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娜娜,张和俊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 230012 2.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六安市中医院,安徽 六安 23700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能够引起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子宫颈癌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根本原因[1],属于中医中的“带下病”。在临床上,西医通常采用抗HPV药物如重组干扰素及抗HPV蛋白敷料外用抗病毒治疗,以及物理治疗如微波、电凝、激光等破坏宫颈局部病变组织和手术如LEEP、CKC切除病灶等。虽然各种治疗方式日趋成熟,但目前尚无疗效确切治疗HPV持续性感染的药物,且在治疗后仍存在复发和持续性感染可能。吾师张和俊,硕士生导师,从事妇产科工作30年余,治学认真严谨,融贯古今,擅用中西医结合常规诊疗手段治疗子宫肌瘤、盆腔炎、妇科肿瘤、HPV感染等妇科病。张师辨治人乳头病毒感染经验颇丰,笔者有幸悉听教诲,临床跟师学习中发现,张师在治疗HPV感染时善发挥中西医综合优势,运用病症结合及既病防复的中医思想理论,以健脾固带汤为底方,随症加减,联合保妇康栓、阴道用乳酸杆菌从整体出发,内外结合,调整机体整体状态。通过健脾扶正,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促进机体清除HPV,颇有效果。现在药理研究发现中药中含有抗病毒、抗肿瘤以及提高人体免疫的成分,为中医药治疗HPV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临床防治子宫颈癌提供新的思路及研究方向。现将其临床诊治经验与特色介绍如下:
古籍上并无HPV感染的病名记载,中医根据其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将其归属于“带下病”的范畴。历代医家对带下病病因病机的见解各有不同,《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集聚。”提出发病与任脉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劳伤过度,损动经血,故风邪乘虚而入于胞中,损冲任之经”指出病因为七情六淫劳伤,病机上强调冲任经络亏虚致病。《千金要方》提出“带下五贲”的感念,既热病、寒热不调、不节房事、经期劳伤、产后失养五种病因而致的带下病属内实外虚。到金元时期,以金元四大家为首的医家,在治疗带下病的理论上均有突破,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观点,认为“湿病本不自生,因于大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为水湿”主张湿热论。李杲对带下病的诊疗以脾胃立论,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朱丹溪主张“诸病多因痰而生”,《丹溪心法·带下》言“漏与带,俱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突出了在带下病中湿痰的重要作用。明代薛已在《女科撮要》言“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致,脾胃亏损,阳气下陷”首次提出饮食药伤,致脾胃亏虚,阳气下陷。清·傅山主张从湿辩证,《傅青主女科》首篇即提出纲领性论述,“夫带下具是湿症”认为湿邪是带下病根本病机。虽然历代医家对带下病病因病机的论述不一,但多数医家认为湿邪是主要病因。
现代医家通过带下量多量少、颜色异常,质地气味改变及其伴随症状将其分为脾虚证、肾阳虚证、阴虚夹湿热证、湿热下注证、湿毒蕴结证,但不同的医家对其病机认识的侧重点不同。张师在临床中发现,对于HPV感染的患者,加以培补正气之品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言明“虚”是引起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HPV持续性感染的发生亦不例外。因此,张师认为HPV感染性疾病多因机体脾气亏虚,邪毒乘虚而入,直中胞门,邪正相争于胞门,脾虚是其主要病机,在治疗时注重健脾扶正。
带下病一般以湿邪为主要病因,湿在下焦,易袭下位,湿热互结,日久蕴毒为病,治疗多以祛湿止带为主[2]。祛邪虽不可轻视,但宫颈HPV持续性感染的患者正邪相搏已久,正气虚损此时益气扶正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以防祛邪进一步伤正[3]。健脾扶正法就是针对患者的脾气亏虚予以扶助正气而改善其“虚证”的状态,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抗病能力。扶正理论可追溯到《皇帝内经》,其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言明正气在抵御外邪中的重要性[4]。《经历杂论》中言“善治邪者,必先养正”指出任何治疗措施都要以不伤正为原则。
张师认为扶正宜以健脾为主,治病尤其强调脾胃的重要性,所谓“理脾则百病不生”,脾胃居中,沟通上下,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言:“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气的升降都依赖于脾气转运,脾气健则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方能燥湿相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化生并转输精微、气、血,上输心肺,由心肺输布全身,濡养五脏六腑,改善整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能力,使抗病毒能力增强。《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证,……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加以脾气之虚……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凡带症多系脾湿”明确提出脾气虚弱的带下病病机,脾虚是湿浊内停的病理基础[5]。健运脾胃,既要健脾气,增强机体抵御外邪侵犯的能力,还要恢复脾胃升降之功,以绝生湿之源。
张师临床擅用经验方健脾固带汤治疗脾虚型HPV持续性感染,每获良效。健脾固带汤由生黄芪、炒白术、炒山药、芡实、茯苓、苍术、炒薏苡仁、炒白芍、炙鳖甲、牛膝、生甘草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利湿止带之效。方中生黄芪、炒山药、炒白术共为君药
以健脾益气,臣以茯苓、苍术、芡实等健脾祛湿止带之品,扶正兼顾祛湿邪。再佐以柔肝理脾之白芍、健脾利湿之炒薏苡仁,肝脾同治,肝气条畅则脾气健固。祛湿药物主要为苍术、茯苓芡实三味,虽白术、薏苡仁也有燥湿之功,但主要作用为补益脾气,既“治病者,必求其本”“清其流着,必洁其源”之意。若脾虚湿蕴化热,加金银花、玄参、黄柏等清热利湿;若患者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焦虑,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可酌情添加柴胡、玫瑰花疏肝解郁。从整体观念出发,病症结合,标本兼顾,用中医药治疗HPV持续性感染有其独特优势,临床效果显著。
中医妇科使用外治法的历史悠久,针对带下病湿毒蕴结于胞门的特点,外治法使药效作用于局部,透过阴道黏膜,将药物吸收作用于局部组织,通过加强局部清热解毒之功,达到扶正驱邪、祛腐生新的作用。保妇康栓是主要有效成分为莪术油和冰片的纯中药栓剂,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的作用[6]。该药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减少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同时加快因炎症损伤的组织修复[7]。有研究表明[8],保妇康栓可有效清除HPV,使HPV感染转阴率提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乳酸杆菌是女性阴道中的优势菌群,其代谢产物具有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近年来临床对于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指出通过外用阴道用乳酸杆菌增加阴道有益菌群后HPV感染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9]。外用乳酸杆菌制剂可充分补充患者阴道的乳杆菌活菌数,增加阴道内的有益菌群。可以有效改善阴道PH,调节阴道微生态,促进阴道粘膜的自我修复。二者联合用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的患者可使机体病理损伤的修复过程缩短、减少HPV转阴所需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患者,女,徐某,48岁。2021年6月15日初诊。主诉“HPV56持续性感染1年余”。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30,量中。已婚已育,1-0-0-1,顺产。LMP:6月9日。2020年2月份,患者因同房出血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以宫颈防癌筛查TCT示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HPV56(+)遂行LEEP术。术后病理示: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切缘阴性。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创面愈合情况良好。6个月HPV检测示56(+)TCT示子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后就诊多家医院,期间患者间断使用重组人干扰素和保妇康栓,2021年2月患者再次复查HPV示56(+)。现来张师门诊就诊,张师嘱患者行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示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现患者带下量多,色白质稍稠,无异味,无阴痒,面色萎黄,偶有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缓。张师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检结果西医诊断该患者为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中医为带下病,证属脾虚证。治宜健脾益气、利湿止带,方拟健脾固带汤加减方。处方:生黄芪18g、炒白术12g、炒山药12g、芡实15g、茯苓9g、苍术9g、炒薏苡仁30g、炒白芍9g、炙鳖甲6g、牛膝9g、生甘草6g组成。每日一剂,共20剂,经期停服,月经结束3-5天后继续服用。外用药:保妇康栓,每晚阴道塞药,每次2粒。阴道用乳酸杆菌胶囊,早上使用,2天一次,一次1粒,经期暂停,20天一个疗程。并嘱患者避孕套避孕,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2021年7月13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带下量较前减少,无异味,色黄白,质黏稠,偶有外阴瘙痒不适,无明显乏力不适,面黄虚浮,纳差,眠可,二便常,1次/日,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调整处方:在首方的基础上加金银花12g、玄参9g、黄柏12g等清热利湿。
2021年8月17日三诊:患者诉服药后,诸症较前显著好转,带下量中,色白,质稀薄,无外阴瘙痒,饮眠可,大便可,1次/日,舌淡,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首方继用20天。
患者自觉按疗程服药,效果佳,顺从性好,嘱患者停药一个月后复查。2021年10月19日最后一次就诊,复查HPV为阴性。
按语:该患者以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为苦,需高度警惕宫颈恶性病变,行“三阶梯”筛查后提示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伴HPV56(+),辩证为脾虚证,予以健脾固带汤加减口服,联合阴道纳药,连续用药3个月,每月20天,经期停服。张师临证重在补益脾气,从而改善整体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是促进子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HPV感染的发生有增无减且越来越年轻化。因此早阻断甚或逆转其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病女性的心理压力,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意义重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脾是产生免疫应答的最大的外周免疫淋巴器官,脾气虚使免疫功能下降,健脾法可促进免疫功能而祛外邪外出[10-11]。张师在临证中发现,对于HPV病程较长者,虽无明显脾虚之像,加用益气健脾之品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故张师认为脾虚为病机关键。张师善从“脾虚”角度论治HPV持续性感染,临证以“脾胃为气血阴阳之根本”用健脾固带汤为基本方,益气健脾,使气血之源不竭,中西结合,四诊合参,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外同治。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遣方用药,内服中药健脾扶正,使脏腑功能协调,阴平阳秘,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提高机体对病毒的自主清除能力;辅以阴道用药,祛腐生新以清除局部病毒,改善阴道局部微生态。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即未病先防,既病防进,瘥后防复,为中西医结合论治HPV持续性感染提供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