。一般来说,具备GIS和海洋学科双重背景的教师,更容易将GIS教学内容引向解决更具体、更复杂的涉海领域,这对深入推动GIS专业教学内容的海洋特色化塑造非常有益。江苏海洋大学在更名之前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学校,其GIS专业课教师均没有涉海教育背景。由于涉海知识的欠缺,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多停留在海洋水色遥感和海岸带景观分析方面,这使得学生对GIS与海洋学科融合的认知多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显然对GIS教学内容的海洋特色化塑造是不利的。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体现专业教育的特色。实践教学条件对实践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关系着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组织和实施。GIS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涉海教育也需要一定的涉海软硬件装备作为支撑,如与海洋信息数据采集相关的硬件设备和与海洋信息数据处理、分析及建模相关的软件等。江苏海洋大学属地方涉海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加之涉海类仪器设备昂贵,学校主要围绕海洋类学科专业进行涉海教学设备配置,海洋类专业的涉海实践教学设备缺口较大。这一现状使得GIS专业学生的涉海学习体验不足,参与感不强,不利于提升其海洋科学素养,因而也会影响GIS专业海洋特色教育的成效。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和重要支撑[10]。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议,GIS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由与GIS核心知识形成相关的8门专业主干课程和能体现本校研究或应用特色的相关课程组成[11]。江苏海洋大学GIS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较好地遵循了国家标准对专业主干课程的要求,但在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设置方面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涉海课程少且无必修要求。要培养具有较高海洋科学素养的GIS人才,必须在“打底色”和“增成色”两个方面对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所谓“打底色”,就是要确保所有GIS专业学生具备初步的海洋科学素养,为此应在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中增设“海洋科学导论”等学科基础课程。所谓“增成色”,就是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立志从事海洋事业的海洋科学素养,使其具备能快速适应涉海工作岗位的能力,为此可在GIS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中,增加涉海选修课程模块,重点开设GIS与海洋科学深度融合的相关课程,如“海洋规划信息系统”等,以此增强学生知识体系形成中的“海洋成色”。
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着力点。强化GIS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涉海学科的关联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海洋学内涵,对培养学生的海洋科学素养十分有益。鉴于目前公开出版的GIS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多注重教学内容的通用性,而较少顾及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涉海高校GIS专业要结合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塑,以满足授课内容对培养海洋特色人才的特殊要求。江苏海洋大学GIS专业的海洋特色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高海洋科学素养的复合型GIS人才为目标,其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塑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GIS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海洋化”重塑,重点发掘课程内容中的涉海关联元素,强化学生对GIS技术解决涉海问题可行性的认识;二是对相关涉海课程的内容进行“空间信息化”塑造,强化学生对GIS技术解决涉海问题必要性的认识。
教师是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GIS专业的海洋特色教育需要一支具有较高海洋科学素养的师资队伍。鉴于江苏海洋大学GIS专业专任教师的现状,其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可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策略。“引进来”即从国内外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引进具有海洋学科背景的GIS博士或科研人员,以充实课程教学队伍,从而改善现有GIS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学缘结构,并迅速提升教学团队的海洋科学素养。“送出去”即有计划地选派相关教师到国内外涉海科研机构和大学进行研学,以拓展他们的学科背景,如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等就是可行途径。
实践教学是参与感和体验感最强的教学活动,也是实现由知识向技能转换的重要环节。GIS专业海洋特色人才培养需要有相应的涉海实践教学条件作为支撑。目前,江苏海洋大学GIS专业建有地理信息工程实验室,拥有能够开展常规实践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数字摄影测量等教学条件,但缺少与涉海教学直接相关的软硬件条件。在学校办学经费相对不足且短期内购置无望的情况下,整合校内外涉海教学资源,走“内引外联”的路子,是现行条件下推动GIS专业海洋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所谓“内引”,即结合GIS专业的涉海实践教学内容,将校内相关涉海教学装备纳入GIS专业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中,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所谓“外联”,即加强与属地涉海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联系,推动产学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涉海装备和业务内容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海洋特色教育是GIS人才差异化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海洋经济建设对地方涉海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海洋特色教育的成效,受学生的涉海知识结构、教师的涉海教育背景及学校的涉海教学装备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于江苏海洋大学这样一所年轻的地方性海洋类大学来说,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重塑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海洋科学素养、整合校内外涉海教学资源将是推动其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海洋特色教育的主要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