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有效途径初探

2023-01-24 07:17:40武汉市洪山中学
成才 2022年22期
关键词:爱生辅导双减

■ 武汉市洪山中学 李 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同时也提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作为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探索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地契合“双减”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助推校内服务提质增效这一目标。

一、“双减”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

“双减”《意见》出台后,学校积极响应新政策,落实新要求,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在校时间增加,除常规课堂外,有更多的校内时间进行自主支配,师生、生生互动也相应增加。在此前提下,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确立了“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第一学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基于随机调查和学生访谈发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是导致作业负担过重的部分原因,因此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双减”后学生到校早,离校晚,在校时长甚至可能超过十二小时,除上课时间外,将课余的碎片化时间以及午休、自习等时间充分利用,合理安排,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是解决作业负担过重的一个积极办法。

2.增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校外培训过热现象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校外培训的需求。经了解,“双减”后笔者所在初中学校学生暂停放学托管、周末补课等校外培训的人数较多,究其原因大都是学生知晓政策后不愿再配合家长进行校外培训,学生认为校外培训是家长给予的额外学习任务,是导致学习倦怠的原因,但这恰恰也是学生缺乏内在学习动机的表现。因此,需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增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3.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双减”后学生在校与老师、同学相处时间增多,在家与家长共处时间变长,此外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双减”背景下学生在自我探索、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面临着更大地挑战。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来自自我意识、情绪调适和生活适应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双减”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和跟踪

为持续跟踪学生初中阶段心理健康状态,笔者所在学校每学年初对全校学生施测《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根据量表结果解释,筛选出因子分、总均分得分较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回访,再结合班主任的反馈,形成全校学生心理档案。2021年12月,随着《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安全防范要点》的发布,对全校学生进一步筛查,在学生心理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倍爱生档案。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就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来说,期间有着学生家长、学生自身、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的共同参与。学生心理档案的形成是一个动态收集的过程,尤其对已建立倍爱生档案的学生进行跟踪必不可少。上一年学年第一学期的工作探索中,采用每周跟踪反馈的形式,由班主任、科任老师或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学习进度等情况进行小结,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倍爱生大都能保持稳定状态。第二学期开始,尝试将反馈的周期做出调整,对暂未发现异常情况的倍爱生进行每月跟踪反馈。

在学生心理档案和倍爱生档案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与以往的数据对比发现,自2020年疫情返校复课之后,因严重网络、手机成瘾行为而影响其学习及社会功能和经医疗诊治机构诊断患有中度及以上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双减”政策后,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有所增加,对心理疾病的接纳程度有所提升。因此,对于超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围的内容,学校建立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学生经过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后,为学生创造返校复学的积极条件。

2.心理健康课的积极落实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课堂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与《意见》的原则与措施是高度匹配的。“双减”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由原先的间周一课时调整为每周一课时,除按照参考教材湖北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心理健康教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规定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外,依托学校心理健康备课组和区域教研活动,充实课堂内容,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侧重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注重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获得积极体验,例如:

在“学习心理”领域,面对学生普遍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当的现状,需要重视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尤其“双减”后不排除有学生继续参加其他形式的校外培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没有随着“双减”的落地而消除,因此要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要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积极应对学习压力。课程《开启学习发动机》之后,要继续用一个课时或更长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习惯等,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21天学习打卡活动,使用有趣的方式增强学习兴趣。

在“生活和社会适应”领域,侧重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看待情绪、挫折、压力等内容,强调积极主动地适应。因此,在原有的课程《情绪万花筒》基础上,在学生学会觉察和识别情绪后,我们尝试增加一个课时的内容,以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接纳情绪为目标,进一步澄清情绪无好坏之分的观念,为八年级开展《恰当表达情绪》做更好地铺垫。

3.针对性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

“双减”后第一学年,在心理健康教师接待主动来访的个体心理辅导中,自我意识类别2人次,情绪调适类别3人次,人际关系类别9人次,其中亲子关系4人次,学习问题类别5人次,其他类别1人次。对比“双减”之前的主动来访类别,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学生来访问题大都集中在情绪调适、亲子关系、学习等方面的困惑,一般经过1-2次的辅导后学生反馈求助的问题可以缓解,可以结束辅导关系。对于经医疗机构诊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除建立倍爱生档案跟踪外,心理健康教师会主动关注学生,尝试积极与学生建立辅导关系。

对于“双减”后学生继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例如时间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动机等方面问题,以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契机,尝试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双减”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愈发重视,恰逢高校心理学院与笔者所在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助力,在实习生的帮助下,通过问卷调查、自主报名的形式确定参与团体辅导的学生,学校进行了自我成长主动性、认知行为疗法对社交焦虑的干预、问题性手机使用等内容的团体辅导活动。

三、“双减”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和展望

在“双减”后一整个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尝试中,心理健康教师如果能做到与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有效协同合作,将会使教育效果有很大的提升。例如在倍爱生的筛查和跟踪过程中发现,受到心理健康学科课时量的限制,学生与心理健康教师的熟悉程度远不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主动来访进行个体心理辅导的学生与倍爱生几乎没有重合的现象。心理健康教师常常要进行主动干预,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如何更好地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并引导学生主动求助,这在未来一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教师群体也是重要的关注对象。“双减”后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在以往常规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增加了课后延时服务,面临更多的课时和更高质量的作业布置要求,教师需要更充分的备课时间、教学反思时间和集体教研时间,这些问题带来的压力不可小觑。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协调各项工作,及时调适工作压力引发的消极情绪,是接下来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工作所要探究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爱生辅导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展出多种无人机产品
无人机(2017年10期)2017-07-06 03:04:38
教师品德修养浅谈
学周刊(2017年9期)2017-03-30 09:12:4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6期)2009-07-24 14:38:0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9期)2009-07-24 14:36:4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1期)2009-07-24 14: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