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含 张素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将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关键引领作用。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对于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而言,将红色文化融入其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引导广大国际学生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认识、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体系等基本国情,使其成为促进中外友好的青年使者,意义重大而深远。特别是位于陕西的高校,更应发挥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增强育人实效。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陕西曾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之一,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陕西红色文化在中国红色文化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陕西省文物局2020年公布的《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显示,全省范围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753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0703件(套)。可以说,陕西红色文化拥有丰富的内容形式、庞大的文化体系和厚重的历史底蕴,这些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的陕西红色精神体系与文化内涵。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2010 年)是较早对陕西红色文化内涵进行系统阐释的文章。该文作者认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革命战争年代在陕西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形态、规章制度等。可以看出,陕西红色文化是我们的一种重要资源,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概括来说,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国家和民族需要之时挺身而出、为了革命事业成功甘愿牺牲生命的博大情怀,面对强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冲破前进道路上各种险阻的艰苦创业精神,始终保持尊重实践的态度、在实践锻炼中勇于探索寻求发展与突破的实事求是品质,以及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和价值观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是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新时代仍将绽放新的光彩。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世界的影响力也日益彰显,吸引了一大批外国优秀青年来华求学深造。但同留学吸引力与国家综合实力匹配度逐步提升的现实相悖的,却是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国际形象下滑的严重错位。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受众了解中国的渠道主要依赖于西方主流媒体。然而,用西方话语来阐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加上受西方国家话语霸权的影响,国际社会受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认知偏差不断加深,中国的真实形象与西方媒体描绘的“中国形象”形成了剧烈的反差。在这一背景下,利用我国及国内各区域特有的红色文化加强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利于增强国际学生留学中国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深化国际学生知华、友华、亲华、爱华情怀,使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倡议,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不能依靠强制灌输和持续重复说教等方式进行的,特别是对于文化背景、学习经历、生活环境与我国学生完全不同的国际学生而言,强硬灌输必然导致其产生抗拒感,起到负面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环境的影响,运用多元的思想政治内容,以陕西深厚的红色文化为媒介,以参观红色遗址,深入乡村、历史博物馆、纪念馆,讲述革命文物、文学作品背后的故事等方式,以实地走访、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等模式,将展厅变为教室、旧址变成剧场,在展览中采用舞蹈、红色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有机结合图片展、互动体验等,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充分依托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表达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展示陕西革命历史,重现时代激情,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学生在沉浸式展演中更有收获,从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进一步增进对中国独特文化的理解,不断推进国际学生知识层次的多样化,引导其通过陕西的历史变迁去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通过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的革命历程去了解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史,从而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激发出国际学生对中国发展道路由衷的认同感。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对外合作,与许多外国友人结下了深厚情谊。在陕西延安红星园国际文化交流园区,党史专家通过400余幅老照片为国际学生讲述白求恩、埃德加·斯诺等一批国际友人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之间的感人故事。国际学生深受触动。事实证明,现在依然有很多关心中国、理解中国、宣传中国的国际友人,愿为中外友好交流作出积极贡献。陕西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付出的不懈努力与惨重牺牲。来华国际学生是中国国家形象的直接见证者,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来华求学不仅能够真实地了解新时代的中国,也能够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面对帝国主义强权的侵略、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全方位遏制,经历了重重磨难与探索斗争,一步一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只有这样亲身见证了中华民族屈辱、苦难、探索和斗争的历程,才能使国际学生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体悟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主动驳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等负面概念。
增强国际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是做好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陕西地处中国地理版图中心,纵贯南北,连通东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文化更加厚重而独特。对于追求东方文明与中华文化而来的国际学生而言,将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于文化的浸润之中,将根脉深厚的三秦文化与血脉偾张的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必定能够有效提升国际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在深入了解三秦文化与风土人情、沉浸式体验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交流、思想的对话,有利于国际学生快速融入新的环境,更加生动地理解中国、热爱中国,同时,能够进一步增进国际学生对推动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认同,使他们自觉成为中华文明的宣传者、文化软实力的助推者。
国际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政治背景多样,母语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念差异较大,已经形成了具有本国属性的思维定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跨文化的特点,同时也由于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文化认同教育,并不具有意识形态上的强制性,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国际学生的独特性与多元化,重点以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爱华的文化使者为目标,强调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增强课堂教学亲和力。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专业课程中也蕴含着理想信念、创新思维、科学家精神等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这些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作为专业课教学的兴奋点,既创新载体、积极融入,又如盐入味,咸淡相宜,使课程门门有思政,打通教学课堂、科研课堂、社会课堂,扎实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课堂教学是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运用探究性、思维性教学方法,把当代中国发展成果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联系起来,通过体会红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促进国际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氛围中认知、研习与实践,提升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例如,面对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当今世界,可以通过讲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来阐释以大局为重、求同存异的宝贵经验,更好地推动不同文化和谐交融、不同种族人心相通。通过带领国际学生参观高校校史馆和中国轻工博物馆、赴陕西汉中参加汉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坛等一系列以课程渗透、文化体验、实践活动为主的具有亲和力及针对性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在华求学全过程,引导国际学生观史知今,站在客观的立场进行文化比较,进而更加理性、宽容地正视文化差异,对于提升国际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重要启迪作用。
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多元文化时代,国际学生更易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而理想信念,是个人“三观”的综合反映与具体表现形式,是获得自我精神支撑能力的基础,引领着个人的发展与抉择。在课堂高效输出的过程中,让红色文化成果走进教室,以中国革命先辈的初心坚守和使命担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对革命先辈放弃优渥生活、毅然投身革命的人生精神的反思理解来汲取精神养分,可以引导国际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帮助其健康成长。
融入文化课程教学。中国文化课程是国际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不仅能够完善国际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还能够加快国际学生理解中国文化风俗、融入中国的学习环境。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红色文化中都有体现,在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学生讲授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时,融入陕西红色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视角更加立体、生动地认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深刻认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风俗习惯,引起国际学生对中国道路选择的共鸣。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共同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在校园文化环境方面,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景观建设。例如,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景观墙(长廊)、雕塑、宣传海报等文化载体,建好校史馆、校园博物馆的红色文化专题展区,打造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感染和教育。隐性校园文化中对国际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人际环境,可以借助校园文化社团,将其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将陕西地域特色与陕西红色文化融入社团活动,用好用活身边资源,在丰富社团活动内容的同时更加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融入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地方,更是他们进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实现多文化背景互动,多文化本体融合,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宿舍文化建设中,构建国际学生宿舍红色文化体系。比如,可以在国际学生宿舍楼的走廊墙面装饰中融入红色元素,定期组织国际学生在宿舍一起观看红色电影,举办中国历史汉语比赛等活动。
用好红色文化载体。现场教学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极为重要,对于存在文化差异的国际学生更是如此。陕西红色文化载体丰富,通过亲自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地)、革命文物等红色文化载体,了解在陕发生的革命运动、战斗、重大事件或重要会议的时代背景与发展经过,熟悉在陕参加革命斗争及投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革命先辈的故事,体悟陕西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富内涵与厚重精神,可以促使国际学生将实践活动得到的直观经验感受转化为情感共鸣、价值认可。
弘扬好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向国际学生弘扬红色精神也是开展知华爱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陕西,有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照金精神”,也有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西迁精神”等,这些红色精神都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蕴含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以及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精髓,对于国际学生而言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可以帮助国际学生更加深刻、立体、全面地认识中国与中国人民。
讲好红色革命故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以红色事迹教育人、以红色精神激励人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讲好三秦大地上的红色故事,使在陕求学的国际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与脚下的土地产生深深的共鸣,引导国际学生以红色故事为桥梁,用历史的视野、国际的视野纵横比较,透过故事理解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深刻感悟故事所传播的思想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意义重大,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元素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探索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