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1年,民政部宣布多地确认为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3年,受到社会很高关注。请问婚俗改革目前推进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
杨宗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移风易俗的决策部署。自2018年起,民政部将婚俗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动,2020年印发《民政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4月和9月,民政部分两批共确定了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
一年多来,婚俗改革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提升服务质量,发挥婚姻登记机关婚俗改革主阵地的作用。普遍提升了婚姻登记软硬件环境,设立了婚姻文化馆或婚姻文化长廊,引导新婚当事人签订婚俗改革承诺书或倡议书。二是指导各地创新婚俗礼仪。普遍开展颁证服务,建立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颁证制度。定期组织举办集体婚礼,有的专门设置室外集体婚礼基地,有的把婚姻登记机关搬到了公园,有的简化传统婚礼仪式。三是全方位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会同全国妇联印发并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国84%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指导各地积极应用“互联网+”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延伸辅导内容。四是开展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指导各地基层自治组织把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以及党员干部、乡贤作用,规范教育农村红娘群体。
另外,自2021年6月1日起,在7省2市启动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共办理“跨省通办”婚姻登记75514对,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问:冬季临近,根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大部分地区气温有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民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杨宗涛:民政部前不久印发《民政部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通知》,对寒冬季节如何做好专项救助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集中力量开展街面巡查救助。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做好街面巡查救助工作。
二是优化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我们要求各救助管理机构及时响应求助线索,实施分类救助。因务工不着、被盗被抢、疫情影响等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我们会提供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还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就业咨询等服务;对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我们将开展救助寻亲工作。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专项救助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公益合作等方式,动员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参与街面劝导和站内救助服务。依靠环卫工人、公交出租车司机、夜间安保人员等,动员其做好发现报告、街面劝导和应急救助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增设开放式临时救助点或临时避寒场所,提升极端天气下的救助服务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