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翼
湖南省武冈市始终坚持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整体思考、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通过五项举措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
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力量。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双牵头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行“三级书记挂帅抓未保”工作机制,明确由民政牵头,教育、司法、财政、团委、检察院等29个单位及各乡镇(街道)通力合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夯实基层基础,稳固阵地。着力打造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各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达到“六有”标准,即有机制、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智慧关爱平台、有专业的司检法工作者参与;设置“八个一”服务特色,即一支工作队伍、一个活动场地、一个服务窗口、一个议事场所、一套制度流程、一本服务台账、一套工作档案、一面展示墙;严格落实工作督查、考评激励、经费保障、责任追究等机制。面向辖区未成年人开展入户探访、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普惠型服务,服务特殊困境儿童达5400多人次。
强化部门联动,完善体系。全面落实部门联动、发现报告、个案会商、信息管理、督查考核、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构建起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常态化开展“携手同行,爱暖童心”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和“圆梦工程·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对校园周边开展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查,严肃整治网吧和文化市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对特困未成年人的就学、就医、就业培训等综合救助,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从严从快依法查办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坚持齐抓共管,打造品牌。以家庭关爱为基础、儿童之家为依托、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为前沿抓手、市未保中心为支撑,建立儿童关爱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保障“家庭尽责”“合力监护”效能提供支持。线下,以“儿童之家”为阵地,探索形成“1+1”运营模式,即1名儿童主任+1名志愿者讲师,组建300余人的志愿讲师团队,成立“阳光成长小分队”,常态化开展线下帮困和关爱活动480余场次,惠及儿童8.3万多人。线上,成立“红小帽”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分队,开设心理疏导微课堂,由20余名心理咨询师全天候提供心理疏导服务,3年累计服务学生2.17万人次,服务时长达2.13万小时。
注重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按照“分层级、多样化、可操作、全覆盖”的要求,突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职责,以家庭走访、信息更新、强制报告、政策链接、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和家庭教育等工作内容为重点,每年定期组织全市315名村(社区)儿童主任、18个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83所中小学儿童督导员、1036名班级儿童主任、300多名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有爱心、有能力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人才队伍,打通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