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州市民政局
山东省滕州市依托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智慧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创新开展“儿童主任网格化赋能行动”,着力打造“心滕你”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品牌,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
优化队伍,夯实力量撑稳“保护伞”。一是人选择优,增强内生动力。在建立儿童督导员制度基础上,全面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管理网格配备,择优确定儿童主任人选。目前,滕州市已配备1330名儿童主任。二是培训储优,提升业务能力。围绕儿童主任履职、家庭监护干预和未成年人心理疏导等内容开展培训58次。实施儿童主任定期轮训制度,提高儿童主任走访核查、强制报告、政策资源链接等实务操作技能水平。三是实践培优,激发项目活力。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项目,将儿童主任纳入项目志愿者行列,建立“1+X+N”志愿服务体系和“24小时不打烊”服务模式,激活内生动力。
多元参与,打造站点组建“阵地链”。滕州市已建立未保站21个、未成年人保护设施1195个,实现镇(街)、村(居)全面覆盖。一是整合资源筑枢纽。整合辖区内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将未保站打造为集“保护、服务、赋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阵地。探索“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服务模式,采取专职或兼职形式定岗明责。二是聚合标准建站点。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专门队伍、有管理制度、有服务开展的“四有”标准建设未保站,建立上下联动工作体系,培育、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打造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共同体。三是融合力量优服务。依托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指导镇街未成年人保护站日常运作,村(居)民委员会设立儿童主任专岗,建设未成年人保护设施,市、镇街与村(居)实现同向驱动。疫情防控期间,为未成年人提供救助帮扶、危机干预等服务2.2万人次。
数智赋能,共谱智慧平台“协奏曲”。强化儿童主任探访制度,依托“智慧民政”信息平台实现儿童主任探访关爱工作智能化、精准化。一是任务网格化。按镇街、社区、网格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儿童主任探访工作职责范围,精细划分责任区和结对关爱对象。落实疑似困境儿童排查机制,变被动审批为主动发现。二是过程可视化。平台跟踪记录儿童主任探访全过程,通过手机定位、上传图片等方式,实现探访记录一人一档、全流程、可追溯。三是考核闭环化。根据系统数据,定期对儿童主任进行探访实效考核,将学习考试与探访实效考评按比例计算考核结果,与儿童主任补贴或村委绩效奖挂钩,形成考核闭环。
压实责任,织密编牢未保“监管网”。一是形成监督制度。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监督管理办法,针对儿童主任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等建立重点监督任务清单,制作监督情况台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成立社会监督队伍,聘请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为儿童权益保护督查专员,监督未保政策执行。二是强化考核机制。印发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对儿童主任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界定,明确权责范围;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体系,考评结果与工作津贴补助、评优评先挂钩。将儿童主任津贴补助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为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儿童主任发放职业津贴。三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拓宽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发动群众监督未保政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