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强,王洪举
(浙江开放大学 长兴学院,浙江 长兴 313100)
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通过对比中外开放性大学办学内涵的差异能发现我国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选取中、日、韩、英的开放大学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探寻中外开放大学的办学差距,为发展我国远程教育,促进开放大学建设建言献策。
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校理应承担与传统高校不同的使命,因而需要对开放大学的架构进行整合,还要革新开放大学的教育理念,使其适应新时代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根据不同标准开放大学的分类系统有所不同,但无论何种根据何种标准进行分类,加强顶层设计都是打造新型架构、变革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开放大学需将建设重点放在科研、信息化建设、教学等领域,从这些方面切入重构组织架构,使自身能够适应新时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服务于与建设终身教育体系。[1]信息环境中,开放大学应当对开放、共享等理念理解更加深刻,而这些理念必须体现在组织架构之中,为激发不同领域的办学活力奠定基础。开放大学形成和社会发展实际相符合,资源共享程度高的教育共同体,这对形成良好教育氛围,提升开放大学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建成健康开放大学教育生态意义重大。
开放大学具有和传统电大不同的办学体制,这也使得开放大学更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学习平台。开放大学需将课程学习视为教学供给机制的主体,充分研究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在课程中突出不同专业、学科交叉的灵活性。开放大学教学以在线学习为主,因而需要突出低成本特征,重视规模效应的形成。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教育个性化,从而支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2]从这一角度出发看来,开放大学教育的核心要素主要通过学习支持系统组成,在线教育所具有的高效性促进了开放大学供给机制的形成,也使得开放大学教育的质量显著提升。
师资队伍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因而要突出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校的内涵,首先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体现新型特征。首先,教师通过加强学习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又将专业能力体现在科研与教学工作中。教师专业能力越强,对所在专业、学科的前沿问题研究更加深入。其次,教师不仅要掌握基础科研、教育技能,还要具备一定拓展能力,学会面向不同的教育形态使用不同研究、教学方法。再次,开放大学应当不断革新评价教师的体制机制,改变传统评价过程中只重视数量评价的现象。对教师的评价应当参考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实现评价机制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兼顾数量与质量两个层面的评价。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下,教师能够遵循科学的职业发展路径提升自我,提升归属感与对自身职业的荣誉感,从而增强发展自我的动力。
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校,在运行机制上也应当突出“新”的特征,改变传统教学中将电大视为单一中心的运行模式,逐步构建具有专业特征且和学校办学特色密切相关的多中心运行机制,体现开放大学发展的个性化特征。在社会环境更加开放的背景下,开放大学还要加强与其它大学的交流合作,尤其注重和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3]地区性的教育资源也不容忽视,开放大学应加强对所在地区教育资源的研究,利用本区域的企业资源、同层次及更高层次学校的资源构建具有开放性的办学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循环流动。
1.中国与日韩开放大学办学理念比较。我国开放大学在建设之初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最终目标,力求将优质资源传递到教育不发达的地区,促进教育资源在弱势群体中的流动。随着信息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我国开放大学不断调整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分布格局,打造没有界限、壁垒的教学体系,将教育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如今,开放大学已经成为社会成员发展自我,实现终身学习愿景的基础平台。相比之下,日本开放大学从开办之初便体现着终身教育的理念,还基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背景,将全球化的理念贯彻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韩国开放大学则将受教育者的科研能力视为考核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支持服务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4]近年来,随着韩国开放大学教学体系的完善,师生间共享信息的平台逐渐建成,学习社区、平台的建成使得先进教育理念在不同大学之间迅速传播。许多韩国开放大学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甚至建成全世界最大的韩语教育重心,在国际教育领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2.中国与日韩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程度比较。信息教育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但近年来,这一新事物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促成了开放大学教育的变革。我国许多开放大学正在构建或已经建成“六网统一”的教学环境,促进不同教育媒介的融合,以便为师生提供信息支持,这一举措本身体现着我国开放大学办学理念的进步与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这一基础上,许多开放大学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办学过程中,利用“云、路、端”的模式实现不同教育资源的融合。[5]如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正在惠及中西部地区,开放大学的办学成果也将通过信息网络输送至中西部地区,为中西部地区的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流动与普及。
日本开放大学已经具备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支持体系,如日本政府在各地建立学习中心,按照不同学习中心的级别和类型,分社多个地区性的学习教室与视频学习室,为学习者提供方便。日本政府还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录制大量视频课程,向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层次的学员传送,保证所传递资源的及时更新。为保证学习者学习的连贯性,日本政府在建设学习伙伴支持系统时投入大量资金,还建立与之相关的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课程系统,这些系统具有联动性,师生间、学员间都能通过这些系统实现即时交流,解决学习困惑。韩国开放大学则相较中国、日本的开放大学更进一步,于设立之初便建立专业化的数字化媒体中心,这一中心负责研制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其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韩国开放大学通过建立电视台向学习者传递各类学习资源。在二十世纪,韩国开放大学更是利用互联网为学员配置个性化学习资源,这为促进开放大学教育国际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中国与日韩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我国开放大学主要为以专科为起点的学生提供学历教育,也为部分特殊人群,如残疾人、士兵、农民等提供非学历教育。日本开放大学则主要面向本科生与研究生开展教育,学校的学位授予权既包括学士学位又包括硕士、研究生学位。本科生的开放教育在文理学院开展,包含的项目较为丰富,如国外交换生项目,一年或一学期的非学位教育等。开放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目的在于培育高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与日本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符合。韩国开放大学与日本开放大学面向的人群相类似,也包括对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育,较为特别的是,韩国开放大学中,各类学习小组的占比较高,且国立的开放大学招生规模最大。
比较中日韩三国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就不难看出,我国开放教育主要为基层民众服务,且教育面广、成效显著。相比之下,日韩的开放大学办学规模具有局限性。然而,从办学层次看来,日韩两国开放大学的学术水平、教育质量高于我国开放大学,部分师生在科研上的成就甚至超过教育、学习成果。从学位授予的角度看,我国开放大学相对滞后,开放大学的科研与教学水平和普通高校还有差距。
1.中国与英国开放大学办学理念比较。办学理念对教育行为和模式起着决定作用,新时代的开放大学应当在办学理念上继承传统理念优良的部分,同时融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开放大学应当延续传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提出的“四个面向”办学思想,同时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体现在办学过程中,建立一流、国际化的开放大学,还要在其中体现中国特色。[6]一流的开放大学应当具备提供高水平教学的能力,但我国开放大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重视对教师端“教”的考量,对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学习过程的关注。师生间尚未形成互动机制,这与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格格不入。
英国的开放大学则充分体现着“开放”的特征,许多学校在成立之初便确定了开放的对象、地点、方式与开放办学的理念。教师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内容提出质疑,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许多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研究、思考。教育的过程也体现着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如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某一课题,遵循学生提出的研究思路,要求学生据此形成完善的研究、学习方案并进行展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避免陷入唯结果论的陷阱,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强大的学习资源保障,教师则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大部分研究由学生独立完成。
2.中国与英国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程度比较。开放大学的教育具有教、学分离的特征,学习过程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正因如此,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有着重要意义。英国开放大学发展历史较长,因而在为学生提供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从办学开始,英国开放大学便注重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支持体系,将提供高水平的学习支持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视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系统体现着丰富、可选择、开放的特征,这和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有着密切联系,也体现着其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系统包含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使得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氛围更加浓厚。同时,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英国开放大学对各类动态资源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7]许多英国开放大学培优计算机中段服务器,且这些服务器就设置在校园中的走廊边,学生能够自由使用这些机器查阅资料。校园中各种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介绍资料随处可见,学生通过这些资料能了解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教育资源、与周边企业、名校的合作状况等。学生了解学校办学理念、特色、运行机制的成本显著降低,这有利于提升校园中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学生遇到学习问题还可直接向辅导人员、专业教师求助,要求教师为其提供个性化教学辅导,部分开放大学甚至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服务,这也体现着英国开放大学的人文关怀。反观我国开放大学,在学习支持系统的建设方面,许多开放大学已经初见成效,但各类学习支持资源尚未形成体系,尤其缺乏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教育资源支持。许多学校利用网课等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学生能够随时点播学校提供的网课,但这类非实时的教育资源在教学形式上单一,教育效果不佳。学习主体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但实际学习效率较低,这意味着教育支持系统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教育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我国面向特殊人群的教育支持系统尚未形成,对特殊人群来说,部分教育支持系统使用难度大,覆盖内容不够全面。随着社会中受教育主体的扩张及其学习需求的扩大,我国开放大学现有的学习支持体系将难以支撑其长远发展。
3.中国与英国开放大学师资建设比较。中国与英国的开放大学教师都通过国家统一标准进行公开选拔,辅导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但从具体的选拔条件看来,两国开放大学依然存在差异。英国开放大学对教师及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较为重视,但侧重于考察教师和辅导员之前所处的行业或学术背景的差异化程度。英国开放大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学校能够在师资力量上做到优势互补,维持不同专业、学科教学的稳定性。教师不仅要从事传统的科研工作,还要学会开发信息教育课程,从事信息化教育活动并参与考核。英国开放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保证教师与辅导员能够胜任其所在岗位的工作。处于不同岗位的教师必须接受由学校教学中心开设的各类培训课程,接收所在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更新教育理念并学习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手段。
我国多数开放大学尚未建成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教师队伍,大多数教师只是围绕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参与教材编写等活动。许多教师为争取升职,将工作中心放在科研上,对教学的内容不加重时,这导致开放大学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育质量难以提升。学校也并未给教师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只有骨干教师能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8]各类培训活动的连贯性不足,不同活动之间的联系也不够密切,教师接收的培训具有碎片化特征,即使耗费大量时间参与培训,专业技能、科研能力依然得不到显著提升。久而久之,许多教师认为参与培训对个人发展无益,逐渐退出培训队伍,这影响着开放大学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已经形成基本的治理体系与架构,办学经验也相较开放大学丰富,开放大学应当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适当借鉴其它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经验,在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对自身办学体系进行系统调整。
首先,开放大学应认识到自身作为新型高校的地位,打破传统电大的办学模式,从单中心转向多中心办学,为调动不同办学区域的资源,发挥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禀赋奠定基础。根据办学目标、理念建设特色专业,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提升学校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利用企业、区域内名校资源的能力,逐步打造专业化的教学中心,实现与企业、区域内名校优势互补的目标。其次,打破二级学院壁垒,根据新时代建设新型高校的要求,建立“系统+平台”的管理模式,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机制。当前,我国许多开放大学存在管理模式僵化的问题,这导致教师成为各类教育资源的垄断者。在新的办学理念引导下,教师需转变观念、转换地位,逐渐成为教育资源的建设、开发、组织者。开放大学需促进教师资源的流动,还要合理利用专业平台加强专业建设,体现新组织架构具有的独特优势。再次,在教育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加强信息技术研究是开放大学重塑管理流程的主要方式。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校,开放、共享、专业是其主要特征,正因如此,利用网络建设新学科、新专业是开放大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整合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开放大学应避免重复建设,多途径聚集资源,实现不同部门的协调发展,以合作的姿态与其它主体共建教育平台。[9]尤其要加强和政府的合作,兼顾开放大学办学的市场化、公益性特征,始终坚持为学习者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教育质量是开放大学的生命线,其决定着开放大学的教育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师生能够通过考察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预测大学的发展趋势并作出科学判断。英国开放大学将提升教育质量置于重要位置,认为教育教学方法应当和受教育者的预期相符合,满足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我国开放大学则基于“四个面向”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开放大学正在建设特色专业课程,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优势,采取与自身发展目标相符合的办学策略。随着教育领域开放程度的提升,更具国际化视野,更科学、多元的教育观念将成为开放大学实施教育的指向标。当前,开放大学应建设更加完善的激励措施,既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又要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获得感,使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师生的共识。明确与教学工作有关的制度、标准建设,不断完善评价信息系统,指定更具实践意义的质量评估标准,强化内部、外部监督结合的监督机制。与此同时,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安排富有弹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提供便利。[10]鼓励学生在充分考察个人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的背景下选修部分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课程资源。面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开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同时提升教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开放大学先进的教育观念将反映在办学过程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在教学规模过大的背景下,许多高校追求规模效益,将获取短期收益视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因而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短期行为。如部分开放大学对总校与分校设立不同标准,降低分校的教学标准,从而达到扩张本校影响力的目的。[11]随着社会对开放大学认识的深入,开放大学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市场对高校人才的变化使得开放大学面临巨大转型压力,已有部分办学者认识到摆脱末流学校的窘境首先要获得社会认可,还要保证本校教育的长远发展,这意味着开放大学提供的教育服务应更具前瞻性。我国开放大学还存在严进宽出的问题,这与英国、日韩等国的开放大学存在巨大差异。为保证教育质量,我国开放大学应控制招生规模,还要转变招生模式,做到宽进严出,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不同级别的开放大学应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的关系,逐步建立与我国开放教育理念、需求相符合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从根本上看,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需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体现,这启示着开放大学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现实角度看,许多开放大学的学员为社会在职人员,在平衡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矛盾,开放大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各类课程,增加在课程中投入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多更高水平的学习成果。[12]学校在学生入学时便要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利用具有仪式感的手段,如举办开学典礼、加强招生宣传等激发学员的竞争欲望。学员从不同信息渠道认识到所选学科、专业的学习方向,合理选择学习方式,改变依赖教师学习的习惯。在信息化教育理念广泛传播的社会环境中,开放大学还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学资源,鼓励他们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提升学员信息素养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化教学效果。学员不再过度依赖教师,而是学会自主搜索信息资源,解决学习问题,这体现着他们能力的进步,能使他们受益终身。[13]