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龙江精神”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24 11:31隋向萍
公关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王进喜铁人北大荒

文/隋向萍

“龙江精神”有两种解释,一种含义是现代京剧《龙江颂》的故事中展现出来的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凝练。是1963 年春,九龙江流域在百年不遇抗旱斗争中,为了保春耕,堵江截流、引水抗旱的集体精神的高度概括。另外一种含义指的是黑龙江的“龙江精神”,包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它是龙江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勇担时代使命,为黑龙江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中体现,四大“龙江精神”已经成为黑龙江发展历史上不朽的战歌。

本文深入挖掘黑龙江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重点研究的是黑龙江的“龙江精神”如何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如何将前辈们的精神力量传承给青年学生。讲授“龙江精神”不仅能够促进黑龙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一、大庆精神

20 世纪60 年代,为了找到工业发展需要的能源,在黑龙江地区进行了石油勘测工作,大庆精神的产生是以石油大会战作为背景的。冷战时期,中国想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工业。石油可谓工业的血液,属于战略性资源,中国要发展工业就必须能够供应充足的石油资源。当时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石油工人,为了支援国家的建设,使新中国的工业化能够顺利地进行,石油工人们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1],他们跋山涉水来到大庆,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发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及顺利的开采,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得到充沛的能源保障,有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助于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大庆油田的发现,摆脱了“贫油”的帽子,增添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永不言败的斗志,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黑龙江夜晚的气温可以降到零下四十多度,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大草原上,四万多石油工人与极寒天气做挑战,再苦再累也不怕。正是他们永不放弃、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最终创造的奇迹为世人所惊叹,在这些石油工人身上蕴含着的大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去学习和牢记的。

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可以重点讲授大庆精神中体现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取得的任何一个成就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的努力奋斗,今天中国取得的成绩不是等来的、靠来的,也不是搭上别人发展的顺风车,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中国的发展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应当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可中国发展的道路,那么就需要将大庆精神与思政课进行深度的结合。

二、铁人精神

铁人这个称号指的是石油工人王进喜,铁人精神不仅指王进喜的优秀品质,它是当时中国石油工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铁人精神也是大庆精神的升华与延续。在石油开发过程中,铁人精神一直鼓舞着每个石油工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帮助他们迎难而上,是他们取得最终胜利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铁人”们,仍然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义无反顾地埋头苦干,赓续着铁人精神。

建议将铁人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五章职业道德中,通过讲解铁人精神让大学生理解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王进喜选择了石油工人这个职业,一生热爱这个职业并埋头苦干,为了石油事业能够奉献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身的岗位发光发热,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王进喜作为优秀的石油工人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甘愿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建议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大庆的铁人纪念馆,如果实施起来有难度,可以观看《铁人王进喜》资料片,画面真实的还原具有冲击力,对深入理解铁人精神有重要作用。

三、北大荒精神

黑龙江三江平原等地共同被称作北大荒,在现阶段黑龙江垦区已经拥有超过4000 万亩的耕地,这里拥有着极为复杂的自然地貌,每当冬季来临,气温会逼近零下40 度,之前的北大荒如何变成今天的北大仓的呢?1947 年,中共东北局组织3000 多名解放军和地方青年来到这里创建了第一批国营农场。上个世纪50 年代中期,王震将军率领着十万大军来到黑龙江,开始进行大规模地开荒建设。新中国成立70 多年以来,由军人、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几十万人民群众组成的开荒队伍,为北大荒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来了北大荒如今壮美的景象。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北大荒发展为中国耕地规模最大、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农业生产能力最强的粮食生产基地,并且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以及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有一句话“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2]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之一,这里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每年稳定在四百亿斤以上,在黑龙江的田野上,随处可以见到农机阵阵、稻花飘香、大豆“摇铃”、玉米金黄的丰收场景。

北大荒精神是无数拓荒者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奉献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还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在拓荒的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了崇高的精神风范,孕育而生的北大荒精神也成为闪耀着时代光芒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红色基因和如此珍贵的精神遗产。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北大荒人能够将一片荒原变成“北大仓”,展现出不畏艰苦、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新时代赋予了北大荒精神全新的思想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北大荒人血脉中的信念,在缺少经费投入、机械设备、劳动力、科学技术的一片荒原上,他们奋发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北大荒人的精神品质,无论工作环境如何艰苦,大家还能不畏严寒,与艰难困苦作斗争,他们锐意进取、辛勤创业。勇于开拓的精神,体现了北大荒人在困难面前努力进取,他们敢于冒险、敢于战斗的在茫茫荒原上勇往直前、艰苦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是北大荒人的道德情操,他们在危险的时刻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敢于直面风险,兢兢业业地任劳任怨。在开垦建设北大荒的七十多年里,有大概五万多名默默无闻的拓荒者长眠在这片他们为之奉献了青春的土地上,这些意气风发的军转官兵和斗志昂扬的支边青年充分发扬北大荒精神,甘于奉献,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可以将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的教学工作当中。三代北大荒的建设者,他们当时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怀揣一腔热情远离亲人来到北大荒,他们为什么来?是什么激励他们一直默默地坚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有些北大荒的建设者来到这里时的年龄与青年学生相仿,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容易产生共鸣,通过讨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追求,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

建议让学生在课前查北大荒精神的相关资料,了解北大荒的发展历程,以及北大荒人开荒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邀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使学生们能够全面掌握北大荒精神的内涵。有些学生来自黑龙江的农场,是北大荒人的后代,很多学生对北大荒精神更有情怀、更为熟悉,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素材,结合各地实际,拍摄一些关于北大荒精神的视频,通过学校的官网或者其他公众号进行展播,宣传和弘扬北大荒精神。

总之,黑龙江“龙江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是伟大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黑龙江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不竭的精神动力。踏上新征程的青年一代,更要继续沿着老一辈人的足迹,传承“龙江精神”、发展“龙江精神”,使“龙江精神”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之中,在树立伟大奋斗目标的同时牢记时代使命,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王进喜铁人北大荒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铁人王进喜(节选)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CHINESE IDOL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从铁人文化体系的形成看铁人文化的繁荣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