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的融合探究

2023-01-24 11:31郭越
公关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融合

文/郭越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高校处于文化交流的前沿,容易受到外国消极文化的冲击,随着各种文化体系与思想流派进入我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高校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认识,将红色文化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帮助学生坚定政治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使之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是我国目前培养高端人才的主要方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增加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并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红色文化工作与思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大力开展有利于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高校发展

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完善,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行动指引。始终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红色文化教育将始终具备先进性。在教育改革前,我国许多高校对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自身教学水平较低,思想认知和工作建设存在不同步的情况。[1]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高校坚持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更加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牢牢坚持思想建设不动摇,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的自身水平,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3.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新的文化、价值观念进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理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了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将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规律,制定相关的计划,有组织、有选择地挑选积极分子,并以此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在该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影响,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学生将更加重视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和宗旨,使自己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原则

1.主体性和多样性有机统一

新时代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围绕“五个抓好”的重要指示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体性和多样性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和思政教育都是以人为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多样性是融合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二者融合,但应该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始终坚持国家的领导,坚持在正确的立场上推动融合方式多元化,充分发挥多方力量,推动高校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2.持续性和渗透性统一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接收正确的思想和知识,学习效率越高,教育成效越好。而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方式,与显性相比,隐性方式将具备更加明显的教育效果。对此,在推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持续性和渗透性的统一,对社会发展各阶段的素材进行充分挖掘,深入体会,发现新的因素不断提高着融合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二者的融合过程应该是持续进行的,不能因为某些因素的干扰中断,我们在过程中需要努力补齐二者的不足,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创新发展。

3.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和高校不同的利益群体出发,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始终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从课堂中更加深入地学习红色文化的思想观念和方针政策,更加重视理论的作用。与此同时,坚持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充分发挥思政课这一载体的作用,将理论付诸实践,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从根本上提高政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

1.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和思政教育的相通之处

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思政教育从狭义上讲都属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内容。红色文化教育工作通过群服务、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对接登记、新时代文明服务站等工作内容,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高尚的品质,进而产生高品格信仰,这也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全员育人和创新三大理念,还可以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培养这种思政教育的基本形式,来促进学生思政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思政教育的相通之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我国接班人,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这与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大体上是一致的。通过二者相通之处可以更好地促进二者之间融合,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思想过硬的合格人才。

2.思政教育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开展

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离不开思政教育,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依靠思政教育来推进。当下,我国许多高校基层的成员都是年龄、背景等多方面相似的大学生,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交流,属于朋辈群体。[2]这在大学生社会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可以构建亚文化圈,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伴随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基层组织日益壮大,学校更加重视对于相关成员的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作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整体的凝聚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3.红色文化教育促进思政工作开展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是指在学校内根据国家的领导和指示,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关的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红色学习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管理,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人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时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将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始终坚持国家的领导和思想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觉悟。与此同时,借助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基层组织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动正确思想的传播,加大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力度,营造更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红色文化知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当前大学生思政课程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仍采用由名师集中授课的传统方式,教学内容主要是红色文化教育和国家要求的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介绍等。教学内容生硬枯燥,辅以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学生接受度普遍不高。即使在理论知识库中增加了各种国家政策和制度,但仍然缺乏真正的知识,更谈不上参与和热情。虽然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但这类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方法较为简单,题型几乎没有变化,考试重点也相同。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结构将其沦为记忆代词,间接影响了未来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没有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1.在思想层面上对思政课不够重视

在教师层面上,思政课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更是高校所有老师的重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重专业知识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对于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的主动性不强。

对学生而言,固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对思政课的教育意义认识不足。又由于部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不能把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有机融合,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占用了专业课教学时间。

2.部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不能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很多高校组织教师学习思政课程的建设理论,通过优秀的学习平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但仍有一些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少数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薄弱,缺乏课程思政的教育能力,加大了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难度。

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机融合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教师在专业课内容里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无法找到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合的教学点,出现专业课上直接讲述一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课程形式单一、生搬硬套的现象。部分教师把握不好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的度。专业课上,有些教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篇幅过少,一笔带过;而有的教师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又太多,占用了大部分专业课教学时间。

五、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1.专业队伍建设

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是高校正在探索的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来进行教学。大学阶段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班主任又是大学生的引路人,同时还是大学生的朋友,更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大学生初上大学,接触最多的除了寝室的同学以外,就是辅导员了,和辅导员之间交流也比较多,辅导员对学生生活和学习都起到了表率作用。所以辅导员的思政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政水平,因此,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政水平,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使之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由于辅导员对班级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有极大的发言权,所以辅导员应该加强对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学习,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在班级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思政水平。

另外,为了更好地推动班级红色文化教育工作,辅导员可以通过选举方式,让学生们选出班委会成员,对班级每一个职务都详细规定其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任期,期满重新进行选举,同时设定任用和罢免条例,合格的可以连任,不合格的予以罢免,使学生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促进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融合。

2.将红色文化教育工作融入思政课程中

思政课程是高校的主要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学时期,学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活跃,是学生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将红色文化教育工作融入思政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将思政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制度等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学习思政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学习课程教材内容,挖掘红色文化元素,在过程中合理的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内容,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扩大知识容量,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觉悟。

3.推动创新融合手段

当下,许多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手段和方式较为单一,时间和空间受到较大限制,学生在繁重学习压力情况下无暇顾及各种融合活动,参与度不高,融合效果较差。对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积极推动二者融合方式和手段创新,立足于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融合活动手段和方案,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吸引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可以借助微信和抖音,进行相关的运营,将二者融合的内容以图文或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引导学生关注平台和公众号,接收新的推送消息,便于在课余时间可以阅读相关内容,提高对于思政知识的认知,提高思想觉悟。借助该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二者融合过程中信息的交互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推动红色文化学习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

4.发挥榜样力量

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是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高校需要始终端正大学生的态度,不断提高其红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榜样力量,保证群体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在该过程中,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将学生的思想认知、行为动机等多层面纳入考核标准。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红色文化学习的关注度,借助抽查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处理,消除其中的隐患与风险,选拔学生榜样,加强校风建设,通过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与号召力,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修养,构建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提高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质量和水平。

六、结语

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大学思政教育相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我国教育改革要求的。二者融合有利于推动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端人才。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红色是什么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