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教授治疗肺结节临证经验

2023-01-25 06:33:12刘雪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软坚散结枇杷叶党参

刘雪梅,王 胜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PN)是指肺部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1]。近年伴随影像技术和CT检查手段的进步,X线胸片已成为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因此肺结节的检出率有了显著提高。结节要区分良、恶性,恶性者通常称为肺癌,研究数据表明其病死率最高[2]。因此,肺结节的普查及其良、恶性的正确辨别诊治是预防和治疗肺癌的关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依据肺结节直径的大小来进行分级随访[3]:直径≤4mm者,选择性影像随访;直径大小在4~6mm者,12个月影像随访;直径大小在6~8mm者,6、12、18~24个月影像随访。临床上对其无特殊的治疗方案,基本上是依据影像中结节的直径、密度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定期随访或手术切除等。但患者在定期随访过程中无疑会增加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因此患者开始寻求中医的帮助,中医学者也一直潜心研究肺结节的治疗,从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患者的具体症候和舌脉象进行辨证论治。

王胜教授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治肺结节。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学习二年,跟诊期间收益匪浅,现将吾师临证经验详述如下。

1 中医病名

《难经·五十六难》曰:“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正式提出“肺积”之病名。宋代《圣济总录》云:“肺积息贲气胀满,咳嗽涕唾脓血。”可见肺积的主要症状为胁下满、喘咳、气胀满、咳嗽、咳脓血,与肺癌的症状相似,刘嘉湘教授认为肺癌的中医病名可归属于肺积[4]。中医古籍中并无对肺结节病名的详细记载,主要根据疾病的病因、病位、症候等来命名,多数按照患者的临床症候来命名。参照当代医学对肺结节的探究,以及研究表明肺癌的征兆主要是恶性肺结节,依据肺癌的病位在肺,病机为邪聚于胸中,因此可以把有形之邪积聚于胸中作为肺结节的病机。清代《杂病源流犀烛》曰:“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素问∙奇病论》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名曰息积。”依据中医古文对肺积的论述,亦可认为本病归于中医“积聚”范畴。

2 病因病机

2.1 外邪袭肺,痰瘀内阻

许多中医学家对于肺结节病因的认识略有不同,李素云[5]认为肺结节的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阻塞肺络;刘羿彤等[6]指出痰湿、痰热、痰瘀结合于肺脏,最终形成肺结节;崔晋伟等[7]指出痰瘀互结是肺结节的主要病因。依据各医家对肺结节的认识,肺结节的主要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痰瘀痹阻肺络。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痰是由于体内津液代谢、输布障碍,津液停聚而成,外感六淫之邪易致痰生。而肺结节的病位在肺,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的气机;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肺为相傅之官,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肺脏功能的失调则会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外邪袭肺,肺气不畅,津液运行障碍,则化生痰湿。而痰邪重浊粘滞,致病广泛且变化多端,易于阻滞气机,阻碍血行,血液运行失常,则久之成瘀。朱震亨《丹溪心法》谓:“百病皆由痰而生,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痰瘀交结,停滞肺脏而发为结节。

2.2 脏腑虚弱,正气不足

人体正气具有抵抗外来之邪侵入机体和保护机能的作用,是抵御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素问》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肺脏虚损,肺气不足,脾主运化,若脾失运化,水谷不能转化为精微和津液上输至肺,肺气亏虚,宣发肃降失调,痰湿聚集肺脏而发为结节。同时,脾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贮存精气,脾肾充足,气血旺盛,脏腑形体、四肢百骸得养,而正气充盛,抗病能力强,能够抵御外邪入侵。若脾肾亏虚,御邪无力,则易发病。金代张元素《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说明脾胃亏虚,御邪无力,邪袭肺络,久而成积。另外陆王娟[8]关于肺结节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调查研究显示,肺结节的易感体质多为阳虚质、气虚质,说明肺结节的发生与肺气亏虚有关。

3 用药经验

王胜教授认为肺部结节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痰瘀凝结、脏腑虚损,治宜以豁痰化瘀、软坚散结为主,同时补脾益肺。

3.1 化痰祛瘀,消癥散结

王师主张肺部结节的诊治不应太过紧迫,应逐步、分阶段治疗,正确处置攻补关系。若患者的辨证属于痰气凝结、血瘀阻滞肺络,同时其素体不虚,此时应先化痰祛瘀、消癥散结。王师惯用豁痰散瘀中药有半夏、浙贝母、瓜蒌、胆南星、桔梗,旋覆花,随证加减。半夏长于化痰,兼能散结消癥;浙贝母归肺经,清解热毒,化痰散结消痈;对于痰热阻肺、肺气不宣者,王师喜用瓜蒌配伍旋覆花,不仅可以清化热痰,且能开宣肺气,使痰浊下行而奏解毒散结之功;胆南星清热化痰;桔梗性散上行,专入肺经,可以载药上行至肺部,化解肺部之痰;鳖甲、生牡蛎、山慈菇、夏枯草软坚散结消癥。此外,痰湿瘀滞的关键是由于气血津液凝滞而致气机不畅,气机通畅则津液正常运行,津液正常运行则痰湿不生,故调畅气机在治痰瘀时不可忽视。王师习用桔梗宣肺气,并配伍枳壳降肺气,宣降有度,则气机顺畅,合郁金可疏肝解郁。

3.2 补气养血,扶正固本

王师认为肺部结节的本虚在肺,但亦不可忽视重视补益脾肾二脏。针对肺脾气虚的肺部结节患者,选用党参、黄芪,专于补肺脾之气。若患者辨证为肺阴亏虚之证,在化痰祛瘀的同时应重视补肺阴,攻补兼施。北沙参、麦冬、百合养阴润肺;玄参不仅可以滋肺阴,且具有软坚散结之功;对于肺肾气虚者,在补肺气的基础上加用摄纳肾气的中药,如山药,既补肺脾肾之气,又补肺脾肾之阴,上中下三脏皆补;五味子归肺、心、肾三经,敛肺止咳,补肾涩精,为肺肾两虚咳喘肺结节患者的常用药。此外,肺虚湿盛痰多之人,可予以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

4 验案举隅

4.1 病案一

刘某,女,39岁,2020年3月2日初诊。主诉:间断咳嗽2年,加重10天。现病史:患者诉2年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色白质希,易咳出,喜叹息,易焦虑,胸部CT见右肺下叶散在实性小结节,直径约4mm,密度较低,10天前患者咳嗽、咳痰加重,遂至我科门诊就诊。现症见:咳嗽,咳白痰,痰多,较难咳出,口苦,乳房胀痛,纳寐差,二便尚可;舌暗、苔红,脉弦滑。既往史:乳腺结节病史4年。西医诊断:肺结节。中医诊断:咳嗽(痰瘀互结证)。治则:理气疏肝,涤痰祛瘀。处方:浙贝母10g、法半夏9g、枇杷叶10g、黄芩10g、山慈菇10g、生牡蛎15g、鳖甲15g、夏枯草10g、桔梗10g、香附15g、酸枣仁10g、枳壳10g、玄参15g、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早晚温服。3月15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咳嗽、咳痰稍有减轻,二便调,纳寐可。上方去枇杷叶、酸枣仁,加党参10g,继服14剂。3月30日三诊:患者咳嗽明显减轻,偶有咳痰,口不苦,情绪稳定,上方基础上去黄芩、香附,继服21剂。4月23日四诊:患者一般情况可,无上述不适症状。上方基础上去枳壳、党参,将鳖甲加到30g,继服21剂。5月30日五诊,患者复查胸部CT结节消失。嘱咐患者渐停中药,定期随访,巩固疗效。

按:该患者为中年女性,有乳腺结节病史4年,此次就诊检查发现肺部结节,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白痰,量多,较难咳出,口苦,结合患者舌脉,可以考虑病机多为痰瘀凝结,痹阻肺络。结合肺部结节的主要致病特点为“痰”、“瘀”,在治疗上应化痰祛瘀、软坚散结。方中浙贝母、枇杷叶清热化痰,半夏不仅能豁痰又可解毒散结,黄芩清解肺热之毒,山慈菇、生牡蛎、鳖甲、夏枯草解毒散结,患者平素喜叹息、易焦虑、寐差,治疗上要理气疏肝,养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桔梗开宣肺气,枳壳降肺气,两药合用,调畅气机;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加用玄参滋补肺阴,软坚散结。二诊患者咳嗽、咳痰稍有减轻,纳寐可,原方基础上去枇杷叶、酸枣仁,针对咳嗽日久、肺脾气虚加党参补益肺脾之气;三诊患者咳嗽明显好转,偶有咳痰,口不苦,情绪稳定,上方基础上去黄芩、香附;四诊患者一般情况可,应加大软坚散结之力,上方基础上去枳壳、党参,将鳖甲加量至30g。五诊患者复查胸部CT,肺部结节消失,患者应定期随访,平素注重情绪、饮食并加强体育锻炼。

4.2 病案二

朱某,男,55岁,2020年11月11日初诊。主诉:外院检查发现肺部小结节1年余。现病史:患者1年前在外院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小结节影,直径约5mm。患者间断咳嗽1年余,未予以重视,现咳嗽加重,遂至我科就诊。现症见:咳嗽,咳清稀痰,气短,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弱。既往有吸烟、饮酒史。西医诊断:肺结节。中医诊断:咳嗽(肺脾气虚,痰湿阻肺),治则:补脾益肺,化痰行瘀。处方: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浙贝母10g、瓜蒌10g、薏苡仁15g、皂角刺10g、枇杷叶10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11月21日二诊,上述症状较前有所缓解,时有口苦,原方基础上加用法半夏、黄芩各10g,继服14剂。12月5日三诊:患者无咳嗽、无咳痰,偶有乏力,口不苦,食欲尚可,舌淡,苔薄白,脉沉。二诊方去法半夏、黄芩,加夏枯草、山慈菇各10g,继服14剂。12月18日四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纳寐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平和。三诊方去枇杷叶、党参,将黄芪改为10g,加鳖甲、生牡蛎各10g,继续增大软坚散结之力,继服30剂。患者继服4个月,随症加减,无特殊不适。并嘱患者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调畅心情。5月15日随访,复查胸部CT示:与旧片对比,右肺上叶小结节直径缩小至3mm。

按:该患者体检时发现肺部结节,初诊时患者咳嗽、咳清稀痰,气短,少气懒言,结合舌脉,辨病为咳嗽,辨证为肺脾气虚、痰湿阻肺证。王教授认为该患者咳嗽日久必肺脾气虚,脾失运化,聚湿成痰,痰瘀痹阻于肺部而发为结节。初诊时患者咳嗽咳痰,用枇杷叶清肺止咳;浙贝母、瓜蒌、薏苡仁止咳化痰兼散结消癥;患者气短,少气懒言,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皂角刺散结化瘀,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仍有咳嗽咳痰,偶有口苦,故加大清热化痰之功,上方基础上加法半夏、黄芩清肺化痰,辛散降逆。三诊时患者咳嗽咳痰基本消失,口不苦,故去法半夏、黄芩,加夏枯草、山慈菇,以此加大软坚散结之力。四诊时患者无咳嗽咳痰,无乏力,去枇杷叶、党参,将黄芪改为10g,加鳖甲、生牡蛎,循序渐进,加强功效。五诊时复查胸部CT,右肺上叶结节直径缩小至3mm,疗效显著,但仍有肺部小结节,嘱患者继服原方巩固疗效,同时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

5 体会

肺结节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诊断和鉴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肺内可能存在微小病变和肿瘤样改变,这些均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西医对于其诊治只有随访和手术切除,但这种治疗方式会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而中医药在肺结节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王师强调了中医辨证论治在肺结节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且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从而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诊治。王师在诊疗肺结节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作为新一代的中医学者,要继往开来,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肺结节的治愈率。

猜你喜欢
软坚散结枇杷叶党参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Ruanjian Sanjie Capsules(软坚散结胶囊) Inducing Renal Cancer Cell Apoptosis by Blocking NOTCH Signal Pathway
枇杷叶生姜粥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 07:12:58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31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06
枇杷叶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